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二泉映月》是阿炳留下来的二胡名曲。现在要想拉好这段琴曲。真得下大功夫。很多名家拉的虽好。但不一定拉的像。因为阿炳拉的二泉映月有他独特的特点。
二泉映月作品于1950年由音乐学院杨荫浏教授根据阿炳的演奏。录音记谱整理。灌制成唱片。由储师竹和黎松寿订弓指法。在此之前。琴曲并没有谱。完全靠心记谱。或者根本不用记。阿炳在演奏时。并没把乐曲谱子结构、弓法等放在心上。只是把心中的感受用音乐倾诉出来。后来者都做不到这一点。
全曲包含了多种民间音乐素材。4/4拍贯穿始终。旋律发展手法是市井民间音乐典型的鱼咬尾或接龙形式。就是前一句旋律的结束音和后一句旋律的第一个音相同。乐句之间环环相接。连绵不断。极具特点。
阿炳的二胡演奏技艺技巧是二泉映月曲难以复制的重要部分。他的二胡演奏最大的特点就是顿断有节。韵律感很强。阿炳乐感修养很深。演奏技巧精湛高超。无人能超越。
在演奏该曲时。阿炳头戴礼帽。佝偻着身子。左手握弦。右手持弓。低着头 全部注意力集中。心无旁骛。没有半点矫揉造作。宠辱不惊。他运用二胡的五个把位。并配合多种弓法的力度变化。在变奏中起伏迭荡。情景交融。将意境展现得无比深刻。具有很强的情感。
在弓法上。阿炳以短弓见长。经常使用一字一弓。音量饱满。如切分、顿、颤、提、抖、断弓等。
他的连弓用得不多。但很有特点。也许他吸取了地方戏曲音乐中弦乐的运弓方法。由弱拍进入强拍。形成弓法上的切分进行和延留进行。在较长的音进行时。持弓的右手用力有轻有重。保持浑厚的音色。又有较明显的韵律效果。
在指法上。阿炳应用的是民间演奏中的定把滑音。在演奏时左手始终放在二胡的第二把位上。在第一、三把位上的旋律多采用滑音演奏。这种技巧减少了频繁的换把次数、又能通过手指滑弦效果使旋律的进行更加浓郁连贯。
食指、中指滑音的应用。丰富了旋律的韵味。抠柔、压柔、不柔的相对比较。以及颤音、打音、带音、大小滑音、原位上下滑音和各种装饰音的灵活运用。加深了二胡演奏的表现力。全曲的速度较统一。力度的变化却很大。
阿炳根据感情的发展随心所欲地运弓。运弓的强弱起伏配合以左手的按弦。通过指力的轻重造成音的顿挫。听起来感到连中有断。音断意不断。曲调显得生动活力。
阿炳的二胡演奏风格。可谓行弓沉涩凝重。力度强弱适中。力感情感横溢。哀怨犹豫。欲行又止。抑扬顿挫。内敛隐忍。引而不发。表现了一种含蓄而又艰涩苍劲的音乐主题。
总之。要学阿炳演奏。要领就是。要低头勾背。不能昂首挺胸。这是于平常表演姿势相反的。滑音要呈直线形式。干净利落地上下滑动。中间不拐弯抹角。两手密切配合、同时动作。奏出强健的音头。如果连弓演奏的定把滑音。左手快速地直线滑动。右手配以浪弓。使发音顿挫分明。这样基本就有了阿炳演奏的意思。
其他观点:
《二泉映月》是我国著名民族音乐家华彦均(瞎子阿炳)的传世之作。自问世以来。受到音乐界的普遍重视。在音乐舞台。国际艺术交流中久演不衰。在音乐院校中被列为重点必修教材。《二泉映月》被誉为当代世界十大名曲之一。
阿炳。江苏无锡东亭人。生于1893年。其父华雪梅。音乐非常好。中国乐器样样都会演奏。尤以琵琶演奏最精。阿炳自幼随父学习音乐技艺。只要遇到他喜欢的曲调。他都竭力向人请教。十分谦虚。当地流行的乐器他几乎都会。而且演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1896年。阿炳的母亲抑郁而死。在他十一。二岁的时候患了眼疾。又死了父亲。生活十分艰苦。1928年。阿炳35岁的时候。两只眼睛全瞎了。从此以后。人们就叫他瞎子阿炳。
有些人把瞎子阿炳当叫花子看待。事实并不是这样。他从来没向人乞讨过。他是纯粹靠卖艺。演唱维持生活。
《二泉映月》作于上世纪30年代末。本曲以无锡惠山二泉亭附近的风景为题材。那里有一个著名的泉水。称为“天下第二泉”。这里是阿炳双目失明前常去玩耍的地方。用《二泉映月》作标题。通过泉水与月色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二泉映月》不只是描绘宁静夜晚泉清月冷的二泉胜景。而是作者借这美好山河之景。抒发自己饱经人间心酸的一生遭遇和对坎坷命运的愤怒情绪。对美好生活的憧憬。阿炳用音乐形象来描绘他想象中旧时曾目睹的美丽风景。但他当时所感到的。却是周围漆黑的一片。这就使得他在委婉优美的旋律中。时时流露出伤感悲凉的情调。
