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寸土地都有自己的脾气?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从何而来?
原创

每一寸土地都有自己的脾气?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从何而来?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对称取名很有意思。南京就南北京。山东就有山西。广东就有广西。河南就有可北。有岗就有洼。有庙就有寺。乾坤对。震巽对。坎离对。艮兑对。

其他观点:

众所周知我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七区四市省二三。其中建立时间最早的可以追溯到元朝实行行省制开省级行政区先河之时。而最晚的。距今不过三十年。

那现在的省级行政区名称是怎么来的呢?起源还真是多种多样。时代各不相同。

先说四个直辖市

1、北京市。

简称“京”。我国首都。历史悠久。在春秋战国时期曾为燕国都城。那时候叫蓟。之后一直是华北地区的重镇。直到辽金时期。开始以陪城面目示人。称为燕京。

金主完颜亮将都城从上京迁往燕京。燕京更名中都大兴府。成为金国正式首都。结束了其陪都历史。此后的元明清三朝。大多数时间都定都于此。北京这个名称。就跟明朝有关。

明朝最先的都城是应天府。也就是今天的南京。明成祖朱棣将都城迁往北平。北平更名京师。称北京。应天府相应称为南京。民国时期北京有过几次名称反复。到1949年正式确立为北京。

简称“津”。天津的名称也跟朱棣有关。在唐宋以前。天津被称为直沽。到金朝时形成集市。称为直沽寨。元朝时期发展成为津海镇。

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从驻地北平发兵南下。经此地渡河。他夺取帝位后。于永乐二年(1404年)筑城设卫。始称天津卫。取“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津”就是“渡口”的意思。

3、上海市。

简称“沪”。上海市位于长江入海口。最初源流出现在宋朝。当时有十八大浦。其中一条叫上海浦。内部有上海镇。

到元朝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上海镇升格为县。最终成为上海市。

4、重庆市。

简称“渝”。重庆古称巴。之后千余年。名称时变。有江州、渝州、恭州N种称呼。直到南宋光宗在同一年内被封为恭王和继承皇位。双重喜庆。升恭州为重庆府。

再看省二三

1、黑龙江省。

简称“黑”。位于祖国大陆最北端。得名于境内最重要水系黑龙江。

在清朝大多数时间。此地是黑龙江将军辖地。直到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黑龙江将军的辖地设黑龙江省。黑龙江省正式建立。

2、吉林省。

简称“吉”。得名于满语“吉林乌拉”。意为沿江。沿松花江。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吉林将军辖地设吉林省。

3、辽宁省。

简称“辽”。很早就被纳入中原王朝的管辖。名称很多。大多少不了一个辽字。因为境内有水系辽河。东北易帜后。南京国民政府以“辽河流域永久安宁”为意改辽宁省。

4、河北省。

简称“冀”。以在黄河之北而得名。从唐朝就有了河北道。今河北省大部属于河北道。

5、山西省。

简称“晋”。因为处于太行山以西而得名。山西大部属于黄河以东。唐朝属河东到。宋朝属河东路。元朝在中书省辖地下设山西河东道。山西之名出现。明朝设山西承宣布政使司。

简称“青”。因为境内的青海湖而得名。青海省在元明清都不是省。在清朝还当了两百多年甘肃的小弟。清初设西宁办事大臣。又称青海办事大臣。直到1929年。甘边宁海镇守使辖地正式成为青海省。

7、山东省。

简称“鲁”。因处于太行山以东得名。省会济南。金朝设立山东西路和山东东路。太行山成为分界;元朝时属于中书省辖地。元至正六年(1344年)。中书省山东东西道宣慰司升格为山东行省。

8、河南省。

简称“豫”。因处于黄河以南得名。唐朝设立河南道;宋朝设置河南路;元朝设置河南江北行省;明洪武二年(1369年)。河南江北行省被拆分。其中河南一部分设立河南承宣布政使;清朝时期建省。

9、甘肃省。

简称“甘”或“陇”。取境内甘州(张掖)和肃州(酒泉)首字。元朝设甘肃路。后升格为行省。

简称“陕”或“秦”。得名于陕地以东。

陕地在河南。周初周公和召公“分陕而治”。陕西就是陕地以西的泾渭平原。到宋初设陕西路。

11、江苏省。

简称“苏”。得名于境内江宁(南京)和苏州。清初将江南省一分为二。江南右布政使更名江苏布政使。

12、安徽省。

简称“皖”。得名于安庆和徽州。清初将江南省一分为二。江南左布政使更名安徽布政使。

13、浙江省。

简称“浙”。因境内钱塘江曲折得名。唐朝时期设立浙江东道和浙江西道。元朝时期设置江浙行省。包括今浙江及福建。

简称“闽”。得名于福州和建州。唐朝时期设立福建节度使。

15、江西省。

简称“赣”。得名于江南西道。唐朝时期分江南道为江南东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从此有了江西这个名称。

