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空城计,真的是司马懿故意配合的吗?
原创

历史上的空城计,真的是司马懿故意配合的吗?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三国演义》是一部小说, “ 空城计” 出自小说家之笔。

就三国故事整体而言, “ 空城计”的经典计谋是有其科学性和合理性的。

诸葛亮运用“ 空城计”惊退了司马懿, 不但使诸葛亮免遭被擒, 也使司马懿能巩固自己的位置, 为今后夺取魏国政权创造机会, 可谓是双赢的妙计。

为何上演“空城计”

《三国演义》的“ 空城计”, 描述诸葛亮在兵败之际, 仍能以虚张声势的空城计, 吓退魏国名将司马懿, 安全地退回蜀国境内。

当时诸葛亮正处于街亭失守而退却到西城之时, 身边只有老弱兵卒2500 余人, 而司马懿拥有精兵 15 万人。诸葛亮将西城城门大开, 自己端坐在城楼之上, 笑容可掬, 焚香操琴;城内四门各有百姓 20 余人在低头洒水扫地, 旁若无人。此情景竟然惊退了老谋深算、智勇兼备的司马懿。

为何司马懿被惊退?因为过去在诸葛亮与司马懿的直接交战中,诸葛亮是每战必胜, 从未失手, 所以司马懿心有余悸, 得了恐“ 诸葛”症而被吓跑了。

但细想一下, 我们会发现这种理解是错误的:

司马懿与诸葛亮是同一时代的人, 即使是智商有差距也不是不具有可比性。在街亭之战前, 魏主下诏司马懿复职, 诸葛亮大惊曰 :“ 吾岂惧曹睿耶? 所患者唯司马懿一人而已 。”以司马懿身经百战的经验和思虑审慎的才智, 且有其聪明健壮 、曾识破街亭防守漏洞的两个儿子助阵, 如何能轻易被一个骗局所欺骗。

诸葛亮所设的空城计看似天衣无缝, 实则存有破绽。士兵假扮的百姓不可能装得很像 ;敌兵压境给士兵造成巨大的压力, 使士兵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不可能很正常, 老谋深算的司马懿如何能看不出?

如果这是诸葛亮的用兵之计, 连普通人都能想到, 司马懿可以分兵 3 万人试攻城内, 以探虚实, 余下 12 万人在城外埋伏, 更何况是智勇兼备的司马懿呢。

假如城中有埋伏, 也可以召来神箭手射杀城上的诸葛亮或制造一些骚动以观其变。

所以说, 诸葛亮的“ 空城计” 对别人而言可能是个骗局, 但对司马懿而言则不可能是个骗局;司马懿不是被“ 空城计”吓跑的, 是识破了“ 空城计”而主动撤兵的。

诸葛亮对敌情的分析

司马懿目前失去朝中权力, 且受朝中曹姓和夏侯姓权臣的排挤。

在诸葛亮进攻魏国之前, 司马懿一直处于被排挤而赋闲状态。这次能重掌兵权, 要感谢诸葛亮进攻魏国之举。即司马懿现在的敌人除了坐困危城的诸葛亮外, 最具威胁的是朝中众权臣。眼前如果消灭掉诸葛亮, 便无疑宣告自己已丧失利用价值, 朝中众权臣还会加以迫害, 魏明帝会再次削去其兵权, 所谓“ 兔死狗烹, 鸟尽弓藏“。

司马懿如果歼灭诸葛亮, 取得作战胜利, 充其量博得“ 用兵如神”的美誉。而司马懿的鸿志不在于此, 其更重要的目标是执掌神器, 为天下之主。

司马懿的目标是要获得朝中的权柄, 乃至皇位。而魏明帝则希望击败诸葛亮, 进军蜀境, 完成统一天下大业。这种君臣之间的目标差异和心理猜疑为诸葛亮提供了活动空间。

司马懿自街亭之战击败马谡而追击诸葛亮时, 想必心中是极其矛盾和痛苦的, 当时虽获得重用, 但“ 鸟尽弓藏” 的阴影与恐惧早已掩盖了获胜的喜悦。

诸葛亮对其竞争对手司马懿的内心世界进行了认真的分析, 所以摆出一个其实是漏洞百出的“ 空城计”, 以让司马懿下台阶, 摆脱其所处困境。

司马懿的判断

“ 亮平生谨慎, 不曾冒险” 。从历史交战序列资料看, 诸葛亮从没有失误过, 每战必稳操胜券, 以此推测“ 空城”非空城, 里面定有埋伏。

“ 今城门大开, 必有埋伏;吾兵若进, 中其计也” 。诸葛亮熟知兵法, 懂得兵法所说的“ 实则虚之, 虚则实之”的道理。

撤退时遭到由张苞和关兴各带领的三千精兵的伏击。诸葛亮在城外设有伏兵, 证实了司马懿的城内“ 确有埋伏”的判断。

只有诸葛亮出“ 空城计”的策略, 司马懿出“ 不打”的策略, 才是一个双赢的对局 。

放诸葛亮回境, 自己则班师回朝后, 极力夸大诸葛亮的用兵如何厉害, 以便继续掌握兵权, 这应是司马懿此时的最佳选择。

所以。刚哥认为“ 空城计”是个恰到好处的骗计, 它欺骗了除诸葛亮和司马懿以外的所有人。两个人可以”顺坡下驴“。是心领神会的默契配合。

(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其他观点:

