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军事能力有多变态?
原创

李世民的军事能力有多变态?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这个世上有一种人。他一出世就在某些方面拥有极高的天赋。我们称之为“天才”。比如唐太宗李世民的军事能力。

唐太宗李世民。开创“贞观之治”盛世大唐。文治武功雄霸天下。被称为“天可汗”。

古往今来。皇帝之中不少也能打仗。比如刘邦。朱元璋等。也曾亲自上阵指挥兵马。但像李世民这样非常能打的。几乎一出世就是杰出军事家的不多。像韩信。霍去病。李世民都是天生就是会打仗。

下面我们从李世民打的经典案例中。看这位“天可汗”是怎么凭他一个人。打下大唐的半壁江山的。

1)少年从军。危难之间出奇谋救下隋炀帝!

公元615年。喜欢游玩的隋炀帝终于被突厥的始毕可汗钻了空子。在雁门关被始毕可汗数十万铁骑堵个正着。

按理说隋炀帝一般游玩都会有二十多万部队护卫着。据说光一路的旗帜都绵延千里。所以隋炀帝一般是不怕突厥人找事。但雁门这个地方地形比较特殊。再加上始毕可汗有备而来。动用了几十万铁骑。可见对隋炀帝的重视。

雁门有四十一座城。突厥人拿下了三十九座。隋炀帝虽然还有军民十五万。粮食可以撑二个月。但隋炀帝毕竟不是一代雄主。这个时候自己先害怕了。据史书记载“突厥急攻雁门。矢及御前;上大惧。抱赵王杲而泣。目尽肿。”

也就是说。当突厥人攻雁门比较急的时候。箭都落到隋炀帝的眼前了。这时候的隋炀帝什么办法也没有。只有抱着他的儿子哭。哭的眼睛都肿了。

当然始毕可汗为什么想方设法要围住隋炀帝。是因为他被隋炀帝阴了。气急败坏的非要报仇。因此才大兵突然围住雁门。这完全是个人恩怨。

但隋炀帝当时还是大隋的皇帝。国家的主人。从后来的历史走向来看。还不如让隋炀帝死在雁门。这样大隋说不定就不会亡。对当时的大隋臣民来说。绝对不能让皇帝称为突厥人的俘虏。所以各地的军队想方设法的向雁门集结。

屯卫将军云定兴就是跑的最快的那一个。但跑到雁门云定兴才发现。就他一个到了。对面是几十万突厥骑兵。云定兴有点傻了。这不是送菜吗?

按一般的常理。跑的最快的云定兴碰到几十万突厥骑兵。然后誓死力战。壮烈的为国捐躯了。这是正常的故事结局。

但这一次故事结局改变了。因为云定兴的军队里有一个十六岁的年轻小伙子。这个小伙子是唐国公李渊的二儿子李世民。眼看着云定兴要犯傻。李世民就对云定兴说:“将军啊。我们这点人去就是为国捐躯的。问题是。我们就是捐了躯也救不了皇帝。不如按我说的。我们还有一点希望。”

云定兴说:“你有什么主意?”

李世民说:“我们多弄点旗帜。把几十里都插上。然后多弄点鼓。夜里不停的敲。突厥人多疑。他们看这么多旗帜。这么多鼓。肯定以为救援的大部队到了。他们说不得就跑了!”

云定兴就按李世民的方法做。始毕可汗果然以为是救援的大部队来了。一看讨不到好处。就找个借口撤军了!隋炀帝得救了。

这就是李世民第一次出现在史书中。十六岁就已经开始用“空城计”了!竟然还吓走了始毕可汗!从这才开始。李世民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开始他华丽的表演!

