格物致知,究竟应该如何格?
原创

格物致知,究竟应该如何格?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格物致知典出《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从这里也引出了儒家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网上对这段话翻译是这样的“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从这段白话翻译中我们能看出格物致知就是通过对万事万物的学习来获取知识。在网上还有这样的解释:“'格物致知'包含'实事求是'精神。但是。其内涵远比'实事求是'丰富。”而在丁肇中的文章《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就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就是说。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用这个名词描写现代学术发展是再适当也没有了。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所谓的实验。”

《中国科学思想史》下册第九章《明末清初中西科学思想的融与会通》中第二节《晚明科学家对西方科学思想的介绍和传播》第四、五小节《熊明遇及其〈格致草〉》、《方以智及其〈物理小识〉》就可以看到明人对格物致知的认识。

书中说“熊明遇继承朱熹以研究事事物物之理为格物的思想。意欲通过研究天地万物之现象而达到明晓其理之目的。”还说“《格致草》是阐扬格物致知之道的书籍之一。”又说“熊明遇认为阐明物理。可以使人纠正前人错误。理解和掌握自然规律。恢复儒家的自然科学传统。有助于治国平天下。”本书的篇幅很大。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看看。这本书全面介绍了中国的科学思想史。

熊明遇的学生“方以智认为西学源于中土。它在发展中土之学中有所超越。而后与中土之学相合。”还说“他以天子之学与四夷之学的关系比喻中学与西学的关系。也就认为西学源于中土。在中土之学失传时。它仍保持旧说。中国古代学者关于大地为球状而浮于空中之说。成为他认为西方地球说的根源。也成为他西学中源学的根据。他引孔子的话作为自己这一理论的依据。以自己的论说作为孔子此论的引申与发展。”还说“当西学传入中土后。古代学说之传在本土的部分与流至异域而有所发展的部分相合为一。这个过程是经由士大夫以传教士为师相互合作而完成的。其结果是'申禹周之矩积'。促成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复超越西方。遗憾的是。历时三百五十六年。我们的科技虽有发展。却还不能以超越西方祭告方密之。仍有赖于今后大家共同的努力。”

我为什么费这么大劲把这段用电容笔手写出来。就是想说通过书中所说不就很好的说明该如何“格”吗。就是要对自然科学上下求索。而达到明朝先哲方密之的愿望。这本上中下的大书我都买了快二十年了。看看今天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我有点激动。这位三百五十六年前的老先生的愿望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就要实现了。真有点“家祭不忘告乃翁”的感觉!

从我们国家这几十年的科技发展就可以证明“格物”是有操作性的。中国人又要重现先祖的荣光了!

在《孔子:被遗忘的古代科学家—易传与古代科学》中也写出了孔子的科学思想。书中说“音律源于天文。孔子是天文历算大家。自然就是音律大家了。这是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由此可知。孔子是一个多才多艺的科学家。”

在《周易·科学·21世纪中国—易道通乾坤。和德济中外》中第九章《两种不同思想体系的互补和交辉》中还介绍了中国科学家用中西互补的思想作研究的实例。如“李四光的地质力学—构造体系理论”、“翁文波的信息预测理论体系”、“钱学森的大成智慧学”、“吴文俊的数学机械化”。

书中指出“李四光、翁文波、钱学森、吴文俊院士等事迹表明:把中华科学传统(自然国学)与西方科技有机结合是自主创新(以及元创新)的一个重要途径。中国人对以《周易》为理论基础的中华传统思想和方法最容易学习、掌握。最便于把中华传统文化中精华与科学密切结合起来。发挥两者的互补作用。”

从这段话中也很好的看到中华科学传统融合西方科技是有很好的操作性的。从“格物致知”中就可以知中国人继承了祖宗元创新的基因。再和西方科技互相融合。必开人类文明之新光。引领人类文明走向更新纪元!

手机手写而成!

其他观点:

之前。我们讲了「诚意」、「正心」两种心智系统转换方法。「诚意」是把冲出去的意识收回来。守住!「正心」是把心(前意识)沉下去。沉不下去。就删除、净心。再沉下去……今天。我们来讲第三个重要的心智操作方法:「格物」人在第一套心智系统中。会有很多观念、经验、知识、偏见、习惯。没有这些。人是无法思考的。这些统统是「物」。换句话说「物」就是在我们意识中所有一切「已知」。一个人想从「第一套心智系统」转换到「第二套心智系统」。一定要把这些「已知」统统抛弃掉。

「格」字在甲骨文中就是「打破」的意思。「格」字是格斗的格。

「格物」就是破除「已知」的意思。

「诚意」、「正心」是在静态中做的。而「格物」的练习主要是在动态中做的。我们现在一直在跟大家说静坐练习。但是孔子那时的练习。跟佛教和道家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是动态的练习。属于动态入静。动态入定。是没有静坐一说的。即使有「坐忘」一说。那也是在道家典籍《南华经》中的记载。孔子那个时代的典籍中从来也没有静坐一说。「格物」主要是在动态入静中做的练习。孔子提出了一种非常有效的训练方式。就是通过运用第一套心智系统的思维方式。进入到第二套心智系统的「内思」。在这个过程中。「格物」就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个。我会在后面的内容中 与大家分享。现在。我们再来说说这个「格物致知」的「知」是什么?

