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中双方激战时,出现过哪些诡谲的事件,至今都让人难以理解?
原创

战争中双方激战时,出现过哪些诡谲的事件,至今都让人难以理解?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淮河涨水。似乎一切中都是天意。又是人谋。

解放战争进行到第二年的时候。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失败。改为重点进攻山东和延安。面对国民党的重点进攻。毛主席决心进行战略反攻。此次反攻是从军事、政治、经济各方面进行的一次战略规划。

毛主席分析局势之后。决心出兵蒋介石最薄弱的中原地带。而占据中原就需要立足大别山。所以毛主席决心让晋冀鲁豫野战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在大别山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南扼长江。东摄南京。西逼武汉。直接威胁蒋介石南京政权。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

接到毛主席任务的刘邓首长。于1947年6月30日渡过黄河。而后又率领部队在黄河给蒋介石摆起了迷魂阵。趁蒋介石率领大军在黄河沿岸忙活的时候。刘邓大军已经大踏步南下。直到大军渡过汝河。蒋介石才如梦初醒的发现刘邓大军的目标是大别山。

刘邓大军渡过汝河之后。进入大别山就只剩下一到障碍——淮河。过了淮河。刘邓大军就可进入大别山。然而此时并不很轻松。因为蒋介石的大军已经逼近。

淮河是敌占区。蒋介石的军队调动迅速。他得知刘邓大军渡过汝河之后。急忙命令敌四十师、七师、五十八师、十师等十几个师和旅紧紧地跟在后面追。其中曾在汝南埠南边堵击刘邓大军的敌八十五师已经到达彭店。离淮河仅30公里。正在猛烈地向后卫十六旅四十六团进攻。

淮河是发源于河南南部的桐柏山。流经豫、皖、苏三省。在中原是条大河。每年的5月至10月是这条河的高水位期。而在刘邓大军度河的时候又连下了几天雨。淮河的水位高涨。为了确定大军能否顺利渡过淮河。刘帅提前赶到淮河沿线观察水情。

此时李达已经在附近乡亲们的帮助下找到了十几条小船。但是光靠这十几条小船是不足以保证大军迅速渡过淮河。形势已经万分紧急。刘帅问十八旅政委李震问:“河水真的不能徒涉吗?”李震说:“河水很深。不能徒涉。”因为李震刚刚派遣侦查过。汇报给他的都说不能徒涉。所以他的回答很肯定。

刘帅又亲自到淮河上测量。就在测量的时候。刘帅看到上游有人牵马过河。这证明淮河完全可以徒涉。他立马让李震赶快转告李达参谋长:“不要架桥了。叫部队火速从上游徒涉。”

李达迅速组织部队在浅水区放上浮标。大军就这样有序的过河。并将所有船只留给了后续的阻击部队。保障他们能渡河。当国民党吴绍周带领的八十五师后脚赶到后。他也命令部队立即徒涉。不料人马一下水。还没到河心。就被河水卷走了。吴绍周忙让部队停止过河。望着淮河。不禁仰天长叹。

这件事报告给国民党中央后。国民党军统帅部方面也感到很惊疑。国防部作战厅厅长郭汝瑰在8月29日日记中记道:“追击刘伯承各路国军均为淮水所阻。据云:刘军渡淮河系徒涉。国军一到即涨水。可亦奇矣!刘部进入大别山。陈赓部进入伏牛山。已形成犄角之势。从此中原无宁日矣……”

刘邓大军渡过淮河之后。淮河的水位就迅速升高。这不能说是天意。但是也却为诡异的事件。而更重要的是人谋。若非刘帅等人的快速决断。刘邓大军也不能如此迅速的渡过淮河。所以说这是天意。也是人谋。

其他观点:

毛主席和胡宗南追兵相距不到一百米。居然没被发现。

1947年6月。毛主席从延安撤离后转战陕北。带着胡宗南的人马不断地在黄土高原泡蘑菇。彭总指挥的西北野战军则连续几次胖揍国军。胡宗南除了得到延安一座空城。就是接连损兵折将。

胡宗南气急败坏。命令手下悍将整编第29军军长刘戡率领4个半旅在毛主席身后穷追不舍。当时保护毛主席的只有四个连。整个“昆仑纵队”连毛主席、周总理、纵队司令员任弼时等领导同志、参谋人员带作战部队一共就一千出头。很快。至为危急的时刻到来了。

6月初。国民党军在美军侦察机的协助下。确定了转战陕北的中共中央大约在靖边县王家湾村。胡宗南如获至宝。当即密令刘戡率领三万多人马偷袭王家湾。

转战陕北时期的毛主席

因一个多月前。潜伏在胡宗南身边的“红色间谍”熊向晖被派往美国学习。中共中央竟还不知道国民党的偷袭计划。6月8日。刘戡所部沿秀延河北进。其先头部队一个团2000多人到了距离王家湾不足10里的寺湾村时才被我军发现。

