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真的是昏庸无道的吗?
原创

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真的是昏庸无道的吗?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本来是路过。但是看见这样的提问又不得不回答一下题主的问题,因为正好我对明史多多少少有一定的涉足与喜欢,由于学文有限所以回答得不好请大家多多包涵.

-------史乱弹

崇祯画像

实话实说。崇祯皇帝非但不是昏庸无道。反而他还是大明王朝里少有的几位励精图治。严管阉党。肃清内政事必躬亲。面对执政之中的大情小事殷殷求治甚至于多次面对天下下诏罪己少有明君.最后这样的结局。是他个人的悲剧。大明的悲剧。也是汉民族的莫大悲剧。从此被满清蹂躏。时也。运也。天不眷顾崇祯也!

如果崇祯不是生活在明末而是明初,那么崇祯皇帝绝非一个亡国之君反而百分百是个中兴君王,因为自万历登机之后采取了一系列不管政务,数十年居然未曾上过早朝,将国家政务交由内阁全权处理,每日只知道养花斗鸟,炼丹好色,完全将国家管理视如无物,这样做的后果就已经有了明朝的灭亡先兆.

天启帝画像

自万历死后,皇位传给了历史上著名的木匠皇帝朱由校,自朱由校登基之后,朝纲更是混乱不已,内有九千岁魏忠贤专权乱政,奶妈客氏祸乱后宫,外有文臣结党,武官图利,加之边境不稳,各地又天灾不断,中原处处都有农民起义之声不绝于耳,可以说当时的明朝已经到了非常危险的地步,如果当朝皇帝再不下功夫治理国家,那么明朝不被推翻政权改朝换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可惜当时的皇帝朱由校不但重用魏忠贤不说,完全不理朝纲,每天躲在皇宫里面玩木头做木工,国家的大小事务全部委托给魏忠贤管理,我们可以来看看当时的皇帝朱由校都做了些什么?

第一,封魏忠贤为九千岁,国家的管理基本上都全权交给魏忠贤管理,导致私下里的大明官员一时之间为了自己的前程纷纷贿赂魏忠贤以图个好前程,并且各地官员纷纷为魏忠贤建造生祠.大家都叫魏忠贤为\"立皇帝\"

二除此之外还封奶妈客式为奉圣夫人,可随时进皇帝后宫,甚至于皇帝晚上要去临幸那个妃子或者皇后都要由她这个奶妈批准.

魏忠贤

就这样,朱由校将前朝与后宫委托给两人之后自己每天在皇宫迷恋上了木工与女色,加之魏忠贤为了让皇帝沉迷于女色而不务政事将春药缝在敬献给朱由校的美女的衣服上让朱由校日日春歌而不思其他.

就这样.朱由校日日做木工,贪女色本来身体就不好,到了大明天启七年五月天启皇帝朱由校急招信王朱由检入宫,朱由检入宫看见魏忠贤两眼通红。泪水充满了眼眶,对着朱由检说“唉。皇上自五月以来。龙体欠安。御医多方医治。毫不见效。兵部尚书霍维华进献的仙方灵露”。皇上喝了半个月。一点儿作用都不起。皇上怕自己不久于人世。才命人宣信王入宫。怕是有大事要托付信王殿下吧!”信王朱由检此时也醒悟过来。便顺水推舟地说道:“如此就有劳魏公公引路。带我去觐见皇上行人很快便到了天启帝的寝宫。在朱由检还没有看到天启帝之前。天启帝倒是先看到了他。天启帝正探身扶在床沿上休息。他的脸色既黄又白。全无一点血色仿佛忍受着极大的痛苦,然后当着魏忠贤与客氏的面由于朱由校并无子嗣,所以理所当然的应该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兄弟朱由检,就在传位的时候魏忠贤与客氏还在想办法想让朱由校将皇位传给其他人,不,应该是将皇位窃取到魏忠贤或者客氏自己的子孙手里,具体的办法是伪造一个有魏忠贤或者客氏有血脉关系的人来个狸猫换太子变为天启皇帝朱由校的骨肉,然后来继承大位,客氏提议让自己的侄子与魏忠贤的子侄,良卿、国兴、光先。三个人日日与后宫宫女宣淫,让宫女怀孕之后就宣称他是天启皇帝的骨血,客氏所云“国兴”乃候国兴。是客氏之子。“光先”名客光先。乃客氏之弟。二人与魏良哪都是客、魏子弟。宫人怀孕只是一个借口而已。不必当真。关键是要张皇后承认此宫人怀的乃是皇上之后。一旦她承认了。一切疑难自会迎刃而解。”说完之后派了太监涂文镨去给皇后禀报天启皇帝临幸宫女已经有孕在身,意思就是皇帝帝位不必传于朱由检而该传给皇帝的子嗣,但是假的终究是假的,王皇后问到皇帝的起居注里根本就没有临幸记录,怎么可能让这个宫女怀孕?