李渊造反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毕竟造反是一个风险极高的投资。所以李渊总是遇到困难后就想放弃。李渊集团第一个困难就是霍邑。

其实也不是什么大的困难。主要的困难有三点:

第一点:隋朝派名将宋老生带领2万精锐屯兵霍邑。等着李渊。

从后面的战争趋势来看。李渊还是不怕宋老生的。宋老生有2万精锐。李渊自己有三万和突厥人掰过手腕的晋阳边兵。要知道边兵是和突厥人天天玩躲猫猫游戏的亡命之徒。总体实力上要比所谓的朝廷精锐强上一个档次。所以李渊不是很在意宋老生。

第二点。突然下了一个月的雨。粮草缺乏。

这一点就比较要了李渊的命了。刚刚第一战就碰到这种情况。按照李渊的小迷信。肯定以为这是老天爷对他的一次警告。他觉得如果在执迷不悟的话。老天爷对他的惩罚更大。他有点心慌!

第三点。传言他的盟友突厥人在攻打他的老窝太原。

这个完全是李渊的臆想。因为在出门之前。突厥可汗已经明确的表示支持李渊了。这时候出现这个理由。完全是李渊自己在瞎想。

其实李渊有这种想法很正常。毕竟造反是完全打破自己习惯和心里惯性的事情。对于李渊这种中年男人来说。给自己找个合适的借口。回到自己舒适的环境中去。至少心里是种安慰。

所以找出三个理由。李渊就退兵了。但这是造反啊。不是你想造就造。你不想造就不造的。李渊真有点像当然了。李世民看到了这一点。造反没有回头路。他劝说李渊。李渊不听。他就在李渊门前痛哭。直到最后李渊终于明白过来了。追回已经打道回府的军队。

在雁门一站中。表现出来少年李世民的智谋。而在霍邑一战中。彻底凸显李世民作为领军人物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勇敢!在李渊和李建成对阵宋老生不利的情况下。李世民率领身边的十几个人。直接就冲到宋老生的阵中。《资治通鉴》记载“世民手杀数十人。两刀皆缺。流血满袖。洒之复战。”

李世民的勇敢很快把宋老生的人马冲乱。也激励着李渊和李建成。而他们的士兵和将军们也在这时爆发了强大的战力。他们像李世民一样。毫无畏惧的在宋老生的阵中冲杀。宋老生一下子大败。霍邑被拿下。往长安的大门一下子被打开。

后面还有几次。李世民在关键时刻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李渊起兵的时候。只有三万人马。而单单李世民。打到长安门前的时候。李世民手下已经有了十三万军队。并且令行禁止秋毫无犯。被称为义师。注意。李世民的秋毫无犯很重要。此后屡次战争中。为李世民积累了强大的人气。只要李世民一出征。必然地方百姓踊跃参军支援。这非常重要。所以说。有些人是天生的军事家。比如李世民。

薛举和他儿子薛仁果发家于兰州。他和李渊的战略目标完全相同。但可惜的是。他们晚了一步。在薛举打到扶风的时候。李渊已经攻占了长安。并且已经靠“约法十二章”赢得了人心。

但薛举认为他们还是有机会的。因为他们到扶风的时候。总兵力已经达到了三十万。这是一只非常强大的部队。可惜的是。李渊派出了李世民。薛举和李世民一交手。被李世民打的大败。被李世民撵到垅坻。一度想到投降。但由于新下长安。李世民并没有对薛举父子穷追猛打。薛举逃过一劫。

薛举能成为隋末的枭雄绝非偶然。后又领兵进犯高墌。李世民也被李渊派出对付薛举。但不幸的是。这一次李世民病了。病的还是比较重。只好养病。对刘文静和殷开山交代。不要和薛举打。

结果刘文静和殷开山不信邪。就和薛举干了一仗。结果八总管都败了。死了几万人。死人都堆成山了。所以薛举还是很能打的。

此后薛举打出了信心。一直压着唐军打。而唐军几乎没有赢过。后来薛举死了。他儿子薛仁果即位。继续对唐军保持攻势。

李世民这时病才好。病一好就立刻被派上了前线。可见大唐当时能打的人还是不多。

李世民到了前线后深沟高垒。无论薛仁果怎么挑衅。拒不出战。并且说“任何人只要说出战就斩!”一直等了两个月。直到薛仁果没有粮食了。他的大将梁胡郎等帅所部来降的时候。李世民才命令出战。

薛仁果的大将宗罗睺率领着人。在外面叫骂了两个月没有人理他。这时候李世民说打就突然出现了。李世民还是一如既往。不打则已。一打就是如狂风暴雨。带着人一顿猛冲。宗罗睺转眼间就被干掉了六千多人。马上就溃不成军。四散奔逃。

李世民率领着两千多精锐就追。窦轨急的拉住李世民的马说:“宗罗睺只是小败。薛仁果还在坚固的城池里。你这样带几千人就追。是攻不下城的!”

