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的《出塞》是七绝还是乐府诗,能不能解释详细点?
原创

王昌龄的《出塞》是七绝还是乐府诗,能不能解释详细点?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王昌龄的《出塞》是一首乐府诗。为什么不是七绝而是乐府诗呢?这是因为一看本诗的题名《出塞》就知道是一首乐府诗。乐府诗是要谱成乐章、广泛传唱的。为人谱传唱的需要。诗中就往往有一些常见习用的词语。王昌龄的这首诗也不例外。你看这开头一句中“明月”和“关”两个词。正是有关边塞的乐府诗里很常见的词语。《乐府诗集·横吹曲辞》里不是就有《关山月》吗《乐府解题》说:“关山月。伤离别也。”无论征人思家。思妇怀远。往往都离不了这“关”和“月”两个字。“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徐陵《关山月》)。“关山夜月明。秋色照孤城”(王褒《关山月》)。“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卢思道《从军行》)。“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王维《陇龙吟》)。例子举不胜举。看清这一点之后。你就明白这句诗的新鲜奇妙之处。就是在“明月”和“关”两个词之前增加了“秦”、“汉”、两个时间性的限定词。这样从千年以前、万里之外下笔。自然形成一种雄浑苍苍的独特意境。借用前代评诗惯用的词语来说。就是“发兴高远”。使读者把眼前明月下的边关同秦代筑关备胡。汉代在关内外与胡人发生一系列战争的悠久历史自然联系起来。这样一来。“万里长城人未还”。就不只是当代的人们。而是自秦汉以来世世代代的人们共同的悲剧;希望边境有“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龙城飞将”。也不只是汉代的人们。而是世世代代人们共同的愿望。平凡的悲剧。平凡的希望。都随着首句“秦”、“汉”这两个时间限定词的出现而显示出很不平凡的意义。这句诗声调高昂。气势雄浑。也足以统摄全篇。

诗歌之美。诗歌语言之美。往往就表现在似乎很平凡的字上。或者说。就表现在把似乎很平凡的字用在最确切最关键的地方。而这些地方。往往又最能体现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其他观点:

题主:您好!我来分享一下我的想法。想来题主读过不同的诗书。有的诗书上说是乐府。而网络平台上说是七绝。在这种情况下。才产生了疑问:王昌龄的《出塞》到底是乐府诗。还是七绝?

我在喻守真编注的《唐诗三百首详析》以及中国古诗词曲三百首之《唐诗三百首》中。都看到王昌龄的《出塞》一诗。二书中都标注了乐府。

《出塞》是乐府诗。还是七绝?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钦测《词林正韵》。这是一首押平声十五删韵的诗。在“诗词吾爱”App上显示七绝平水韵。在喻守真编注。中华书局出版的《唐诗三百首详析》中已标注为乐府。但现在已被许多平台引为七绝。无论是乐府。还是七绝。还全有出处。

还真是奇妙的探讨之旅啊!

该诗也真的符合平起平韵偏格的七绝韵律。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灭仄平平(韵)。

如按照七绝。这首诗中第二联颔联中“人”字处。也没有出律。虽说此处为仄声。但平声也可以。

这还真叫我们为难了?过去的无论《唐诗三百首详析》。还是《唐诗三百诗》。无论哪本书。我所看到的都是白纸黑字的标注。“乐府”。没有哪一本书上同时标注既是乐府。又是七绝。

面对这样的问题。大脑已超过负荷。

现在显然摆我们面前的问题是。在《唐诗三百首》以及《唐诗三首详析》中都标注的是乐府诗。而在一些网络平台上标注的是七绝。只能说无论写的乐府。还是七绝。这都与编著者有着莫大的关系。

他们在编注时所引用参考的书籍不一样。才留下了今天这种局面。留给我们的问题真的有些耐人寻味。深刻。到底哪一种才是正确的?

