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湖广填四川是怎么回事?
原创

历史上的湖广填四川是怎么回事?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四川。位于中国西南腹地。连接云贵、陕甘、青海、西藏。处中转枢纽。位置极为重要。在清朝平定天下的过程中。一直无法完全占领四川。除了跟四川地理位置有关。也因为四川当地一直有反抗清朝的力量。稍有火种。便有人举旗起义。

康熙初年。清朝才基本占领四川。并在当地实行统治。也正因如此。长期反复的战乱。以及后来出现的灾荒瘟疫。让四川人口锐减。

瘟疫爆发时。很多百姓无力治疗。只能在家等死。康熙初年。时任四川巡抚张德地走马上任。当他到四川后发现。道路两旁。人烟稀少。房屋破败。良田荒芜。

昔日被誉为“天府之国”的蜀地。仿若荒山野岭般寂静。不时可以看到老虎出没。行人需要结伴。拿着木棍才敢上街。房屋、学堂里。反倒成为老虎的住所。

(《四川通志》:“蜀自汉唐以来。生齿颇繁。烟火相望。及明末兵燹之后。丁口稀若晨星。”《蜀乱》:“四川遍地皆虎。或七八或一二十。升楼上屋。浮水渡船。”)

面对四川的荒芜。张德地给康熙上了一份奏折。表述了当地的情况。提出自己的看法。希望朝廷予以支持。张德地认为。如果要帮助四川。重新恢复。势必要从外省迁入人口。因为凭四川当时的人口。短期内根本无法恢复。

而且。明朝初年同样因为战乱。四川人口锐减。当时也是从外省迁入大量人口。张德地的建议是。朝廷可以动用政策。把原本四川籍的百姓。从外省迁入。再从一些人口密集大省。迁入部分人口进入四川。让他们开垦荒地。恢复生产。重新建设四川。

张德地的建议。很快得到采纳。朝廷还在赋税、籍贯、土地上给了一些政策优惠。荒地开垦后。就永远属于自己。开垦的荒地。五年内。朝廷不征派赋税。让百姓可以积攒家底。鼓励更多人愿意开荒。

对于那些原本不是四川籍。或者四川籍贯到外省结婚生子的人。迁入四川后。都可以直接加入四川籍贯。对于这些额外增加的人口。不增加额外赋税。

为了鼓励官员向四川多移民。朝廷还把官员的升迁政绩。跟移民连接在一起。移民办得好。将来升迁快。

四川在整个社会的动员下。人口增加极快。康熙初年。四川有大片荒芜的土地。只要勤劳肯干活。最起码能过上温饱的生活。甚至可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土地和家业。

《傅氏宗谱》里就记载了福建龙岩人傅荣沐在进入四川后的经历。他原本从瑞金迁到赵家渡。靠力气吃饭。后来买田当地主。自己种地。迁到易家坝种烟草。赶上好时机。赚了一笔家业。又在赵家渡熬糖。卖到其他地方。赚了很多钱。

(“由瑞金迁居金堂赵家渡。出犹食力于人。继而自为贸易佃田。使诸子力农。仍迁易家坝。广种烟草。时蜀中尚未诸种烟草。而满蒙八旗牟兵有所必须。故一时傅姓烟重于锦城。其价过倍他种。又熬蔗糖于赵家渡。发贩四方。获利益厚。”)

这并非个例。在康熙初年的移民开荒中。很多人都靠着政策优惠和大片荒芜的土地。过上了不错的日子。当时清朝给的政策待遇较好。再加上战乱过后。人心思治。都想着过好日子。所以。四川恢复得极快。康熙后期。原本人口稀少的四川。开始变得人满为患。现有的荒地。基本被开垦完毕。

可是。很多外省人不清楚这个情况。在他们得到的消息中。很多去四川的人都因此发家致富。于是。许多人便携家带口。不断向四川移民。以至于朝廷不得不颁布诏令。禁止外省百姓移民。以免造成流民问题。可事实上。诏令的效果极为有限。乾隆年间。四川已经出现问题。需要安置流民。

当然。移民的加入。对四川文化来说。影响较大。碰撞出很多精彩的火花。四川文化可以追述到数千年前的巴蜀文化。明朝初年大移民后。曾糅杂了许多新东西。

康熙时的移民。同样如此。康熙二年。昆曲进入四川。跟四川当地的戏剧结合后。就有了川昆。

语言上更是明显。康熙年间。那些长期移民到四川的人跟新移民到四川的人。互相融洽。形成了四川后来以湖北话为主的四川官话。四川方言中。除了湖广方言。又有云南、广东、广西、福建等省份的语言揉入。

现在的四川。仍保留一些客家话。湘方言。以及少数河南、安徽话的地区。其余饮食、乐器等。就不一一列举了。历史巨浪冲刷下。遗留的痕迹。仍保存至今。

对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脑洞外星人。一个研究地球历史的外星人

其他观点:



