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我是一位正面管教讲师。同时也是一位国家高级育婴师。我来为您解答这个问题。三岁的孩子什么都能够明白。就是不肯说。这对大人来说。确实会很着急。孩子不肯说话。有很多原因。我来给你一些可操作性的建议。
孩子不说话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父母溺爱孩子。
有的父母。因为太过于溺爱孩子。具有读心术。孩子不用开口就知道孩子想干什么并帮孩子做好。导致孩子不需要开口说话。比如:当孩子哭的时候。父母会问孩子:“你是不是想吃冰棒?你是不是想要买手枪?来。妈妈给你买。”孩子不用开口。他只需要用点头或者是摇头来表示就行。长期如此。孩子就不愿说话了。
二、孩子有孤独症。
如果在孩子3岁后还不说话。父母可以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一下。因为有的孤独症儿童就有语言发育迟缓的现象。在正规的医院里检查以后。如果孩子不是孤独症。家长也放心了。孤独症会导致的运动性言语障碍。致使发音器官的肌肉无力瘫痪或肌张力异常、运动不协调等而出现的发声、发音、共鸣、韵律等异常。表现为发声困难。发音不准。声响、音调及速度、节律等异常。
三、孩子有构音障碍。
构音障碍是指由于神经病变。与言语有关的肌肉麻痹、收缩力减弱或运动不协调所致的言语障碍。强调呼吸、共鸣、发音和韵律方面的变化。从大脑到肌肉本身的病变都可引起言语症状。孩子不你能正常的发音。所以就不会说话。
四、孩子说话时曾遭到过别人的嘲笑。
有的孩子发音不是很标准。或者说话有点结。可能遭到过别人的嘲笑。孩子就会产生自卑感。他害怕再次遭到别人的嘲笑。所以就不愿意说话。
家长在了解到以上四种原因后。就要有针对性的去做。我给家长一些建议:
1.不要溺爱孩子。
当孩子们哭闹的时候。父母不要用封闭式的问题去问孩子。也不要再去用读心术主动帮孩子解决需要。而是鼓励孩子直接用语言表达出来。用开放式的问题问孩子:
“你能告诉妈妈。你为什么哭吗?”
“你想要什么呢?”
“你现在有什么感受?”
“你有什么打算?”等孩子说出来。如果孩子不说。那就不要满足的要求。父母可以明确的告诉孩子:“你不说。妈妈就不知道你想要什么。”以后孩子就知道。要表达出来了。
2.给孩子创造语言环境。
父母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鼓励孩子多说话。比如在家里贴一些海报、孩子的照片、有趣的图片和各种图卡等等。孩子通常对自己更感兴趣。因此。父母可以多给孩子看一些他在玩的照片。并且激发孩子说话的兴趣。比如:父母指着孩子的照片。可以问问孩子:“这是谁呢?”“宝宝在干什么?”“宝宝在哪里玩?”如果孩子说不出来。父母可以提示孩子。然后再问一遍孩子。每次给孩子看一张他感兴趣的图卡。父母说三遍。给孩子做发音示范。再在鼓励孩子说出来。经常练习。多鼓励孩子。有的水果和食品名词在孩子说对以后。可以做为奖励给孩子。
3.父母要训练孩子的发音。
如果孩子存在构音障碍。在家里要多训练孩子发音。
【增加肺活量】:双上肢举起。吸气。放松时呼气;
【增加气流】:吹气球、吹泡泡、吹蜡烛、吹哨子、吹纸片、吹水波。
【下颌运动】:张口、闭口、下颌前伸、左右侧移;
【唇运动】:噘唇、咧齿、轧唇、闭唇、鼓腮;
【舌运动】:前伸、左右摆动、后卷、环形“清扫”、抗阻运动;
【软腭运动】:用力叹气、发“a”音、发“pa、da、ma”音。
【交替运动】:颌(张闭口运动)、唇(前噘后缩)、舌(伸出缩回左右摆)。
【用压舌板】双唇含着压舌板。用力合紧及拉出压舌板。跟嘴唇抗力。维持5秒放松。重复做5到10次
【舌尖练习】
把舌头尽量伸出口外。维持稳定。然后缩回。放松。重复做5到10次;
4.父母要“逼”孩子说话
“逼”孩子说话的过程就是建立一种行为模式的过程(说话才能获得需要的满足)。这样。为满足某种需要。会引发儿童用语言沟通的动机。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孤独症儿童恰恰缺乏多种需要。甚至有的孩子连食品的需要也不强烈。因此。家长要通过拓展孩子的兴趣。来培养孩子的各种需要(饮食、活动、游戏、参观游览、与成人的嬉戏、看书、听音乐、玩玩具)。从而引发他为获得某种需要而去用言语表达的动机。
比如:当父母带着孩子去动物园的时候。孩子的眼睛会盯着小动物看。有的孩子特别喜欢漂亮的孔雀。看到孔雀后就不愿走了。这时父母要拉着孩子往前走并问孩子:“你告诉妈妈想看什么动物?”因为孩子急切想看到。有的孩子就会“逼”着说出:“我想看孔雀。”当孩子说出来后。父母就要满足孩子。
5.父母不要嘲笑孩子。
3岁的孩子语言发展能力并不好。他们在说话的时候会口齿不清楚、普通话不标准、乱用词汇。会经常引得大人哈哈大笑。当孩子说得不好的时候。成人不要去嘲笑孩子。相反。还应该多去鼓励孩子说话。如:在平常多丰富孩子的词汇、教会孩子使用一些礼貌用语、能够表达自己的需求、教孩子能看着对方的眼睛说话、声音大小要适中、乐与交流自己的感受等等。
孩子在学说话的过程中。需要父母耐心的给孩子做示范。耐心的等待孩子开口。当孩子掌握了一定的语言词汇和技能时。他们就会充满自信的开口说话了。
周国平在他的《孩子你慢慢来》一书中说道:我会看着孩子专心地做好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 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看法。希望对您有帮助。您有什么看法欢迎在下方留言。我是雨后山林静。一位正面管教讲师。感谢您为我点赞并关注我!
