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真正的死因是什么?真的是中了满清的“蒋干盗书”计吗?
原创

袁崇焕真正的死因是什么?真的是中了满清的“蒋干盗书”计吗?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向敬之

袁崇焕之死。死于明清版“蒋干盗书”。是主要诱因。这也是清廷的主要说法。以体现太宗皇太极设反间计诛杀袁崇焕的成功。也体现了崇祯帝受骗而自毁长城的昏聩。

昭梿《啸亭杂录》卷一之“设间诛袁崇焕”。对此事做了较为详细的描叙。皇太极与鲍承先利用被俘的杨太监。使之“发现”蓟辽督师袁崇焕私通后金的“蛛丝马迹”。继而。皇太极给了杨太监逃脱的机会。利用他做了实施反间诛袁的“蒋干”。

崇祯帝之所以决意要杀袁崇焕。还有一些连带原因。袁崇焕向他吹了牛皮。地提出“五载复辽”口号。却无实际可行的具体计划。被大臣们质疑。袁崇焕不经请示。私下与皇太极约定休战谋和。这本来是为大明朝争取了喘息的机会。但是袁崇焕为了彰显自己镇辽成绩而不及时报告。导致明朝没有利用机会奋发图强。

借机得到发展的后金大汗皇太极突然借道蒙古。突过喜峰口。偷袭京师。导致己巳之变。虽然袁崇焕及时驰援。但因箭射满桂事件。让崇祯帝联系到袁崇焕擅杀毛文龙、和议后金国之事。对袁崇焕议罪下狱。魏忠贤遗党想趁机给魏忠贤报仇。以擅自与后金军议和、擅杀毛文龙两条罪名。定袁崇焕死罪。使之遭受凌迟之刑。

其他观点:

袁崇焕死得确实冤。崇祯皇帝确实有昏庸的地方。但这不代表袁崇焕就是因为你皇太极一个离间计而被杀的。早在皇太极施离间计之前。崇祯皇帝的桌面上就摆满了诬告袁崇焕谋反的奏折。这些奏折全是汉人自己搞的。事实上。每个边官还不都像袁崇焕一样。如果没有诬告那才不正常。崇祯皇帝能当上皇帝。铲除阉党。就说明这个人并不傻。难道听到有人说某某边官谋反。他就不经调查杀掉?

真实的情况是。崇祯早已动了杀袁崇焕的念头。他杀袁崇焕不是因为什么谋反。他知道袁崇焕没有谋反的意思。那么。崇祯到底因何要杀掉袁崇焕呢?

这还得从袁崇焕的性格说起。袁崇焕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人。而有个性的人在官场上混往往会触犯很多东西。

袁崇焕曾经对崇祯夸下海口:“五年之内。可以恢复全辽。”

夸下海口。就得有实际行动。虽然袁崇焕表现不错。但后来就让人有些失望了。然而。袁崇焕做得最过分的一件事是斩杀毛文龙。虽然毛文龙不是崇祯的亲戚。崇祯也未必对毛文龙这个人有什么好感。但毛文龙作为地方大员。除了皇帝谁也无权斩他。袁崇焕这么做就是越权了。而且越的是皇帝的权。严重地违反了官场规则。

我们来了解一下毛文龙这个人。毛文龙躲在皮岛上。位于后金的后方。手中有四万的军队。算是个地头蛇。地头蛇往往是很难调动的。这是事实。不过。公正地说。也不能怪毛文龙。因为当时没有手机。没有传真。要给毛文龙下命令必须穿过敌人阵地。或者是坐船绕道而行。特别费事。再加上明朝指挥非常混乱。一道命令发出去。可能命令还没到毛文龙那里。上头又改变了想法。所以时间一长。大家就形成了一种定式思维:毛文龙不听指挥。

甭管毛文龙听不听指挥。但是他的存在对明朝是有好处的。对后金是不利的。因为他可以经常骚扰后金的后方。毛文龙这人毕竟猥琐。自然会保存实力不跟八旗军正面对敌。但骚扰也是一种战术。有时候还是非常管用的战术。骚扰虽然打不死别人。但是可以让别人发狂。

明朝的言官都是一帮整人的好手。就算你没问题他们也能揪出问题。而毛文龙还真有问题。所以弹劾他的人相当多。那就一点儿也不奇怪了。毛文龙到底有什么问题呢?说起来也有一大堆。

说实话。毛文龙这人挺不容易。孤悬海外。自谋生路。顺便还牵制皇太极。虽然明朝交给他的任务他不是很积极。这也不能怪他。因为老板没发工资啊!以前的一些总督和巡抚都是明白人。挺体谅毛文龙的。所以毛文龙活得也还舒坦。