李世民却说:“薛仁果的将士已经被阻两个月了。已经有放弃的念头了。现在突然大败。形式已经势如破竹。胆子已经吓破了。这个时候不能给他喘息的机会。”

事实证明李世民是非常正确。薛仁果的守城人员一看到处是溃逃的士兵。都吓破胆了。李世民的两千骑兵一到城下。薛仁果的士兵就马上投降了。

还没到半夜。城里人投降无数。薛仁果无奈出城投降。李世民一举平底了长安以西的大片地区。直到兰州。直接扫除了长安的西部威胁。

这一战极具代表性。李世民杰出的军事才能展现无遗。精确的判断。无与伦比的捕捉战机的能力。快速的推进能力。形成迅雷不及掩耳的攻势。瞬间瓦解敌军的能力。

作为最早称帝的薛举父子。几十万大军一朝被李世民灭的干干净净!

说一句很实在的话。在北宋之前。不要说大一统的和平时期人才倍出。就连乱世中造反着都非常有素质有能力。比如刘邦和项羽。再比如三国时期的曹操刘备孙权。还比如隋末的刘武周宋金刚。王世充和窦建德。这些人都是一时的枭雄。

宋金刚是他们之中的佼佼者。宋金刚最早跟的不是刘武周。而是跟着一个叫魏刀儿的人混。宋金刚和薛举有明显的差别。就是薛举是当地富豪。非常有人望。因此薛举的造反有群众基础和财政基础。所以薛举差点拿下长安。

而宋金刚起身于草莽之间。典型的穷苦人家出身。这里就有区别了。虽然结局是相同。宋金刚也起来造反。手里最多的时候只有万把人。还被称为贼。宋金刚和魏刀儿刚开始自由自在的造反的时候。窦建德已经开始实行公司之间的兼并了。结果在兼并过程中。魏刀儿战死。余下的人投降了窦建德。

宋金刚手下的人也想投降窦建德。但宋金刚不同意。因为魏刀儿的战死。宋金刚对窦建德恨之入骨。对于穷苦出身的宋金刚来说。男子汉大丈夫行走江湖讲究的就是一个“义”字。所以宋金刚坚决不降。为了避免让大家为难。宋金刚拔出刀要自杀。被手下及时拉住。才没有死成。不得不说。宋金刚是一个非常有原则的人。

其实就当时的情况来看。窦建德作为领导人的名声非常好。并且志向远大。会用人。是一个非常理想的领导人。但大丈夫“义”字当头。宋金刚和下属只有投降了当时的刘武周。

刘武周本是隋朝边关马邑的一个校尉。后来天下大乱。就趁势杀了马邑太守。然后联合突厥。顺势成就了一番功业。本来刘武周只想成为一个草头王。没有想成什么大事。但宋金刚来投。让刘武周非常高兴。因为刘武周知道宋金刚善于用兵。非常奇怪的是。窦建德居然不知道。

刘武周对宋金刚非常下血本。把自己的军队和财务分给宋金刚一半。宋金刚也投桃报李。休了自己的妻子。娶了刘武周的妹妹。所以姻亲关系才是乱世合作最稳定的纽带。

宋金刚不但善于用兵。更擅长战略安排。他对刘武周无所不言。要刘武周南下拿下晋阳和太原。然后占领长安。南下争天下。不得不说。宋金刚非常有战略眼光。也多亏李渊抢先一步占领了长安。

