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连年用兵,国库空虚,而以往每次都趁虚而入的蒙古人为什么没有南下入侵清朝?
原创

清初连年用兵,国库空虚,而以往每次都趁虚而入的蒙古人为什么没有南下入侵清朝?

好文

热门回答:

第一、清朝与漠南蒙古的战争

公元1632年。皇太极从东北率兵远征内蒙地区。彻底击败了林丹汗的蒙古骑兵。迫使察哈尔部西迁青海一带。公元1634年。逃到青海地区的林丹汗患病而死。他死后。察哈尔部群龙无首。因此全部被皇太极所兼并。从那以后。漠南的16个蒙古部落全部臣服于女真族(满族)。明朝原本想依赖漠南蒙古牵制女真的计划因此落空。那些投靠女真的蒙古铁骑反过来成为了明朝的边患。

第二、清朝与漠北蒙古的战争

清朝在外蒙古地区(漠北蒙古)设置了乌里雅苏台将军。一直到清朝灭亡后。外蒙古才独立出去。在清朝所设置的13个地方将军之中。只有5个将军享有地域管辖权。他们分别是乌里雅苏台将军(管理外蒙)、黑龙江将军(管理黑龙江)、吉林将军(管理吉林)、盛京将军(管理辽宁)、伊犁将军(管理天山南北)。

第三、清朝与漠西蒙古的战争

和硕特汗国全盛时期据有青海、西藏等地。与清朝的关系较为友好。清世宗雍正时期。清朝派遣大将岳钟琪、年羹尧等人出兵占据青海。剿灭了叛乱的和硕特部落。但并没有消灭和硕特汗国。乾隆年间。准噶尔汗国从新疆攻击西藏。消灭了和硕特汗国最后的残余力量。并将新疆、西藏连在一起对抗清朝。至此。清朝面对的主要对手只剩下准噶尔汗国。

其他观点:

蒙古和清朝的战争。由于教科书上不讲。所以很多人并不清楚。事实上。蒙古和清朝不仅一直都在打。而且还打了一百多年。最后蒙古被清朝和沙俄两面夹击。最终被沙俄和满清一起瓜分。被沙俄侵吞的蒙古。就变成了俄罗斯的一部分;被清朝吞并的蒙古。则成为现在的内蒙古和外蒙古。

蒙古和清朝的战争。最早要追溯到明朝。先看一张明末的局势图。

上图中用红圈圈出来的名字。都是明朝末年的蒙古部落。其中吐鲁番、叶尔羌以及印度的莫卧儿王朝。属于蒙古的察合台汗国一脉。其余的全部都是从元朝分裂出来的部落联盟。那么为什么蒙古会分裂的如此之厉害呢?这个跟明朝有一些的关系。

明朝驱逐元朝后。仿效了当年元朝打南宋的办法。既用军事手段打击蒙古。又以金钱攻势相拉拢。搞得蒙古内部离心离德。不断有人跳槽到明朝。而那些没有跳槽的部落也对大汗的领导能力不信任。纷纷自立门户。到了明末清初时。原本是一个整体的蒙古汗国就分裂成了三大块:漠南蒙古联盟、漠西蒙古联盟、喀尔喀蒙古。而这三大块又分成十几个部落联盟。每个部落联盟之下还有若干小部落。这小部落相互之间没有从属关系。互不相干。打起仗来各顾各。一点都不团结。也就是说。努尔哈赤当年兴起时。跟他同时代的蒙古部落看似人多势众。但其实是一盘散沙。连个强有力的领导人都没有。

降服漠南蒙古

这种局面对于林丹汗来说当然不能忍了。于是林丹汗发动了统一蒙古的战争。结果林丹汗忙乎了大半天。一个部落都没有被他降服。而像科尔沁等部。反倒还跑到了努尔哈赤一边。与满洲人结成了生死同盟。一起揍林丹汗。截止到努尔哈赤病死之前。漠南蒙古基本都跟满清眉目传情。就差拥戴努尔哈赤当蒙古大汗了。

