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明朝《武备志》记载,曾经有“坦克”,还发展出装甲部队,这是真的吗?具体指的是哪些武器?
原创

据明朝《武备志》记载,曾经有“坦克”,还发展出装甲部队,这是真的吗?具体指的是哪些武器?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所谓明朝坦克。其实是一些历史自媒体或者明吹的讹传。是想一个连内燃机都没有的年代。咋可能搞出坦克这种东西。

就算是魔兽里的蒸汽坦克。也至少要有蒸汽机呀。

偏厢车在中国并不稀罕。自打汉代马拉战车被冲骑彻底淘汰以后。战车就专职搞战场防御工作了。

刘宋的开国皇帝刘裕。曾摆下却月阵。靠的就是偏厢车加床弩。

偏厢车的特点就是马拉着一个两轮大战车。然后在战车的一侧设有木质挡板。上面可能会糊一些皮革增强防御力。挡板上留个口。或者板子低一点能让车兵露个头。有了这个移动的防御大盾。车兵可以放心的在上面实施远程伤害。


基本到了明末最后那几年。就练明军自己也不用了。清军更是弃之不用。所以说。单独的先进谈不上。关键是训练的人对不对。

其他观点:

明朝虽然亡于农民起义和异族入关。但是作为最后一个汉民族政权。明朝的科学技术发展作为封建王朝的巅峰是不争的事实。例如明朝已经能完美仿制16世纪的红夷大炮。清军后来用的火炮不仅没有进步。反而要弱于明朝。大量缴获的明朝火器也被清军闲置。以至于最后不仅没有发展。还完全失传。而在明朝《武备志》的记载中。明朝不仅军事科学技术昌盛。而且拥有很多超越同时代的兵器改革思路。例如“偏厢车”就是一种近似于现在坦克的武器。

目前有记载的明代宗在位的时候。郭登在大同曾经建造用于防守的偏厢车。不久明军守辽东广宁时。魏学曾又作改进。车上载有佛郎机火炮两挺专门用来远程轰炸。下面放置雷飞炮。同时还有快枪六支专门打击近身的步兵。而且“偏厢车”不是单独使用。往往是组成车阵。左右互相倚靠。防守之时对于游牧民族的骑兵冲击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抵抗作用。基本上让对方的骑兵无用武之地。而且还能趁机打黑枪。

而且戚继光在剿灭倭寇和镇守蓟州的时候都曾大量建造偏厢车。在成化、嘉靖、隆庆是很普及的一种部队编制。现在还留有戚继光利用偏厢车(坦克)和轻车(步战车)组成车营的完整兵员配置和战法图。

其次偏厢车仅仅只能作为防御性武器。无法作为野战武器主动发起进攻。这限制了偏厢车的使用场景。而单纯的防守作战中仅仅依靠偏厢车最多防守一时。无法为整个防守作战赢得胜利。除非和袁崇焕运气一样好。炸死了努尔哈赤。

你觉得偏厢车如果继续在明朝发展。会不会比英国更早发明坦克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其他观点:

只能说是类似现在坦克部队。它就是明军中的车营部队。车营部队装备的“偏厢车“就可以说是车营部队中的主战坦克。

影视剧中的的偏厢车造型

车营是明代名将孙承宗组建的战车部队。装备有偏厢车、轻车等其制式。至于车营所用偏厢车等现在已无直接资料。但大致与在此之前使用过的相同。也就是说现在的资料都是臆测或是参考与其类似的战车的资料。

明朝代宗时期。郭登在大同曾经建造用于防守的偏厢车。据记载偏厢车辕长1.3丈。宽0.9丈。高0.75丈。偏厢车有薄木板打造。并在上面放置火铳。编有乘员十人。

戚继光的偏厢车及人员配备

抗倭名将戚继光在蓟州曾造过偏厢车。其式样为——只用向外面一厢。每辆重600斤以上。戚继光的偏厢车是仿照的前代的设计。所以前代有的缺点其一样都不少:如车辆太重、需要人马太多、不宜移动涉险、不适用于进攻战斗等都没有得到解决。

在明军守辽东对抗后金时时。魏学曾又对偏厢车作出改进——每两辆中设拒马枪一架。用于填塞空挡间隙。将车架上下用棉絮帆布围起来。这样就可以防避矢石。车上载有佛朗机两挺。下置雷飞炮和快枪各六杆;每架拒马枪上树长枪12柄。下置雷飞炮。快枪各六杆。每辆偏厢车配置二十五名官兵。

捷克的胡思车堡

以上就是明朝个个时代的偏厢车(坦克装甲部队)的式样及配置和使用方法。虽然没有找到孙承宗的车营的资料。但其车营装甲部队与以上的偏厢车大致相同。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几度无言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0:56:55

    明朝,坦克,战车,营部,前代,部队,辽东,马枪,都没,资料

  • 迎客心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0:56:55

    没想到大家都对据明朝《武备志》记载,曾经有“坦克”,还发展出装甲部队,这是真的吗?具体指的是哪些武器?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只求﹂份安宁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0:56:55

    所谓明朝坦克。其实是一些历史自媒体或者明吹的讹传。是想一个连内燃机都没有的年代。咋可能搞出坦克这种东西。就算是魔兽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