其他观点:
孩子不愿意说话。着实让人操心。是“贵人语迟”吗?
我家柚子22个月的时候还只愿意叫“奶奶”。其他的教什么都不说!我们都跟着干着急!一方面是周边好多孩子一岁半就开始说话。和他同样月龄的已经能够很好的表达和沟通了;另一方面我们很担心他不愿说话是因为孤独症或者狂躁症(可能是因为想表达却表达不了导致他心情烦躁经常发脾气哭闹)。而不只是语言方面的发育迟缓。
首先我们要了解孩子不说话的可能因素:1、遗传因素。亲人长辈小时候普遍存在说话迟的问题。
2、身体因素。听力系统、发声器官、神经肌肉的发育不足。如舌系带唇系带较短。
3、疾病因素。患有孤独症或者狂躁症。
4、语言环境。家中长辈使用多种方言或者平时说话语速较快。
5、喂养过于精细。没有表达的需要。现在孩子都是家中宝。“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一家人围着一个孩子。孩子需要什么只要手一指或者哭两声立马得到满足。压根没有说话表达的需求。
6、电子产品接触较多。很多人认为看手机和动画片可以让孩子增长知识。甚至学习语言。其实这种想法很不可取。首先电子产品提供的是单方面的输出。孩子需要的是语言交流。另外电子产品通过快速的色彩光影转变刺激孩子的神经。貌似可以让孩子专心呆很久其实严重影响了孩子的专注力。
7、交流环境。很多家长怕孩子冷了热了病了。长时间呆在家中。不出入各种公共场合。没有同龄小朋友陪伴玩耍。导致孩子交流欲望的缺失。
8、引导方法不对。孩子其实已经有了相关的认知。却被家长忽略。水果盘里有苹果和香蕉。你问“这是什么?”他可以回答“是香蕉!是苹果!”。而你问“哪个是苹果?”他只要指指就行。慢慢的就会更懒得说话了。
10、父母陪伴的缺失。这个时候的孩子已经有自己的情感意识。可能还不善于表达。但他渴望爸爸妈妈的关爱。在得不到足够重视的时候他选择不说话不表达的冷处理方法。
然后针对这些因素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1、去医院做相关检查。排除孩子不说话是身体和疾病方面的原因。
2、引导孩子拍手、指认物品。确认孩子的肢体语言表达和认知没有问题。
3、锻炼孩子的口腔和咀嚼能力。让他自己啃玉米、吃馒头、吹泡泡、舔棒棒糖。
4、创造语言环境。统一说普通话。并且语速缓慢。嘴型明确。语音清楚。多使短句。
5、拒绝电子产品。多读绘本多讲故事。
6、延缓满足。孩子有需求的时候不要急于满足。比如孩子口渴了。可以引导他说“水”。而不是第一时间把水端给他。
7、让孩子多接触外界。经常带孩子去公园、动物世界、超市玩。增加接触和认知的范围。
8、让孩子多和年龄相仿的小朋友相处。哪怕孩子们在一起不说话。只是在一个共同的环境里玩。因为孩子之间有自己的理解交流是大人取代不了的。
9、注意引导的方式方法。平时多观察孩子的兴趣及感受;和孩子说话的时候。要看着孩子。并给予语言上的复述、扩展;当孩子试着模仿某个词汇时。要及时给予夸奖和肯定;经常给孩子描述他正在做的事情、他的感受或者他看到的物品;多问是什么;不要模仿和嘲笑孩子不标准的发音。
10、爸爸妈妈全身心陪伴。丢掉手机。注视他。朝他微笑。每天花1-2个小时一起玩游戏或者讲故事。
我从4月份开始全职带柚子到现在刚好半年。这半年让我明白“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带着他到处玩。见证他从一个字一个词到一句话的表达。
第一个月:爷爷、奶奶、妈妈、舅舅、姑姑、姐姐、哥哥、弟弟、叔叔、姨、狗狗。花花、锅、蛋、树、叶、糕糕、谢谢、油、豆豆、鱼、牙、洗洗、星星、火、嘎嘎。