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位。崇祯元年。皇太极一征察哈尔。在清军西征前。林丹汗就已经率部退到了内蒙古的河套。只留了一小部分人在察哈尔。这点人怎么可能抵得住清军呢?于是当年九月。满洲八旗正式吞并了蒙古察哈尔部。林丹汗失去了根据地。势力大大受挫。

崇祯五年。皇太极二征林丹汗。临行前。皇太极传令归顺后金的蒙古各部速率部来会。于是科尔沁、扎鲁特、土默特、阿鲁科尔沁等十几个漠南蒙古诸部纷纷齐集于西拉木伦河岸。总兵力约十万。与满洲八旗一同会剿林丹汗。当时林丹汗驻帐于宣府边外。听说皇太极带十几万人来找自己玩命后。非常震惊。于是率众西奔。皇太极则分兵三路穷追猛打。一直追杀了四十一天。从河北一直杀到了宁夏。硬是把林丹汗给撵到了青海。

两年后。林丹汗在青海病死。他的儿子额哲率余部从青海返回河套地区。漠北外喀尔喀的车臣汗硕垒致函额哲。让他移帐漠北。这个消息被皇太极知道后。立刻派多尔衮、岳托、萨哈廉、豪格领兵一万。第三次远征察哈尔。趁着大雾将额哲的营帐团团包围。最后额哲抵抗不住。带着传国玉玺向八旗兵投降。蒙古帝国正式宣告灭亡。漠南蒙古也全部被后金降服。

皇太极得到传国玉玺后。被以额哲为首的漠南蒙古四的十九个封建主一同尊奉为『博格达彻辰汗』。也就是说。漠南蒙古人堕落到给自己找了一个满洲人当大汗。皇太极成为蒙古大汗后。于第二年将国号从金改为大清。建立了大清帝国。

后来皇太极将察哈尔蒙古诸部分化。分设左右翼察哈尔八旗。封额哲为亲王。并将皇女马喀塔格格嫁给他。三藩之乱的时候。察哈尔部的首领布尔尼举兵反清。遭到清军镇压。于是林丹汗的后裔被杀净。漠南蒙古也就再没有与清军开战了。

纵观漠南蒙古被清朝征服的过程。完全就是蒙古人自己不争气造成的。自从明朝将蒙古人赶出中原后。蒙古内部就四分五裂。如仇人一般相互攻击。结果给了清朝分化蒙古各部。孤立林丹汗的本部的机会。最终清朝杀绝了正根的黄金家族。蒙古的正统汗权被满人攫取。普天下的蒙古人也就没有自己民族的大汗了。

比较搞笑的是。蒙古人虽然打不赢满清。但是在嫁女儿这方面很成功。清朝前三任皇后都是科尔沁部落的郡主。最有名的就是孝庄皇太后了。而当八旗子弟堕落之后。漠南蒙古的骑兵部队就成了满清统治的绝对中坚力量。比如第二次鸦片战争时。僧格林沁与英法联军在八里桥血战的部队。就是科尔沁的蒙古骑兵。

瓜分喀尔喀蒙古

喀尔喀蒙古其实不是正根的蒙古。他们的祖先是札剌亦儿部。早年为了争夺牧场跟蒙古人多有征战。后来被成吉思汗七世祖海都打败。成为蒙古部的世仆。等到蒙古人征战四方后。这些人就霸占了草原。成为草原的霸主。

明朝末年。喀尔喀蒙古分化。一部分留在了草原。一部分则南下。被称为内喀尔喀。皇太极征服漠南蒙古时。内喀尔喀东部诸集团也臣服于满族。成为中国的一部分。居住于现今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内。而草原上的喀尔喀人则只是接受了清朝的册封。没有正式归顺清朝。一直到准噶尔汗国兴起之后。受打击的喀尔喀蒙古才内迁。向清朝请求内附。

