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了中国封建史上最后一个汉人大一统王朝——明朝。
明朝建立时。朱元璋麾下的优秀将领徐达、常遇春正率领二十五万明朝大军大举北伐。他们面对的。是蒙古铁骑。这是一支在一百多年前横扫欧亚的铁血军团。他们所到之处。无数国家民族灰飞烟灭。更有成千万数量的人命丧他们的屠刀下。
但是面对雄姿勃发的明朝大军。这支军队却接连败北。最后连坐镇大都的元顺帝都预感不妙。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一溜烟跑回了蒙古高原。逃到上都。至此元朝作为一个中原帝国的时代结束。元朝在中原统治结束。残余力量作为北元存在。
1368年7月。徐达收复大都。脱离中原王朝400多年的燕云十六州地区至此彻底光复。收复大都后。1369年。常遇春、李文忠攻占上都。随后李文忠东出居庸关。直克应昌。蒙元残部继续北逃。
在强悍的蒙古面前。明朝开始确立碾压的优势姿态!那么。是什么力量让明朝完成了这样的惊天反转?
1、中原王朝有了骑兵
蒙古人靠什么狂扫欧亚?除了成吉思汗这样的优秀领导。简单而有效的军事制度。最重要的就是蒙古人的硬件:战马。有了马。蒙古人有了一日千里的远距离奔袭能力。蒙古马个头虽不大。但是耐力强。这是蒙古人远距离跋涉的重要资本。
蒙古人进攻时。先行试探。骑兵不断在对方阵地游走。一旦发现对手阵地的缺陷。马上就可以迅速集合骑兵力量对该点发起猛烈进攻。这种突袭快准狠。一般一轮冲击就可以将阵地突破。而一旦敌方阵地被破。那么迎接他们的。就是战争的满盘皆输。
在蒙古人崛起那会儿。面对的是谁呢?金国和西夏。虽然他们也有游牧民族元素。曾经也有不可一世的骑兵力量。但是在蒙古崛起时。他们都走过了一百多年。早已垂垂老矣。面对蒙古的猛烈进攻。自然力不从心。而另一个对手南宋。情况就差得多了。如果不是南宋的防御体系得当。那么要扛得住蒙古大军的冲击真的不容易。宋朝军队一直以步兵为主。为啥?没马。不能在野战中送人头。只能在城头上打防御。而这种打法很容易遭遇到蒙古大军的“单刀直入”。
成吉思汗嗜杀成性。他早期的梦想。是占领全世界。杀光土地上的人。然后拿土地来放牧!这一政策在早期对占领区造成了史无前例的破坏。关键时刻。谋臣耶律楚材站出来。劝导成吉思汗保全土地上的人口。用他们交税。蒙古人作威作福难道不好吗?
随后杀戮开始稍微减少。但是土地放马这事延续下来。元朝期间。在大江南北都有专门的马场来养马。当然也包括朱元璋生活的淮西地区。正是由于蒙元统治者在全国养马。给了朱元璋发展骑兵的基础。朱元璋注重对马场的重建和发展。使得朱元璋在明朝初期有了一定数量的骑兵部队。这些部队是抢夺蒙古战马。进而吊打蒙古骑兵的资本。
而蒙古骑兵一旦遭遇到和他们拥有相同战力的对手时。碾压的快感不再。自然也缺乏战斗意志。所以最终也只能被明朝吊打。
长期以来。中原帝国能克制骑兵的有效方式就是建立一支和他们一样强大的骑兵!而明朝经过发展和掠夺。也拥有了和蒙古匹配的骑兵战斗力。和霍去病的千里奔袭匈奴王庭一样。常遇春也是朱元璋的快刀。明朝骑兵的快速机动让蒙古人不仅打不赢。而且跑不掉。
2、中原王朝有了火器
在唐朝末期。火药第一次应用于战争。这就是“豫章飞火”。经过宋朝的钻研。元朝的过渡。火器终于在明朝大放异彩。
明朝在火器上最大的发展就是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支独立的火器部队——神机营。神机营所持的管形火器。是蒙古骑兵的噩梦。
如果说火枪只是吓唬一下的话。那么火炮就是对骑兵的成倍伤害。对骑兵碾压的姿态在清朝最终完成。清军收拾漠西蒙古时使用的就是火炮。
火器的出现是对战争面貌的巨大革命。彻底改变了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力量对比。
明朝能够颠覆元朝。除了硬件的给力。最重要的还是以朱元璋为首的汉人的坚定意志。正是怀着对元朝压迫的深仇大恨。化作送给他们的炮矢。才最终打败了曾经世界上最为强大的政权!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Yes”。一个爱好历史的妹纸!期待关注!
