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小时候让梨的孔融长大了却宣扬「父母无恩论」?
原创

为什么小时候让梨的孔融长大了却宣扬「父母无恩论」?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善恶有定论。头上有神明。不管你多强。感恩要入心。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几乎全世界的母亲都经历的痛苦。有的甚至为保住小东西还付出了牺牲。“父母无恩论\"。可谓孔融的杰作。给了其另类的名声。他的被杀早死。似乎也就成了上帝的意思。与曹操有啥关系呢!

其他观点:

孔融让梨和他提出“父母无恩论”并不矛盾。提出类似言论的不止是孔融。还有鲁迅、胡适等人。

孔融的“父母无恩论”是什么

孔融的原话是这样的:

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物寄瓶中。出则离矣。

也就是说孩子不过是父母动情所生下来的罢了。再直白一点就是为了繁衍的需要而已。这种言论不说在古代。在现代也有很多人难以接受。

三国时期的曹操看不惯孔融所提出的这种言论。后来找了个机会。将他全家杀掉。应当说曹操杀孔融的原因主要是孔融经常和他对着干。但孔融的“父母无恩论”也为他被杀提供了足够的理由。毕竟在古代讲究三纲五常。他的这种言论为当时读书人所不容。

鲁迅和胡适提出的类似言论

清朝灭亡后。很多人受到西方的影响。思想渐渐放开。对于古人所提出的“孝道”提出挑战。

鲁迅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中说:

生育也是常事。却以为天大的大功……前前后后。都向生命的长途走去。仅有先后的不同。分不出谁受谁的恩典。

鲁迅认为生育是很正常的事。却被认为是天大的功劳。从历史的长河看。不管是父亲还是子女。只不过是走的先后不同而已。很难分清谁受了谁的恩典。

胡适也有类似的言论。他认为:对于孩子来说。并不是有意降生在某个家庭;对于父母来说。也没有征得孩子的同意。就糊里糊涂给了他生命。父母是无意的。就不能以此邀功。我们糊里糊涂为社会增添了一个人。将来这个人的苦乐祸福和他对社会的功罪。父母应当负一定责任。

如何看待“父母无恩论”

很多年前有过一个争论:生之恩和养之恩。哪一个更大。当然对于很多人来说。父母既有生之恩也有养之恩。而孔融所提出的“父母无恩论”。其实是对生之恩的批判。倡导养之恩。

孔融的“父母无恩论”实际上是“父母无天然之恩论”。所谓“父母无天然之恩”就是胡适的主张:

对于孩子来说。并不是有意降生在某个家庭;对于父母来说。也没有征得孩子的同意。就糊里糊涂给了他生命。

孔融提出“父母无恩论”是因为很多父母只管生。不管养。甚至生个孩子只是为了增加一个劳动力。这种现象在古代是极为常见的。电视剧中不经常有长工的儿子继续做长工的现象吗。

孔融的本意是想父母要重视对孩子的教育。而不是以生之恩自夸。养之恩要胜过生之恩。今天我们提倡“亲子教育”。出发点就是父母不可只强调生。而忽视养。

其他观点:

孔融让梨的时候。他内心的真实想法是什么?难道他不喜欢大的梨子吗?应该不是。也许是他所受的教育有关。把好的东西让给别人是美德。用道徳来约束一个人内心真正的渴望。

就如我们。明明很喜欢一件东西。同时有另一个人也很喜欢。说:“你把这东西送给我吧”。你不送。他说你小气。不够朋友。你若送嘛。会不舍、心疼。这位夺人所爱的人够朋友吗?

其实孔融把梨让了。父母应该再赏个大的梨子给他才对。这样。孔融才会觉得自己一样配得到更好的。原来父母也同样爱着自己。让梨的他才会从内心感到爱。感到愉悦。

往往不懂表达自己内心真正的需要。也不懂拒绝别人无理的要求的人。实际很受伤。为什么太善良的人总是内伤?也是如此吧。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初心未变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6:28:02

    父母,之恩,胡适,鲁迅,的人,孩子,言论,也有,糊里糊涂,内心

  • 郎不知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6:28:02

    没想到大家都对为什么小时候让梨的孔融长大了却宣扬「父母无恩论」?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小新卖蜡笔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6:28:02

    善恶有定论。头上有神明。不管你多强。感恩要入心。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几乎全世界的母亲都经历的痛苦。有的甚至为保住小东西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