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对于这个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杜波认为。万达近期的一系列动作表明。王健林瘦身后的战略格局。其实已经浮现出来了。
在经历过去年的大瘦身后。万达不再是一个独行侠般的巨头。因为那样就算做大。也容易被绊倒。万达今年把手中的优质资产拿出来。引入线上线下的巨头如腾讯、阿里、融创、京东、苏宁纷纷入股。有了这些大佬的支撑。万达的商业生态必将向线上线下融合的形态渗透。依托数千家万达广场和国内最大院线万达影院。真正成为一个大型线上线下融合生态中的大而不易倒的存在。
腾讯京东苏宁前脚入股万达商业。阿里后脚驾到投资万达影院。那些你常去的地方。都是AT的地盘。你可以说阿里是不甘于落后腾京苏。但这么接连而至的大手笔。很可能是同一时期酝酿发起的。
我们先来看看万达和两个入股方的合作:文投控股是A股上市公司。其控股股东北京市文化投资发展集团是北京市国有企业。为首都文化创意产业核心投融资平台。文投集团在电影产业已投资耀莱影城、怀柔影视基地、环球影城等项目。
万达电影与文投控股将在六个方面开展战略合作。包括:
院线加盟:双方同意文投控股旗下所有影院加盟万达院线。
电影映前广告:双方同意万达电影独家全权代理文投控股旗下所有影院映前广告业务。
影片投资:双方同意促成双方关联方相互开放未来拟主控投拍的境内外影片片单。并相互有权参与投资和发行对方主控投拍的电影。
影院设备管理运维:双方同意由万达电影为文投控股旗下所有影院提供技术运维服务。提供NOC系统接入以及其他技术支持。
线下实景娱乐合作:双方同意共同开发优质IP内容。植入文化类主题的线下实景娱乐项目并参与运营管理。拓展文化多类型产业链。以实现IP的最大化价值和收益。
联合股权投资:双方将共同投资优质的文化类产业标的。扩展双方文化产业布局。打通文化全产业链。
阿里巴巴于2016年10月正式组建阿里巴巴文化娱乐集团。包括阿里影业、优酷、UC、阿里音乐、阿里文学、阿里游戏、大麦网等业务版块。其中阿里影业是以互联网为核心驱动。拥有内容生产制作、互联网宣传发行、IP授权及综合运营、院线票务管理及数据服务的全产业链娱乐平台。其旗下淘票票是国内最大的在线票务平台之一。
万达电影和阿里巴巴将在以下五个方面展开合作。包括:
电影发行:阿里巴巴集团和万达电影将在电影发行方面开展宣发合作;
影片投资:阿里巴巴集团和万达电影将互相开放未来拟主控投拍的影片片单。优先参投对方主控投拍的电影;
在线票务平台:阿里巴巴集团和万达电影将基于各自在线票务平台开展深入合作;
广告和衍生品推广销售。
在此之前。万达已经和腾讯、京东、苏宁、融创就线上线下商业合作进行和股权投资合作协议。而此次签订的合作。则是在电影投资、发行、院线、衍生产业等等方面展开合作。
用强强联合来形容双方在文娱方面的合作无疑是最贴实际的做法。而阿里文娱在弥补其影视板块落地的同时。其文娱全产业链的大格局也逐步浮出水面。此次入股预计将会为阿里巴巴的文化娱乐产品和万达拥有的电影消费场景之间的深度合作打下基础。万达电影在网络院线、影剧联动、影游联动等方面均有布局。这些都为阿里巴巴大文娱业务板块创造了深度联动的可能性。
万达集团也表示。转让万达电影股份主要是为万达电影引进具有战略价值的股东。并非单纯回笼资金。相信两家战略投资者与万达电影之间的互补效应。会对万达电影长期利好。
有人解读万达一系列出让股权引入投资者的行为是悲壮之举。在我看来并不一定。对于万达而言。这是把自己的两大支柱业务找到了国内最好最强的合作方。再也不存在以往单打独斗的局面了。
时移则事易。不要以意气或一成不变的眼光来看待万达和王健林的格局。万达在去年遭遇大瘦身之后。要单凭一己之力重振威名。显然是一个很难办到的事情。只有摒弃以往强硬的态度。放低身段。找到强大的合作方。才能让万达在越来越巨头化的线上线下竞争中。找到万达商管和万达电影新的定位。让万达浴火重生。
有人说万达电影这次卖低了。是文投和阿里趁火打劫万达优质资产。我们看到万达电影停牌前股价52.04元。文投和阿里此次入股价为51.96元。在二级市场价格基础上还有一点折扣。但是。如果没有此次阿里和文投入股。以万达电影停牌前的下跌走势和整个中小板的走势。万达电影股价能否保住50元还是个大问号。
而重组后。凭借两大入股方的合作。对万达电影的业绩绝对有提升作用。这一点二级市场不会看不到。不妨设想一下。拥有腾讯、阿里、京东、苏宁、融创、文投这些各具背景的股东站队支持。A股上市公司中有几家能够集齐这样强大的阵容和想象空间?