四川历史上多次有过大规模的移民。如秦灭巴国后的移民、西晋末年的北方人口南移、新中国成立后的三线建设等。其中尤以湖广填四川的影响最大。南方的家庭中普遍都有族谱和家谱。根据家谱和族谱追根溯源。现在的四川、重庆人的祖先大多是清朝时期从湖广迁移来的。特别是明朝时期。辣椒传入中国。今天的湖南、湖北人都喜欢吃辣椒。而现在的四川、重庆人也喜欢吃辣椒。由于四川(包括重庆)属于盆地。比较湿热。这里的人口味变成了麻辣。与湖南的干辣稍微有一点区别。

其他观点:

从清康熙十年(1671年) 开始。到乾隆四十一年(1776 年) 之间。满清王朝针对四川人口与土地面积相较极不匹配。地广人稀发展堪忧的状况。满清朝廷主导了一场史上空前的声势浩大的“移民运动”。进入-个“湖广填四川”的人口“机械性”增长时期。

这场“湖广填四川”人口大迁徙。前后持续竟达百余年。成为四川历史上人口变化的重大事件。

至今。去四川成都市周边的“洛带”古镇旅游的人们。还可清晰地看到“湖广会馆”这类极具历史纪念意义的旧式建筑物和遗址。史料说。当时当地因连年战乱。四川盆地人口锐减。洛带作为历史古镇也变得很是萧条。后来。“客家人”随湖广填四川大潮来到这里之后。古镇才得以重焕生机。再现繁华。

在四川〈含后来直辖的重庆)。象“洛带”这样靠“湖广填川”后重新繁华起来的古镇。还有很多。

诸葛亮当年在《隆中对》曾经陈述:“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原本。西蜀四川在数千年历史中。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祖国版图的西南一隅。光彩耀目。但因历史上的西南巴蜀大地上发生多次战争大动荡和大洗劫。四川人口一度陡然下降。据《四川通志》一书记载说道:“蜀自汉唐以来。生齿颇繁。烟火相望。及明末兵燹之后。丁口稀若晨星”。

尤其在明朝向清朝转换的年代。四川大地兵祸连结。战火不休。史料记载:张献忠领导的起义军为避朝廷锋芒。曾挥师进入四川。並于1644年。在成都称帝。 国号“大西”。改元“大顺”。以成都为西京。建立了“大西”政权。

张献忠对四川的统治与治理是不成功的。四川这块土地非但来实现“休养生息”。反而在张献忠的野蛮残暴统治下。人民的生活苦不堪言。在满清与张献忠政权的战争持续了多年。其间地主阶层聚集武装。残杀起义农民;起义农民奋起反抗。挥刀指向地主反动武装。还有。满人杀汉人。汉人杀满人。“杀得昏天黑地。鸡犬不留”。

而后来的局势更糟糕。盘踞在巴蜀大地的张献忠政权与清军交战中。张献忠兵败如山倒。逃跑中。更是大肆屠城杀普通老百姓。四川。在战争烟火中。人口走向凋零。

战乱让四川的人口迅即变少。文字记录:四川从明朝万历六年的600多万。锐减到不足50万人。全省90%的人口丧亡。出现文字描述的惨重现象:“重庆城中。只剩下数百家人。而重庆下辖的有些州县。有些甚至只剩下十几户人了。真是“合全蜀数千里内之人民。不及他省一县之众”。

四川人口锐减。百业凋零。甚至传出“一县人口。被老虎活活吃得所剩无几的”事来。这些消息传到清朝的“金銮殿”上。让清王朝的康熙坐不住了。于是。这位年轻有为。志在励精图治的皇帝。下达了一道号召百万人口大移民。前往四川定居的旨意。由此出现中国17世纪著名的“湖广填四川”的大移民工程。

为让大移民办得顺畅。康熙宣布新政策:“凡愿入川者,将地亩给为永业;各省贫民携带妻子入 蜀者,准其入籍”。规定“所有移民垦荒的土地。五年内免税。并且滋生人口。永不加赋。”

人类生存中。土地是极其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清王朝为增加四川人口而制定的土地政策。无疑具有极大诱惑力。清王朝对四川出台的土地政策。激发了无数湖广多地的穷困百姓的发财梦。这些人口相对稠密的低层百姓。开始收拾不多的家中物资。打点起行囊。从四面八方。浩浩荡荡走向巴蜀大地……

清廷的“湖广填四川”政策。逐渐由初始走向高峰。最后获得巨大的成功。

通过移民。湖广移民进入四川地区。将当地经济作物也带到了四川。使得四川当地的人口逐渐增多。不仅如此。这些来自不同地方人们还把家乡的粮食蔬菜种子带进四川。使巴蜀大地的粮食物种走向多样化。

土地的充分开发利用。移民们获得实惠。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一下激发了出来。粮食产量大为增加。人口繁衍。数量增多。一些新的县城小镇。规核不断增大。这些新局面推动了四川地区经济的快速恢复和发展。“湖广填四川”获得历史性的成功。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少女恶习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2:10:19

    湖广,人口,移民,康熙,朝廷,明朝,初年,清朝,的人,土地

  • 夜深时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2:10:19

    没想到大家都对历史上的湖广填四川是怎么回事?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擦掉眼泪我依然是王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2:10:19

    四川。位于中国西南腹地。连接云贵、陕甘、青海、西藏。处中转枢纽。位置极为重要。在清朝平定天下的过程中。一直无法完全占领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