想在乱世成一番功业。光有高瞻远瞩的战略是不行的。比如诸葛亮想恢复汉室。策略很好。但没有韩信一样的军事家执行。所以功败垂成。

宋金刚不一样。宋金刚有策略。并且自己还非常能打。很快帅兵两万围住太原。李渊看到了太原的危机。就派自己的亲信大臣裴寂北上抵抗宋金刚。但可惜的是。裴寂打不过宋金刚。虽然裴寂带领了十几万人。宋金刚只有两万。但战争从来就不是只看兵的数字。而是看将军的才华。

裴寂是败了。但还不至于兵败如山倒。但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镇守并州的李元吉看到裴寂败了。竟然吓破了胆。李元吉竟然放弃并州。带领一家老小跑了。刘武周趁机占领并州。

刘武周显然也懂得兵贵神速。马上派宋金刚攻陷了晋州。至此。李渊阵营被打破了胆。整个根据地被刘武周宋金刚拿下。右骁卫将军刘弘基被抓。宋金刚兵峰所指已经到达了黄河边上的河东。离长安已经非常近了。这时候李渊已经慌了。想着往哪里逃了。

李渊这时候还没有完全信任李世民。所以他派出了两路人马抵挡宋金刚。一路是李世民。史书甚至都没有说领了多少兵。估计李渊已经没有指望李世民能赢。一路是永安王李孝基。这一路人马比较雄壮。单单几个下属历史上都非常有名。于筠、独孤怀恩、唐俭等。都是当时非常有名的人物。

可惜的是。李孝基这一路还没有怎么施展才华呢。就被当时还是宋金刚的下属尉迟敬德一个夜袭。李孝基。于筠、独孤怀恩、唐俭全被尉迟敬德抓了。李渊震惊。长安震惊。在所有人的心里。都是两个字“完了”。这下真的完了。兵打没了。将也被抓了。新生的大唐已经没救了。李渊已经离开长安。来到了蒲津关。希望做最后的努力。

但无论是宋金刚还是刘武周。这时候都已经觉得胜券在握。蒲州已经收入囊中。在往前一步就是长安。这时候李世民领着人马出龙门。囤柏壁。

李世民人马虽少。但李世民有三大优势或许宋金刚没有发现:第一。李世民手下有当时名将殷开山。秦叔宝。程咬金。这时候尉迟敬德还没有投降。第二。李世民的军队一到。老百姓扶老携幼前来劳军。这个很重要。李世民的秋毫无犯已经为他挣来了强大的人气。这是裴寂李孝基所不具备的。第三。李世民非常懂得知己知彼。李世民一到柏壁。只是偷袭了两次。打了两个小胜仗。然后就是深沟高垒。拒不出战。

大家都不服。请求出战。但李世民却说。宋金刚领着大部队一路打过来。已经打出了气势。所以不能直接和他交战。并且他从马邑打到河东。已经横跨千里。远离根据地。必须速战才能解决粮草问题。所以我们不着急。只要堵住他就可以了。

李渊的幸运是拥有了李世民。如果没有李世民。宋金刚真有可能拿下长安。但有了李世民就不一样了。因为李世民战无不胜。所以宋金刚输的不冤。

宋金刚果然如李世民预料的那样。慢慢的失去了锐气。军心浮动准备回去的时候。李世民动了。这一次打宋金刚和打薛仁果一摸一样。李世民一旦开始启动。就如疾风暴雨。宋金刚的兵一败。结局就注定了。

这时候李世民的勇猛就完全体现出来了。李世民领着前锋精锐一路猛冲。根本不给宋金刚任何喘息的机会。一天打八仗。直接把宋金刚的部队打蒙了。把宋金刚也打蒙了。

李世民领着前锋一个晚上追出两百多里。最后刘弘基拉住李世民的马说:“您不能再追了。要爱惜自己的身体。更何况大部队还没跟上来。太危险了!”

李世民却说:“宋金刚是一个很会用兵的人。他的士兵被打蒙了。他无法领导。如果这时候让他缓过劲来。就非常难打了。这时候乘胜追击。可以一举灭掉他。这个时候是为国牺牲的时候。我怎么能爱惜自己身体!”