16、湖北省。

简称“鄂”。得名于洞庭湖以北。清初分湖广省为两省。以洞庭湖为界。以北为湖北省。

17、湖南省。

简称“湘”。得名于洞庭湖以南。分湖广省为两省。以洞庭湖为界。以南为偏沅省。雍正二年(1724年)。偏沅省更名为湖南省。此后沿用。

18、四川省。

简称“川”或“蜀”。得名于宋朝设置的益州、梓州、利州、夔州这“川峡四路”。合称四川路。元朝时期设置陕西四川行省。至元八年(1271年)。分开设四川行省。明清沿用。

简称“贵”或“黔”。得名于境内贵山。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设贵州承宣布政使司。此后沿用。

20、云南省。

简称“云”或“滇”。得名于云岭以南。一说取自彩云之南。汉武帝时期设置云南县。据说当时出现彩云。

21、广东省。

简称“粤”。得名于宋朝设置的广南东路。宋初分广南路为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广东得名。

22、台湾省。

简称“台”。得名于台湾府。清初收复台湾时。设台湾府。清末设台湾省。

23、海南省。

简称“琼”。得名于海南岛。元朝设海南海北道。1988年建省。是最晚建立的省。陆地面积居各省之末。但是疆域面积全国第一(海域广大)。

最后是七区

简称“蒙”。得名于境内蒙古族。清朝以漠南蒙古为内蒙古。漠北蒙古居边外称外蒙古。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简称“疆”。得名于“旧土新归”。清朝乾隆以前。新疆以天山为界分回部和准部。乾隆帝统一天山南北。将之统称为新疆。

3、宁夏回族自治区。

简称“宁”。得名于“西夏安宁”。元灭西夏后。以西夏旧地设西夏行省。不久改宁夏行省。

4、西藏自治区。

简称“藏”。得名于清朝定名。明朝称乌思藏。清初称卫藏。后称西藏。设西藏办事大臣。

5、广西壮族自治区。

简称“桂”。得名于广南西路。宋初分广南路为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

简称“港”。得名于转运香料港口。在宋朝以前。香港是海上渔民捕鱼歇息的地方。后来出现了一个村子。叫香港村。主要转运南粤香料。

7、澳门特别行政区。

简称“澳”。得名于“蚝镜澳”和“门”。“蚝镜”指当地海湾如明镜。盛产“蚝”。“澳”是船只停航寄泊的地方。“门”的来历有多种说法。一说是当地内港的妈祖庙。隔海同湾仔的银坑相望。形成的海峡像门;另一说是本地南面的氹仔、小横琴、路环、大横琴四岛离立对峙。海水贯流其中呈十字门状;还有一说是当地南台山和北台山相封成门。

其他观点:

有遗漏错误的地方欢迎指正!

河北省:以在黄河之北而得名。唐时此地大部分属河北道。后宋、辽、金延续河北之名。元为中书省直辖地。明先设立北平省。后又废省。所有府州直属中央。称为北直隶。清改直隶省。至1929年民国改名河北省。并沿用至今。(河在古代专指黄河。故河北是是漳河以北的说法并不准确)

河南省:以大部在黄河以南而得名。西汉始设河南郡建河南县城为河南得名之始。唐朝大部分属京畿道和河南道。元设河南江北省和河南江北道。明置河南省。后改河南布政使司。清改河南省。并沿用至今。

山东省:以在太行山之东而得名。宋始设京东路。后分京东东、西路。金更名为山东东、西路。为山东得名之开始。明置山东布政使司。清改山东省。并沿用至今。

山西省:山西以在太行山之西而得名。古为并州属地。唐宋两代分属河东道及河东路。元设山西河东道直属中书省。为山西得名的开始。明置山西省。后改山西布政使司。清改山西省。并沿用至今。