魏忠贤

结果涂文镨见骗不了王皇后只好退下,魏忠贤等人知道传位一事基本上已成定局,在天启七年八月二十二日下午,天启帝朱由校的生命之光慢慢熄灭,一代木匠皇帝终于魂归天国,他的死可以说是幸运,也可以说是不幸,幸运的是他可以去面对他那些已经去世的列祖列宗,虽然他不理朝政,任用阉党搞得朝政杂乱不堪但至少大明朝在他手里没有丢掉,不幸的是他当政之后不理朝纲,在大明的历史上是最没用的一个皇帝.

天启帝

按照天启皇帝的遗诏,朱由检正式登上了皇位,不得不说朱由检非常的聪明,在即位之后慢慢的一点点的削弱魏忠贤的权利,先是一步步的将魏忠贤身边的爪牙收买的收买.下放的下放,然后又将客氏赶出了皇宫,加紧的提拔新的官员,并且重用此前一直被打压的东林党人,这样一来搞得以前围绕在魏忠贤身边的那些小人一个个的惶惶不可终日,纷纷上奏朝廷请辞,可以说朱由检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在解决阉党的时候用了许多手段,慢慢的把魏忠贤搞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身边没了帮手,魏忠贤每天生活在提心吊胆当中,并且崇祯还叫朝臣上奏弹劾魏忠贤的奏本,这一切一切让魏忠贤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待掌握了魏忠贤多宗不法之事后单独对魏忠贤发布了一道圣旨由东厂司礼监事太监沈良佐宣读于魏忠贤.

朕闻去恶务尽。驭世之大权。人臣无将。有位之焖戒。我大明明悬三尺。惩大憨。历来典罚甚重。朕览诸臣屡列逆恶魏忠贤罪状。俱已洞悉。朕思先帝因。作威作福。其罪难以计数。今略举大概。怀宁公主生母成妃寺氏。被逆假与 待之劳。稍稍假以恩宠。而魏忠贤不思报效国主恩酬。专意逞私植党。盗弄国家权打入冷官。至今沉宽未雪。裕妃张氏。被通捐生。假旨罗列罪名。逆害忠直敢速之臣。又谴心腹酷刑严拷。诬陷捏造脏私。致清白之臣多有自伤毙命者。而魏逆身公侯。位導五等。极尽人臣未有之荣耀。串通客氏表里为奸。致使先帝弥留之际犹自明恩晋级。天理沦丧。败坏纲纪。赖祖宗在天之灵。天厌巨奸。神夺其。罪状毕露。朕思魏逆不只窺攘名器。紊乱刑章。将我祖宗蓄积贮存之国宝奇珍金银文属侵盗一空。本当凌迟处死。念在先帝殡天未久。姑且将其安置凤阳。客、魏二犯家产。全部籍没入官。其昌滥之宗戚。全部流放烟瘴之地。钦此!

就这样魏忠贤这个最大的权阉被崇祯拔掉了,而狼狈为奸的客氏则被废掉她奉圣夫人的称号发配至浣衣局日夜洗衣她那在京城里的豪宅则被锦衣卫抄家充公,然而就在此时,锦衣卫客氏家里抄出来8位宫女,而且8位宫女全部怀有身孕,崇祯百思不得其解,一个皇帝的奶妈怎么可能家里藏着8位宫女?并且每个宫女都有孕在身,一番盘问下来崇祯轰然大怒,原来这是客氏与魏忠贤当初因为天启皇帝病重,两人为了在大明天启皇帝死后夺取皇位,由魏忠贤的侄儿魏良卿和客氏之子候国兴,客氏之弟客光先三人在客府与这八名宫女日夜宣淫待宫女有孕之后再上报朝廷说这些有孕女子全是由天启皇帝朱由校所临幸过的,如此一来就能兵不血刃的在朱由校驾崩之后帝位传于这些有孕女子所生的孩子.朱由检一听之后,可说是天子震怒,手脚都气得哆嗦起来,本来崇祯认为将魏忠贤去职发配流放烟瘴之地就够了,毕竟魏忠贤好歹也伺候了先皇朱由校好多年,而且魏忠贤他自己也是这样想的,虽被流放但至少老命还在,金钱也还在.

