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次人口普查,2.18亿大学文凭,中国什么文化才不算文盲?
原创

第七次人口普查,2.18亿大学文凭,中国什么文化才不算文盲?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终于出来了。数字非常吉祥:“十四亿一起发”(141178万)!

原计划是在四月上旬公布结果。却整整迟到了一个月。此次普查。无论是人口增长、性别比例。还是城乡人口、二孩出生率。总体来讲。数据还是比较漂亮的。

当然。除了以上数据。还有一个数据也比较受关注。即:受教育程度的人口。

根据普查结果。有两点值得关注:

一是。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1836万人。约占总人口15.4%。与2010年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8930人上升为15467人。增幅73.2%。

二是。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9.08年提高至9.91年。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37750200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16906373人。文盲率由4.08%下降为2.67%。下降1.41个百分点。

上面两组数据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随着我国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领域的齐头并进。国民受教育的数量和质量均得到了持续改善。我们的大学生数量已经已经名列世界前茅。人口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但是。我也要清醒地看到。在漂亮的教育数据背后。也还存在着客观上的不足。

1。我国拥有大学文凭的人口增长了。但所占比例并不足以匹配“第二大经济体”的身份。

从经济总量来看。美国第一。中国第二。但受教育程度却差距显著。

在美国。具有大学文化程度(含社区大学)的人口比例相当高。早在1981年就达到32.2%。现在更是达到了为60%。其中。具有本科学历的有17.4%。硕士以上学历的有10.1%。也就是说本科及本科以上的比例接近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另外。在美国25岁及以上人口中。最高学位为硕士的人数达到2100万;博士学位人数达到450万。

在中国。具有大学文化程度(含高职)的人口比例到现在仅有15.4%。这还是从1999年高校扩招以后换来的成果。若只算本科及本科以上人数的话。则只有4756万人。算下来本科以上毕业生占比只有3.44%。

与美国相比。无论是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还是本科及本科以上的人口。我们的数据看起来很大。但比例却很低。要知道。我们拥有14亿多人口。而美国还不够我们的零头。

2。为什么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只占中国人口的不足4%。但感觉遍地都是大学生?

放在20年前。一个本科大学生无论走到哪里。无疑都是备受关注的。但现在。本科多如狗。硕士遍地走。似乎已经成了大家的共识。之所以会产生这种认知。我觉得主要原因有四个:

第一。中国人口基数大。虽然本科学历占比不到4%。但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总数也将近五千万。五千万的绝对数量并不少。世界上很多国家的总人口都没有这么多。

第二。现在统计的大学生是包含大专、职高生在内的。我们都知道。自从扩招以来。我国高校录取率年年增高。到现在已经超过了80%的录取率。也就是说100个人里面。至少有80个人可以读上大学。

但是。读大学容易。若要读一所本科大学。尤其是985、211这样的大学并不容易。现在全国的一本录取率平均下来大概只有15%。也就是说100个人里面虽然有80个大学生。但一本学生的数量不足15个。更不要说平均录取率只有5%的211和平均录取率不足2%的985高校了。

第三。人口集中。分布不均。因为高校均位于大城市或相对发达地区。再加上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大部分大学生毕业后。选择在就读城市就业。这就造成了大学生在城市中扎堆的现象产生。

第四。工作环境造成的片面认知。因工作的原因。现在我们身边的同事或接触的朋友。有几人不是大学生?至少也是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吧。这也是导致我们认为大学生遍地都是的原因所在。

而联合国则将文盲分为三类:第一类。不能读书识字的人。这是传统意义上的文盲;第二类。不能识别现代社会符号(即地图、曲线图等常用图表)的人;第三类。不能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交流和管理的人。

文盲是一个特定的社会文明产物。具有较强的区域性和时代性。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对文盲的界定是不一样的。

时至今日。在中国还有文盲吗?一句话:老文盲在减少。新文盲在增加。

首先。随着教育的普及与推广。传统意义上的文盲已经越来越少了。不要说70后、80后。就是50后、60后都很少有人不会写名字或进行简单阅读了。这里面。微信、抖音等自媒体的广泛运用应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其次。当今时代。日新月异。一年不学习。可能就跟不上社会的节奏。尤其是像信息、教育、金融等行业。如果一周或一天不学习。可能都听不懂别人在说什么。但看看我们身边。25周岁以上的人有多少人在继续学习?有多少人能真正沉下心来捧着一本书看?大家的时间都被五花八门、千奇百怪的手机内容所占用。而其中又有多少是用手机来进行学习呢?

在今天。“扫盲”已经演变成一种终身学习的理念。如果不能持续地学习、进步。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脚步。一个受过教育、“知识丰富”的人也会沦为“新文盲”。从这个意义上。扫盲工作。也可说是“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结束语:

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总体来看还是很不错的。它为包括教育在内的国计民生提供了宏观调控的政策依据。但客观地说。2.18亿的大学文凭。绝对数值固然亮眼。放在全国来看。比例仍然很低。而且文凭的质量也不高。

对于已经不能在学校接受系统教育的成年人而言。要想不成为“新文盲”。一定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往小了说。这可以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挣更多的钱。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往大了说。这是一项与社会发展伴生的长期任务。可以提高民族素质。增强国家的综合竞争力。

大家觉得呢?