我们究竟是尊重历史。相信历史。认同那些专业的人的解释。同时。又同意网络平台上的释义。这完全在于个人的理解和认知。

可一诗。不可能在是乐府诗的前提下。同时又是七绝诗。您说呢?我辈永远都是需要尊重历史。参考历史的。

此诗描写的是汉时边塞战地。仿佛明月是秦时的。虽然时代变迁。但形势也无法与从前相比。军事尚不能停息。渴望有李广那样的将军。来抵御外敌。作者想象力丰富。艺术感染力极强。

边将不得其人。故壮丁长年不还。胡马也时常度过阴山。

有些边塞诗。许多都是追忆描写发生战争时的过程。有许多不是作者正经历着的。谁都可以凭战争记事来抒发自己的感怀。地名也可能有隐喻之说。

①“龙城”:在喻守真编著的《唐诗三百首详析》中。注释是“地在今漠北塔果尔河岸”。但如今对“龙城这个归属地已有”争议。这是历史方面的事。我们就不在这过多的着墨了。

②“飞将”:喻守真编著的《唐诗三百首详析》中。注释为《汉书•匈奴传》“五月。大会龙城”。李广居右北平。匈奴号称“飞将军”。

③“但使”和“不教”。这组因果句式中又加了动词“在”和“度”。更加突出此诗的音乐效果。

王晶龄此诗跨度大。壮观。不愧是边塞中的上乘之作。

什么是乐府?乐府是合于乐中而又可以歌唱的诗。

“乐府”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意思如下:

原是汉代朝庭的音乐官署。它的主要任务是采集各地民间诗歌和乐曲。后世把这类民歌或文人模拟的作品也叫做乐府。

“乐府”这个名称官署的存在。到了汉武帝时期才得以全面扩大。汉武帝所设的这个乐官署。本职便是收集罗秦、楚、代、赵各地的民歌。这些民歌必须由懂音乐的人配合音乐。比如“协律都尉”“李延年。

“乐府”只要懂音乐的人。创作了合乐的诗。就叫乐府。已演绎成一切合乐。凡是能歌词的诗歌的专用词。

历史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有些东西得以保存了下来。有些东西却被毁环。使古乐谱这一珍贵的资料已尽失。作为现代人已无法去考究哪一首诗合乐。哪一首诗不合乐。在这种况下。更无法将《出塞》放古乐谱中检测一番。显然是遗憾!

提起“乐府”。自然会想到。宋朝郭茂倩编著有《乐府诗集》。这部书把历代的乐府分为十二类。这里就不做详细介绍了。

大胆假设一个问题:凡是借乐府这个名字而创作的诗歌。只能是乐府吧!

定义是乐府诗。有据可查。百分之百没毛病。至于网络上显示的七绝。是另一种概念。网络平台成立的时间短。词条上传者所引用的书籍都是很关键的问题。

本人比较倾向于喻守真先生编注的《唐诗三百首详析》。因为那个年代能考取到中华书局。编注书籍。肯定学识渊博。而我本人才疏学浅。水平实在有限。不敢妄议哪本诗书才是权威。

结语

这首《出塞》是乐府诗。不是七绝诗。二者不能兼具有之。

我仅仅是我个人观点。无论正确与否。还望阅读者包容与海涵!

其他观点:

出塞

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其二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胡乱说点:仅个人观点。

1.只看其一第一首。不能叫乐府诗。一般乐府诗没这么短。①乐府诗。七言乐府诗大概是从曹丕《燕歌行》开始的。《木兰诗》里偶尔有七言。到鲍照时期所创歌行体也是乐府诗发展演变。之后直到李白。杜甫。都是五七言杂言混用。似乎在李杜之前稍微早一点的刘希夷才是将乐府歌行规范化了。基本七言也比较成熟了。如《公子行》、《北邙篇》、《春女行》、《捣衣篇》、《代悲白头翁》等。其后也有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出现。说明乐府诗的发展句式仍然是不固定的可以齐言。可以五七言杂言。但至少要有两首绝句组合。单凭一首是很少见的。

2.乐府诗的①格律没有那么严谨。三平调。三仄尾。不避讳仄声。②押韵换韵:有一联两句一押韵。或两联中三句一押或两联尾句一押。还有五句一押。六句一押。八句一押。换韵很自由。但至少要有一联中两句都押。要么就落韵了。③押入声字可以通押。

3.《出塞》本身就是两首一起作的。所以算是乐府歌行。若单拿出其一只能算是绝句。若一首律诗起句押韵的。首联出韵就是乐府了。

认识有限。不在话下。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陌念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2:33:53

    乐府,乐府诗,阴山,都是,明月,一首,歌行,关山,的人,的是

  • 樱花吻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2:33:53

    没想到大家都对王昌龄的《出塞》是七绝还是乐府诗,能不能解释详细点?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小新卖蜡笔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2:33:53

    王昌龄的《出塞》是一首乐府诗。为什么不是七绝而是乐府诗呢?这是因为一看本诗的题名《出塞》就知道是一首乐府诗。乐府诗是要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