其他观点:
徐达是安徽凤阳人。他是淮西24将之一。曾经在鄱阳湖之战。大败陈友谅。而被任命为左相国。
后来。他麾师攻取淮东。并于两年后。攻克平江。消灭了割据势力张士诚。
不久。他就出任征虏大将军。与副将常遇春一同挥师北伐。推翻元朝的统治。
洪武元年。也就是1368年。他率明军攻入大都。灭亡了大元朝。
在中国历史上。北伐确实少有成功。那么。徐达为什么能以25万兵力。灭掉强大的元朝呢?主要还是这么三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徐达正值壮年。年富力强。在明军中威望素著。而且师出有名
徐达是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位列开国“六王”之首。当年才36岁。
1367年11月。35岁的徐达被任命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他们一起率领25万大军进行北伐。
徐达在北伐的檄文中提出:
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
意思就是说。明军出师北伐。是为了救民于水火。是为了恢复华夏的文明和传统。可以说是师出有名。颇得民心军心。
出兵山东。剪除元朝的右翼
徐达的北伐大军。来到江苏睢宁西北的时候。他就命令张兴祖率一部明军。先由徐州北上。攻取山东的济宁和东平。
此时。王宣和王信父子。降而复叛。并往山东莒县招兵买马。企图阻止张兴祖的明军北上。
徐达立马进兵山东的沂州。王宣大败被杀。王信则逃往了山西。
附近的峄县、曹州、海州、沭阳、日照、赣榆、沂水等地的元朝军队。都闻风而降。
徐达在山东沂州。稍微休整一段时间后。就命韩政率军扼守黄河。徐达自己则率大军进攻山东青州。
不久。元守将普颜不花。力战不敌。明军很快就占领了青州。
张兴祖到东平后。逼走元将冯德。追至东阿、安山。最终迫使元将陈璧、杜天佑、蒋兴等各率所部归降。进而帅军围攻济宁。元守将陈秉。弃城而逃。
徐达帅军攻打济南。元将多尔济投降。密州、滨州、邹平的元将。都先后请求投降。
徐达决定继续向东略地。命傅友德进攻莱阳。自己带兵返回青州。东攻山东牟平、掖县。
元惠宗见山东形势非常危急。于是命中书右丞相伊苏、太尉知院托和齐、陕西行省左丞相图噜等人帅军救援山东。
这些元朝的高级官员。居然都不听从元朝皇帝的命令。借故拖延。没有人敢来救援山东。
1368年3月。徐达顺利占领山东。可以看出。徐达先打山东的决策是非常高明的。在山东基本上没有大规模的抵抗。
除了王信父子、普颜不花等少数元朝将领抵抗之外。山东大部分地方。不是投降就是弃城而逃。
出兵河南、陕西、甘肃、宁夏等地。剪除元朝的左翼
北伐的明军占领山东之后。就从济宁进攻河南开封。同时派一部分军队经河南永城、归德趋许昌。并命邓愈率襄阳、安陆、江陵之兵北攻河南南阳。策应北伐明军主力作战。
三月底。徐达进抵开封。元守将李克彝夜驱军民西逃。元将左君弼率所部投降。徐达进入开封后。立即西攻洛阳。
四月上旬。徐达率军从虎牢关。进至洛阳塔儿湾。元将托音率5万元军。在洛水以北列阵。被常遇春强行突破后。不得已退至陕州。
驻守洛阳的元梁王。阿哩衮见大势已去。率官民投降了明军。
徐达继续挥兵占领嵩、陕、陈、汝诸州。并命冯国胜率所部进攻潼关。由开封退守潼关的元将李思齐和张思道。听说明军又逼近潼关。急忙率领部队西逃。
此后。明军一路向西。连续攻克陇、天水、陇西、兰州等地。进逼临洮。李思齐末路穷途。只好帅军投降。