李世民都这样说了。底下谁敢反对。大家都两天没吃饭。三天没下盔甲。一路狂奔。直接把宋金刚刘武周追到了大漠。追到了突厥范围。太原。晋阳直接被收服。宋金刚刘武周手下大都投降李世民。其中包括尉迟敬德。

这就是李世民。宋金刚刘武周打了大半年。李世民三天搞定。所以李渊是幸运的。拥有一个战神儿子李世民。而击败宋金刚和刘武周不同于击败薛举。薛举和薛仁果没有把大唐打的丢盔卸甲。而宋金刚几乎击败了大唐一半以上的武将。打的大唐几乎要放弃长安。所以这一战。奠定了李世民在大唐无可动摇的军事地位。可以说。李世民以一己之力。挽救了大唐江山。想得天下非常简单。你必须拥有一个战神。

王世充是隋末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并且这个军事家不是吹出来的。而是打出来的。因为王世充击败了隋末最大的造反势力。瓦岗寨。王世充击败了隋末最牛的人物之一。李密!所以王世充的军事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即使是这样。李渊仍然派李世民东征洛阳。因为大唐已经稳定了自己的后方。西北的三大势力都被清扫掉。薛举。李轨。刘武周。所以大唐已经稳居关中。开始逐鹿中原。问鼎天下。最重要的是。大唐上下对李世民的军队能力已经到了盲目自信的程度。觉得只要李世民出征。肯定能赢。

而李世民自己也是这样认为的。经过打薛举和刘武周。李世民二十多岁的年纪。已经成长为杰出的军事家。

虽然王世充难打。但对李世民来说不是什么难事。更何况李世民最擅长的不是打仗。而是收拢人心。很快。王世充手下很多人投降李世民。李世民就这样慢慢的一点一点的扫清王世充的外围。而王世充的儿子也不争气。镇守虎牢关的太子王玄应。不但没有管住自己的属下。反而听说属下准备投降李世民后弃关跑了。白白把虎牢关送给了李世民。后来坑死了来救他们的窦建德。

李渊的儿子李元吉无能。丢弃了太原跑回长安。王世充的太子也无能。丢了虎牢关跑回洛阳。都是遇到困难找老爸。但问题是李渊还有一个儿子李世民。而王世充却没有。就因为这一个不同。王世充的败局已定。更何况此时李世民已经建成一个神秘莫测的部队“玄甲军”。

这支部队也就一千多人。下辖四大统领。秦叔宝。程咬金。尉迟敬德。翟长孙。这支部队的领军人物。就是天下闻名的李世民。

玄甲军有多厉害。《资治通鉴》有记载:李世民率领五百玄甲军登魏宣武陵的时候。非常不幸。被王世充知道了。王世充得到这一个机会。领一万多精锐来袭杀李世民。瓦岗寨著名英雄单雄信直奔李世民。结果被尉迟敬德一槊刺于马下。

李世民率领这五百人很快冲出重围。本来王世充以为李世民冲出重围就跑了。已经做好了追击的准备。没想到李世民和五百玄甲军没跑。很快又杀回来了。

就这样。李世民领着五百玄甲军。在王世充的一万多精锐里纵横驰骋。杀出去又杀回来。杀的王世充这个憋屈啊。到底是谁在包围谁呢。王世充是走又走不掉。留又留不住。被后来赶上来的屈突通直接包了饺子。本来以为老天爷送上来的机会。结果变成了死神来了。这就是李世民和他的玄甲军。

仗打到这份上。王世充已经绝望了。这样的敌人你根本不知道如何才能打败他。李世民在打王世充的时候。基本上就是跟天神一样了。所有的人都知道李世民能打。王世充知道。窦建德知道。吉利可汗也知道。但没有人知道怎么击败李世民。

所以当李世民大军包围洛阳的时候。窦建德敏锐的意识到。不能让李世民灭了王世充。因为王世充一死。下一个被灭的就是他窦建德。他打不过李世民。

所以窦建德征招了十万精锐。直奔洛阳而来。而李世民的军队正在围洛阳。窦建德来的正是时候。按窦建德李渊等人的思维。窦建德有十万人。李世民至少要凑够五万人才能跟窦建德交战。因为窦建德本身还是很能打的。要不怎么会征服了河北。

