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左传》预言多为占卜所得。
公元前628年晋文公重耳仙逝。出殡时。棺材竟发牛吼之音。卜人说。“这是国君发布命令。西边将有部队经过我国边境。出兵攻打。必定大捷。”原来掌管郑国都北门的几位秦国将领与秦穆公约好。准备一口吞了郑国。秦在西。郑于东。晋居其中。秦欲袭郑必得途经晋国。同样。对于秦国出兵败局。其老臣蹇叔也是未卜先知。他绝望至极。“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見其入也。”对其随师出征的儿子。他仿佛看到了最悲惨的结果。“余收尔骨焉(我在那里(殽山)为你收尸)”。结果不出卜人、蹇叔预料:秦师大败!
占卜他人生死。又果应验才叫人毛骨悚然。曾经楚国有一巫者对楚成王、子西和子玉说。“三君皆将强死(你们三人都没有好死)”——强死。无病而死。或自杀、被杀。戏码竟然有条不紊地按占卜者的预言展开了!公元前632年。晋、楚两国在卫国的城濮大干一仗——晋楚城濮之战。结果楚国大败。极力挑起战争的楚将子玉引咎自杀。《史记》则曰:“成王怒。诛子玉”。子西则“缢而悬绝”。而成王熊恽的死更令人唏嘘不已——被自己儿子逼杀!成王不顾贤臣劝诫立商臣(子上谓其蜂目豺声。不义者也)为太子。后欲更为庶子职。商臣知其变。遂率兵围其父成王。“成王求食熊蹯(熊掌)而死\"——熊掌难熟。企图拖延时间以待救援。然而儿子够狠。不允其熊掌之求。求生无望。“成王自绞杀(《史记》“楚世家”载)”。成王、子西、子玉果强死。遂验巫人之言。
其他观点:
《春秋左传》中一共记载了当时人们的两百多个预言。而且其中绝大多数均已应验。这不得不令人感到惊奇。其实。《左传》中的预言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根据社会原则和客观规律而做出的准确推断。第二类则是凭空的猜测。第三类则是根据事物兆象和迷信法则。其中第一类有客观依据。只能算是推论;第二类则是毫无根据。完全是猜想;只有第二类比较有意思。因为这带有浓重的迷信色彩。保留了原始巫术的痕迹。下面试举两个极为典型的例子:
晋献公不信占卜结果。结果发生“骊姬之乱”
占卜其实可以分为卜和筮两类。卜便是用龟甲占卜。筮则是用草算卦。而《左传》中的卜筮预言则往往是连在一起的。即先用龟甲占卜。再用蓍草算卦。如果结果相同。自然无碍。而一旦结果不同。则按照“筮短龟长”的原则。一般从卜不从筮。
此预言载于《左传·僖公四年》。晋献公攻打骊戎。骊戎不敌。只好将骊姬和其妹妹少姬献给了晋献公。晋献公得到姐妹二人后。对他们十分宠爱。鲁僖公四年(前656年)。晋献公想要立骊姬为夫人。于是举行占卜。结果“卜不吉。筮之吉”。按照“从卜不从筮”的原则。不应该立骊姬为夫人。但晋献公却“违卜从筮”。强立骊姬为夫人。
当时。晋献公已经有了三个孩子。分别是太子申生和公子重耳、公子夷吾。结果。骊姬想要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于是贿赂晋献公的男宠梁五和东关嬖五。在两人的帮助下。成功使晋献公将申生、重耳、夷吾全部赶出了国都。到地方驻守。此后晋献公与三个儿子的关系逐渐疏远。
此后。骊姬又让太子申生回曲沃祭祀生母齐姜。并让其带回祭祀用的胙肉献给晋献公。结果自己却趁机在胙肉中下毒。陷害太子申生。太子申生得知消息后。知道无法解释。连忙逃到了新城。晋献公大怒之下杀死了太子的老师杜原款。而太子申生最终也在新城自杀而死。
太子申生死后。骊姬又无线公子重耳和公子夷吾。说他们都参与了太子的阴谋。于是公子重耳逃亡到蒲城。公子夷吾逃亡到屈城。而晋献公去世后。骊姬和少姬的儿子虽然先后即位。却全部被太子申生的坚决拥护者里克杀死。晋献公的托孤重臣荀息也自杀身亡。
△重耳踏上逃亡之路
晋献公不信占卜结果。强立骊姬为夫人。结果却发生了“骊姬之乱”。导致晋献公之后晋国经历了十余年的动乱。
楚共王不遵守誓约。导致楚国夺位之乱持续长达十三年
此预言载于《左传·昭公十三年》。楚共王一共有五个儿子。分别是长子招(即楚康王)、次子公子围、三子子比、四子子皙和五子弃疾。由于五个儿子全部是庶出。而楚共王又太过犹豫寡断。无法决定改由谁继承王位。于是便派祭师手擎玉璧。遍祭楚之名山大川。祈祷神灵能够从五个儿子中挑选一位。
△楚共王
