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首先说一下家谱的形式
家谱的主体形式。叫世系图。长这个样子
世系图分为宝塔式图谱、树系图谱、线性图谱和牒记式图谱(无图。曾以是以文字叙述先人事迹)
树系图谱
线性图谱
再来说说。为什么要写家谱呢?
目的是记载自己家族的光辉史。以及记载家族的历史和发展。
一般是家族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家中德高望重的人提出。我们是不是该写家谱了。大家一致决定好。然后如果祠堂的钱够。那就直接从祠堂拿钱。开始写家谱。如果祠堂没钱。那就大家捐钱。如果是家族第一本家谱。那就由德高望重的人决定辈分什么的。
现在有很多人没有家谱了。可能是由于迁移或者其它原因造成的。如果是这种情况。那么可以两种办法解决。一是回到原来的祖籍。请家谱;另一种就是重修家谱。
家谱的内容都有什么?
一、写清楚姓氏源流。
意思就是同一族姓的来源、迁移等。中国上下五千年。渊源古老。如果没有家谱。后人就很难搞清楚。每套《家谱》都认清自己姓氏源流。这样才能世世代代承继。也能将族系根缘流传千百年。
二、写清楚堂号。
堂号名称一般取自于郡号名。或者是史祖自创。
一般来说。堂号多取自于郡号名。郡是秦、汉时期对行政区域的建置, 郡号名又取自于郡名。或诸侯国名。 地方府、州、县名。也有很多姓氏同为一个堂号的。比如:王。胡 这两个姓的郡望都是“清河堂”。
自创的。例如:杨氏的“四知堂”寓意“天知、地知、我知、子知”的为人风范。 很多重修家谱的情况。只能用自创堂号。
三、家训和家族的历史。
很多家谱中。都记录了许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流传到后世了。比如我们熟悉的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等。
家训大致包括了以下内容:
(一)、注重家法、国法
(二)、和睦宗族、乡里
(三)、孝顺父母、敬长辈
(四)、合乎礼教、正名分
(五)、祖宗祭祀、墓祭程序
四、有功绩和品行之人的传纪。
一般分为:列传、内传和外传等。列传是记录家族中有功绩男子的传记;内传是记录家 族中有品行女子的传记;外传是记录家族中已出嫁有品行女子的传记。 传记中多配有该人的画像或关于该人的故事图画。用词以真实平朴为重。最忌溢美之词。这也是评价一部“家传”水平高低与否的重要标准。
五、家族中人的诗文著作。
以家族中名人所写的诗文著作为主要内容。也收集本族人与外人的书信来函。以及经籍、表策、 碑文、书札等。有的还有版画、肖像画、版本作品、名家书法、歌曲等。在这部分进行续补时。更需精心挑选。慎重录入。把最有价值和代表性的文献传给后代。
六、祖先图片、老照片、风水图等。
这里的祖先图片、老照片好理解。其中风水图主要只祠堂图、墓土。祠堂是供奉先人的地方。所以在记载和刊载建物版图、描绘实状。甚至详记地理方位。 有的族谱中还要把故居和村庄图放上。
最后补充一点。女孩可以上家谱吗?
古时认为。女孩是嫁给别人的就是别人家的人了。不过也有例外。就是终身不嫁的女性。就有机会上家谱。当然女孩子是没有权力拥有家谱的。不过现代修家谱也有例外。因为有可能小辈都是女孩子了。所以也有女孩保存家谱、传家谱和修家谱的情况出现。
其他观点:
目前国内外很多图书馆都有家谱方面的收藏。国内几家收藏家谱较为知名的有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 、湖南图书馆、安徽图书馆、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香港大学图书馆等。其中上海图书馆是世界上收藏中国家谱原件最多的机构。共收藏华人家谱3万余种。超过30万册。涵盖姓氏近400个。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家谱的编修规则。笔者采访了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家谱组负责人顾燕女士。顾燕女士为我们介绍了中国家谱编修的基本规则。以及需要特别注意的方面。
谁来修家谱:自己修还是请人修?
“修家谱一般来说是家族里面的人来修。因为自己家族里的人对自己家族比较熟悉。修起来也得心应手一些。而且请的也都是家族内德高望重的或者文化程度高一些的人来主持修家谱。”顾燕指出。
同时顾燕指出有个别家族也会请当地的谱匠来帮忙修家谱。谱匠是以前一类特殊的人。专门帮别人家修家谱。在研究各地家谱的过程中顾燕发现。在宁波一带的几家不同的家谱上有一个人名反复出现过。这个人就是一个专业的修谱师。专门帮助家族修家谱。雇佣修谱师或谱匠是因为有些家族可能从来没有修过家谱。觉得自己经验不足。无法完成这么巨大的项目。那么就会请一个专业的谱匠来帮忙。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即便是家族请了谱匠来帮助修谱。这个家族依然要有几名家族成员组成团队。协助这名谱匠。
谁可以被录入家谱?谁又会被逐出家谱?