当时噶尔丹率三万准噶尔精兵突袭外蒙古蒙古本部。将喀尔喀三部打的大败。后经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的倡议。喀尔喀蒙古举旗投清。康熙皇帝与内外蒙古各部首领。齐集于多伦诺尔举行会盟。在会盟期间。清廷宣布保留喀尔喀三部首领的汗号。实行札萨克制。成为清朝的一部分。并入清朝版图。

需要说明的是。喀尔喀蒙古与并入清朝的这个过程。也正好是沙俄东扩的高峰期。当时的女沙皇叶卡捷琳娜一世在私下里就对人说:现在清国正在对准噶尔用兵。他们有求于俄国。这个时候不能让步。应该尽可能的为俄国谋得更大利益!言外之意。就是要乘清朝与准噶尔死磕的时候。乘机把喀尔喀蒙古的北部领土给吞噬掉。

当时的雍正皇帝为了打垮准噶尔。在与沙俄的谈判中放弃了很多蒙古部落的宗主权。等于白送了一大片土地给沙俄。不过还是要说明一点的就是。雍正皇帝主动割地给俄国人。并不是因为他大方。而是他觉得割出去的那些地。是蒙古人的土地。在他的眼里。自己跟沙俄签订的《布连斯奇条约》和《恰克图条约》是一个瓜分条约。也就是大清与沙俄瓜分不归顺的蒙古部落的条约。


征服漠西蒙古

漠西蒙古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早年在新疆建立察合台汗国的蒙古人。后来这群蒙古人都被突厥化了。二是明朝末年西迁的瓦剌部落。当时这股西迁的蒙古人分为五大部群。史书上称为厄鲁特蒙古五大部。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准噶尔部和土尔扈特部。但是实力最强的不是他们两部。而是和硕特部。而且该部落的首领固始汗是成吉思汗弟弟的后裔。因此和硕特部凭借实力和血统的优势。担任了漠西蒙古的老大。而当时的准噶尔还只是不起眼的小弟。名义上归顺于和硕特部领导。

皇太极暴揍林丹汗的时候。漠西蒙古受到了喀尔喀蒙古和沙俄的两面夹击。和硕特部为了寻求清朝的支持。采用了远交近攻的计策。在皇太极荣登蒙古大汗的时候。也遣使向皇太极归顺。于是。漠西蒙古也在名义上归顺了清朝。

之后。和硕特部向青藏高原发展。它原先的地盘就留给了准噶尔。于是准噶尔的大汗噶尔丹东征西讨。建立了疆域面积高达四百万平方公里的准噶尔汗国。

之后准噶尔汗国迫于生存压力(受到清朝和沙俄的两面夹击)。汗王噶尔丹以成吉思汗当年创立的伟业为目标。挑起了统一蒙古诸部的战争。首先挨打的是喀尔喀蒙古。噶尔丹三万精兵就横扫了大半个喀尔喀蒙古。这也直接导致喀尔喀向清朝归顺。纳入清朝的版图。后来噶尔丹被康熙击败。准噶尔汗国与清朝的战争告一段落。

备注:噶尔丹东征喀尔喀时。他的侄子策妄阿拉赞布坦在后方篡位。断了噶尔丹的退路。导致噶尔丹没有后方支援。只能靠自己带去东征的几万人跟清军血战。最后虽然失败。但其实是输在了实力悬殊。如果是整个准噶尔跟清朝死磕。胜负难料。

噶尔丹死后。策妄阿拉赞布坦在一段时间内与清朝保持了友好关系。但是沙俄的侵蚀没有缓解。为了转移压力。策妄阿拉赞布坦向南灭掉了和硕特汗国。这一下也就挑起了准噶尔与清朝的战争。在之后的雍正和乾隆两朝。清军步步紧逼。用了三十年终于将准噶尔吞并。不过在清朝吞并准噶尔汗国的过程中。准噶尔的西北和北部领土很多被沙俄蚕食了。这些领土属于现在的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的一部分。

