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天教主到底是谁?
原创

通天教主到底是谁?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鸿钧老祖是创世始祖。通天教主则是他的第三个徒弟。也是他最喜欢的弟子。《封神演义》中。通天教主在紫芝崖碧游宫开设法脉道场。教系是三教中势力最大的派别。门下仙人数量最多。门人弟子多为兽禽异物修炼得道而化形。故此常被阐教、人道称为不够正宗:\"不分披毛带角之人。湿生卵化之辈。皆可同群共处。\"。

被误会的通天教主

1、 遵循孔子\"有教无类\"的宗旨

有教无类出自于《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西周时期。政府设国学和乡学两类。国学又分大学和小学两级。而乡学则多称为庠、序、校、塾等。《礼记·王制》记载。\"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当时大学学习以礼、乐、射、书为主。而小学则多学六艺基础知识。此时的教育依然以贵族教育为主。平民是很难进入官办学校学习的。但是。孔子要求平民和贵族都可以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

笔者认为。有教无类这一点。通天教主才是真的贯彻者和执行者。首先我们看看。原始天尊的徒弟又是哪些人:广成子、赤精子、玉鼎真人、太乙真人、黄龙真人、文殊广法天尊、普贤真人、慈航道人、灵宝大法师、惧留孙、道行天尊、清虚道德真君。这些人基本都是修炼而成的仙人。就是根正苗红。他们可能本来就是\"人\"。之后跟着原始天尊时候慢慢修行、渡劫而成为十二金仙的。这十二个人是阐教的精华。是阐教发扬光大的基础。我们载看看通天教主的徒弟。都是谁:

二代弟子:多宝道人。金灵圣母。无当圣母。龟灵圣母。赵公明、三霄(云宵、碧霄、琼霄)、羽翼仙、乌云仙、金光仙、虬首仙、长耳定光仙、毗卢仙、金箍仙、十天君(秦完、赵江、董全、袁角、金光圣母、孙良、白礼、姚宾、王奕、张绍)、九龙岛四圣(王魔、杨森、高友乾、李兴霸)、吕岳、罗宣、函芝仙、石矶娘娘等

三代弟子:火灵圣母、大商太师闻仲、混元一气仙余元、一气仙马元、崇黑虎、李奇、周信、杨文辉、朱天麟

有人戏称通天教主的徒弟都是些动物。碧游宫就像动物园一样。什么兔子了。黑猪了。牛羊了。龟灵圣母是乌龟也就罢了。石矶娘娘竟然是一块石头。火灵圣母听名字就能够知道她是什么东西了。通天教主对这些\"东西\"既然没有歧视。都一视同仁进行教育。传授道法与法宝。使得姜子牙大军进攻朝歌的时候费了好大的力气。

门人弟子多为兽禽异物修炼得道而化形。故此常被阐教、人道称为不够正宗:\"不分披毛带角之人。湿生卵化之辈。皆可同群共处。\"。这点经常被阐教门人嘲笑。可是殊不知这样有教无类的好老师才是\"好老师\"的代表。万世师表这个称号笔者认为放在通天教主身上也非常合适。

2、 遵守师命。含泪签订\"封神榜\"

公明曰:\"闻太师伐西岐不能取胜。请我下山。会阐教门人。连胜他几番;后是燃灯道人会我。出口大言。吾将定海珠祭起。燃灯逃遁。吾便追袭。不意赶至中途。偶遇散人萧升、曹宝两个无名下士。把吾二物收去。自思:辟地开天。成了道果。得此二宝。方欲炼性修真。在罗浮洞中以证元始;今一旦落于儿曹之手。心甚不平。特至此间。借金蛟剪也罢。或混元金斗也罢。拿出山去。务要复回此二宝。吾心方安。\"云霄娘娘听罢。只是摇头。说道:\"大兄。此事不可行。昔日三教共议。佥押'封神榜'。吾等俱在碧游宫。