这时。不要说“昆仑纵队”的人数远远敌不过国民党军。就连中央警卫部队的整体装备都十分落后。有的连队每人一把驳壳枪加3发子弹。有的一发也没有。有的步枪甚至连撞针都没有。只能当个烧火棍。有一部分战士的主要武器竟然是大刀。

眼看硬打起来肯定要吃亏。毛主席等人只能连夜转移到小河村。6月10日清晨。中央纵队刚刚进村。国民党部队就已经占领了王家湾。离小河村还是只隔10来里路。刘戡在王家湾捡到了一份署名“李德胜”的信笺。知道毛主席就在附近。他如同打了一针强心剂一般。命令手下继续不要命地四下搜索。

这一天。国民党中央社发布新闻:

据陕北前线消息。国军数万人6月9日从延安向北扫荡。一路上势如破竹。共军已无力抗击。毛泽东一行冒雨逃窜。国军在搜索中发现毛泽东的坐骑跌落山下。毛泽东生死不明。

6月10日晚。“昆仑纵队”连夜撤离小河村。继续向西北转移。夜里部队走的全是陡峭的山路。又不能打火把。十分难走。为了安全起见。纵队司令员任弼时下达了三条命令:第一不准说话;第二不准打火抽烟;第三把牲口的嘴用绳子捆住。不让它叫。

昆仑纵队司令员任弼时

当队伍走到月亮山山峁时。突然停了下来。由于一片漆黑。向导也搞不清楚路线。中央的部队转来转去。竟然和国民党的追兵迎头撞上。打头的战士们眼看敌人就在对面的山岗上。

双方离得太近。这边直接就能看到对面山上敌人打起的火把。甚至可以听到国民党哨兵的喊话声。这边只要稍有响动敌人立刻就会发现。那就完了!

这时。久旱无雨的陕北竟然又罕见地下起了大雨。狂风大作。月光都被乌云遮住了。敌人竟然没察觉解放军的踪迹。任弼时急忙组织部队掉头往回走。走到半夜。队伍来到一个名叫墩儿梁的山梁下。前卫部队又与一股夜袭的敌人不期而遇。

本来任弼时计划的行军路线是要越过墩儿梁继续往西走。没想到敌人正好顺着山梁往东搜索。这下不偏不倚。又是狭路相逢!

幸亏走在前面的侦察员十分机警。眼看敌人尖兵穿着雨衣。打着手电筒搜索而来。他一声不响。悄悄趴下来没有惊动敌人。但是这次“昆仑纵队”真的陷入了绝境。前无去路。后有追兵!

任弼时当机立断:所有人下山沟!一千来号人的队伍悄悄下到沟底。等待着自己未知的命运。头顶上一百米开外就是敌人的大部队。踩落的石子哗啦啦掉下来砸到头上。队伍里所有的牲口都被套上笼头。如果惊动敌人。后果不堪设想。

警卫部队指挥员随时发出准备战斗指令。队伍悄声敛息。都趴在沟底。身体紧贴在岩石上。战士们子弹上膛。手榴弹拉出弦来。做好了和敌人拼命。掩护毛主席逃走的最坏打算。

毛主席在小河村和前委工作人员合影

这支敌人的大部队有两三千人。足足走了半个多小时还没有过完。还不时用手电筒往山梁下面探照。不过万幸的是。由于风雨实在太大。国民党军队什么也看不清。什么都没听到。就这样直愣愣地和毛主席一行人擦肩而过了。

光秃秃的墩儿梁下不但没有一个避风躲雨的地方。就连一块可以坐的石头也找不到。当时任前委作战参谋的刘长明回忆说:

毛主席想抽烟。他习惯性地从口袋里掏个烟。哎。一想起来。这里面不能抽烟。这个情况下。一露火光。敌人就发现了。所以鼻子闻了闻。又放到口袋里去了。

忽然。敌人像是发现了什么。吆喝着开起枪来。震耳的枪声划破夜空。子弹打在沟底的石头上溅起一串串火星。所幸的是。敌人只是虚张声势。天黑路滑。雨急风大。这都帮了“昆仑纵队”的大忙。敌人始终没有发现山梁下面里有人。于是朝着相反的方向越走越远。

天亮以后。雨也小了。中央前委一共才走了10多公里路。6月11日早晨,中央前委来到只有四五户人家的天赐湾。暂时摆脱了敌人。并于6月16日又回到了小河村。

刘戡怎么也想不到。在这一马平川而且没什么隐蔽物的黄土高原上。毛主席有这么大的胆子。敢回国民党军队已经扫荡过的小河村安营扎寨。

1947年6-7月。毛主席在小河村部署了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的伟大战略决策。同时。命令陈粟大军转战鲁西南。陈谢兵团南渡黄河。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