经过半年的西征作战。明军彻底消灭了河南、陕西、甘肃、宁夏的元军主力。从此解除了元朝左翼兵团。对明军北伐的威胁。
1367年8月。元顺帝下诏命皇太子总领天下兵马。扩廓帖木儿领本部兵马。这实际上就是剥夺扩廓帖木儿。调度天下兵马的权力。
与此同时。扩廓帖木儿部将貊高、关保背叛了他。而归顺了元朝。随即元廷又为皇太子设大抚军院。“专备扩廓帖木儿”。
同年十月。元顺帝下诏。削扩廓帖木儿太傅、左丞相等官职。只保留河南王的爵位。扩廓帖木儿的兵权也被白锁住、也速等人瓜分。
扩廓帖木儿接到诏书后。便私自退据山西晋城。后又攻占冀宁。而杀尽元廷命官。
1368年2月。元朝削除了扩廓帖木儿的爵位。命令诸军共击之。扩廓帖木儿不得已退守山西平阳。
就在扩廓帖木儿与元朝各路军阀混战的时候。徐达、常遇春率25万大军。已经开始北伐元朝。
明军北伐过程中。扩廓帖木儿之弟脱因帖木儿。也被明军击败于洛水。河南行省平章政事梁王阿鲁温等见明军压境。才遣使与扩廓帖木儿休兵罢战。
后来。元翰林学士王时等人上疏元朝。请求抚谕扩廓帖木儿。让他带兵勤王。也不为元廷所采纳。
后来。扩廓帖木儿击败貊高、关保。上报元廷。顺帝悔悟。命扩廓帖木儿依军法处死貊高、关保。又罢大抚军院。恢复扩廓帖木儿河南王、太傅、中书左丞相的官爵。
但是。此时徐达的明军已经渡过黄河。元顺帝急命扩廓帖木儿帅军勤王。扩廓帖木儿的谋士们因此争论不休。
有的谋士已经在商讨勤王的具体方略。而有人却对扩廓帖木儿说:“朝廷曾经开大抚军院。其实是要杀丞相。您为何还要勤王?不如驻军云中。观其成败为好!”
此时。元朝国都已经危在旦夕。扩廓帖木儿却与元朝背道而驰。坐山观虎斗。从晋宁移驻冀宁。
就这样。元朝的国都。已经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攻占元朝的国都的时机已经成熟。
面对明军的到来。元顺帝、以及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等人。最终弃大都而北走。
洪武元年。也就是1368年7月27日。徐达攻克大都的门户通州。8月2日。明军包围了元朝的大都。此时的大都居然无人敢于守卫。元朝就此灭亡了。
综上所述。徐达正值壮年。年富力强。在明军中威望素著。而且师出有名。
徐达的战略也非常高明。先剪除元朝的两翼。再直捣元朝的国都。也就是后来的北平城。
与此同时。元朝在北方已经形成军阀混战的局面。扩廓帖木儿与元朝皇帝的矛盾激化。相互攻伐。形成内讧。而明军就恰在此时北伐。
所以。尽管在中国历史上。北伐确实少有成功。而徐达却能够以25万兵力。最终一举灭掉了强大的元朝。
其他观点:
你以为朱元璋北伐的时候元朝还强大吗?在那之前。我们不妨浏览一下整个元末红军起义的过程。这个用我另一个回答的版块放到这里来。
1351年
1)刘福通与韩山童之子韩林儿在颍州(安徽阜阳市)帅众起义。建立白莲教。点燃农民起义烽火。
2)刘福通攻克颍州后。随即进军河南。连破数城。后又挥军南下。攻克汝宁府。队伍扩充20万。
3)徐寿辉与彭莹玉随后在湖北帅众起义。攻克蕲州和黄州。组织白莲教。建立政权。国号“天完”。任邹普胜为太师。倪文俊为领军元帅。陈友谅为元帅簿书椽。
4)明玉珍集乡兵千人起义。加入红巾军。
1352年
1)元朝宰相脱脱派枢密院同知赫厮、秃赤率“阿速军”镇压刘福通部红巾军。结果大败而归。
2)脱脱推荐其弟也先帖木儿为帅。率领30万精锐剿灭红巾军。与刘福通部交战时。被红巾军一次夜袭。身为主帅的也先帖木儿只身而逃。留下30万蒙古精锐互相残杀。至天亮时已一个不剩。