总的来说。蒙古分成三大块。早期与清朝开战的是漠南蒙古。后来漠南蒙古的林丹汗被皇太极击败。漠南蒙古便纳入了清朝的版图内。三藩之乱时。察哈尔蒙古乘机叛乱。但后来被镇压。至于其它的漠南蒙古诸部。他们对清朝的统治还是比较拥护的。后来满州八旗的战斗力下降后。维护清朝统治的恰恰是这群漠南蒙古人。因此可以这么说。漠南蒙古是真正贯彻了清朝“满蒙一体”政策的蒙古人。属于满洲人的合作伙伴。

相比于漠南蒙古。喀尔喀蒙古和清朝的关系就要差一些了。宣统退位后。喀尔喀蒙古迅速宣布脱离中国。后来在苏联的支持下。演变为现在的外蒙古。比较搞笑的是。外蒙古一直宣称自己受到清朝的欺压。把噶尔丹视为蒙古人的骄傲。但问题是当年恰恰就是因为噶尔丹的侵略。喀尔喀才投顺清朝的。足以可见。外蒙古在很多方面都很矛盾。他们不是不想反清。而是不敢反。

最后是漠西蒙古。这一支蒙古人也分为三股势力。其中土尔扈特部被准噶尔挤走。流落到了伏尔加河下游定居。后来受到沙俄欺压。在首领渥巴锡的率领下回到清朝(还有一部分土尔扈特人留在了沙俄)。这一支漠西蒙古人与清朝没有恩怨。关系比较好。另外一部分就是和硕特部。他们与清朝的关系比较好。基本没有矛盾。现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和巴州和硕县的蒙古人。就是这一支蒙古人的后裔。

其他观点:

这个四千字的长回答。将为您详细介绍蒙古在各个历史时期史料上的名称。以及蒙古人和清朝(后金)间绵延一百五十多年的恩仇。

蒙古也不是没有和清朝发生过战争。之所以会造成这种印象。是因为这时期的蒙古人头上。顶着各种部落的名称。

为了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还得从头说。

蒙古族究竟源起何时、何处目前尚无定论。在各个时期的史料里。对其族群和生活区域的名称也不尽相同。《史记》里将其称为“东胡”(“在匈奴东。故曰东胡”)。《北史》里则称其为“室韦”(“南者为契丹。在北者号为室韦”)。《史集》里又将其称为“鞑靼”。

但不论如何。1206年。铁木真在斡难河畔举行的忽里勒台大会称为公推的大汗后。“蒙古”已经获得了这一族群所有成员的公认。而成为了他们共有的名称。

1206年是蒙古历史的转折点。从此开始蒙古从一个各部离散的草原游牧部落。第一次开始向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转变。并因此出现了唯一有权继承大汗王统的黄金家族。在此之前。没有任何一个家族。可以有权自称或被人公认为“黄金家族”。

被成吉思汗凝集在一起的蒙古各部。很短的时间内便形成了一道席卷世界的洪流。所有马匹能够奔驰的土地。都在蒙古人的铁蹄下瑟瑟发抖。

但好景不长。随着蒙古帝国早期王系建的血腥争夺和倾轧。在蒙哥汗时期。大蒙古帝国便开始隐隐分裂成了东部蒙古和西部蒙古两个势力范围。

等到蒙哥死后。忽必烈、阿里不哥兄弟阋墙。幅员辽阔的蒙古帝国正式分裂为五大汗国。这便是大家熟知的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儿汗国和元帝国(大汗汗国)。

而位于西部的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海都)和元帝国曾爆发了长期的战争。可以清楚的看出蒙古东西两部分之间。在政治、经济、民生等方面的巨大差异。

北元版图

明朝将元逐出中原后。元朝的政权其实并没消失。只不过回到草原地带后被称为“北元”。

但这时。元(北元)对各地区蒙古势力的控制更弱。整个蒙古族成为了三大部分:

