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唐朝人的韩愈说听不懂粤语,难道粤语不是古汉语唐音吗?
原创

为什么唐朝人的韩愈说听不懂粤语,难道粤语不是古汉语唐音吗?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韩愈本身就是说粤语。当时叫官话。也叫白话。他不是听不懂粤语。是听不懂当时的百越语言。他管这种听不懂的语言叫鸟语。当时的中原人将南方各族统为百越。人数较多的包括苗族、壮族等。也就是今天广西、贵州、云南的主体少数民族。其中今天的布依族。就是百越的意思。是周恩来总理以北盘江为界。将壮族一分为二。江以南称壮族。江以北称布依。韩愈听不懂的其实是苗语、壮语、布依语等等。其实也听不懂今天的普通话(满州语、女真语)。但他能听懂今天的粤语和客家语。

由于历史上多年战乱。中原人避祸南移。成为今天的客家人。再加上蒙古、女真人先后入主中国。古代官话地位旁落。成为南粤语言。而当代北方人听不懂粤语。误搬韩愈的话。以为南方语言是韩愈说的鸟语。大错特错也。正好搞反也。如果韩愈翻生(复活)。必定会说:有冇搞错。点解而家全部人都讲鸟语?(为什么现在所有人都说女真话)

在此试引韩愈诗《湘中》一例为证:

湘中

[ 唐·韩愈 ]

猿愁鱼踊水翻波。自古流传是汨罗。

蘋藻满盘无处奠。空闻渔父扣舷歌。

这诗用普通话读明显不押韵。用粤语读来不但抑扬顿挫。而且“波、罗、歌”是押韵的。这样的例子在唐诗中比比皆是。用粤语读唐诗。其韵律就像唱歌一样。且押韵。

其他观点:

白话(粤语)就是我们汉族人始祖语、五千年前仓颉(黄帝身边的重臣)造字后至宋朝四千多年里中国历朝历代的通用语言。语言学家已证实《切韵》、《唐韵》和《广韵》这隋朝唐朝和宋朝三本的发音字典。就和今天的粤语发音高度吻合。这就是说白话系隋唐宋三个朝代中国的语言。这就是外国大学为什么只研究粤语和普通话的原因。外国人分别叫唐话和满语(Mandarin。满大人的语言)。亦因唐朝的强大。外国人把在他们国家集中讲白话的街区叫唐人街;历史学家已经证实周朝就统一了语言。当时叫雅语。而周朝、春秋、战国、秦汉和隋朝唐朝宋朝又是一脉相承。只不过期间分分合合。史书上亦没有记载这段时间中原发生语音的变化。所以白话就是雅语。那雅语是不是盘古开天至周朝的语言呢?

今天我们终于解开了汉族语言千古之迷。那就是二十一世纪(2O18年)语言学最伟大的发现:汉字不单表意。音还表义。通过粤语的发音就知道。例如:前和后。开和合。快和慢。当粤语讲前字时由前面发出。即舌头和上腭之间发出(不是卷舌音)。而后字是由后面声带发出;当讲开字时嘴立刻打开。讲合字嘴即刻闭上;而快和慢这对反义词。当你讲快字时把手放在离嘴三五寸远。明显感到声未出气已到。而讲慢字时。手帖在嘴边越大声声流越缓弱到。这些动作都说明汉字音表义。汉语不仅仅只是字表意。

根据上面的提示。找出以下的字为什么这样发音。比如: 白和黑。光和暗。大和小。上和下。内和外。出和入。香和嗅。呼和吸。吹和气。软和硬。升和降。笑和哭。远和近。洞、孔、窿、管。不、毋、勿、无(无的古音正音读冇)。呑、吐、呕。圆、方、平、扁、瘪。嘴、舌、喉、胸、肺、心。甜、酸、苦、辣、咸。 耳、鼻、头、颈。咬和切。牙和齿。爆和炸。长和短。食和饭。饮和水。声和音。走和行。正和歪。好和坏。左和右。等等(有专门的篇幅讲解)。而北方话全部是开囗音。并且声音全部在舌头处发出。毫无意义。

其实最伟大的是我们的祖先还根据感情来设计汉字。即汉字音还表感情。其中读岳飞《满江红》最为代表。这首词既有悲伤、激动、憤概的情景。所以分别用白话和北方话来读时。白话就比北方话更悲伤、更激动、更愤怒。而北方话甚至一点情绪都没有。至于为何会这样。因汉字音表感情详细讲解要太长。所以另有篇幅专门解释。当然白话还能表达汉字的字表意。比如:阿(形声音。排泄时发出a 或e的声音)。企(人止为立)。返(反方向走为回)。食(人有得吃才善良)。等等。所以字表意、音表义和音表感情的白话就是汉族的始祖语。粤语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语言。