到了袁崇焕这里就不行了。毛文龙国难当头。你不打仗不说。还一门心思敛财。太可恶了。

毛文龙第一大罪状是经济问题。据说这八年来他的账目不清不楚。还捂着账本不让人看。用现在的话说。你毛文龙搞经济。做假账。不上税。说实话。毛文龙觉得很冤。我虽然没有上税。但是解决这么多人吃饭问题已经够难了。你朝廷呢。不闻不问。发那么一点工资。如果不搞经济。每月发军饷的钱都拿不出来。

毛文龙第二大罪状是虚报战功。这个也是事实。不过这是当时官场的一个潜规则。虚报战功还算好的。就怕那种被人打得稀里哗啦。还对上面吹歼敌多少多少。虽然是潜规则。一旦你提出来。而且找到了证据。还是可以法办的。

袁崇焕对毛文龙的这些猫腻心知肚明。在崇祯二年(1629年)四月。袁督师下令:“所有运往东江的船队。必须先开到宁远的觉华岛接受检查。然后再开往东江。”

袁崇焕等于是设置了一道海关。一下子断了毛文龙的财路。听到这个命令。毛文龙感觉自己经营的“公司”要倒闭了。毛文龙遂向高层诉苦。说这样下去我没法混了。还是辞职算了。

就在毛文龙为财政发愁的时候。突然有人给他送来了十万两银子。更奇怪的是这个送钱的人居然是袁崇焕。袁崇焕只差没跟他说:“这钱是来买你命的。”

袁崇焕究竟什么时候动过杀毛文龙的念头呢?

崇祯元年(1628年)七月。袁崇焕在京城和大学士钱隆锡谈话的时候就说过:“毛文龙这个人如果可用的话就用。如果不可用就杀掉。”意思非常明白。如果毛文龙听指挥的话就可用。不听指挥的话就杀掉。所以。那种认为袁崇焕杀毛文龙是因为看不顺眼的看法是站不住脚的。

归根结底。大局为重。只是袁崇焕心目中的大局和崇祯心目中的大局有着微妙的不同。

为了杀掉毛文龙。袁崇焕决定先对他示好。示好才能让他疏于防备。毛文龙手下毕竟有几万人。一旦造反的话。袁崇焕估计也会头大。袁崇焕给毛文龙送去许多救济品和慰问品。并邀请毛文龙来宁远友情参观。

毛文龙来了。袁崇焕这时要杀掉他只是举手之劳。不过他并没有这样做。确实袁崇焕政治神经不太发达。但做事还是考虑得挺周全的。他知道如果在宁远干掉毛文龙的话。皮岛的那几万人很可能会散架。几万人一旦做土匪。或是投敌。那对于国家的安全是很大的隐患。

袁崇焕真诚地对毛文龙说:“你来这里。我很感动。过些日子我也去你那里阅兵。”

不得不佩服袁崇焕的胆子。在毛文龙的地盘斩杀毛文龙。

袁崇焕到达皮岛的当天晚上。两人聊得还不错。阅兵的那天。毛文龙感觉不太对劲儿。毕竟是个老江湖。出事之前多少会有一些感觉。而袁崇焕的表现却非常淡定轻松。他随身只有十几个护卫。毛文龙又觉得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

袁崇焕问他:“你在岛上待了这么久了。为国家操劳得够累了。不如早点儿回家休息吧。听说你老家西湖的风景不错啊!”

毛文龙不识时务。或者说不了解袁崇焕。回答道:“没事的。没事的。文龙正当盛年。后金这般狗贼还没消灭。文龙岂能辞职呢?”

袁崇焕笑道:“这个你倒不用担心。我们会安排人才的。你放心回家休养就行了。”

毛文龙傻乎乎地说:“这帮兄弟跟我这么多年。估计别人很难带哦!”

袁崇焕干咳一声。说:“我这次来这里是为了犒赏你的军队……”

谈话结束了。毛文龙没有抓住最后的活命机会。袁崇焕早就对自己许诺。毛文龙可用则用。不可用则杀。所谓可用就是让毛文龙交出指挥权。所谓不可用就是死抓住手中的权力不放。可见。袁崇焕并不是看毛文龙不顺眼。而是为了掌握兵权。好统一调动。对付后金。

两天后。袁崇焕在山顶设置了一个营帐。准备在那里干掉毛文龙。毛文龙带着部队准备上山。袁崇焕的侍卫说:“这不是请客吃饭。不用带这么多人。带上你几个亲信就够了。”

毛文龙心想也是。见袁督师带着一大帮兄弟确实不太礼貌。便带着几个心腹将领上山了。

进了营帐后。毛文龙看到袁崇焕拉长了脸。毛文龙还没反应过来。袁崇焕就厉声呵斥:“好你个毛文龙。这几天我苦口婆心地跟你聊天。希望你回头是岸。没想到你执迷不悟。目无国法。你当本部是什么?”