就在崇祯发怒的时候魏忠贤此时正带着自己的全部身家与以前魏忠贤府上的各类人员亲属几百人再加上他自己的全部身家浩浩荡荡的好几百车财物往凤阳赶去.

而在此时崇祯已经在盛怒之后冷静了下来,然后提笔发布上谕

“联御极以来。深思治平之理。有逆恶魏忠贤。撞商国柄。侵篮内帑。诬陷忠直。草管人命。本该制首示众以雪众。站且从轻发落安置风阳。岂知魏逆不思悔改。反命平素蓄养亡命之徒。身凶习。不胜其数。环拥随护。势同课叛。着锦衣卫官旗扣解押是。所有因奸。即时擒奏。勿得纵容贻息。尔兵部马上差官。星驰传示传罢口谕之后。崇祯又命沈良佐念了一遍。觉得没什么差错。便说道:“立始王之臣送去。不准拖延迟误!”速速去捉拿前日赶往凤阳的魏忠贤回朝廷治罪!

而捉拿魏忠贤一事恰恰被与锦衣卫指挥使交好的李朝钦所打听到,由于他是魏忠贤死党,所以听到消息马上快马加鞭直往凤阳,期望能够追上魏忠贤告知他客氏家里窝藏的八名有孕宫女的事情已经被皇帝知道了,现在天子震怒,要抓魏忠贤回京,被抓住能一刀砍掉脑袋都是最轻的处罚了,果然,在他日夜不停快马加鞭之下,在达阜城的一间客栈里追到了魏忠贤一行人,然后将此事的来龙去脉说给魏忠贤之后良久魏忠贤都说不出话来,李朝钦力劝魏忠贤躲躲风头,等此事过了再做打算,但是魏忠贤苦笑道\"逃?能逃到哪去?咱家一行几百人,怎么逃\"?

魏忠贤

说罢,魏忠贤对着李朝钦说,我已无路可走,想自裁了事,你若有出路,自己逃生去吧!李朝钦听后,唉与其凄凄惨惨的活着不如死了好,说完,从身上解下一条衣带穿过房梁,回头对着魏忠贤说道\"九千岁,黄泉路上有我作伴,也免得寂寞!魏忠贤也同样如此,两个人对望了一眼,闭紧双目,就这样两个权臣太监同时吊死在了客栈,大约一个时辰之后锦衣卫赶到客栈,看见房梁上的两具尸体在验明正身之后将头颅割下回京复命,崇祯看见两人的头颅还不解气,又叫人将两人尸首挖出处以凌迟,将头颅挂于城门示众.

就这样,一代权阉终于为他这辈子祸乱朝纲,受贿卖官,欺上瞒下等行为所付出惨痛的代价,正是古话说的好,哪怕你的钱再多,你也不过吃得比其他人好些,穿得比其他人暖些,但为了这些而付出生命实在不值得不说,还将自己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为自己为子孙而搭上千古骂名。受世人唾弃!

与此同时飞扬跋扈的客氏先是被夺取封号之后罚在浣衣局日夜浆洗衣服,她依然端着皇帝奶妈的架子,但在浣衣局的嬷嬷丝毫不予她半点面子,完不成浣衣任务该打就打,多打了几次居然将客氏的牙齿全部打掉了,而客氏也再不敢端架子,她在的浣衣局的生活简直就是度日如年,后来抄家窝藏宫女夺取皇位的事爆发之后,客氏则被活活打死,而魏忠贤则上吊自杀,魏忠贤头号死党崔呈秀也跟着上吊自杀,魏客二人的子侄与参与此事的所有人员全部闹市问斩无人逃脱.

朱由检脚踏着由魏忠贤与客氏人头所构建阶梯登上了此前想都不敢想的帝位,他一边在学习如何当一个好君主一边又暗自告诫自己要做一个有为的勤勉的明君,只是他不知道的是当时的大明朝已经渐渐显露出它的衰败与腐朽。就像一座曾经豪华而美不胜收的庄园。经过了风吹雨打之后又紧接着发生了火灾。庄园非常漂亮但是庄园里面却惨不忍睹.历代宦官专横跋扈。到魏忠贤而登峰造极。崇祯帝继位。魏忠贤的权势立刻化为乌有。其故何在?盖东汉及唐代之宦官弄权。在于其掌握军权。皇帝受其挟制。成为其傀儡。所谓受制于家奴是也。宦官甚至弑杀皇帝。任意废立。故东汉、唐代皇帝欲去宦官。必须暗中设法假手外力以除之。明代君主独裁制确立。皇权无限。宦官之揽权而肆无忌惮。乃由于得皇帝之专任。其作威作福。均利用皇权而来。是“宦”假“帝”威。如英宗之于曹吉祥。武宗之于刘瑾。皇帝一旦不信任。宦官便皆伏诛。