第二个月:洗柠檬、打球、滑滑梯、宝宝椅、棒棒糖、等公交、取报告、画画、医院、螃蟹、船、桶、蛋挞、闪亮亮、再见、核桃、打架、饮料、毛巾、救火、洒水、奇奇妙妙、芒果、大象、妈妈洗洗、捡果果、爸爸尿尿、柚柚开车、奶奶打伞。
到现在:“妈妈。我还想听故事。”“妈妈你看。这个饼干和这个饼干很像!”并且可以唱几首儿歌和童谣。可以背几首古诗。可以复述绘本“坏脾气的小妖精”。
如果孩子还没有开始说话。可以抓住几个语言爆发期。多多引导。下面是和语言相关的几个敏感期:
1)0~3岁。 孩子像海绵一样吸收周围环境的信息。 使用五个感官。触觉。味觉。嗅觉。视觉和听觉吸收和理解周围的环境信息
2)1~3岁半。 语言爆炸期。 为其一生奠定语言基础
3)2~4岁。 对语言和交流极为感兴趣
4)2岁半~6岁。 利用感官学习和适应环境
5)3~6岁。 喜欢模仿大人
6)4~5岁。 触觉开始更加敏感。 喜欢用手进行裁剪。划写和艺术类的活动。
7)4~6岁半 开始为阅读和数学做准备。并最终发展出阅读和数学技能。
愿孩子们都健康快乐长大。能随心所欲的表达自己的内心。
另附3岁以内宝宝语言发育标准:
月龄 语言发育
1月 听到声音能作出反应
2月 能发出“咕咕”声
3月 会微笑了
4月 你对他说话时。他能作出“咕咕”的回应
5月 喜欢自己练习。提高和降低声音
6月 开始模仿发声
7月 能发出更多的声音组合以及不同的音调
8月 会对着父母叫“妈妈”、“爸爸”。但还会搞混
9月 可以含混不清地说话或发出某些音节
10月 肢体语言:会摆手再见了
11月 会叫“爸爸”、“妈妈”。而且不会搞混
12月 肢体语言:能用手势表示自己想要什么
13月 清晰地说出至少两个词
14月 问问题的时候知道把语调上扬
15月 掌握了5个词汇
16月 肢体语言:会点头和摇头表示要和不要
17月 词汇量在增加
18月 会”读“书。已经能背出部分文字
19月 会说一两个词的句子。如“宝宝走”
20月 可能有点”结巴“。这是因为宝宝的嘴巴跟不上大脑的速度
21月 话语中词和词之间会有很多停顿
22月 能听懂两步指令。如把积木捡起来递给妈妈
23月 掌握了至少50个词汇
24月 有一半话。能让人听懂了
25-26月 能说出大部分身体部位名称
27-28月 大部分话语是清晰的
29-30月 开始能正确使用你、我、他这些代词。
31-32月 说出至少6个身体部位的名称
33-34月 句子里有3个词了
35-36月 句子里有4-5个词了
其他观点:
题主男宝宝是虚岁三岁还是周岁三岁?我来结合一下我家小萌娃。男孩。2017年4月生的。在他2周岁之前也是不讲话。大人讲的话都明白就是不讲话。他只会咿呀咿呀的。比如“爸爸带你去玩”他就只会“爸爸”或者“玩”这样的!天天给宝宝放音乐。让他感受到欢快美妙的歌声。小朋友会跟着说两句的。还会翩翩起舞哦!还有就是要有一个很好的沟通环境。特别在要睡觉前很安静的时候给宝宝唱唱歌。讲讲故事。这样宝宝会盯着你的嘴巴。跟着学的哦。最重要的还是要带着宝宝多去接触外面的世界。多去接触别的小朋友。要记着同龄人是没有代沟的。希望对题主有帮助!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52846.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孩子,说话,语言,父母,孤独症,发音,妈妈,自己的,宝宝,环境
没想到大家都对三岁多的男孩,什么都明白,大人说的也听得懂,就是不肯说话,该怎么办?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我是一位正面管教讲师。同时也是一位国家高级育婴师。我来为您解答这个问题。三岁的孩子什么都能够明白。就是不肯说。这对大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