3)元朝损失的30万精锐是中央直属王牌军。此后的元朝主力尽失。开始依靠地主武装和贵族私军。如脱脱利用汉人地主镇压起义军。
4)汉人地主李思齐勾结元军。背后偷袭起义军。刘福通退守至毫州。后攻占安丰。兵围庐州。
5)徐寿辉的天完政权攻克武昌、江州、汉阳等数十城。
6)郭子兴聚千人起义。攻克濠州。同年。朱元璋来投。郭子兴以为奇。将其义女(后来的马皇后)许配之。
7)方国珍在马鞍山全歼泰不华元军主力。后攻占黄岩城。
1353年
1)张士诚率领17个盐民武装暴动。偷袭攻占高邮。建立政权。国号“大周”。自称诚王。
2)明玉珍归降徐寿辉。任统兵征虏大元帅。与元将哈麻秃战湖中。右眼被箭矢射中。
3)彭莹玉战死。天完国都被元军攻破。
4)郭子兴所部内部不和。众将争权夺利。朱元璋回乡募兵。徐达、郭英等同乡来投。后郭子兴提拔为镇抚。
1354年
1)脱脱聚集百万大军攻打张士诚。因元顺帝昏庸。听信谣言。临阵换将。百万大军群龙无首。一触而溃。
2)张士诚趁机攻占江苏等地。
3)元朝抽调长江中游兵力镇压天完政权。由于分兵过多。天完兵势复振。
4)方国珍攻下台州。
1355年
1)刘福通立韩林儿为帝。于毫州为都城。国号“大宋”。因称“小明王”。
2)刘福通率起义军北上。遭元军围困。血战突围。南奔安丰。遭受了第一次挫折。
3)郭子兴郁郁而终。
1356年
1)刘福通重振旗鼓。再次挥军北上。连破元军。声威复振。
2)天完政权迁都汉阳。徐寿辉被倪文俊操纵。企图杀徐寿辉降元。事败。被陈友谅杀死。天完尽被陈友谅掌握。
1357年
1)刘福通攻陷宋朝旧都汴梁。但因孤立无援。拥韩林儿败走安丰。
2)明玉珍率大军攻克四川等地。擢陇蜀四川行省参政。
3)方国珍攻打张士诚。以五万破七万。七战七捷。
4)朱元璋攻打张士诚。攻陷江苏数城。张士诚无奈投降元军。被封太尉。
1358年
1)刘福通分兵三路北伐元朝:
第一路派遣山东的毛贵由东路沿运河而上直攻大都;
第二路派遣关先生、破头潘(绰号)部绕道山西。转攻河北。与毛贵配合对大都形成钳形攻势;
第三路调派白不信、大刀敖、李喜喜等部至陕西。增援在那里的红巾军。目的是牵制元军。
2)陈友谅攻陷安庆府。进而占领江西全境。
3)明玉珍占领四川全境。
1359年
1)刘福通三路北伐军刚开始势如破竹。东路军攻至元大都仅一百里。中路军占领大同、兴和。直捣元朝上都。一把火烧了上都宫阙。
2)元朝仍有余力。加上北伐军缺少统一指导战线。而后北伐军受阻。
1360年
1)元朝依靠的地主武装和贵族私军开始失控。
2)陈友谅建立政权。国号为“汉”。自称汉王。(南方割据中就只有陈友谅拒不接受元朝诏安)
3)朱元璋担心被张、陈二人夹攻。攻占广信府(江西上饶)断其后路。后双方战于龙湾(南京郊区)。陈友谅大败。做小船逃走。
1361年
1)刘福通的北伐东路军毛贵军兵败。逃回济南。赵均杀毛贵自立山东之主。而后又与毛贵部将厮杀。导致东路军四分五裂。察罕帖木儿趁机剿匪。至此东路军全军覆没。
2)朱元璋亲率军队征讨陈友谅。陈友谅再次战败。逃回武昌。
3)元朝依赖的两支队伍——察罕帖木儿、扩郭帖木儿(王保保)父子与答失八都鲁、孛罗帖木儿父子。互生龃龉。互相攻伐。
1362年
1)刘福通的北伐中路军。在占领了全宁路和夺取了辽阳路后。被胜利冲晕了头脑。反而带领大部队转攻独处一隅的高丽(朝鲜)。征战中关先生战死、破头潘被俘虏。余部退回辽宁后。遭到元军的伏击。进退无路的情况下。红巾军选择了降元。至此。中路军全军覆没。
2)察罕帖木儿被原已投降的田丰、王世诚暗杀。扩郭帖木儿(王保保)被推为军中领袖。
3)明玉珍在四川称帝。国号“大夏”。建都重庆。