崇祯帝

在崇祯登基之后,肃清了此前阉党一系,拆光了此前全国各地建造的魏忠贤的生祠,然后将魏忠贤在朝廷的党羽做了完全的清算,什么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儿,四十孙,越是清算崇祯越是害怕,整个朝堂里的魏忠贤党羽和与魏忠贤有牵连的几乎占据了京城官员的大半,并且系列改革陆续上马.首先就是开科取弟,然后就是广开言路,重组内阁,然后处理前朝所积压的诸多事务,增加边关的军饷,最重要最重要的还是将各地太监监军全部收回,当时太监监军的本意是帮助皇帝了解军队的军情,但是这些太监到了军队,不但没有半点作用,反而插手军务外行指导内行,贪污军饷,伸手纳贿,搞得乌烟瘴气,所以崇祯收回所有外放的太监监军,一时之间天下军民无不拍手称快,举朝上下欢欣鼓舞欣然望治.

袁崇焕

当时三边总督袁崇焕与皮岛守将毛文龙不和,因为毛文龙不但虚报杀敌数量,常常是杀了几十人却冒领军功杀了几千人,不但如此,毛文龙更是以自己是皮岛主帅的身份,对主管边防事务的袁崇焕所发布的军令不予理睬,抗拒军令,于是鉴于此,为了让军令上传下达畅通无阻,袁崇焕便用崇祯皇帝所赐的尚方宝剑以违抗军令等多达十二条罪状将皮岛守将毛文龙斩于中军帐内.

这件事传到崇祯耳朵里的时候崇祯的疑心病又发作了,怀疑袁崇焕有其他目的,但是边关军情紧急,皇太极的军队又在准备进犯大明边境.在此同时后金军帐内的皇太极正在苦苦思考该怎么才能打败驻守边关的袁崇焕,因为只要有袁崇焕在,皇太极的军队就过不了山海关.

皇太极

当毛文龙被袁崇焕以违抗军令等十二项罪名处死之事传到皇太极与努尔哈赤的耳朵里两人非常高兴,因为毛文龙所驻扎的皮岛就在后金边境.一旦皇太极点军进犯之时,毛文龙时不时的带着军队屡屡骚扰后金,犹如一颗订在肉里的钉子,现在经由袁崇焕之手斩杀了毛文龙这个心腹大患是再好不过了,并且在合计之后一条计谋顿时出炉,针对崇祯多疑的性格发布谣言,谣言内容就是袁崇焕与后金勾结,并且针对这个谣言皇太极又做了许多军事上的调动,崇祯从最开始的不信针对袁崇焕的谣言到后来查看了皇太极针对谣言所作出的诸多事务与军队调动进而深信袁崇焕是后金内奸之后又命锦衣卫捉拿袁崇焕,不顾军中朝中诸多官员劝说保举一意孤行认为袁崇焕就是内奸,袁崇焕被逮的消息霎时间传遍都城。京中士民年走相告。都称皇上圣明人们把崇祯设计速捕袁崇焕的惊险与巧妙做了无限的夸张。都认定铲除袁崇焕至比当年铲除魏忠贤还要惊心动魄。果断英明。与此同时。南海子的后金军闻讯。全营上下欢声雷动。皇大极立马高之遥望露出城墙的一角的紫禁城。仰天哈哈大笑。道:“从此以后。朕无优矣!\"

要知道在崇祯未登上皇位之前,当时的明朝政府在辽东后金的对战之中。一扫万历末年的颓势。打了许多胜战。当时袁崇焕也在这个时期得到了重用。而且袁崇焕最有名的几场胜战。都是在这个时期打下的。而且这一时期。关外的战况几乎都是捷报。不仅用大炮轰伤了努尔哈赤。宁锦大捷的时候明朝军队。多次重创皇太极。打的皇太极只能躲回盛京。

袁崇焕

可怜的袁崇焕最终被崇祯以通敌的罪名凌迟而死,他的尸骨与衣物由他的一位好友冒着危险为他立坟守墓,直到今天,袁崇焕的墓还在北京城内,守墓的人也还在,只不过是当年守墓人的子孙,足足数百年里,无论发生什么事,墓在,守墓的人就在,说实话,守墓人真心让人感动,一代一代的人守护着袁崇焕的墓守了几百年而从未违背当初的诺言.