楚共王将玉璧藏于祖庙。在某个节日。召五王子按长幼之序进入祭祖。立誓以“当璧而拜者为王”。结果长子招跨在玉璧的两侧。公子围的肘部碰到了玉璧。子比和子皙则根本没有碰到。反倒是被人抱入祖庙的幼子弃疾。两次跪拜都压在了玉璧之上。
按照誓言。楚共王应该立幼子弃疾为储君。结果他反倒立了长子招为太子。于是便有了预言。“弃礼违命。楚其危哉!”结果。楚国的夺位之乱持续了长达十三年之久。
△楚灵王干掉了哥哥的儿子
前560年。楚共王驾崩。太子招继位。是为楚康王。楚康王在位十五年后去世。其子熊员继位。后来。公子围用束冠的长缨将熊员勒死。并杀死了年幼的王子熊慕、熊平夏。然后自立为王。是为楚灵王。再后来。楚灵王在东征之际。大雪纷飞中。士兵因衣衫单薄而极为不满。后方的老三子比、老四子皙则在老五弃疾的操纵下发动了宫廷叛乱。消息传来后。楚灵王的军队一哄而散。楚灵王最终羞愤自尽。
宫廷政变后。按照长幼排序。老三比为王。老四子皙为令尹。老五弃疾为司马。然而。老五弃疾对这个结果仍然不满。当时楚灵王去世的消息还没有传回来。于是老五弃疾便趁机制造混乱。说楚灵王已经率领大军杀回来了。结果子比的王位还没做热乎。便被吓的不知所措。弃疾则趁机恐吓两位兄长。导致两人竟然双双自杀而亡。
结果。经过长达十余年的争夺。楚共王的幼子弃疾还是登上了王位。是为楚平王。然而。就是这个楚平王。厚颜无耻的将儿媳据为己有。将伍子胥逼出昭关。伍子胥后来则在吴国与著名军事家孙武联手。使得吴国逐渐强大。最终在楚平王死后率兵攻回楚国。将楚平王掘坟鞭尸。如果不是秦国帮忙。楚国便已经灭了。
其他观点:
《左传》中存在着数百个预言。有应验的。也有不应验的。预言应验与不应验。其实无关紧要。核心的是为什么要作出这样的预言。
由于当时的史官还兼职占卜。为提升自己的声望。在《左传》就夹杂了大量当时史官根据天象、占卜所作出的预言。这类预言从《左传》记载的来看。准确度极高。但是其真实可信度并不高。对这类预言。郑国贤人子产就曾经批判道:“天道远。人道弥。上天非人所能抵达。谁能知道上天之时?预言的次数多了。总有那么一两次蒙中罢了!”以天象或占卜作出的预言。数不胜数;但《左传》中只记下了那些应验的预言。却没记下那些没有应验的预言。在后人看来。其准确率当然就显得极高了。因此。这类预言往往就是迷信。
此外。也有很多当时的士人根据义理所作出的推断。这些预言有应验的。也有没应验的。比如说秦穆公去世后。恢复了殉葬制度。让秦国“三良”陪葬。当时就有士人预言:“君子是以知秦之不复东征也。”殉葬制度是一项野蛮落后的制度。特别是让贤臣陪葬。更是令广大士人恐惧:以后还有谁敢到秦国出仕?人才都不愿到秦国出仕。秦国又谈何发展?秦穆公之时强大的秦国都无法突破晋国阻碍而向东扩展。秦穆公之后缺乏人才的秦国又怎么可能突破崤山天险。向东扩展?因此。此后一直到晋国分裂之前。秦国都无法向东扩张。从这方面来说。这一预言是应验了的。可在晋国分裂成韩、赵、魏三国后。秦国突然崛起。不但成功地向东扩张。后来还灭了六国、统一了天下——拉到更长远的时间段来看。这一预言又是没有应验的。
且不管预言应验与不应验。《左传》中能满足题中“细思极恐”与“拍案叫绝”两个条件的“预言”。确实不多。但下面这个预言。在个人看来。却是能够满足这一条件。
公元前527年。周景王因为王后葬礼上没收到晋国的重礼。与晋国使者荀跞和籍谈产生了冲突。在宴席上将他们二人当众数落了一顿。大骂他们是“数典忘祖”!
回到晋国后。籍谈将此事告知了叔向。叔向听了后。就对周景王作出了一个预言:“天子恐怕是不能善终了吧?我听说。‘乐于何事。必以此事而亡’。现在天子以忧虑为乐。将来若是以忧虑而死。就不能说是善终!”
六年后。周景王想立王子朝为太子。却遭到了王室大夫单穆公的强烈反对。于是。周景王想借到北山(今洛阳北邙山)田猎之际。杀死单穆公。正式立王子朝为太子。可惜。计划还没能实施。周景王却心脏病突发。先行去世了!
公元前520年5月4日。在单穆公支持下。王子猛被确立为周王。是为周悼王。王子朝极为不服。随后联合王室公族及那些失去俸禄的旧官与工匠们发起暴乱。试图杀死单穆公等人。几经周折。单穆公等人带着周悼王逃出了成周。向晋人求救。晋人派出籍谈、荀跞带军前来救助王室。击败了王子朝。帮助周悼王回到了成周。可刚回到成周。周悼王就去世了。单穆公等人改立周悼王同母弟王子匄为王。是为周敬王。
不久后。在王室请求下。晋人退军。
见晋人退军。王子朝趁机发起反攻。于公元前519年7月再次攻入成周。把周敬王赶了出去。东周再次出现西王与东王二王并立的局面!
