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甲午战争末期。李鸿章赴日本谈判求和的情况。在中日双方的历史档案中记录得都比较具体。而且李鸿章赴日本的全程都由随员记录有类似工作日记、备忘录一样的记事。使得我们今天还能对马关谈判的全过程有直观的了解。
下面按照日期。对马关谈判的过程做个类似大事记一样的简要介绍。供各位朋友参考。
1895年
2月13日。清政府通过军机处电令李鸿章将直隶总督职务交由王文韶署理。李鸿章本人“星速”进京。
2月21日。光绪帝在乾清宫召见李鸿章和军机大臣。讨论甲午战争局势的发展。以及讨论对日本求和的谈判底牌。李鸿章认为割地、赔款均无法担承;户部尚书翁同龢认只要能不割地。则无论赔多少钱户部都将努力;孙毓汶认为如果不割地。日本恐怕不会答应讲和。
2月23日-25日。光绪帝连续三天召见李鸿章和军机大臣等。讨论求和的底线。
3月2日。清廷下谕旨。命令李鸿章为全权大臣。赴日本求和。
3月3日。光绪帝密谕李鸿章。隐晦地传达了同意割地、赔款的态度。要求李鸿章“斟酌轻重。力与辩争”。
(光绪帝赐予李鸿章的全权敕书)
3月4日。李鸿章觐见光绪帝。光绪颁全权敕书。
3月13日。李鸿章率随员等共135人。在天津塘沽分乘“公义”(招商局“海晏”号改名)、“礼裕”。
(1895年3月19日。到达日本下关的“公义”轮)
(日本关门海峡今景。照片左下方的城镇区域就是马关。拍摄:陈悦)
3月14日。“公义”“礼裕”启航。途中因为遇到狂涛恶浪。被迫在山东荣成湾避风。至19日抵达日本政府指定的谈判城市下关(中国称为马关)。3月20日下午2时30分至4时15分。李鸿章率李经方、罗丰禄、马建忠、伍廷芳等随员到达下关春帆楼。与日方代表伊藤博文、陆奥宗光会面。互相检视全权敕书。并就谈判程序、注意事项进行约定。
(日本美术作品。马关谈判)
3月21日。上午10时。根据日方的邀请和安排。李鸿章一行弃舟登岸。入住春帆楼附近的寺庙引接寺。下午2时30分至4时20分。在春帆楼进行谈判。议题为中日首先停战。因日方态度蛮横。毫不让步。谈判陷入僵局。
(李鸿章谈判期间暂驻的日本引接寺。拍摄:陈悦)
谈判后的22至23日。李鸿章以电报将谈判情况汇报清政府。请求训令。清政府表达了可以暂时搁置停战谈判。先探明日方讲和谈判的条件。“以先索和议条款为要”。
3月24日。下午3时至4时15分。双方再次谈判。搁置有关先行停战的谈判。李鸿章向日方索要其讲和条件。
谈判结束后。李鸿章在返回引接寺途中。遭日本愤青小山丰太郎行刺。子弹击中颧骨。
3月28日。日本方面通知李鸿章。日本同意首先无条件停战。
3月30日。中日停战条约签署。
(春帆楼院内的伊藤博文、陆奥宗光铜像。拍摄:陈悦)
4月1日。上午10时至11时45分。李经方代替李鸿章与日方在春帆楼会面。主旨在于希望尽快得到日方草拟的讲和条件。
下午2时许。日方将所拟定的《讲和条约》(马关条约)草案提交给李鸿章。要求4天之内做出答应与否的答复。
4月2至4日。李鸿章将日方拟定的草案全文电报清政府。等候训令。
4月5日。李鸿章以照会答复日方。认为日方开列的条件过于苛刻。要求削减。
4月6日。日方照会李鸿章。全然驳回了李鸿章的削减要求。
4月9日。根据清廷的指示。李鸿章重新拟定了中方可以接受的讲和条约文本。照会给日方。
4月10日。因伤势渐愈。李鸿章亲赴春帆楼。在下午4时15分至6时30分。与日方进行谈判。日方对李鸿章提出的缩减赔款和割地的要求进行拒绝。李鸿章则一一辩争。最终日方表示赔款总额从3亿降至2亿。
4月11日。日方照会李鸿章。就昨日谈判结果形成新的和约草案。要求中方4日内答复。
4月12日。李鸿章以照会形式。继续和伊藤博文等讲价还价。伊藤博文等寸步不让。
4月13-14日。李鸿章向清政府电报请训。光绪帝谕旨。如果无可商改。就按照日方的要求定约。
4月15日。下午2时30分至晚上7时30分。李鸿章与日方代表在春帆楼会谈。做最后的争辩尝试。日方态度强硬。丝毫不让。最终定约。
(马关谈判时所用的文具。拍摄:陈悦)
(马关条约草约文本上的中日两国代表草签)
4月17日。上午10时至11时40分。李鸿章与日方代表在春帆楼会谈。草签日清讲和条约(马关条约)。
4月18日。李鸿章一行乘船返国。
4月20日。李鸿章抵天津。向清政府奏报谈判和草签情况。并因伤请假20天。
5月2日。光绪帝正式批准马关条约。
(春帆楼院内竖立的讲和纪念碑。碑文由伊东己代治拟写。称甲午战争、马关条约是日本崛起的关键。拍摄:陈悦)
5月7日。中方换约代表伍廷芳一行与日方换约代表伊东己代治一行在约定的换约地点山东烟台会晤。
5月8日。深夜11时30分。中日代表在烟台顺德饭店完成了交换双方政府批准马关条约的正式文件。 马关条约正式生效。
(日本明治天皇睦仁在条约批准文件上的正式签名)
(光绪皇帝在条约批准文件上加盖的玺印)
其他观点:
1.李中堂不愿意去
2.李中堂去的时候其实是国家无人敢于负责
3.光绪要让他们商量的事情都得禀报
4.慈禧当时没表态
总而言之。马的签订给李中堂带来了巨大的政治风险。但仍然敢于承担责任。这足以证明其忠勇爱国。其心深忠。其行可敬。
其他观点:
好象是小日本点名叫李鸿章去的。清政府没办法。人家只给李鸿章签。据说李鸿章还受伤了。被小日本人伤害了。据不签字。后来小日本妥协。签字时少给小日本一个多亿。李鸿章遇见衰败的清政府。也只能背黑锅了……。有史料记载。李鸿章死时都是睁着眼走的…那叫死不瞑目。!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 初次创业,有什么好的建议,请高人指点下?
- 有没有对视力好的水果推荐?
- 怎么和父母说自己有男朋友了?
- 三岁的女儿发烧到底该不该输液?过度输液等于慢性自杀吗?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66076.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日方,光绪,日本,马关,马关条约,清政府,甲午战争,条约,下关,照会
没想到大家都对李鸿章亲赴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是一个怎样的过程?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甲午战争末期。李鸿章赴日本谈判求和的情况。在中日双方的历史档案中记录得都比较具体。而且李鸿章赴日本的全程都由随员记录有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