毛文龙张着嘴巴想争辩。还不等他说话。袁崇焕就列举了他十二大罪状。

一、你毛文龙浪费国家粮食和钱财。整日龟缩在岛上。忽悠朝廷说恢复国土。时至今日。没看你恢复寸土。评点:这个真不能怪毛文龙。毛文龙又不是个军事奇才。收复国土谈何容易;毛文龙只是官员中的凡客。混口饭吃而已。朝廷给的饭还不多。人是铁、饭是钢。怎么能说是浪费国家粮食呢!好歹。毛文龙也给皇太极挠过不少痒痒。

二、你毛文龙是牵制皇太极的。为何皇太极几次兵犯宁锦。这算得上是牵制吗?评点:这一条是说毛文龙工作态度不认真。至少是业务能力差;还算得当。但也不是很有道理。看看后来。皇太极直接绕过宁锦。打到京城去了。难道我们可以说袁崇焕是个摆设?

三、你毛文龙为了经济利益。经常骚扰朝鲜人民。

这些罪状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毛文龙死得有点儿冤。毛文龙被绑起来的时候。大喊:“冤枉。”

这时。袁崇焕拿出了尚方宝剑。说道:“我答应皇上。五年之内平辽。我凭什么这么自信呢?因为我讲法度。今天如果不砍了你。以后我的法度谁还会听。皇上给我尚方宝剑。目的就是这个。”

所谓的“这个”。在毛文龙看来就是杀自己。毛文龙虽然是一品大员。心想皇帝要杀自己。也只能认栽了。杀吧。别灭九族就行。

事实上。袁崇焕是没有杀掉毛文龙的权力的。杀掉毛文龙后。袁崇焕善后的功夫做得不错。他唯一无法善后的就是那个远在京城的皇帝。

当崇祯收到毛文龙死讯时。大为惊骇(意殊骇)。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他又必须用袁崇焕。所以忍下这口气。秋后再来算账。

袁崇焕杀毛文龙。历史学家一般认为是非常失策的。清代杨涟评价说:“文龙守皮岛多年。虽有冒饷抗拒诸状。然其兵马强盛。将士多出其门……使留之以据大兵。不无少补。崇焕乃不计其大事。冒昧诛之。自失其助。遂使孔定南诸将。阴怀二心。反为本朝所用。此明朝亡国三大机。”

毛文龙有三个有名的部下:尚可喜、耿仲明、孔有德。这几位后来都造反了。前两位跟着吴三桂一起。是为三藩。之后。袁崇焕起用毛文龙的儿子毛承禄。但他也造反了。这个结局想必是袁崇焕始料不及的。

其他观点:

之前袁崇焕和努尔哈赤打的热火朝天的时候。互通了几封书信。袁崇焕没有向崇祯报备。没想到给朝廷的言官们知道了。跟着崇祯就收到如雪片般的弹劾帖。崇祯最后还是压住了。

等皇太极上台后。他早就知道朝廷的动向。于是先找了内应带兵连夜偷袭京城。之后又派人散布袁崇焕已反的消息。袁崇焕挥兵回京轻松的赶走了清军(传言清军是他引来的)。而他也犯了一个大忌:未经命令擅自带兵入京。又非常应景的对上了“已反”的谣言。崇祯大怒直接把袁崇焕下狱。

就在这个情况下。崇祯也是不想杀他的。但也只能怪袁崇焕命不好。因为他的下狱。有人认为这是一个扳倒东林党的极好机会(袁和东林党关系较密)。于是一些阉党残余和想当首辅的温体仁、周延儒等人合作。不断制造伪证攻击袁崇焕和钱龙锡。

崇祯在每天被罪证轰炸之下。相信了并愤怒了。给袁崇焕定了罪名:“付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援兵四集。尽行遣散。及兵薄城下。又潜携喇嘛。坚请入城”袁崇焕被凌迟处死!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初心未变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9:17:40

    袁崇焕,崇祯,太极,明朝,的人,宁远,皇帝,京城,朝廷,罪状

  • 公主抱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9:17:40

    没想到大家都对袁崇焕真正的死因是什么?真的是中了满清的“蒋干盗书”计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苏梦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9:17:40

    向敬之袁崇焕之死。死于明清版“蒋干盗书”。是主要诱因。这也是清廷的主要说法。以体现太宗皇太极设反间计诛杀袁崇焕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