袁崇焕之墓

崇祯接手皇位之后,阉党是解决了,但是东林党一系在朝中没了魏忠贤的制衡形成一党独大,上到内阁阁员下到六部官员都被东林党人把持了,于此同时天灾不断,人祸不断,各地农民军起义颇多,让崇祯整日苦恼不已,派了十几万官兵到处围剿各地的农民军起义不说,动兵就需要粮草先行,国家漕运已经空空如也,不得以又加征关税,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加税农民交不出就只好逃难,要不就是造反,朝廷遇到造反就只能出兵平反.但是平反没钱又只好加税,如此循环下去成了一个无底洞.

李自成

崇祯没有办法,为了取得天下臣民的信任让天下人明白加税是为了剿匪,崇祯做了一个历代皇帝都没有做过的事情,那就是\"罪己诏\".面对皇帝的罪己诏天下臣民还是比较满意的,要知道一个皇帝下诏说自己的不对这种事非常少见,崇祯能够这样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

并且最重要的是崇祯又做了一件让东林党高兴,让国家受害的事情,这件事就是废掉魏忠贤重新设立在万历时期所被东林党人废除的工商税和海税。 因为当时“天下金银。尽聚三吴”。江南地区的工商业和对外贸易都非常的发达。几十年都未曾投入使用的黄河水道。也在这个时期得到了修缮。魏忠贤还向东林党人垄断的产业进行征收款项。 但是尽管魏忠贤热衷于征税。但是他并没有给农民加赋。这也是因为他自己也是出身农家。深知农民疾苦。所以魏忠贤的税收一开始就是针对的有钱人。但是有钱人的代表就是东林党人。所以他与东林党人水火不容有很大原因正是如此。而现在皇帝要打仗要动兵,拿钱的因为废税的原因,不是有钱人在加税拿钱,而是将大部分加税到穷人身上.

东林党人

但是我觉得崇祯还算是个能干的皇帝。志向远大。励精图治。要找回大明王朝昔日的辉煌。可历史给崇祯开了个玩笑。自崇祯继位后。大明全国各个接二连三发生自然灾害。旱灾过后是蝗灾。蝗灾过后又闹瘟疫。而且有蔓延数省。就连当时的都城北京都不能幸免于难。

内忧还没有解决。崛起的后金。也就是大清。看上了大明这块肥肉。在东北地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张献忠军队

屋漏偏逢连阴雨。大明内部又爆发了农民起义。张献忠,李自成,而且人数越来越多。这个时候的大明早已经掏空了金库。没办法于是崇祯又再一次下令增加赋税。这样一来更是雪上加霜。百姓苦不堪言。

崇祯画像

就这样,崇祯帝将所有的让他不爽的事情都怪罪于朝中官员,怪内阁阁员,怪六部尚书,一而再再而三的下诏罪己,文官贪钱,武官怕死,税收收不上来,国库又没军费来让军队打仗平乱,山海关那边的皇太极虎视眈眈,张献忠李自成慢慢发展壮大,这一切一切都需要依靠军队来解决,但是没有军费,于是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崇祯向朝中官员说明情况希望这些官员吃着朝廷的俸禄,现在朝廷需要动兵花钱,所以希望这些官员能够捐些钱出来好整顿军备平乱打仗.

这些平时口中说着忠君爱国的大员们听到此事纷纷诉苦,每个人说出来的话都冠冕堂皇,但说的是大话,使的却是小钱,整整数百官员所出的军费才区区二十来万两白银,搞得崇祯对于这些官员失望透顶.

就在准备平乱出兵之时天灾又来了,整个中原三省天旱无雨,千万农民颗粒无收,崇祯听闻之后急命当地官员赈灾饥民可惜当地府库已近空虚,急需朝廷拨发银两赈灾,面对饥民赈灾,边关战事,农民起义,崇祯无可奈何,只有一个劲的怪罪官员不努力,老天不下雨,皇太极进犯,于是又将怒气撒在这些官员身上,统统罢官下狱,没收家产.

这些官员看见崇祯这样做更加不敢承担责任,再加上东林党一派官员根本就不是以才华在一起而是以能力无关紧要,只要你是属于东林党一系就可以了,于是朝廷里不依附于东林党的官员会被排挤下去,台面上的实权官员全部都是东林一派的.

对此,其实崇祯是看在眼里的,但是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因为不属于东林党的朝官,不管他做什么,只要东林党人不配合他,那么不管这个官员多能干,都不会作好事情,所以到了明末那一两年,朝堂上全是一些无用的官员,有能力的官员全部都被排挤掉了.