4)陈友定统治福建。
5)陕西张良弼和李思齐相攻。张良弼与孛罗帖木儿交好。李思齐和扩郭帖木儿(王保保)联合。冲突不断。
1363年
1)刘福通的北伐第三路军只是起辅助作用。并未翻起大浪。加上两路主力被消灭。因而孤立无援。在北方支持不住。被元军镇压。张士诚突袭安丰。刘、韩二人向南方的朱元璋求救。在路上被部将廖永忠沉与江中。
2)陈友谅战死鄱阳湖。
3)张士诚又自立为吴王。占据江苏、浙江等地。
4)王保保与孛罗帖木儿参与党争。更是牵涉到元顺帝和皇太子的争端。王保保勾结皇太子要除掉元顺帝母舅老的沙。元顺帝要孛罗帖木儿保护老的沙。双方矛盾升级。
1364年
1)皇太子令扩郭帖木儿(王保保)讨伐孛罗帖木儿。还未出兵。孛罗帖木儿就兵围大都。皇太子出逃大都。
2)皇太子再次令扩郭帖木儿(王保保)讨伐孛罗帖木儿。扩郭帖木儿大发十二万攻打孛罗帖木儿。因孛罗帖木儿并未应战。皇太子回大都。
3)扩郭帖木儿(王保保)与孛罗帖木儿在大都交战。也速归附孛罗帖木儿。皇太子再次出逃大都。
1365年
1)皇太子又令扩郭帖木儿(王保保)发兵攻打孛罗帖木儿。也速转投皇太子门下
2)孛罗帖木儿被元顺帝派人刺杀。
1366年
1)朱元璋兴兵征讨张士诚。
2)明玉珍病逝。
3)扩郭帖木儿(王保保)面对朱元璋的强势。不但不南征。而且选择巩固权力。企图将关中四军阀(李思齐、张良弼、孔兴、脱列伯)收入囊中。
4)关中四军阀拒不接受。与扩郭帖木儿(王保保)展开激烈厮杀。
1367年
1)关中四军阀达成共识。组织反扩郭帖木儿同盟。推举李思齐为盟主。
2)元顺帝命皇太子总领天下兵马。剥夺扩郭帖木儿的权力。
3)扩郭帖木儿的部将貘高、关保相继背叛他。后其兵权被白锁住、也速、沙蓝答儿等瓜分。
4)朱元璋平定张士诚。
5)朱元璋平定陈友定。
6)朱元璋平定方国珍。
7)朱元璋令徐达、常遇春为将军。下令北伐中原。
1368年
1)元顺帝再次削除扩郭帖木儿爵位。召集军队南征。然而元朝内部因为常年党争。无力回天。
2)元朝灭亡。明朝建立。
…
…
…
元末红军起义从1351年开始。至1368年元朝结束。等朱元璋北伐蒙元的时候就已经是最后一年了。早在反元起义前期。光是刘福通就歼灭了元朝近50万中央军。再加上其他起义军歼灭的元军。元朝后期别说军队都没有。连地主武装和贵族私军都指望不上。伙夫和家丁都算在军队里撑门面。退一万步讲。就算吧伙夫和家丁算在军队里。这所谓的25万兵力也和元军无关。顶多算是名义上属于元朝的地方军阀。更何况这些军阀死到临头了还在内斗。何谈强大?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 初次创业,有什么好的建议,请高人指点下?
- 英雄不问出路,各位第一次创业是做什么?有一样选择摆摊的么?
- 刚开始创业你们会选什么行业?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55622.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元朝,明朝,朱元璋,蒙古,山东,皇太子,骑兵,河南,蒙古人,中原
没想到大家都对中国历史北伐少有成功,徐达为何能以25万兵力灭掉强大的元朝?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了中国封建史上最后一个汉人大一统王朝——明朝。明朝建立时。朱元璋麾下的优秀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