其他观点:

抗战时期。令人感到诡谲的事情。当属1936年陈毅元帅被困梅岭。却有如神助成功脱险:他错把“团部”听成“糖铺”。歪打正着。避开了国民党事先设下的圈套;此外被困二十多天。写下绝命诗《梅岭三章》。准备舍身取义时。却发现国民党自己退兵了。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主力被迫战略转移并开始长征。陈毅因伤留下。奉命和项英率部队从中央苏区突围。转移到赣南地区进行游击战。

1936年秋。算算日子。陈毅率领的赣粤边红军游击队在油山已经坚持了两年多了。他们靠着共产主义的信仰一直坚持着。然而陈毅等人脸上心思重重。十分焦虑。自从突围以来。不仅跟党中央一直联系不上。就连南方其他省份的游击队也失去了联系。他们日夜思念着党中央。迫切希望得到中央的指示。

都说等待是最痛苦的煎熬。陈毅甚至想派人去陕北去找党中央。他对陈丕显说:“要是能派个人到陕北就好了!可是谁能够去陕北呢?有的同志认为和党中央联系。路上危险太大。不能冒险。你和杨尚奎同志对路途又不熟悉。”

陈毅虽然心急如火。但理智告诉他。这个时候不能慌。不能自乱阵脚。从他的话语中。所有的人都能听出一种无可奈何。就当众人束手无策的时候。赣粤边特委内线交通员黄亚光来到油山。带来了一封机密信。信中说:

陈丕显《赣南游击战争回忆录》:党中央派人来了。带来了重要指示。要分局负责同志到大余城南大饭店里会面。

陈毅项英一听。十分开心。盼星星盼月亮终于将党中央的指示给盼来了。然而。他们都不知道。这是国民党和投敌的叛变者共同筹划的阴谋。专门对付游击队的分局领导的斩首行动。最终目的消灭整个南方游击队。

原来这份机密信是假的。它虽然出自在敌方第四十六师做兵运工作(策动敌军士兵起义等革命活动)陈海的手。然而当此时他已经变节了。

陈海。红六军团长征时期掉队的人员。后来在做兵运工作时得到分局领导人的信任。所以陈毅并没有怀疑他的忠诚。接到机密信后。为了不错过和中央取得联系的机会。他决定亲自带人去一趟。可见陈毅心中是有多么重视这次会面。

诡谲:“团部”听成“糖铺”。逃过一劫

第二天。天还没亮。陈毅便由当时的梅山区委书记黄占龙带路。来到了大余县城。此时的城南大饭店。国民党已经安排好了。只要陈毅出现就直接拿下。请君入瓮!敌人觉得万无一失。陈毅也还被蒙在鼓里。丝毫不知道前方有个大坑正等着他跳下去。

到了大余县城。陈毅多长了个心眼。打算先去陈海家看看。再去跟中央特派员见面。两人到了陈海家门口。看到一位妇女正在洗衣服。便说:“请问。陈海先生在家吗?”

妇女一听找陈海的。也没有当回事。随口便说:“到团部去了。”

陈毅和黄占龙两人都没听清。居然都听成了“陈海到糖铺去了”。

说到这里。也是很巧合的事情。糖铺正好是游击队的秘密交通站。所以两人也没有过多怀疑。便去了糖铺。

当他们快到目的地的时侯。发现敌人正在那里搜查。陈毅他们觉得不对。相互使了个颜色。停住了脚步。很自然的转身到了旁边一家茶馆。假装喝茶。看看糖铺的动静。

这时候。一位曾姓老头走过来。给陈毅倒茶。并悄悄地说:“陈海已经叛变了。昨天他还带着国民党兵把黄光亚同志抓走了。你们赶快走吧!”原来这个老头也曾在糖铺工作过。

陈毅一听。脸色有点不好看。心中虽然十分气愤陈海的行为。但是没办法。眼下他看到街道已经开始戒严。于是跟黄占龙两人分开行事。回到梅山。

陈毅将“团部”听成“糖铺”。让他安然躲过了一场生死劫。试想下。如果两人都听清了团部。便肯定会问团部在哪。如果妇人说不知道的话。或许陈毅就直接去饭店。那么结果可想而知。现在想想。的确难以理解。怎么就恰好听错了呢?看来冥冥之中自有老天保佑啊。