按照小说的说法:因为昆仑山玉虚宫掌阐教道法元始天尊因门下十二弟子犯了红尘之厄。杀罚临身。故此闭宫止讲;又因昊天上帝命仙首十二称臣;故此三教并谈。乃阐教、截教、人道三等。共编成三百六十五位正神。因为玉虚宫十二金仙有了红尘厄运所以要让这些人上天入职天庭。还要带上一些人上天。\"昔日三教共议。佥押'封神榜'\"就是意味着是太上老君、原始天尊、通天教主共同拟定了封神榜上的名单。这三个人和鸿钧老祖是事先知道封神榜上人物的存在的。通天教主更知道封神榜上很多都是他碧游宫的门人。鸿钧老祖作为他们的老师并没有认为这些碧游宫门人受到玉虚宫门人的屠杀有什么不妥之处。所以就在他的公证之下。一起签订了这份\"催命书\"。从某种程度上。鸿钧老祖的想法都卸写在了这部封神榜上了。作为他的弟子。通天教主刚开始也未曾反抗过。更有所谓阴谋论解读说:这是鸿钧老祖在平衡阐教和截教两教势力的平衡而做的一着。要是这样通天教主更是在吃哑巴亏了。作为老师。他就忍心自己的徒弟被杀?在世外修行多么逍遥。天庭做了天官可是有了很多拘束了!其实上封神榜对于非人类来说。其实是另一种束缚。

天意是如此的强悍。如此的不可违逆。连女娲娘娘这圣人都不敢违逆。当时。三教佥押封神榜。通天教主便很慎重的告诉截教弟子:谨闭洞门。静诵黄庭叁两卷;身投西土。封神榜上有名人。他已经冒着很大的风险更天意对抗。跟命运对抗了。这句话更显出了他作为老师爱护徒弟而又无能为力的特点。因为自己无力改变鸿钧老祖和命运的安排。所以他之后默默的让自己的徒弟远离红尘。那种\"护犊子\"的老人家的情感。笔者读了反而有了一股子深深的感动!

以上这两点从学生和老师的角度上我们看到。通天教主绝对是个好学生也是一位好老师。通天教主起码在品德上是不错的。接下来我们要看看他的胸襟:

3、 顾全大局。契约精神

第七十二回 广成子三谒碧游宫

诗曰:

三叩玄关礼大仙。贝宫珠阙自天然:

翔鸾对舞瑶阶下。驯鹿呦游碧槛前。

无限干戈从此肇。若多诛戮自今先。

周家旺气承新命。又有西方正觉缘。

第七十二回 广成子三谒碧游宫也算是比较有名的故事了。讲的就是广成子杀了通天教主的徒孙火灵圣母后来到碧游宫归还宝贝。这时候的通天并没有偏袒谁。只是说了:

\"吾三教共议封神。其中有忠臣义士上榜者;有不成仙道而成神道者;各有深浅厚薄。彼此缘分。故神有尊卑。死有先后。吾教下也有许多。此是天数。非同小可。况有弥封。只至死后方知端的。广成子。你与姜尚说。他有打神鞭。如有我教下门人阻他者。任凭他打。前日我有谕帖在宫外。诸弟子各宜紧守。他若不听教训的。是自取咎。与姜尚无干。广成子去罢!\"广成子出了碧游宫。正行。只见诸大弟子在傍听见掌教师尊分付\"凡吾教下弟子不遵训诲。任凭他打\"。

不管是不是出自真心他也并没有当下就训斥广成子。更没有私下报复广成子。只是\"众弟子心下甚是不服。俱在宫外等他。\"中国的古典名著。很喜欢用\"三\"字。三国有\"孔明三气周公瑾\"。红楼有\"刘姥姥三进荣国府\"。水浒有\"宋公明三打祝家庄\"。西游有\"孙行者三调芭蕉扇\"等。一个事情经过三番转折。最能体现作者结构安排的匠心所在。也使情节显得跌宕起伏。获得极大的艺术感染力。

这个情节在封神演义里却非常重要。因为正是在三谒碧游宫之后。通天教主命弟子摆下了诛仙阵。从而拉开了阐截两教教主级人物斗法的序幕。这段小小的故事插曲成了一个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关节。也历来被研究封神演义的人认为是一个精彩的篇章。

