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原创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所谓“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如果仅从字面意思来看。似乎是在说对普通老百姓不用讲礼节。而对士大夫则不可用刑。显然有着太过浓烈的阶级意思。让人感觉极度不公平。那么。这句话到底该如何理解呢?古人又为何要这么说呢?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这句成语。出自于《礼记·曲礼上》。其原文是“国君抚式。大夫下之;大夫抚式。士下之;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刑人不在君侧”。

“式”是先秦马车上的横木。“抚式”则是一种乘车礼仪。意思是乘车时要两手倚凭车前横木。将身体前俯。而上文中的“抚式”则是一种见面礼仪。即一手扶横木。一手行礼。意思是说。国君与大夫相见。国君行“抚式”礼。而大夫则要下车向国君行礼;大夫与士见面时。大夫行“抚式”礼。士则要下车向大夫行礼。

至于后半句“刑不上大夫。刑人不在君侧”。这里的“刑”主要是指先秦时期的“五刑”。即“墨、劓、剕、宫、大辟”。所谓“墨”便是在罪犯的脸或身体部位刺刻符号或字迹。“劓”则指割去鼻子。“剕”则是砍掉脚。“宫”则是指“男子割势、妇人幽闭”。“大辟”便是死刑。可见。这里的“刑”主要指的是肉刑。

而按照周礼。诸侯是要定期朝见天子的。而士也是要经常朝见卿大夫的。如果卿大夫或者士受了肉刑再去朝见。那本身就是一种违背礼仪的做法。即受刑之人不能随侍国君身侧。而如果不去朝见。显然同样于礼不合。因此。便规定即使贵族犯罪。只是不得使用带有侮辱性质的“肉刑”。而并不是指不用受到刑罚。

实际上。关于这句话的解释。不仅我们现代人有疑问。古人对此同样有疑问。根据《孔子家语·五刑解》的记载。孔子的弟子冉求(字子有。通称“冉有”。尊称“冉子”)便曾向孔子发问。“先王制法。使刑不上于大夫。礼不下于庶人。然则大夫犯罪。不可以加刑。庶人之行事。不可以治于礼乎?”

孔子的回答则是。“……大夫之罪。其在五刑之域者。闻而谴发。则白冠厘缨。盘水加剑。造乎阙而自请罪。君不使有司执缚牵掣而加之也。其有大罪者。闻命则北面再拜。跪而自裁。君不使人捽引而刑杀……所谓礼不下庶人者。以庶人遽其事而不能充礼。故不责之以备礼也”。

意思是说。如果大夫以上贵族犯了罪。如果罪行在“五刑”之列。便应该在罪行暴露之后。戴着用兽毛做的白色帽子。受托水盘、盘上放剑。亲自前往宫阙请罪。而君主不必命令有司官吏捆绑揪拽将其捉拿。如果罪行在“五刑”之上。那么听到国君判处死刑的命令后。贵族便要向国君方向跪拜两次。然后自尽。君主也不必命人对其予以刑杀。至于“礼不下庶人”。则是由于百姓忙于劳作。做不到礼节充分。因此不能要求他们在礼仪上做到面面俱到。

可见。在孔子看来。所谓“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只是由于士大夫以上的贵族身份高贵。且有较高修养。因而不必用平常的刑罚对待他们。而贵族则应该谦恭自省。主动承担刑罚;老百姓由于平时忙碌。没有空闲时间讲究礼仪。因而不用在礼仪方面过于苛责百姓。

事实上。古人也一直都是这么做的。即使到了秦朝以后。皇家、朝廷的礼仪可谓一丝不苟。而普通百姓则不必这么繁琐。只要遵循一些最基本的婚丧嫁娶等礼仪便可以了。而勋亲官员犯罪之后。也不是不用受到刑罚。而是会给他们一些特殊礼遇。例如赐毒酒、赐死之类。使其死的更有尊严一些。

其他观点:

谢谢邀请!“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出自《礼记•曲礼上》。“国君抚式。大夫下之;大夫抚式。士下之;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刑人不在君侧。”这里的“抚式”指的是古代的一种乘车礼仪。“抚”指用手按着。或用手扶着。“式”通“轼”。古代车厢前用作扶手的横木。作用是有利于乘车人的安全。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大夫要向国君行乘车礼。大夫必须下车。在国君的车前向国君行礼。国君在车上用手扶着车前的横木。身子略微向前倾斜一下。就可以了。士向大夫行乘车礼。士必须下车。在大夫的车前向大夫行礼。大夫一手按在车前的横木上。身体向前倾斜。一手还礼就可以了。对于平民百姓。就不需要讲究这些乘车礼节了。实际上有车乘的都是贵族阶层。老百姓哪有这样的车乘呢?所以不需要研究这些乘车礼仪。大夫犯了罪。也不是不治罪的。因为大夫都是有身份的人。犯了死罪。死也要死得体面。一般是自行了断。或赐毒酒而死。不会使用行刑人。大庭广众之下见血而死。太没有面子了。对于处过刑罚的人。一般是不能陪伴在国君左右的。古代的刑罚有刺字、挖眼、割鼻、剁手、削脚等。受过这些刑罚的人。大都是犯过罪的人。陪伴在君主身边。显得不和谐。一般不许这样的人陪伴在君主身边。

如果把“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理解为对待老百姓可以不讲礼节。对待当官的犯了法。可以不治罪。这就不妥了。“王子犯法。庶民同罪”。任何人也不可特殊。这才合理!因此理解这两句话的时候。不可曲解。对于老百姓。天天忙于劳作。又没有“抚式”车乘。研究这些礼仪干什么?所以对老百姓不要过于强求这些礼仪;对于当官的犯了死罪。处死也是有讲究死法的。并不是不治罪。



其他观点: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这是封建社会等级森严的统治观。对待平民百姓下人可以毫不留情的残酷镇压。对待大夫般达官贵人犯错可以网开一面。不予严罚。

封建社会的法律就是为统治阶级服务。对被统治阶级实行严酷的管制。而达官贵人可以为所欲为。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就是旧社会的真实写照。

因此。社会上豪门恶霸可以强取豪夺迫害百姓。用钱贿赂县州官。官官相护。共同欺压黎民百姓。

古代有识之士才会振臂一呼:"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这才有了现代社会倡导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进步观念。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北海茫月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9:58:30

    大夫,国君,庶人,不上,横木,礼仪,的人,刑罚,则是,孔子

  • 公主抱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9:58:30

    没想到大家都对“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苏梦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9:58:30

    所谓“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如果仅从字面意思来看。似乎是在说对普通老百姓不用讲礼节。而对士大夫则不可用刑。显然有着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