陕西省:陕西得名于今陕原。位于今河南省陕县辖内。周朝初年便以陕原为界。其东由周公管辖。其西由召公管辖。唐安史之乱后设陕西节度使为陕西得名之始。元至元二十三年设陕西行省。明初置陕西省。后改陕西布政使司。清改陕西省。并沿用至今。

湖北省:以在洞庭湖之北而得名。宋设荆湖北路。简称湖北路。为湖北得名之始。元设江南湖北道。明属湖广省。清分湖广省设湖北省。并沿用至今。

湖南省:以在洞庭湖之南而得名。唐时湖南大部属江南西道和黔中道。后设湖南观察使。为湖南得名之始。宋设湖南路。元设岭北湖南道。明时与湖北同属湖广省。清分湖广省设湖南省。并沿用至今。

江西省:以在江南地区的西部而得名。唐时设江南西道。后设江西观察使。为江西得名之始。宋设江南西路。简称江西路。元始设江西行省。并沿用至今。

广东省:以在古地广信的东部而得名。广信为古交州首府。地处现广西梧州、贺州与广东封开一带。唐末五代时期广东广西同属广南地区。后宋代设广南东路为广东得名之始。元设广东道。明始设广东省。并沿用至今。

广西壮族自治区:以在古地广信的西部而得名。广信为古交州首府。地处现广西梧州、贺州与广东封开一带。唐末五代时期广东广西同属广南地区。后宋代设广南西路为广西得名之始。元始设广西行省。明洪武九年。设广西承宣布政使司。并沿用至今。

福建省:福建得名于福州(今福州)、建州(今建瓯周边)二地的首字。唐开元二十一年设福建经略使。为福建得名之始。元设福建省为福建设省之始。其后各代延用至今。

安徽省:安徽得名于安庆(今安庆)、徽州(今黄山)二地的首字。清康熙六年分原江南省为安徽、江苏两省。为安徽得名之始并沿用至今。

江苏省:江苏得名于江宁(今南京)、苏州(今苏州)二地的首字。清康熙六年分原江南省为安徽、江苏两省。为江苏得名之始并沿用至今。

甘肃省:甘肃得名于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二地的首字。西汉武帝时期初置酒泉、张掖二郡。之后二者都曾多次改名。西夏时曾设甘肃军司为甘肃得名之始。元设甘肃等处行中书省。后明代裁撤之至清代复设甘肃省。虽又经拆分但名称沿用至今。

北京市:古称燕都、燕京、大都等。京为首都的意思。朱元璋称帝后为纪念平定北方的功绩改元大都为北平。后朱棣夺取皇位。改北平府为顺天府。建北京城。是正式命名北京的开始(朱棣迁都后名京师并沿用明清两代)。民国时定都南京。北京改回北平。新中国重新以北京为首都并正式定名为北京。

上海市:上海得名于松江的一条支流上海浦。北宋年间松江上游淤浅。船只出入不便。往来船舶多停泊在上海浦。至南宋咸淳三年。在上海浦西岸设置市镇。定名为上海镇。元至元二十九年把上海镇从华亭县划出。设立上海县。是为上海建城之始。

天津市:天津得名于明成祖朱棣的靖难之役。津为渡口之意。天津即为天子渡口。明建文二年朱棣在此渡过大运河向南发兵计划夺取皇位。朱棣成为皇帝后。为纪念由此起兵于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将此地改名为天津。

重庆市:关于重庆得名的说法较多。目前也没有定论。现时较为流行的说法是南宋光宗一年内先在此地封为恭王。后又即皇帝位。取双重喜庆之意改恭州为重庆。但此说法也有较大漏洞。而南宋一朝以“庆”字取地名也比较常见。故重庆得名的原因还需要史学界继续研究。

吉林省:吉林得名历史较短。清顺治年间吉林为宁古塔将军管辖地。康熙十二年。清廷建吉林城。命名“吉林乌拉”。宁古塔将军也改为吉林将军。吉林由此得名。光绪三十三年。正式建吉林省。

黑龙江省:黑龙江省得名于黑龙江这条河流。清康熙二十二年的时候, 就以萨布素为新设的黑龙江将军。康熙的二十二年。为抗击沙皇俄国的入侵。在黑龙江的左岸建筑了瑷珲城又以河为名称黑龙江城。并设黑龙江将军。光绪三十三年。在黑龙江将军的辖地设黑龙江省。并沿用至今。