并且崇祯总喜欢自作聪明。因此。他也就总是陷入一个又一个的误区之中。于是。大明社稷的大事也就只好一天天地坏下去了。随着关外局势的相对平静。崇祯便暂时把自己的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整顿官员身上。

明末农民军起义路线图

然而。在明朝政府方面。朝政却是日益恶化。在崇祯罢免了看不顺眼的周延儒后。又提拔陈演继任为首辅大臣。陈演上台之后想的不是怎样来整治这个每况愈下的危局。而是把自己工作的重点集中在追究周延儒的过失上。他甚至还大肆散布流言。要文武大臣们一起来揭发周延儒。很快就搞起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倒周延儒的运动。也正在这个时候。北京城里又发生了百年不遇的大癌疫。一时间。北京城里哀鸿遍地。不少人家都死了个精光。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平民百姓。人们惊恐万状。不知所往。由此所带来的便是求仙拜佛的流行。民间各种神乎其神的传说与不良预兆也出奇的多。当时。作为道教领袖的张天师正在京师传道。崇祯命今他在京师城里设坛论法。驱除瘟疫。可是张天师连日烧符念咒。这场罕见的大癌疫却并没有丝毫减退的迹象。百姓们只好想出一些十分传统的土办法。因此每天晚法便可以驱除那种所谓的厉鬼。整个北京城里只听得四处都是敲锣打鼓的喧闹声。在他们看来。通过这种方驱除厉鬼.

但是。对于这个人鬼混淆的世界。崇祯却東手无策。其时。他正坐在自己的龙榻上生着闷气。适才他本来睡得挺香。可是从宫外不断传来的一阵又一阵的敲锣打鼓的喧闹声竟把他惊醒了。他从睡梦中醒来时。就不知该说什么才好。只能默默地坐起身来生起了闷气。本来要想好好地发作一番。可是小毛子却告诉他这是人们在驱厉鬼。一时间他也在他看来。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朝臣们没有尽心竭力地给他办事所致。他们是国事崩溃的罪魁祸首。可是当他的心境稍稍冷静下来反省自己这么多年来所走过的道路的时候。他又在冥冥之中觉得。自己或许也有一定的过错。他似乎从自己的潜意识中认识到。这连年的水旱虫灾、山崩地震以及京师癌疫的流行。这一切的一切兴许都是上天垂象的示警。是上天在用灾象来表示对于君主失德的不满。于是。他便第三次颁发了罪己的诏书。在这份罪己的诏书中。他冠冕堂皇地对自己所谓的过失切责了一番。对时局的原因也做了十分细致的分析。最后则命今免掉了山东、河南及直隶各州府几年来拖欠的赋税。

但是面对这样的局面还不算最恶劣的.当时的真实情况是李自成已经下了战书,意味着马上就要挥师东进,而张献忠此时已近攻克了夔州,忠州秦良玉与四川巡抚陈士奇接连战败,李自成已近处于剑指北京,面对这样的局面,满朝文武竟然无一人敢出列进言商讨退敌之策.崇祯看着满朝大臣大哭了起来.

朕绝非亡国之君。而事事皆亡国之兆。高皇帝栉风冰雨之天下。一且自联失之。朕将以何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说完。他竟当庭大哭起来。如此一来。满朝的文武大臣无不个个伤心落泪.

当晚,崇祯又一次发布罪己诏,这已经是他第五次发布罪己诏,同时也是写得最彻底的,认识最深刻的罪己诏,但是罪己诏的发布换不来战场的输赢,换不来李自成的退兵熄灭不了献忠的战火,更加换不来皇太极对中原大地的觊觎.整个朝廷人心都散了,散得非常的彻底.

在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八日,李自成终于发动了对北京城的最后的攻击,在中国历史上成立了二百七十六年的大明朝终于到了历史的终点,崇祯依然在天刚五更的时候像以前早朝一样来到了乾清宫上朝,可是与平时不一样的是朝廷还是那个朝廷,皇帝也还是那个皇帝,旁边的太监还是那个太监,但朝堂上的官员一个都没有来,不像以前那样三呼万岁,一个朝官都没有,失落的崇祯仿佛听见了外边起义的农民军攻城的声音,于是在此时崇祯写下了他最后的一份罪己诏,

朕自登基十七年。致敌人犯京四次。今逆直逼京师。朕薄德微躬上干天咎,然诸臣之误朕,朕死,无颜面见祖宗于地下,去朕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尸。勿伤百姓一人。百官欲再图大业集往东宫行在.

写完之后将三位皇子换上百姓的衣服之后交由贴身太监小毛子吩咐好一切之后四人逃命去了,然后又提笔写了一篇遗诏交由贴身太监王成恩作为对世人对子孙的交代,然后去了坤宁宫,见到了与自己十几年夫妻的周皇后,袁贵妃面对着自己最喜欢的两个女人没有太多时间说话,在说完之后转身离开,周皇后与袁贵妃在崇祯皇帝走了之后双双自尽.