《二泉映月》全曲共分6段:引子、A1。A2。A3。A4。A5。即同一个材料的五次变奏。随着音乐的陈述。引伸。展开。主题所要表达的感情得到更充分的抒发。
《二泉映月》全曲速度变化不大。但其力度变化幅度却相当大。从pp~ff。在每逢演奏长于四分音符的乐音时。用弓轻重有变。忽强忽弱。藕断丝连。音乐时起时伏。扣人心弦。
阿炳的二胡演奏艺术具有苍劲。刚健。浑厚。深沉的气质。讲究功夫与神韵。他长期生活于社会基层街头卖艺。广泛吸取江南民间音乐。民歌。戏曲说唱乃至道教音乐等艺术。在深厚的民族民间音乐基础上。不断探索提炼。逐渐形成自己创新独特的艺术风格。
为了表现乐曲内容。阿炳创造了许多巧妙的演奏手法。具有浓厚的民族气息如“巧用错弓”和“原把滑音”等独特手法。
所谓“错弓”就是违反常规的弓序。造成节奏上切分的效果。使原来较平稳的旋律进行。因强弱关系变化而构成抑扬顿挫的明显对比。这种节奏在当时十分罕见。为阿炳首创。不难看出这种弓法。节奏是经过了千锤百炼。反复推敲而形成的。乐曲在抒情优美的旋律中又展现出刚劲挺拔。深刻揭示作者的内心处境。由于全曲多次出现这种“错弓”奏法。因而让人听后记忆犹新。
“原把滑音”则是阿炳精于运指的又一独特手法。当演奏滑音时。手在原把位灵巧地运用同一个手指(食指较多)上下滑动。以减少频繁的换把。换指。使音乐幅度加大。旋律更富有性格和律动感。同时内弦饱满的音色也得到充分发挥。
“原把滑音”与阿炳经常在街头拉琴卖艺有关。站着拉琴经常换把。音不易拉准(当时没有琴托固定器)。在演奏高把位时。为减少换把。就多用内弦。所以控制内弦音色就十分重要。阿炳演奏起来则得心应手。非常轻松。韵味十足。因此无论在创作还是在演奏方面。阿炳的音乐风格都值得我们很好的学习。
我们还要特别感谢杨荫浏先生。在1950年。杨先生将阿炳的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和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共六首乐曲抢救录音。阿炳精湛的演奏艺术成为民族音乐珍贵遗产得以保存流传。否则。《二泉映月》这样的世界名曲就不能流传至今。
其他观点:
谢谢!实在对不起!真的不懂音乐。二胡不属于弹拨乐器是拉弦乐器。一般通常用演奏这个词语。“拉奏”这一词有点不太受听一般都不用这个。二泉映月大家都知道是瞎子阿炳华彦均留下的传世瑰宝!世上人都爱!是所有人的心声!也是每个人人的人生!人生百味苦辣酸甜都包括在这里。不管你多大官还是最底层小老百姓都可以在这里找自己的答案。日本有个音乐指挥家不都跪下来听的吗。千百年来才能只有这一个《二泉映月》太了不起了!阿炳的二胡曲有很多首如听松。大浪淘沙等等很多。二泉映月之前没有名字也没有谱子。随心所欲想拉哪首跟着自己感觉顺理成章有段有落就完成一首。天才音乐家。后来经过整理录音灌制唱片才命名的。如果想了解详细可以查资料又全面又准确。我完全不懂音乐。听别人说的。一知半解瞎说几句。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 初次创业,有什么好的建议,请高人指点下?
- 文学上有种体裁叫古风,它和赋、诗词有何不同?
- 有没有对视力好的水果推荐?
- 怎么和父母说自己有男朋友了?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63369.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阿炳,滑音,二泉,映月,音乐,旋律,瞎子,切分,乐曲,手法
没想到大家都对请问阿炳最初弹奏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在音乐上有哪些特点?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二泉映月》是阿炳留下来的二胡名曲。现在要想拉好这段琴曲。真得下大功夫。很多名家拉的虽好。但不一定拉的像。因为阿炳拉的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