所以李渊亲下诏令让李世民班师。就算给窦建德个面子。也好给李世民个台阶下。而李世民却拒绝了李渊的好意。让李元吉继续围住洛阳。而他自己率领3000人来到虎牢关。阻挡住了窦建德。

窦建德认为他的十万人可以干掉李世民的3000人。但李世民不这样认为。更为重要的是。窦建德的谋士凌敬不这么认为。窦建德的前锋部队一万多人和李世民亲自率领的玄甲军一交手。被打的大败。凌敬马上意识到坏事了。绝对不能和李世民这样在虎牢关相持。要知道薛举是这样败的。能打的宋金刚也是这样败的。一旦被李世民堵住。只要给他一次机会。就会万劫不复。

所以凌敬马上找窦建德。要窦建德放弃虎牢关。马上调转方向。兵峰直指长安。李世民能打。但大唐除了李世民。现在没有能打的了。兵法云“避实击虚”。只要窦建德直插长安。洛阳的局势立刻就解了。

但窦建德无论如何也不相信。他率领着十万人。竟然干不过李世民的三千人。这样还要绕着李世民走。这是窦建德完全不能接受的。我有那么差吗?让窦建德更没有面子的是。窦建德的老婆竟然也认为凌敬说的是正确的。应该采用凌敬的策略。这让窦建德觉得很没有面子。因此窦建德坚决放弃凌敬的策略。非要在虎牢关干死李世民。孙子兵法说:“十倍而围”。我现在有十万啊。李世民只有3000人。我怎么也要虐死他。窦建德几乎心里发狠了。太没面子了!

但事实证明。打仗真不能看人数。问题是窦建德的十万人挤在虎牢关前。根本阻挡不住李世民每天出来溜达一圈。并且溜达习惯了。窦建德的士兵也无所谓了。反正也抓不住李世民。

这就是李世民要的效果。习惯和麻木。这一次李世民照例又带着玄甲军出来溜达。窦建德的士兵照例没怎么注意。但这次李世民带着玄甲军快速穿插。直接奔着窦建德的中军大帐。李世民的玄甲军如一道闪电。迅速冲到窦建德的中军大帐。窦建德的军队还没有来的机反应就被打散了。窦建德成功的做了俘虏。就这样。比打宋金刚更轻松。一战窦建德做了俘虏。李世民在虎牢关平定了河北。

王世充无奈出来投降。中原两大枭雄。一举荡平。李世民达到军事生涯的巅峰。从此天下再无敌手。

其他观点:

我是红辰。为您解答。

主席说过。“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游牧民族尊称李世民为“天可汗”。

从史料上来看。李世民的军事才能毋庸置疑。从李渊晋阳起兵开始。李世民先后领兵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刘黑闼等割据势力。以及他当了皇帝后的领土扩张战争。先后平定突厥、薜延陀、回纥、高昌、焉耆、龟兹、吐谷浑等。

史书记载晋阳起兵也是李世民提出的建议。这时的李世民刚满20岁。但他已经是个老兵了。就在两年前。他随军前往雁门关去营救被突厥人围困的隋炀帝。

隋末起兵的可不止李渊一家。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华夏大地已经被众多的军阀割据了。如果不是唐朝最终平定天下。又将是一个南北朝那样的乱世。

接下来我们来看李世民亲自指挥的战役。从中了解他的军事能力和思想。

李渊起兵后。一家人商议决定。首先进兵关中。夺取长安城。快到霍邑时。适逢大雨阻路。粮秣不济。又有传言说突厥人和刘武周要抄他们的后路。李渊想退兵太原再从长计议。被李世民劝阻了。