正因为汉字精心设计。所以只有白话能使用宋朝之前四千多年里所有的常用语。比如:屙(拉)。着(穿)。食(吃)。饮(喝)。喝(吼)。行(走)。走(跑)。企(站)。几多(多少)。文(块)。几时(什么时候)。姣(骚)。斟(倒)。晏(中午或迟)。箸(筷子)。翼(翅膀)。肶(大腿)。未曾(还没有)。寻日(昨天)。无计(没有办法)。啖(口)。惊(害怕)。得闲(有空)。倾计(聊天)。面(脸)。衫(衣服)。睇(瞧)。隔篱(隔壁)。抵(值)。旧时(以前)。后生(年轻)。渠(他)。谂(想)。畀(给)。攰(累)。揀(选择)。差人(警察)。游水(游泳)。返归(回家)。定(还是)。廿(二十。白话一个音。日历上就有)。卅(sa。三十)。亦(也)。未(没有)。闻(听见)。禾(稻谷)。等等(亦有专门的篇幅介绍出处)。

正因为汉字是精心设计。所以只有白话能表达宋之前所有的单音词(汉语近五千年来都是一音一义。无须两个音表一义)。比如: 识(认识)。知(知道)。明(明白)。见(看见)。米(大米)。蔗(甘蔗)。窗(窗户)。蚁(蚂蚁)。睬(理睬)。帽子(帽。几乎所有加子字的词都是多余的)。颈(颈部。把器官加多一个字几乎都是多余的)。等等。数不胜数。

毫无疑问白话(粤语)就是古汉语、宋之前四千多年里历朝历代的通用语言。当我和老师讲起唐诗宋词古文成语都是用我们的白话写时。老师们顿时醒悟说道:“怪不得似曾相识”;这就是我们读起唐诗宋词那么押䪨的原因。也是粤语歌的歌词和唐诗宋词有得一比、唱起来韵味十足的原因。其实几百年前白话就是古汉语早有定论。明朝大文豪朱熹曾和弟子在讨论雅言时有过这样的评价:“四方音多讹。却是广中人说得声音尚好。蓋彼中地尚中正。自洛中脊来。只是太边南去。故有些热。若闽浙则皆边东角矣。XX声音尤不正”。前一句就是说粤语最契合雅言(广中人就是广府人。即白话人)。“自洛中脊来”就是说白话人来自中原。

讲到这里。有人觉得不可思议。为何只有两广人保留纯正的汉族语言?皆因宋朝之后中国受到各种北方少数民族的占领和统治。中原语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此之后中原再也没有白话 (古时把口语叫白话。简化后写成书面语就叫文言文。这就是所谓的文对白)。因距离中原太远。不受到影响。逃难到两广的汉人得以把汉语保存下来。这是莫大的幸运。总之。白话(粤语)是祖先留给我们比都江堰、兵马俑等所有的文物加起来都珍贵的遗产。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传承下去。

其他观点:

唐朝官话是不是现在的粤语。我不是专家。不敢莽言。但我发觉许多唐诗用粤语来朗诵比普通话更押韵。看举例。(注:以下括号里的拼音为粤语音节。不是直接读音。因为写不出音标音节后的大写数字为汉语拼音的声调。因为粤语有六音。只能近似表达。普通话读音不标注。)

望庐山瀑布(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yin一。

遥看瀑布挂前川qin一。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tin一。

(普通话读只有烟和天押韵。粤语川字也押韵。)

草(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zheng三。

春风吹又生sheng一。

(普通话一句都不押韵。粤语尽和生押韵)

早发白帝城(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gang一

千里江陵一日还。wang三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shang一

(普通话读还和山有点押韵。粤语读间也押韵)

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tin一。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xin三。

(普通话读没一句押韵。粤语读天和船押韵)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yout三。

凤去台空江自流lout三。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yout一。

三山半落青天外。

二水中分白鹭洲jout一。

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sout三。

(因为这些字的粤语读音写不出拼音的韵母。只好借英语out的读音作韵母。普通话读只有游、洲和愁押韵。而用粤语读还有流和丘)

送友人(李白)

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东城xand三。

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征jand一。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qand三。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mand三。

(又要用英语and的读音做韵母。普通话读只有城和征。粤语读加上情和鸣)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qeng一。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reng三。

(用普通话读无押韵。粤语有俩)还有一些诗普通话虽然有押韵。但用粤语读明显更对称合理。如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例子太多了。不胜枚举。这能作为唐朝人说粤语的一个证明吗?待考……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少女恶习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4:27:37

    粤语,白话,押韵,普通话,汉字,语言,中原,李白,都是,读音

  • 笑红眼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4:27:37

    没想到大家都对为什么唐朝人的韩愈说听不懂粤语,难道粤语不是古汉语唐音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小新卖蜡笔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4:27:37

    韩愈本身就是说粤语。当时叫官话。也叫白话。他不是听不懂粤语。是听不懂当时的百越语言。他管这种听不懂的语言叫鸟语。当时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