“当家族中有人出生。就会记录进家谱的。”顾燕回答说。“每年家族人员的变化都会有专人在原来家谱的后面进行简单地增补。以记录人员的变化。这对下一次修谱是一个参考。防止有遗漏发生。”
一般来说重修家谱的频率是20年左右。在这20年间家族人员的出生死亡等人口变动都有专人记录。当重修家谱时。这些记录可以起到查遗补漏的作用。
在很多家族中。对于从家谱中除名一事有非常明确的规定。在这些家族中。一旦有家族成员犯了严重的过错或者有不当的言行举止。经过家族内部讨论。按照家训族规的规定。就会把这名家族成员从家谱里面除名。在古时候这对一个人来说是非常严厉的惩罚。中国人对于家和家族的概念异常看重。一旦被家谱除名。也就是说明被逐出了家族。在古代社会中。这个人的诚信也会因为被家谱除名受到严重的影响。这将是他一生都要背负的污点。
女孩应不应该被录入家谱?
面对这个问题。顾燕对我们解释道:“新社会新气象。现在的家谱是参照了以前家谱的一些规则。但是也有一些新的改动。上海图书馆每天都会有人来给我们捐家谱。因为大家知道我们这里是收集家谱原件最多的机构。所以我就可以看到很多新修的家谱。在这些新的家谱中。家规家训方面就会有一些新的提倡。比如男女平等以及社会主义新风尚相关的条目。”
在古代的家谱中。家族中的男孩子是要记录入家谱中的。而女孩子只记录在她父亲的名下。在女孩父亲的生平里面。会记录她的父亲的子女出生情况。甚至女儿的名字也较少提及。女孩在家谱中的记录就止于此了。而在现代家谱中。女儿们的名字、出生年月和教育信息等生平都会被详细地记录进家谱里面。
“古代嫁入家族中的媳妇们也只是在家谱中录入其姓氏。不会有过多的记载。但是在现代家谱中。记录的信息就会比较全面了。”顾燕说道。“我觉得把女儿的姓名和详细信息记录下来是没有问题的。女儿的孩子的信息还是应该记录到女儿丈夫的家族家谱中。不然这样所有的记录就会乱了。”
古代家谱中只记录男性的名字。除了重男轻女、延续香火的封建思想外。还有一点是可以让家谱只跟着同一个姓氏向下延续。外姓之人无法进入这个家族系统。这样可以维持家谱世系记录的唯一性。不会被打乱。于后世查询本家族而言也提供了相应的便利和可靠性。
一般来说女儿的孩子是要跟随父亲姓氏的。如果在家谱中将女儿一支也一直记录下去。这个家族的家谱到最后就无法维持在同一个姓氏体系里。而女儿的孩子也会出现在女儿丈夫的家族家谱中。这样就会出现同一个人出现在两个家族的家谱中的现象。最后会打乱所有宗族体系。失去了家谱最初的意义。
修谱时需要什么样的仪式?
关于家谱相关的仪式。顾燕谈到了以下两种仪式:第一是“引谱”仪式。当查到失落多年的家谱后。将会举行非常盛大的仪式将家谱引回家族祠堂中;第二是各地风俗习惯不同。有的地区会选择一个比较大的节日。将家谱拿出来“晒谱”。
修家谱的老规矩是。家谱往往会修多套。分别送入家族祠堂和其他各房。在各房来领取家谱时都需要当时此房的长房签字画押然后领取家谱。当家族晒谱以及重修家谱的时候。某一房若没能将所保管的家谱拿出来。那么必须要追究这一房的责任。责任人极有可能要被家族除名。因为丢失家谱或损毁家谱是非常严重的失职。家族会认为你无法保管好祖宗的东西。是对家族和祖先不敬。进而影响你所在这一房在家族中的地位。
现代修家谱要注意什么?