我们都知道广成子多次暗示过截教的玉虚宫是旁门左道。而玉虚宫是正道和大道。诛仙阵前他也质问过广成子。广成子不辩解我估计可能真的有这样说过吧。

广成子被通天教主的徒弟们多次挡住过去路。他都让广成子放心的走。也告诫自己的徒弟不要找广成子的麻烦。或者说的卑鄙一点。就是故意刁难一下广成子也没什么不妥当的吧。毕竟你一个番天印把火灵圣母给打回原形了。作为一教之主看到自己的徒孙如此被欺负还可以放广成子回去。一切都是为了给师傅鸿钧老祖面子。都是为了顾及原始天尊的面子。还有就是为了顾全封神大业的大局。他心里是清楚的。私仇在重也比不上大家一起签下的契约。契约精神的解释是:西方文明社会的主流精神。\"契约\"一词源于拉丁文。在拉丁文中的原义为交易。其本质是一种契约自由的理念。所谓契约精神是指存在于商品经济社会。而由此派生的契约关系与内在的原则。是一种自由、平等、守信的精神。契约精神不是单方面强加或胁迫的霸王条款。而是各方在自由平等基础上的守信精神。通天教主真的做到了。在自己方面明显吃亏的情况之下。依然都保持着契约精神。这是何等的气度!

其实。挑拨两派不和的祸首还是要算申公豹。没有那些\"道友请留步\"或者在通天教主面前搬弄是非。可能根本不会使得通天教主下山摆什么诛仙阵。

鸿钧道人作罢诗。三位教主叩首:\"拜谢老师慈悲!\"鸿钧道人起身。作辞西方教主。命通天三弟子:\"你随我去。\"通天教主不敢违命......鸿钧分付:\"你等去罢。\"众人起立拱候。只见鸿钧与通天教主驾祥云冉冉而去。西方教主也作辞回西去了。老子、元始与子牙曰:\"今日来。我等与十二代弟子俱回洞府。候你封过神。从新再修身命。方是真仙。\"正是: 从修顶上三花现。返本还元又是仙。

通天教主最后放下了一些恩怨跟着自己敬爱的师傅回去接着修行去了。最后看看发现这位通天教主还要一点就是知错能改的特点!通天教主把一切都放下了。什么不快。什么恩怨都放在心里慢慢让它们融化了。

其他观点:

通天教主出自明代神魔小说《封神榜》。 他是鸿钧老祖最疼爱的徒儿。也是原始天尊、太上老君的师弟。


通天教主是一个杜撰出来的虚拟人物: 首先。大部分网友认为通天教主就是“道家三清”之一的“上清灵宝天尊”。其实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鸿钧老祖一气化三清”。三清分别是:玉清元始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上清灵宝天尊。

在《封神榜》中。元始天尊与道德天尊(太上老君)都有出场。唯独上清灵宝天尊全书没有提及一个字。而懂些道家之事的读者又习惯对号入座。将不是三清的通天教主误认为是灵宝天尊。

这纠竟作者是有意为之?还是另有玄机? 在笔者看来。《封神榜》的作者在创作“通天教主”时。并没有将道教“三清”的体系加入进作品中。 因为在书中“一气化三清”只不过是一个招式。而不是一个典故。 另外。通天教主在书中。被作者刻画成了“反派性质”的人物。截教最后也是以“被消灭”的形式收场。

而将道教描写成“至高无上”地位的作者。自然不会让灵宝天尊来屈就。扮演这个注定要被打败的通天教主。 因此。通天教主与灵宝天尊并不是同一尊神。他只是作者杜撰出的虚拟人物。但可以将灵宝天尊看做是通天教主多个原型中的其中之一。

通天教主代表了“民间宗教”兴起与覆灭:

通天教主所创立的截教。代表了道教中“非正统出身”的阶级层面。 表面上《封神榜》是一本神魔小说。写的都是些“不着边际的事”。但实际上《封神榜》这部书影射了当时明朝社会下“正统道派与非正统道派”的争斗。而通天教主正是其中的关键人物。