历史上的空城计主角反而不是诸葛亮和司马懿。历史上最早的空城计是春秋时期郑国的叔詹和楚国的令尹公子元。

公子元在他哥哥楚文王死了后。垂涎嫂子文夫人的美色。百般讨好文夫人。而文夫人不为所动。于是他就想以军功来俘获文夫人的心。于是他就想出兵攻打弱小的郑国。

公元前666年。公子元率领军队浩浩荡荡杀奔郑国而来。楚国大军一连打下了好几座城池。逼达郑国国都。郑国是个小国国力较弱。都城内更是兵力空虚。抵挡不了强大的楚军。

面对气势汹汹的来犯之敌公子元所率领的楚国大军。郑国君臣慌作一团。主战主和的都有。到都不起实际的保全作用。上卿叔詹分析了实际的敌情。认为目前战和都不能解决郑国被灭的命运。

最好的办法就是通知齐国等待齐国来救援(两国订有盟约。齐国有义务救郑国)。但是当务之急是在齐军到来前先保全好郑国。郑国人少军少国力弱。该怎么保全郑国呢?


叔詹就设了一个空城计来迷惑公子元。郑国国君给军事统帅下了个命令。命令都城中的士兵全部埋伏起来。让店铺照常开门营业。百姓往来如常。城门打开。放下吊桥。摆出完全不设防的样子。

楚军见此情景不敢贸然进攻。汇报给公子元。公子元来到城下。心中大疑。认为其中有诈。于是按兵不动。齐国接到郑国的求援信。已联合鲁、宋两国发兵救郑。公子元闻报。知道三国兵到。楚军定不能胜。还是赶快撤退为妙。

这就是历史上最早的空城计。

至于三国演义里诸葛亮的空城计。单就书中司马懿的行为。是自己吓自己才撤军。还是知道是空城计而配合诸葛亮才退军?这个各种分析都有。司马懿那么好心配合诸葛亮?

原来还是为了保全自家:留着诸葛了这个曹魏的敌人。曹丕就没心思把注意力放到司马懿身上。就不会太在意司马懿的存在。从而为司马懿的势力发展留出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养虎为患!!

其他观点:

可能性极大

首先。空城计出现在三国演义。并非历史。

那么演义中的空城计。司马懿到底有没有故意配合了。从文章中分析。司马懿配合的可能性极大。

我们来看看司马懿在空城计中的反应:

司马懿听说了诸葛亮摆出了一个空城计。首先是笑而不信。但如果司马懿真不信。完全可以不管这条消息。但事实上司马懿立刻做出了反应。

司马懿马上下令是军队停止。自己去了阵前。然后看到了城头的诸葛亮。也就是说。司马懿的第二个反应就是上前确认诸葛亮在城头的真实性。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司马懿非但不是不信这个消息。而是相当的重视。到了需要自己亲自确认的地步。

在司马懿确认了诸葛亮在城头之后。司马懿否决了一切试探攻击的提议。直接下令退军。可以看出。促使司马懿下令退军的条件只有一个。那就是诸葛亮确实在。这一点也是他亲自确认了的。

那么从以上三点分析。司马懿是否是在配合诸葛亮演戏呢?

我们先来看看。两者的身份。诸葛亮是蜀军的统帅。司马懿是魏军的统帅。也就是说对于当时两军的情况。没有人比这二人了解得更为透彻和全面。诸葛亮知道蜀军此时没有一战之力。所以不得不摆出了空城计。那么换言之。这个情况。司马懿极可能也知道。因为蜀军的困境本来就是魏军造成的。

其次。司马懿确认了诸葛亮在就不进攻。甚至连试探进攻都不做。这不是他所说的诸葛一生唯谨慎。而是司马谨慎得过头了。想想看。魏军统帅确认蜀军统帅真的在。在本军占据优势的情况下。连试探攻击都不敢。掉头就走。若真是这样。司马懿还当什么魏军统帅。蜀国每次打仗把诸葛亮推出来。魏军就只有撤退了。

作为魏军统帅。司马懿绝对不是怕得连和诸葛亮正面交锋的胆量都没有。而且还是在自己占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

那么唯一的可能就是司马懿了解战场的情况。读懂了诸葛亮现身的意思。诸葛亮说(我们没办法了)。司马懿担心鸟尽弓藏。于是配合着演了这出戏。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陌清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3:29:41

    司马懿,空城计,郑国,魏国,公子,统帅,埋伏,街亭,楚国,是个

  • 心太野╮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3:29:41

    没想到大家都对历史上的空城计,真的是司马懿故意配合的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长街听风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3:29:41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三国演义》是一部小说, “ 空城计” 出自小说家之笔。就三国故事整体而言, “ 空城计”的经典计谋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