辽宁省:辽宁得名于辽河。取辽河永远安定之意。清康熙四年设奉天将军镇守该地。乾隆十二年移驻盛京后。定称镇守盛京等处将军。即盛京将军。光绪三十三年裁撤盛京将军改为奉天省。一九二九年。民国改奉天省为辽宁省并沿用至今。(建国初期曾分辽东省和辽西省。后仍合并为一辽宁省)

青海省: 青海因青海湖而得名。清雍正二年设西宁办事大臣。又称青海办事大臣。为青海得名之始。民国初设青海办事长官。后属甘边宁海镇守使。之后建青海省。并沿用至今。

浙江省:浙江得名于浙江(钱塘江)。唐乾元元年拆江南东道为浙江西道。浙江东道和福建道。为浙江得名之始。元设江浙行省。明改为浙江省并沿用至今。

台湾省:台湾正式得名于清康熙二十三年设台湾府。在此之前台湾则有夷州、流求、大员、东番等多种名称。至于台湾一名目前史学界尚无定论。目前较为主流的说法由两种。一是来源于荷兰人所修筑的热兰遮城。华人称之为台湾城;一是来源于当地一支被称为平埔族的土著民族的住宅有关。这一民族的住宅尺寸很小。门窗低矮。被当地的居民称为台湾窝。而台湾也因此得名。

海南省:对海南这一名称最早的记载见于《北史》和《隋书》中记载的“海南儋耳归附者千余峒”。中国古代各朝代均未有海南这一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直至一九四九年民国政府始设海南特别行政区。由此开始海南这一名称沿用至今。

四川省:得名于北宋设立的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及夔州路合称而来的川陕四路。北宋咸平四年将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合称为川峡四路或四川并设四川制置使、四川宣抚使等职。后来简称四。是四川得名之始。元始设四川行省。并沿用至今。

贵州省:关于贵州这一名称的来历史学界说法也不一。目前较为主流的说法为贵州是贵阳的古称。宋开宝七年。乌蛮首领普贵归顺宋朝。宋太祖《敕普贵书》。书中称:惟尔贵州。远在要服。此为贵州一名最早的记载。后贵州逐渐成为了这一地区的代名词。而贵阳一名也因地处贵山之阳而开始使用。后明永乐十一年正式建省。以贵州为名。并沿用至今。

云南省:云南这一名称的使用最早见于汉武帝设立的云南县。但关于这一名称的来历也说法不一。目前较为主流的有两种说法。一是因云而得名。建县时县治驻地现云南驿村北面的龙兴和山出现五彩云霞。县城在彩云之南称“云南”;二是因云山(现鸡足山)而得名。县城位于云山之南故名云南。无论是因何得名。云南这一名称从汉武帝时期开始一直延续至今。

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这一名称来源于清代对于蒙古族部族的划分。清代将较早内附的漠南蒙古各部称为内札萨克蒙古。将后来陆续归附的喀尔喀、厄鲁特等部称为外札萨克蒙古。不设札萨克的察哈尔、唐努乌梁海等部称为内属蒙古。而内蒙古一词便是从内札萨克蒙古演变而来。但在清代。中央政府对内蒙古地区并没有成建制的行政区划。这一名称正式用于行政区的名称则是在一九四七年成立的内蒙古自治区中。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意为新开拓的疆土。同时也有故土新归的含义。中国古代历朝历代直至清乾隆年间才实现了对西域地区的直接有效的控制。于是这一地区便开始被称之为新疆。既新开拓的疆土。而在一八八四年左宗棠收复新疆后设立新疆省时。便以故土新归之意定新的省份为新疆省。并沿用至今。

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夏有安宁夏地之意。宁夏初见于一二二七年元灭西夏后设立的宁夏府路。后改宁夏行省。其后虽然这一行政单位多经变迁。但宁夏这一名称沿用至今。

西藏自治区:西藏这一名称来源于清政府的正式定名。

澳门特别行政区:来源于葡萄牙对妈祖叫法“Macau”的音译。本命为濠镜或濠镜澳。

香港特别行政区:因东南亚的香料贸易多在此中转因而得名香港。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几度无言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2:32:08

    行省,这一,广南,河南,江南,名称,北平,湖广,之始,洞庭湖

  • 公主抱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2:32:08

    没想到大家都对每一寸土地都有自己的脾气?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从何而来?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只求﹂份安宁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2:32:08

    对称取名很有意思。南京就南北京。山东就有山西。广东就有广西。河南就有可北。有岗就有洼。有庙就有寺。乾坤对。震巽对。坎离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