顾燕在采访中指出了两点当今新修家谱中的问题。其一是现在有人在修家谱追祖溯宗的时候。喜欢追溯攀附名人。比如有人姓朱。就一定要把自己的祖宗追溯到朱熹。其实朱熹真正跟他差了多少代。中间有多少其他人。他都无法查证。但偏偏要说自己的祖宗是朱熹。在古代的家谱里面也有这种没有根据的胡乱追溯的情况。“攀龙附凤这种心理我是可以理解的。有一个有名的老祖宗对家族和个人来说都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但是我们不提倡这样一种迎合心理。因为家谱还原的是家族和个人的本来面貌。”顾燕这样说道。
还有一个现象是。现在有很多人想要修统宗谱。统宗谱的意思是同一地区内同一姓氏的全部家族纳入一本家谱中。更有甚者是将全中国同一姓氏的人统修进一个谱里。比如有人要修全国的王氏。甚至全世界的王氏家谱。 “且不论这个工程量的大小。所需的人力物力的多少。且说是否能够把这个姓氏各个分支真正追溯清楚都会是一个难题。”顾燕无奈笑说。“一套家谱内包含的分支越多。就越难将家族脉络梳理清楚。这种统宗谱的结果往往是胡乱追溯。但凡是这个姓氏的名人到最后都变成了这个姓氏的老祖宗。”
这上面这两种现象都是有悖于家谱本身意义的。家谱并不是用来炫耀。修家谱是修给子孙后代。是为了一代代将家族传下去的。而家谱中记录老祖宗的事迹。是为了警醒后世。也是为了记录历史。
其他观点:
这个问题其实很复杂。这里就简要说一下。基本流程是:成立小组。解决资金等问题——确定族谱编写格式。正式编纂族谱——散谱、查谱——定期续谱。在叙述的过程中。以上海图书馆藏的光绪十九年(1893)修的《龙溪盛氏为例》(民国盛宣怀家族)为例。
家谱在编写之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首先就是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如家谱委员会。下设若干小组。然后确定什么时候编写。在哪儿编写。大概要多久。哪些人编。资金怎么筹集使用。如何采访等等。
以资金为例。资金来源是要是捐款和均摊。一般都将这两种个方式相结合。捐献主要是由家族中资金比较充足或者社会地位比较高的人进行捐款;均摊则比较简单。就是每户都要缴纳一定的款项。不同的宗族采取不同的方式。有的按照家庭进行。有的按照人丁捐款。通常都采取第二种。资金的使用主要是采访费用、印刷费用。
解决了后顾之忧。接下来的重中之重就是编写族谱。
修谱人以族长为主。兼及其他族人。里面族人身份有很多。可能有年长者、官员、学者、退休的老师、大学生、以及热衷于宗族事务的其他族人等。除了自家修谱以外。还有外姓修谱的情况。
修谱人
到具体的家谱编纂。要提前明确家谱的样式。从大的方面来看。主要包括两部分。即世系和非世系。
世系是最主要的部分。世系多采用欧式或者苏氏。又或者将二者结合。
世系。欧苏二体的结合。也是很多家谱采用的方式
非世系的部分包括序、凡例、家规、家训、字派、祠堂坟墓图、传记等。不同家族内容可能相差很大。有的家族非世系部分仅数页乃至数十页。可能不及世系的三分之一。而有的则多达几部。几乎与世系相当。
“序”包括新序和旧序。新序是新修谱是编纂的。旧序是以前修谱时所做的序。一般新序在旧序之前。
序言
“凡例”是家谱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谱例”、“例言”等多种称呼。与地方之中“凡例”类似。
“家训”“家规”约定族人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如果违反了相应的规约应该受到什么样的惩罚。都在家训、家规中言明。
凡例
“字派”。规定宗族字辈。一般会对字派进行了一个简单的解说。
“传记”是记录家族成员事迹的传记。入传者多是给家族带来荣誉之人。既可以是为官一方官员。也可以是有义举、善举的族人。还可以是一些节妇、烈女等等。
“祠堂坟墓图”是家谱中为数不多的图。包括祠堂、墓地。
家谱撰修之后。除了部分藏在祠堂以外。大部分会编上字号。分发给各个支系。也叫散谱。散谱还有一个重大仪式。族人相应的也要有一个接谱仪式。
发谱字号
各个支系接谱之后。在特定的时期。还要将家谱带到祠堂进行检查。如果保管不严。出现破损等。还会受到惩罚。同时也会有“晒谱”等活动。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准备与好友合伙做生意,开什么店合适?
-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56959.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家谱,家族,世系,祠堂,姓氏,家训,也有,的人,就会,女儿
没想到大家都对家谱怎么编写,有什么格式?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首先说一下家谱的形式家谱的主体形式。叫世系图。长这个样子世系图分为宝塔式图谱、树系图谱、线性图谱和牒记式图谱(无图。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