话说陈毅在茶馆的时候。叛徒陈海已经带着300人国民党军。向游击队指挥机关驻地搭建的棚子飞奔过去了。原来陈海看陈毅迟迟没有出现在大饭店。急着邀功。毕竟陈毅项英那可是赫赫有名的人物啊。如果抓到了。自己的前途不可限量。

此时由于陈毅不在机关驻地。项英的警卫员没料到陈海如此轻车熟路。居然从后面出现。说时迟那时快。由于来不及通报。警卫员直接鸣枪示警。这枪声也将陈海吓了一愣。一时间没有下令强攻。

项英、杨尚奎和陈丕显等领导同志。就趁着这点时间。迅速冲出棚子。跑到一个隐蔽的小山包伤隐蔽起来了。陈海一看。棚子里空无一人。于是下令搜山。说来也是很巧。300多个敌兵在方圆不到几百米的小山包上搜了近两个小时。愣是都没有搜到一个人。也没有发现可疑的行踪。于是他恼羞成怒。放火烧山。

大火燃烧越来越旺。陈海眼中只有火焰。仿佛只有火焰才能平息他的怒火。仿佛只有大火才能让他安心。他歇斯底里。毫无人性的行为。在项英等人看来就是一只小丑。

面对大火。项英等人反而变得轻松了。因为火可以毁灭一切。包括他们身上的秘密。这个时候他们都从对方的眼神中读出了决绝与坦然。对的。这就是共产党人的血性。他们闭上了双眼。静静等待死亡的到来。

突然。狂风大雨。雷鸣电闪。不一会儿。大雨倾盆把敌人点燃的火都给淋灭了。直到天色已晚。一无所获的陈海才“不舍”的离开。此刻的雨水滴在项英等人脸上是多么的亲切。因为老天刚刚救了陈毅。现在又救了他们。

等到陈毅回到大棚。发现一片狼藉。他心中暗道:“不好!不知道项英他们怎么样了!”他心里也在打鼓。其他人是否还活着。又或者是不是被抓了。

但是他心中还是往好的方向去想。走出大棚。他知道如果还有人活着。肯定躲在不远处。他喊道:“阿丕!(陈丕显)。我是大老刘(陈毅)。刚从城里回来。敌人已经走了。大家快出来吧!”

当时项英等人不为所动。因为国民党刚刚才来过。于是陈毅继续喊着项英等人的名字。但是依旧没人应答。陈毅便着急了。因为敌人可能随时会去而复返。他焦急的喊:

“我的口音你们也听不出来吗?快快出来。敌人有可能回来。此地不宜久留”

最终项英等人确认是陈毅的声音后。出来相见。他们彼此紧紧地握手。紧紧地拥抱。因为刚刚都从死神手里走了一圈。虽然有惊无险。但是这样的革命友谊是最纯真的。但是此地不是说话的地方。他们决定立刻转移。防止敌人杀个回马枪。

果不其然。敌人并未死心。他们又先后调集了四个营的兵力。重新将这里围起来了。所有人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困苦。但是没有人向敌人低头。因为信仰依旧在。为了共产主义事业即便牺牲又有何妨!

项英、陈毅等人在山上隐蔽。没有吃的。忍饥挨饿。饥寒交迫同敌人周旋。敌人也反反复复搜查。就是找不到陈毅他们。围困20多天。陈毅元帅自知可能不会活着离开梅山。于是以自己心中共产主义信仰。写下了绝笔的诗篇《梅岭三章》: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从他的诗篇中一股大气磅礴的胸怀跃然纸上。陈毅想通过诗句告诉同志们。有捷报的时候记得用纸捎给他。这种视死如归的精神令人敬佩。

陈毅自料难免牺牲。写下了“绝笔”后。国民党也没有派人再搜山。一连好几天。派人下山一打听。敌人都暂时撤离了。原来发生了“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蒋介石在西安被张杨给抓起来了。陈毅再次得老天眷顾。得以幸免。

陈毅元帅虽被困梅岭。但心中浩然正气长存。敌人得阴谋诡计都无法暗算到他。

其实抗战时期。还有很多诡谲到令人无法理解的事情。比如毛主席和胡宗南的追兵相距不到一百米。胡宗南就是没有发现!

其实往往就是这些事情。正好能验证一句老话:“得道者多助”。毛主席、陈毅元帅一心为了人民。就连老天都会保佑他们!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一路有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2:10:17

    淮河,敌人,国民党,毛主席,大别山,陕北,等人,党中央,部队,纵队

  • 归属感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2:10:17

    没想到大家都对战争中双方激战时,出现过哪些诡谲的事件,至今都让人难以理解?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对不起是种借口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2:10:17

    淮河涨水。似乎一切中都是天意。又是人谋。解放战争进行到第二年的时候。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失败。改为重点进攻山东和延安。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