而后崇祯又在御书房看见了自己最喜爱长平与昭仁公主,看着两个漂亮的公主崇祯提起宝剑万般无奈的向长平公主刺去,长平公主晕了过去,然后第二剑刺向了昭仁公主,当场被刺死.

崇祯煤山上吊图

做完这一切,崇祯皇帝与贴身太监王承恩一起登上了煤山据史书记载如下:

《明孝北略》卷二十记载道:“丁未五鼓。上御前殿。与二人手自鸣钟集百官。无一至者。遂散遣内员。手携王承恩。入内苑。人皆莫知。上登万岁山之寿皇亭。即煤山之红阁也。亭新成。先帝为阅内操特建者……遂自尽于亭下海棠树下。太监王承恩在对面自缢《明史》卷三百九《流贼传》:“十九日丁未。天未明。皇城不守。鸣钟集百官。无至者。乃复登煤山。书衣襟为遗诏。以帛自缢于山亭。帝遂崩。”而《明之述略》中却说:“丁未。内城陷。帝崩于西山。”

虽然明朝灭亡是注定要发生的事情,但是从现在整理的资料有许多有趣的事情值得书写,就在京城被破的哪天,王公大臣们一看不妙立刻出城迎接李自成并归顺。臣可降君不可降所以崇祯对身边最后一个太监王承恩说"文臣皆可杀"。然后把自己妻儿都砍杀了。带着唯一忠心自己的太监。在景山吊死了。王承恩在崇祯吊死之后也在旁边的一颗歪脖子树依照自己服侍了几十年的崇祯皇帝一样。挂上三尺白绫随即吊死在煤山。

崇祯煤山上吊图

随着崇祯的死。大明朝终于来到了改朝换代的这一天。崇祯皇帝总结其一生。盖棺定论已经有学问比我高得多的专业研究人员。历史学家多番诠释。崇祯应该说一生对内勤勤恳恳。对外如履薄冰。不但要揪心朝内官员党争不断。还要关注后金大军屡动兵刀。并且还时不时的遭遇天灾人祸。所以他当上这个明末帝王实在不容易。对于其本人来说。虽然有这样那样的优点。但其缺点同样严重。疑心病重。刚愎自用。御下太严。有心治国却无治国良方苛查自用无知人之明以致最终亡国。成为明朝最大悲剧。更是中华历史上少数的君主死社稷。天子守国门的人物之一。

这是我入驻问答以来回答篇幅与力度最为耗时耗神的回答,本着回答问题就该回答完整,回答真实的原则,这个回答足足花费了我一天多的时间,查阅资料达到了六七本书,因为我没有习惯在网络上百度来回答问答,还是习惯于书本来得到资料与答案,对于崇祯这个人,我想我的看法是他是中国历史上悲情味道最重的一个君主,在位十七年,生日都没过几次,基本上每天要工作十五小时以上来看奏折思考问题,如果他 能够在朱棣之后做皇帝,那么他绝对是个中兴之主,可惜的是上天给了他权利却收回了他的国家,对于这个勤劳的君主来说,真的很不公平.相反万历皇帝,几十年不上朝,国家大事全凭内阁处理,而万历每天不是美人就是长生不老,也未见出什么力,不但三大征,而且还活了个高寿.真的很不公平,好了,悲情的崇祯我回答完了,希望能够让题主满意,谢谢.

参考资料:<<明史>>.<<崇祯传>>.《明孝北略》《明之述略》

其他观点:

崇祯皇帝因为是明朝最后的亡国之君。又因为以身践行“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而广为人知。那么他是否昏庸无道呢?

崇祯皇帝于天启七年(1627年)。登基即位。即位之初的崇祯。面临的局面可以说是内忧外患。在其祖父万历皇帝、兄长天启皇帝(父亲朱常洛在位仅1月余)长期的怠政情况下。加上天灾和后金的崛起。崇祯皇帝接手的可谓是明朝开国以来最差的局面。

崇祯皇帝即位时。年仅十七岁。而后果断采取措施。智除“权倾朝野”的魏忠贤。并对阉党进行了清算。在定阉党逆案的同时。崇祯帝逐步展开平反昭雪活动。为一些受阉党迫害的东林党人恢复名誉。做到了“褒扬正义。铲除邪恶”。在全国范围内。尤其是士大夫中赢得了广泛的支持;