直到三年后。周敬王才在晋人的支持下彻底赶跑了王子朝。回到了成周。但事情仍然没有结束:十二年后王子朝党徒再次发动内乱。要不是有晋人支持。王室差点再次遭难!
史上称这次王室之乱为“王子朝之乱”。后人多认为这是由于周景王先定王子猛为太子。后来却又想改立王子朝为太子。才造成了这场内乱。这正是应验了叔向的预言:“天子以忧虑为乐。将来以忧虑而死。就不能说是善终!”
然而。细思之下。这一事件中却隐藏着着巨大的疑问。《左传》中并未记载周景王太子死后。已经先立王子猛为太子。因此周景王该立哪位王子为太子都是合理的。为何立王子朝会遭到单穆公的反对?单穆公虽然祖孙数代人都是王室大夫。但并非王室卿士。却为何势力如此强大。连周景王想立谁为太子都得先将他杀掉?
实际上。作为王子朝内乱中关键性人物。单穆公。其家族背景长久以来都被人们所忽略了。
公元前573年。晋悼公孙周回到晋国。坐上了国君之位。但在回国前。孙周却是在王室大夫单襄公家作家臣。单襄公断言孙周必将回国为君。临终前特意嘱咐儿子单顷公善待孙周。从此。单氏一家就与晋国结下了不解之缘。
叔向作为晋国大夫。曾高度评价单穆公的曾祖父单靖公:“周王室大概是要兴盛了。因为有单公这样的人在!”王室复兴明显是不可能之事。可叔向却如此吹捧单氏一家。明显带有强烈的政治目的。自从晋悼公回国后。晋人与单氏一家的来往频繁。长此以往。单氏一家就成了晋国在周王室的利益代表。周王室能够在东周安然无恙。极度依赖于晋国。单氏一家成了晋国的利益代表。即便单氏不是王室卿士。但他们一家人在王室的影响力也是举足轻重。这是叔向要如此抬高单氏家族的最大原因。正是因为有了晋人在背后的支持。所以当单穆公反对立王子朝为太子之时。周景王才会对他如此忌惮。
然而。单穆公为何要反对立王子朝为太子呢?
核心并不在于单穆公反对立谁为太子。而在于单穆公要为晋人服务。公元前527年。荀跞与籍谈二人参加王后葬礼。却被周景王当众羞辱。这就是对晋国的大不敬!晋国对外的策略。向来就是睚眦必报。即便是强大如楚国。晋人都曾长期与其争霸而不愿示弱。更何况是早就成了“落草凤凰”的周王室!
因此。虽然晋人不敢公开报复周王室。但叔向做出的预言。更像是一场政治斗争的宣战。
为报复周景王。晋人便联合单穆公来与之作对:周景王要立王子朝为太子。晋人要反对;周景王要是立王子猛为太子。晋人也要反对。单穆公之所以要反对王子朝作太子。不过是在执行晋人的报复计划!
王室内乱爆发后。晋人第一次派军支援单穆公的主将是籍谈、荀跞。第二次的主将是荀跞、赵鞅(籍谈可能已去世);两次救援的主将都是被周景王羞辱过之人——这未免也太凑巧了吧?
需要特别注意的另一细节是:当年出访周王室时。荀跞是正使。籍谈是副使。这是因为荀跞是晋卿而籍谈非晋卿;可当晋国第一次支援周王室时。籍谈却排在荀跞之前。说明籍谈才是主将。可他这时却仍不是晋卿!晋人之所以如此安排。就是因为当年被周景王骂“数典忘祖”和“无后”的人。不是别人。正是籍谈!
因此。综合以上种种。所谓的“王子朝之乱”更有可能是晋人在背后主导、精心策划出来的“单穆公之乱”。
从以上分析可知。叔向所作出“周景王不能善终”预言时。就是这场内乱的起点。如此想来。这一预言岂不是“细思极恐”?可数千年以来。后人只听说“王子朝之乱”。却鲜少去深究这是不是“单穆公之乱”。这说明在策划这场内乱的过程中。晋人手脚之干净。真是令人“拍案叫绝”啊!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27岁:考研还是考公?该如何做出选择?
- 如何平衡自己的时间与陪伴孩子的时间?有哪些实用方法?
- 大专女生学前教育毕业一年多,有两家园工作经验想转行该咋办?
- 普通人怎样做才能挣到钱?有哪些途径和方法?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47280.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晋国,太子,王室,秦国,王子,左传,楚国,儿子,公子,公元前
没想到大家都对《左传》这本古代史书,里面有哪些最能让你感到细思极恐、拍案叫绝的“预言”?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左传》预言多为占卜所得。公元前628年晋文公重耳仙逝。出殡时。棺材竟发牛吼之音。卜人说。“这是国君发布命令。西边将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