在书中。道派分为阐教和截教。阐教由元始天尊所创立代表正统道派。

截教由通天教主所创立。代表了道教之外的“民间宗教”。通天教主也就顺利成章的成为了“邪魔外道”的祖师爷。 阐教内的道家弟子皆是修成正果之身。截教内的弟子多为生灵成精“三尸”未灭的“野仙”。

再来。“阐教”是道家中的基本名词。佛家、儒家也使用过这个词语。例如《上清灵宝大法》中写道:“济度天人。阐教凡世。” 而“截教”一词。没有在任何道、佛、儒家的典籍中出现过。完全就是作者杜撰的。

作者创作通天教主与截教地目的。是为了影射当时明朝社会。“道教正宗”与“民间宗教”的斗争。 在书中。原始天尊的阐教门下弟子不过百人。而通天教主的截教弟子不下千人。这正与现实中嘉靖、万历年间。民间宗教“无门槛加入。处处盛行”的情况相同。

一个国家若是突然兴起了十分广泛且没有制约的众多大型教派。就会出现大规模的“拉帮结伙”行为。最终民间宗教会发展成“颠覆统治阶级政权”的邪教组织。 明朝天启二年五月。大成教教主徐鸿儒称自己为中兴福烈帝。拥有近数十万信众的大乘教在山东起事造反朝廷。

信奉正统道教的作者。将对民间宗教的不满情绪。借由书中的阐、截二教之斗表达出来。也是一种无奈之举。

其他观点:

通天教主是《封神演义》中的碧游宫掌截教道法的教主。

通天教主和鸿钧道人一样。是虚构出来的人物。道教神仙谱系中。并无此二人。

鸿钧道人是完全捏造出来的人物。而通天教主。还有些蛛丝马迹可寻。

自道教从道家文化中分离出来。并建立完整的宗教开始。道家文化的经典。便成了道教的教义。道家文化中的圣人老子。便成了道教的道祖。

在魏晋南北朝时。道家玄学盛行。道教也道教文化在和巫术的结合下。诞生了。道教诞生后。他们的教义发生了分歧。

一部分人认为。他们应该修身养性。心无旁骛。专心研读经典。勤修己身。以期最后可以将自身和天地融为一体。从而不老不死长生永存。这些人修的。就是后来说的内丹术。讲就是养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反虚。他们这个教派就是阐教。阐教最注重的是人的根行。必须要天资聪颖悟性极高的的人才能修得。这一点。在写进封神演义中时。基本可以说一点偏差没有。

另一部分人认为。人生天地间。生死之说虽不全在天。却也差不多。那么既然如此。他们修道的墓地何在呢?截取一线生机!他们认为天地之间唯道长存。死与生生与死。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只要能够抓住天地间的那一丝契机。便能够长生不死。所谓破而后立。有时候。他们需要有直面死亡的勇气。不逃避不退缩。焉知死后不是新生。他们称之为截教。意为截取一线生机。他们认为阐教那种内丹术。就是做万年的王八。最后还是免不了一死。与其如此。不如勤修外身。炼器炼丹画符施咒借法。这些是截教徒惯用的手段。

这两个教派。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具体的名字我有些记不得了。感兴趣的道友可以去搜一搜。后来。我们在西游记中见到的五雷法。就是一个有特别意义的借法的神通。除此之外。在魏晋南北朝时。也确实存在人教。人教就是道教的人以孔子的理念为基础。对世人施行的教化。

那么。通天教主这个任务形象。想来道友就能理解了。他就是作者以外丹术为基础。构造出来的一个人物形象。至于《封神演义》中说通天教主有教无类。简直是对他的讽刺。历史上的截教。对于妖魔精怪可没这么大方。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初心未变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3:45:29

    教主,天尊,道教,封神榜,灵宝,弟子,圣母,有教无类,徒弟,契约

  • 独一人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3:45:29

    没想到大家都对通天教主到底是谁?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浮生三叹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3:45:29

    鸿钧老祖是创世始祖。通天教主则是他的第三个徒弟。也是他最喜欢的弟子。《封神演义》中。通天教主在紫芝崖碧游宫开设法脉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