”唐兵西。将至霍邑。会天久雨。粮且尽。高祖谋欲还兵太原。太 宗谏曰:‘义师为天下起也。宜直入咸阳。号令天下。今还守一城。是为贼尔。’“

到达霍邑城下。守将宋老生选择闭城不战。李世民率数名骑兵靠近城墙挑衅。被激怒的宋老生出城而战。城外李唐军兵分两路。李渊和李建成在城东结阵。李世民和柴绍(李渊的女婿)在城南结阵。宋老生心想擒贼先擒王。于是率兵去攻打城东的李渊。李建成在战斗中坠落马下。和李渊一起败退了。

史书记载。在这紧要关头。李世民从南面率领两千骑兵冲下高坡。冲断了宋老生的军队。宋老生大败而逃。拉住绳子想要爬上城。李世民追上前去。斩了宋老生。平定了霍邑。

武德三年(620)七月。李世民已经先后平定了薛仁杲(薛举的儿子)、刘武周和宋金刚。这次轮到占据东都洛阳的王世充了。这王世充手下有一员悍将叫单雄信。在此次战争中差点俘虏了李世民。是块难啃的骨头。

王世充率三万精兵在慈涧(今河南新安县磁涧镇)扎营。李世民率轻骑骚扰。不想中计被围。单雄信率骑兵冲击李世民的军阵。李世民让手下先走。自己断后。只见其左右开弓。箭无虚发。射杀了不少敌兵。还擒获了王世充手下的一名大将。王世充不敌李世民。便退守洛阳。

在困守洛阳期间。王世充一面固守城防。一面派人向窦建德求援。窦建德深刻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在武德四年二月。率领十万兵马援助王世充。

这时手下们都劝李世民先避其锋芒。从长计议。李世民说现在不各个击破。让二贼汇合更难打。于是命令屈突通和李元吉留下继续围困王世充。亲率3500骑兵去虎牢关迎击窦建德。这次战斗不仅打败了窦建德。并且生擒了窦建德。洛阳城里的王世充一听窦建德竟被活捉了。吓得赶紧出城投降。

李世民的文治武功。当朝只有李靖可与之媲美。他指挥的战役十天十夜也说不完。我没提及的战役还有哪些?欢迎了解这段历史的朋友在评论区补上。谢谢支持。

其他观点:

李世民和李靖是唐初最杰出的两位军事家。

李世民的军功

历史上任何一个军事家的军事艺术都是从战争实践中得来的。世上决无纸上谈兵的军事家 。 李世民的军事才能。是他在百战中学习而来的。他出生关陇集团。祖辈均为武将。从小接受骑射征战的学习。李世民曾回忆说 :“联少尚威武。好弓矢。自谓能尽其妙。”他最喜欢读曹操注的《孙子兵法》。具有系统的军事理论素质。

隋末大业十一年。年方十八的李世民初次登上战场。跟随父亲李渊参与了镇压甄翟儿的起义。 他和李建成直捣西 河。进攻霍邑。击败隋朝守将宋老生。由此始定霸业 。

唐初统一战争的胜利。李世民与李靖功劳最大。李世民即位后。由于身份的转变。他不再直接参加一线战斗。而转为后方指挥。在贞观三年到十三年的十年中。为了统一西北 。李世民派李靖、侯君集、苏定方、薛万彻等人平定了东突厥 、吐谷浑和高昌等国。把西起阴山、北至大漠的广阔地带收入唐朝版图之中。在这历次战争中。唐太宗知人善任。运筹惟幄。决胜千里。体现了一名优秀战略指挥家的杰出才能。

回顾唐太宗一生的军事活动。在历代帝王中。象他这样身经百战且有显赫军功者十分罕见 。他晚年征高丽的失败。并不能成为否定其在古代军事史上的地位。

唐太宗即位不久时就说过:“朕自少经略四方。 颇知用兵之要。每观敌阵。则知其强弱。常以吾弱当其强。强当其弱。彼乘吾弱。逐奔不过数十百步;吾乘其弱。必出其阵后反击之。 无不溃败。所以取胜。多在此也 。”善兵者善气