瓦剌(西部蒙古。居于科布多河、额尔齐斯河流域及准噶尔盆地);鞑靼(东部蒙古。居于鄂嫩河、克鲁伦河一带及贝加尔湖以南地区);兀良哈(朵颜三卫。居于西辽河、老哈河一带)。

其中。兀良哈是内服明朝的蒙古部落。明太祖朱元璋本着“有才能者。一体擢用”的原则。于洪武二十二年(1389)。设置泰宁、朵颜、福余三卫指挥使司。三卫隶属宁王大宁都司。统归宁王朱权管辖。

朱棣靖难之役时。还曾借助这支骁勇的蒙古骑兵。为其南征建文帝。永乐称帝后。朵颜三卫因从龙有功。“发给牛具、种、布帛、酒食良厚”。

除了南附的兀良哈部。瓦剌和鞑靼之间的关系实在谈不上有多和睦。随着。西部蒙古势力(瓦剌)逐渐做大。绰罗斯·也先在土木堡痛殴明英宗之余。对黄金家族掌控的大汗之位。也开始有了想法。

要说也先也是够狠的。《明实录》载:“兵部奏。来降鞑子言。虏酋也先与其主脱脱不花(黄金家族大汗)交战。脱脱不花为也先所败。……。也先令己立为王。凡故元头目苗裔无不见杀。……。也先宰白马九。黑牛五祭天。……。”

《皇明北虏考》同记:“也先攻败普化。……。也先遂自立为可汗。尽杀故头目苗裔。杀白马九。黑牛五祭天。”

所幸。明史所载“也先尽杀黄金家族成员”并不准确。他手指缝里还漏了几个。这就是三十年后复起的“中兴之主”达延汗(孛儿只斤·巴图孟克)。

达延汗

达延汗时。为了巩固蒙古政权的统治。将诸子遍封各地。建左右两翼六个万户。

左翼三万户为察哈尔部万户、兀良哈部万户和喀尔喀部万户;右翼三万户为鄂尔多斯部万户、土默特部万户和永谢布部(哈喇慎、阿苏特)万户。

达延汗直接统辖左翼三万户。大汗驻帐于察哈尔部万户;右翼三个万户由济农代表大汗行使管辖权。济农驻帐于鄂尔多斯部万户。

达延汗所划分的六个万户。为后世蒙古各部落形成的起源。他的儿子们分别成为察哈尔部、土默特部、扎鲁特—巴林部、克什克腾部、外喀尔喀七部的始祖。

理论上说。蒙古各部首领都是黄金家族的成员。但因为汗帐所在地在察哈尔。其首领世代由达延汗长子长孙延续。故此。察哈尔蒙古部落隐隐为公推的黄金王统所系。

《蒙古源流》对达延汗分封蒙古六部评价是。“此达延汗将六万众全行收复。至蒙古国于太平”。

但老实说。达延汗统治的不过是东部蒙古。西部蒙古地区依旧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势力范围。唯一的区别是。西部蒙古部落在史料里换了一个名字。从瓦剌变成了卫拉特(厄鲁特蒙古)。

清朝时期。西部卫拉特由四部组成。分别是绰罗斯(亦称准噶尔)。杜尔伯特、土尔扈特、和硕特。四部联盟以绰罗斯为首。但互相之间并不是统属关系。

其中。准噶尔在蒙语中意为“左翼”。原是对卫拉特四部的统称。后因绰罗斯部力量强大。常作为卫拉特四部的代表出现。因此。准噶尔又成了绰罗斯部的名称。

准噶尔部生活的区域先在今新疆塔城一带。后来迁到伊犁;土尔扈特部在塔城附近与准噶尔部相邻。后来由于受准噶尔部的压迫。西迁里海以北伏尔加河下游;杜尔伯特部在北疆以阿勒泰为中心;和硕特部原在乌鲁木齐一带。明末迁至青海地区。

而东部蒙古的达延汗后裔们。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逐渐分离成漠南、漠北两大部分。并不断继续分化成更多的碎片。