其他观点:

学历内卷和新文盲是什么?今天的中国。大学生们早已不是天之骄子了。第七次人口普查的结果给学历内卷提供了足够的证据。和2010年相比。大学生的比例增幅高达73.2%。同时文盲率由4.08%下降为2.67%。

这些数据告诉我们两点:1. 大学生们不能再空有优越感了、要有危机意识;2. “文盲”也许需要重新定义了。

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回顾

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昨天(5月11号)发布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情况”。关于人口总量的普查结果是:

“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133972万人相比。增加7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0.57%下降0.04个百分点。”

从这些数据来看。我国的人口近10年来保持低速增长的趋势。

关于受教育程度人口的普查结果是:

“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1836万人。与2010年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8930人上升为15467人。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9.08年提高至9.91年。文盲率由4.08%下降为2.67%。”

也就是说。在今天的中国。十四亿人口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含高职)的人口比例是15.5%。也就是说每6到7个人中就有一个大学生。这个比例也许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不算高。但是和2010年的8.9%相比。增幅高达73.2%。与此同时。文盲的降幅达到34.6%。

年轻人要小心“学历内卷”

从人口普查的数据来看。 过去十年。国家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提高人口素质取得了积极成效。高校大规模的扩大招生的确显著地提高了高学历的比例。但是全民教育程度提高的背后暗藏着学历贬值的竞争风险。用近两年的流行语来说。就是“学历内卷”。

“内卷”这个概念。本意是指人类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达到某种确定的形式后。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当社会资源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求时。人们会通过竞争来获取更多资源。

上面的解释也许有些抽象。新剧《小舍得》里的夏君山(佟大为饰演)对于内卷的解释更加通俗易懂:“一个剧场。大家都在看演出。突然一个观众站起来了。其他观众为了能看到演出。最后大家都从坐着看戏。变成站着看了……” 大家都觉得越来越累。但是没有人敢坐下来。因为坐下来就意味着看不到演出。对应到现实生活中既意味着被淘汰。

对应到学历方面。“内卷”可以这么理解: 找工作的时候。一些人为了能找到好工作而取得高学历。其他人为了增加竞争力、找到工作。也必须取得高学历。最后大家都从低学历变成高学历了;因为大家的学历都高了。工作机会却没有增长很多。所以就算是你有大学文凭。却只能找到以前高中生、甚至初中生都能找到的工作。

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的大学生越来越难找工作的原因了。工作机会就那么多。你有的学历很多人也有。自然竞争就更加激烈了。

换句虽然残酷但是现实的话来说。那就是:大学生们。你的本科学历已经不值钱了!

老年人要小心成为“新文盲”

人口普查中定义的文盲是指年满十五周岁以上基本上不识字并且不会写字的人。按照这个定义。文盲率已经下降到了2.67%。

但是。社会在不断地发展。科技和知识都在不断地更新进步。新世纪的文盲标准已经改变了。联合国新定义的新文盲分为三类:1、传统意义上的不能读书识字的文盲;2、不能识别现代社会符号(即地图、曲线图等常用图表)的人;3、不能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交流和管理的人。

按照这个新文盲标准。很多人。尤其是一些老年人。如果跟不上时代科技发展的步伐。就会落伍了。有可能会沦为新文盲。

新文盲并不是有文化就行。主要是在科技方面的缺欠。人们最好都能多少了解一些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大数据方面的知识。避免成为新文盲。最基本的也要能熟练地使用智能手机帮助自己的日常生活。比如说上网查信息、查地图、用微信、手机支付等等。

结束语

人口普查的结果让我们看到了我们国家在教育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它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大学生们不能认为本科是一个很高的学历了。因为不久的将来大学生的比例会越来越高、竞争会越来越激烈。混个大学文凭就能找到一份好工作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不想毕业就失业的话。大学生们应该在大学期间。好好读书。努力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提高自己学位的含金量。

另外。年轻人应该帮助家里的老人。普及一些智能手机、计算机方面的知识。让他们也能连上互联网。跟上时代的步伐。这也是新时代的一种新型孝顺。

作者:安子心。以赤子之心。安身立命。专注于大学生、研究生的职业规划和职场教育。欢迎大家关注、评论!

其他观点:

首先。我们要确定文盲的定义是什么?也就是说什么是文盲?是不认识汉字算文盲。还是学历程度低算文盲?

其次。我们要明确文化的定义。文化是被量化与学历程度挂钩。还是只对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

只有在对以上两点有共识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比较全面地回答问题。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陌清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8:41:22

    文盲,的人,人口,大学,大学生,学历,数据,人口普查,文化程度,万人

  • 曾温暖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8:41:22

    没想到大家都对第七次人口普查,2.18亿大学文凭,中国什么文化才不算文盲?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眼泪、说拜拜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8:41:22

    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终于出来了。数字非常吉祥:“十四亿一起发”(141178万)!原计划是在四月上旬公布结果。却整整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