《孙于兵法》说:“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 。” 唐太宗对此运用的水平很是高明。 唐朝初年强敌是陇右豪强薛举。此人曾在武德元年入侵长安。在高坡之战击败过李世民。薛举病死后。其子薛仁杲继续大举攻唐。 李世民 汲取了上次失败的教训。“坚壁不动” 。经过六十余天的相持。敌军粮尽。军心动摇。 李世民看到 “彼气衰矣。吾当取之”。迅速发动进攻。取得了决战的胜利。

骑兵阵后反击战术

胡三省在注《资治通鉴》时。提到“太宗之定天下。多以出奇取胜。”准确地概括了李世民指挥艺术的特点。

破竹之势

李世民的指挥艺术。还体现在反攻中的“兵贵神速”和连续作战的精 神。对敌人穷追猛打。不给敌人以喘息机会。力求全歼敌人。李世民把这种战术比喻为 “破竹之势”。 晋阳起兵 后。唐军在李世民的指挥下。仅仅半年就攻克长安。为李唐王朝的创建奠定基础。正是这种军事思想带来的成果 。武德元年浅水原决战后。李世民率领二千余骑追击宗罗喉。有人提出“仁杲犹据坚城 。未可轻进。请且按兵以观之 ”。李世民说:“ 吾虑之久矣。破竹之 势。不可失也。勿复言!” 正是在这种战略意图的指挥下, 唐军取得了战役的巨大胜利 。

围城打援

从军事学上说。所谓“围城打援”是以一部分兵力包围孤城坚守之敌。同时集中主力歼灭来 援之敌。最后达到胜利的目的 。 这种战方法李世民运用得十分娴熟。在与王世充和窦建德的战争中。王世充采取“婴城自守。以待建德之援 ” 的战略;李世民则以“围城打援”的方针对付。以部分兵力包围王世充的老巢东都, 但围而不攻。“坐收其敝”;对于援军窦建 德则以主力出击。力求全歼 。

兵不厌诈

“兵者,诡道也”。李世民也深得“兵不厌诈”之三味。隋末大业十一年。隋场帝在雁门为突厥所围。下令各地勤王。年轻的李世民建议:“ 始毕可汗敢举兵围天子。必谓我仓碎不能赴援故也。宜昼引族旗数十里不绝。夜则征鼓相应。虏必谓救兵大至, 望风遁 去。 不然, 彼众我寡, 若悉军来战, 必不能支”。 虽然他的建议由于其种种原因没有被采纳。但李世民的这条“诈计”。还是得到了后人的肯定 。

同甘共苦。身先士卒

说李世民是军事家。还因为他既知兵又知将。能身先士卒。与士兵同甘共苦。用自己的奋勇作战的榜样力量来鼓舞士气。这是最难能可贵的。 在唐初的浅水原决战中。李世民率先冲陷敌阵, “于是王师表里齐奋” ,激发了士卒们奋勇杀 敌的精神, 取得一场大胜。

收罗人才

李世民还十分注意收罗人才。尤其是骁勇的骑兵将 领。秦叔宝和程知节都是中途降唐的将领。李世民都这两人十分器重。任命秦叔宝为马军总管, 程知节为秦王府左统军。这两位将领在李世民平定天下的战争中都起了重要作用。 又如刘武周的手下尉迟敬德。曾多次击败唐军。尉迟敬德投降后。“诸将疑敬德必叛” 。李世民却对尉迟敬德推心置腹。使其感恩不尽。愿意为李唐竭忠效劳。 表现出了非凡的卓识 。

当然。李世民不是神。他晚年征高丽是他军事生涯的败笔。但是我们不能以一次战争的胜负去全盘否定李世民的军事才能。虽然我不同意用“变态”这个词来形容李世民的军事才能。但是他确实是一个杰出的指挥官。一个杰出的军事家。这一点。在帝王中是不多见的。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风华三生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2:10:37

    李渊,王世充,长安,突厥,仁果,老生,大唐,的是,洛阳,军事家

  • 公主抱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2:10:37

    没想到大家都对李世民的军事能力有多变态?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意中人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2:10:37

    这个世上有一种人。他一出世就在某些方面拥有极高的天赋。我们称之为“天才”。比如唐太宗李世民的军事能力。唐太宗李世民。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