请看。下面这张图:

格物所针对的那个层次是「虑」。这个「虑」与佛教的「禅」是同一个心智状态。用现代语言来说。就是「内思」。具体「内思」是什么?我们会在后面讲。这里先简单的介绍一下。我们平时所用的思维方式。是用语言、逻辑思考的。而「内思」是非语言的。记住!这个是「内思」最大的特征。是非语言的。以后怎么判断自己是不是在「内思」?就是看自己是不是在用语言思维。如果不是。那就是在「内思」。「内思」是「内在意识」在「意识空间」中直接\"看\"「意识影像」。「诚意」、「正心」一般可以在静态中练习。在动态中也可以。而加上了「格物」之后。主要就在动态中练习的。在思考的时候。不但要「诚意」、「正心」。还要「格物」。经过「诚意」、「正心」、「格物」的心智调整以后。人会进入一种很空灵的思维状态。这种思维状态。我们一定会觉得非常的不可思议。这样。还能思维吗?这样。不但能思维。还是很高水平的思维。王阳明把这称为。心如明镜、随感而应无物不照。我解读《大学》、《中庸》、《论语》、《心经》、《齐物论》也是在这种状态下解读的。那是一种很神奇的。近似“看”到的那种感觉。写到这里基本上也回答了@lulujiang的问题。孔子的心智功夫主要是在动态中练的。不讲究时间、地点。讲究的是时时刻刻、特别是遇到事的时候。更要「诚意」、「正心」。王阳明把这好像叫做「在事上磨」。

关于「格物」大家先了解一个大概的样子。细的我们以后会展开讲……

心智玩家:还原中华源头文化、揭秘重叠结构世界、体验心智系统转换

其他观点:

王阳明在龙场觉道的那一刻起。内心世界变得清澈无比。他有了立足点。这个点是:天地之心。生民之命。继往圣绝学。开万世太平。随后。王阳明开始在贵州当地举办讲学班传播致良知绝学。他在龙场修建了“龙冈书院”、“何陋轩”、“君子亭”等基地。向当地苗夷弟子讲授心学。刚开始的时候。只是附近极个别人来参加体验学习。后来越来越多远处的人慕名而来听王阳明讲学。王阳明在当地渐渐有名起来。1510年正德五年初。王阳明谪戍期满。复官庐陵县(今江西吉安)知县。同年八月。刘瑾被杨一清、张永设计除去。随后。王阳明被召入京。担任吏部验封清吏司主事。正德年间。南中地带盗贼蜂拥四起。数年来朝廷派出几次剿匪大军。都没有彻底解决。1516年正德十一年八月。兵部尚书王琼对王阳明的才能十分赏识。在王琼的推荐下。王阳明被擢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南(安)、赣(州)、汀(州)、漳(州)等地。正式当起了剿匪大将军。什么是道?朝廷王法就是道。土匪盗贼是离道的存在。这些逆良知的盗贼必须彻底格尽。格尽以致良知、格尽以致道。剿匪就是王阳明对心学智慧的实践。是自己修炼致良知的熔炉。要知道。剿匪即是格物致知。剿匪即是格物致道。

当时。南方一共有六股盗贼甚是猖獗。他们的头领分别是谢志山、池仲容、陈曰能、高快马、龚福全跟张师富等人。他们各自占据着一块地方。每次官兵来剿匪时。他们都遥相呼应、相互配合袭击朝廷军。数次朝廷军都吃了暗亏。王阳明任巡抚后。自然也开始出兵。他出兵数次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他每次出兵的时候不是扑空就是中埋伏。很少能够跟盗贼展开作战。盗贼怎么能够知道朝廷军的具体行动呢?答案只有一个:官军中有盗贼的卧底。觉道后的王阳明。已经是一个神一般存在的男人。不久之后。王阳明对底下人说两天后将再次派兵剿匪。等到了剿匪那一天。王阳明却没出兵。他派人暗中观察这些天有哪些官军偷偷溜出城去。暗中记录下来。反复几次。王阳明已经摸的比较清楚哪些军官是盗贼的卧底;另一方面。山寨里头的盗贼也被王阳明弄的一头雾水。明明做好战斗部署。朝廷军迟迟没来。

王阳明并没有处分这些加入盗贼的官吏。反而赦免了他们的罪。然后对他们逐个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们知道跟朝廷对着干是没有好果子吃的。最后劝说了他们做反间谍的工作。利用特殊的身份给朝廷军提供情报。这样一来。王阳明就洞悉了盗贼内部的各种情况。做到了知己知彼。然后。王阳明利用情报决定先集中兵力会剿张师富。这场战争打的非常的激烈。双方各有死伤。王阳明从来不与敌人正面交锋。从来都是声东击西。你往南走。他偏往北走。所以经常搞的敌人晕头转向。打起战来。从来都是逢强智取。有时候经常先假装后撤。到敌人放松警惕。然后在出其不意的大举进攻。各种连环计的实施。搞的敌人非常的疲惫。最后。王阳明连破敌军四十余寨。斩杀俘虏了七千余人。张师富本人也被王阳明部下生擒。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陌上柳絮倾城雪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8:18:39

    正心,孔子,自己的,格物致知,心智,中土,盗贼,是在,朝廷,科学

  • 郎不知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8:18:39

    没想到大家都对格物致知,究竟应该如何格?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只求﹂份安宁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8:18:39

    格物致知典出《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