在军事上。崇祯皇帝即位不久。就启用已经解职回乡的大将袁崇焕出任兵部尚书。督师蓟辽。平息后金叛乱。后期用兵策略中也多亲力亲为;在政务上。崇祯皇帝经常“处理公文彻夜不眠”。是公认的“自太祖以来罕见的勤政之君”。并多次下达“罪己诏”。对自己的罪责进行昭示。

因此。崇祯皇帝绝非昏庸无道的昏君。相反是一位勤政之君。

但崇祯皇帝自身也有很多缺点。严苛、猜忌、多疑。对大臣动辄怒斥、问罪、砍头、凌迟;加上沉重的军事负担导致经济的急速退化。苛捐杂税层出不穷。民不聊生。直接推动了农民战争的发展。加上天灾不断。后金势力的突起;在内忧外患、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的双重加剧下。崇祯皇帝尽管宵衣旰食。但也没法扭转大明王朝覆灭的历史悲剧;而大明王朝的灭亡。是多因素、量变到质变的复杂历史过程。更不能简单归结为亡国之君崇祯的“昏庸无道”上。



其他观点:

大明朝昏庸的皇帝有不少。但崇祯应该不是其中之一。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他的一生。

崇祯帝。即朱由检。明朝第十六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异母弟。明熹宗朱由校逝世后。朱由检即位。年号崇祯。这一年他17岁。而他所继承的大明王朝。这时已经风雨飘摇。各种矛盾激荡不已。

崇祯帝入宫时。朝政把持在宦官魏忠贤手中。“五虎”、“五彪”之流遍布朝野。这使得崇祯本人也有自危之感。他不敢吃宫中的食物。入夜也不敢熄灯。因此。他做皇帝后。所走的第一步棋就是清除魏忠贤及其阉党。在这一问题上。他非常有策略而且还表现出了少有的忍耐。他先从魏忠贤的爪牙入手。让一些人回家。新选一批宦官入宫侍奉。同时。也隐隐露出几分对魏忠贤的不满。天启七年(1627)九月。魏忠贤请求辞任。以试探崇祯的态度。崇祯帝认为时机不到。并没有答应他。十一月。安置魏忠贤去凤阳。魏忠贤在经阜城时惊悸万分。自缢而死。为解民愤。崇祯帝下令寸磔其尸。悬守河间。铲除魏忠贤使得他第一次领略了行使至高无上权力的快感。于是他便开始了大刀阔斧地清除阉党和削弱宦官势力的行动。他先撤了各处的镇守内臣。边政由各地督抚专理;又令内臣非奉命不得出禁门。从而削弱了宦官的影响力。他为天启时遭到陷害的大臣平反。并加以任命。他对天下官吏进行考核并举行会试。想通过整顿吏治及科举的方式。为明朝腐朽的官僚政治输送新的血液。

崇祯帝自即位之日起。试图一改多年积弊。他习惯于早起。这样他就能多思考几个问题来考一考他的大臣门。这时期明朝内忧外患。因此奏章也多也繁。但是他往往亲自批阅奏章。而对于那些空洞无物没有实际价值的奏章非常反感。他还非常好学。虽然诸事繁忙。但是例行的经筵仍照常进行(经筵是皇帝学习四书五经及《资治通鉴》等典籍的重要机会)。他每次都听的非常认真。听后还经常向讲官提出许多问题。

但是。崇祯帝的性格存在缺陷。他多疑、急躁、偏狭。他在打击宦官势力之后。又开始重用宦官。使得朝中形成了“重宦官、轻文臣”的人事格局。而他所倚重的宦官能力却都十分有限而且往往贪赃枉法。这些都激化了宦官集团和 士大夫集团的矛盾。从而加速了士大夫集团的离心趋向。

最终于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军攻破北京时。崇祯帝在煤山自缢身亡。终年34岁。在位17年。自缢前于蓝色袍服上大书:“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总体来说。崇祯是一个勤政的皇帝。据史书记载。他二十多岁头发已白。眼长鱼尾纹。他志向远大、励精图治、事必亲躬。但他既无治国之谋。又无任人之术。加上他严苛、猜忌、多疑。对大臣动辄怒斥、问罪、砍头、凌迟。其残忍和冷酷与魏忠贤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崇祯帝尽管勤政。却错误百出。其亡国也几乎是必然的。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几度无言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2:10:24

    崇祯,皇帝,天启,明朝,大明,官员,宦官,自己的,袁崇焕,太极

  • 听闻你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2:10:24

    没想到大家都对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真的是昏庸无道的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对不起是种借口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2:10:24

    本来是路过。但是看见这样的提问又不得不回答一下题主的问题,因为正好我对明史多多少少有一定的涉足与喜欢,由于学文有限所以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