等到1604年(明万历三十二年)。蒙古末代大汗林丹汗(达延汗7世孙)继位时。漠北蒙古(外喀尔喀部)根本不承认其大汗的地位。漠南蒙古中的科尔沁、内喀尔喀、土默特、鄂尔多斯诸部各自为政。身为大汗的林丹汗只能控制辽河流域的察哈尔部(分为浩齐特、奈曼、克什克腾、乌珠穆沁、苏尼特、敖汉、阿喇克卓特和主锡惕八个鄂托克)。因为察哈尔王统的余威。算是勉强被大多数部落遥尊为共主。

但遥尊显然满足不了林丹汗的雄心。有志于天下的他。急欲恢复祖上的荣光。开始强力打压、收拢各部势力。

“南朝只一大明皇帝。北边只我一人。何得处处成王?我当先处内。后处外”。

也算林丹汗倒霉。就在他的雄心不断升腾之际。白山黑水之间崛起了一支势不可挡的势力。女真人的后金政权。

努尔哈赤的视线可从来没局限在东北一隅。在长期和蒙古人交往的过程中。他深刻洞悉了蒙古各部离散的现状和倾向。

“蒙古之人。犹此云然。云合则致雨。蒙古部落合则成兵。其散犹云收雨止也。俟其散时。我当而躡取之。”

另外。搞定蒙古人也是南下攻明的必然举措之一。至少。在名义上蒙古各部还是大明的盟友。虽然是花钱买来的盟友(“市赏”)。

对于没多少兵力的后金来说。如果倾全力南下。万一蒙古人在侧后来个黑虎掏心。还真不太好办。

这一点。各时期的女真领袖都有清醒的认识。就如皇太极所言:“取燕京如伐大树。须先从两旁斫削。则大树自仆”。

因此。女真人挖蒙古人墙角的铁锹从来就没停过。在努尔哈赤称汗前。科尔沁、内喀尔喀等部便与后金达成了联姻关系。

而林丹汗却始终处理不好。察哈尔部和漠南蒙古各部的关系。但在这段时间里。蒙古各部在明朝“市赏”的鼓励下。还是和后金比划过几下。但结果都是蒙古大败。

1627年十月。在后金强大的压力下。漠南蒙古左翼纷纷投向了后金。走投无路的林丹汗。被迫率领数万部众离开辽河故地。西征漠南蒙古右翼。

在林丹汗西征的路上。蒙古右翼诸部都遭受到了攻击。大约在1627年至1628年期间。林丹汗痛击土默特部。不但将其老巢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占领。还征服了鄂尔多斯部。

但占据了土默特部和鄂尔多斯部属地的林丹汗日子并不好过。明史记载“其畜牧匮乏。加之塞外霜早, 颗粒无收兼厉疫盛行”。

虽然察哈尔部实力受损。但这点实力揍明朝还是足够了的。

1627年10月2日。十八岁的崇祯皇帝登基。这位死社稷了的愣头青皇帝上台后。听说大明这么牛逼的存在居然需要花钱卖太平。当时就怒了。不但“尽革其赏”。还把林丹汗派去要钱的使臣给杀了。

1628年六月。察哈尔破边而入。杀死明朝军民数万人。差点夺大同城。这时崇祯才发现。自己真玩不过蒙古人。无奈之下捏着鼻子恢复了“市赏”。

这时。东边的皇太极觉得林丹汗早晚是个祸害。他在1632年三月。召集蒙古各部会盟于西拉木伦河畔。蒙古科尔沁、扎鲁特、巴林、奈曼、敖汉、喀喇沁(哈喇慎)、土默特、阿鲁科尔沁、翁牛特、阿苏特等部的首领都汇集在他的麾下。集兵10万一起西征林丹汗。

林丹汗得到消息后。无奈南逃。皇太极分兵三路穷追41天。五月下旬进驻归化城。在得知林丹汗已渡黄河而去后。才停住了脚步。仓皇西逃的过程中。察哈尔部众大量逃散。皇太极收拢的遗部便有数万人之多。