而对于投资方而言。入股万达这样一个已经存在的大象。比自己重新打造一个同样规模和名气的企业显然要省时省力得多。物联网时代。风口变换的时间越来越短。与其去收购那些零零碎碎的创业公司和散兵游勇。不如联手进驻一家巨头来得更具规模效应。
其他观点:
价值兄认为。阿里携手文投控股入股万达电影。这其实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阿里借助万达在全国电影领域的优势。发展期大文娱业务的意图非常明显。万达也为了进一步剥离资产。轻装上阵。具体理由如下:
2.阿里大文娱业务近些年发展迅速。整合线上到线下优势。深耕电影及娱乐产业野心明显。近些年。阿里和腾讯都在布局文娱产业链。比如阿里于2016年10月正式组建阿里巴巴文化娱乐集团。包括阿里影业、优酷、UC、阿里音乐、阿里文学、阿里游戏、大麦网等业务版块。其中阿里影业是以互联网为核心驱动。拥有内容生产制作、互联网宣传发行、IP授权及综合运营、院线票务管理及数据服务的全产业链娱乐平台。其旗下淘票票是国内最大的在线票务平台之一。腾讯也积极整合微影时代、猫眼电影等在线票务市场。并推出自制剧、音乐等多样化的泛娱乐产业。因此。不论是阿里还是腾讯。对于万达电影等这种在线下已经电影产业发展雄厚的合作伙伴都虎视眈眈。
3.2018年将成为中国电影及娱乐产业关键一年。据价值兄了解。2018年。中国电影将迎来爆发式的增长局面。这一发展趋势。万达集团创始人王健林曾做过预测。2016年在万达美国洛杉矶峰会上。王健林曾表示。中国电影市场会达到北美的规模。就是超过100亿美元。而且此后还会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会很快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影市场。“我预测未来十年中国电影市场。票房会持续保持15%的增长。按照这个判断。十年后的2026年。中国电影票房将达到300亿美元 。大概占到全球电影票房市场份额40%到50%的规模。这是我的一个大概的判断”。因此。在中国电影及娱乐产业高速发展的2018年。阿里显然将会有更大手笔投入。
其他观点:
就在不久前。王健林自己就承认万达有4200多亿的负债。所以万达本身就有着找人接盘的冲动。这样的情况如果继续。万达会不会步乐视后尘?当然有这个可能。
当年乐视就是由于债台高筑。而才导致银行紧缩银根。从而导致其资金更加难以周转。最终以贾跃亭的离开才暂告一段落。
不过。我们最好能够从更加广阔的时空。以尽可能大的格局来看万达出售12.77%的股份。就会发现。通过出售股份等方式和互联网诸巨头发生各种形式的连接。应该是万达瘦身之后的战略调整的一部分。
作为传统经济的龙头。房地产领域的霸主。万达就像侏罗纪的恐龙。就算使劲浑身解数也不一定能够穿越它所在的那个地质时期。来到小行星撞击之后的时代。
要想生存。万达必须要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虽然阿里巴巴入股万达电影会对万达的控制力造成致命冲击。阿里巴巴的大文娱集团可以整合万达的线下资源。从而获得和腾讯系继续抗衡的资源空间。
但凡事都有两面。包括和腾讯等其他互联网巨头的合作。万达成功地让这些巨头接盘了万达的一部分。这样不仅债务危机得到缓解。而且反过来万达也可以通过BAT等巨头来整合线上资源。这是仅仅靠万达自身无法达到的目的。
而且由于万达的体量庞大。很容易同时引进很多对手关系的互联网巨头。比如腾讯和阿里。这样王健林就可以利用这些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来让他们互相制衡。从而达到让万达的控制权不过分外流的目的。
而且任何企业的第一要义。其实就是生存。为什么德隆系容易倒台。而海尔和联想则不容易倒闭。这里面当然有很复杂的原因。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和老百姓密切相关的程度不同。从而导致他们倒闭后对社会的影响不同。德隆系不可谓体量不大。但倒了也就是倒了。很多普通人早就忘了它。其存在感。不及我们小时候吃过的中翠方便面。
万达虽然体量大。知名度也高。但和普通人的密切程度远不及互联网诸巨头。毕竟。后者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只要和BAT们抱在一起。万达才更容易生存。因为我们都不希望因为万达倒闭。而产生更大的负面连锁反应。
更多优质内容。请持续关注镁客网~~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58403.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万达,阿里,电影,阿里巴巴,腾讯,互联网,在线,巨头,文娱,线上
没想到大家都对万达电影出售12.77%的股份,阿里巴巴成为其第二大股东,如何评价?万达和BAT以及其他巨头全面开展合作了?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对于这个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杜波认为。万达近期的一系列动作表明。王健林瘦身后的战略格局。其实已经浮现出来了。在经历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