公元1634年春。林丹汗带着部众进入河西走廊。准备翻越祁连山进入青海。与盘踞在青海的却图汗汇合。向西南拓展。但在行至青海大草滩时。林丹汗因罹患天花去世。

他的去世。导致蒙古察哈尔部落战略方向发生逆转。林丹汗的儿子不愿在相对艰苦的青海地区开拓。转而率部掉头回到了河套地区。

1635年二月。皇太极得知察哈尔部回归河套。马上派多尔衮再次发动西征。

在后金强大的军事压力下。林丹汗的儿子额哲奉传国玉玺出降。至此。由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创立的蒙古帝国正式灭亡。历时421年。而林丹汗。也被公认的蒙古帝国最后一任大汗。

皇太极得此传国玉玺后。又被漠南蒙古四十九个部落首领共上尊号“博格达彻辰汗”。意为“天赐聪慧”的可汗。

翌年。大清帝国建立。漠南蒙古各部尽归大清版图。

清帝国搞定了漠南、漠北蒙古。但漠西蒙古(卫拉特四部)还远远没到降服的时候呢。尤其之后。清朝忙着入主中原、灭亡南明、平定三番。这给了西部蒙古足够长的时间发展其势力。

这时候。清朝就连青海蒙古势力都无暇顾及。只能通过宗教等手段拉住固始汗的和硕特汗廷。承认其在青海、西藏地区的领导权。就更不用说新疆地区的卫拉特各部了。

当1675年。准噶尔部首领绰罗斯·噶尔丹击败盟主鄂齐尔图汗后。逐渐将卫拉特诸部的松散联盟。一步步打造成了由准噶尔部控制的准噶尔汗国。

这时。站在清帝国对面的。已经是一个足以动摇根本的强大对手了。难怪康熙皇帝会惊呼“成吉思汗的子孙就在门外”。

当然了。康熙说的并不十分准确。因为漠西蒙古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是黄金家族的后裔。

漠西蒙古早期活动于的叶尼塞河上游(俄罗斯境内)。蒙古人民共和国以西以北地区。蒙元帝国兴起时。归附于成吉思汗。被分为四个万户。但其领袖并非自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成员。而是成吉思汗属臣的后裔。

所以。噶尔丹是瓦剌首领也先的后裔。姓绰罗斯。而不是黄金家族的“孛儿只斤”。

这时候。噶尔丹姓什么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麾下的铁骑。自伊犁出发向东卷地而来。翻越杭爱山。占领了整个喀尔喀草原。

准噶尔汗国的东征引发了一场贯穿康熙 、雍正 、乾隆三朝。历时68年(1690年。康熙二十九年~1757年。清乾隆二十二年)的大战争。

康熙三次亲征准噶尔(康熙二十九年、三十五年、三十六年)不过是弄死了噶尔丹。准噶尔部后续的领导人策妄阿拉布坦、噶尔丹策零、阿睦尔撒纳又相继在雍正、乾隆两朝兴兵和清军作战。

直到乾隆二十二年。阿睦尔撒纳兵败死在沙俄。清朝又推行了残酷的“招抚”政策。60多万人的准噶尔蒙古部落几乎人丁殆尽。才算是彻底瓦解了蒙古人对清朝的威胁。

回到题主的问题。蒙古人并不是没有和清朝作战。恰恰相反。蒙古人与清朝的恩怨几乎是从女真人兴起那个时间就开始了。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对不起是种借口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北海茫月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2:09:28

    蒙古,准噶尔,清朝,察哈尔,漠南,噶尔,太极,沙俄,和硕,蒙古人

  • 寄心梦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2:09:28

    没想到大家都对清初连年用兵,国库空虚,而以往每次都趁虚而入的蒙古人为什么没有南下入侵清朝?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对不起是种借口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2:09:28

    第一、清朝与漠南蒙古的战争公元1632年。皇太极从东北率兵远征内蒙地区。彻底击败了林丹汗的蒙古骑兵。迫使察哈尔部西迁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