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斗、升、合,这四种古代的计量单位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
原创

石、斗、升、合,这四种古代的计量单位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在农村的时候。用过斗。用过升的!

农村生产队的时候。给各家分粮食的时候。都是用斗的。因为粮食的比重不一样。所以在分什么粮食的时候。都会用称称一下一斗粮食的重量。然后再去计算分到粮食的实际数量的。过去农村分粮都是毛粮的!

毛粮。也就是没加工的谷子。高粮。玉米。水稻。糜子等。比重都轻。每斗的重量都达不到50市斤的。将毛粮加工完后的成品粮食。也就是谷子加工完的小米;高粱加工完的高粱米;玉米加工完了的玉米碴子;水稻加工完了的大米。还有各种豆类的比重较重。每斗基本上是在50实斤的。

至于升。当时在农村是家家都有的。我们家也有升的。每升没加工的毛粮也都不到5市斤的。加工完的成品粮食基本上也都是5市斤的!

原则上对每斗粮食的重量是按50斤计算的。对每升粮食的重量是按5市斤计算的。因为都是以十进位的。所以10升是1斗。10斗是1石的!

至于那个合。按道理是10合为1升的。也就是1合原则上应当是0.5市斤的。也就是半斤粮食的。我从小就在农村生长的。从来也没见过叫合的容器的。因为他的容量太小。在农村也是不实用的!

【社会现象。家庭问题。综合观察。全面解析。请您关注从善如刘的问答!】

其他观点:

一石等于十斗。

一斗等于十升。

一升等于十合。

一石的重量到底是多少?

一石就是“一担”。一担是一个担子重的粮食。大约是120斤(也有按100斤的)。

这在古代度量衡中是比较明确的。到了近代。有些地方的一石按照500斤来算。建国以后有地方规定一石是100斤。这都得另说。不能算古代的常见情况。唐朝的一石是现如今的120斤。宋朝则是现如今的118斤左右。通常来讲。一石就是等于现在的120斤左右(重量单位都已经过换算)。

如此下来:

一斗就是12斤。即6kg。

一升就是1.2斤。即0.6kg。

一合就是0.12斤。即60g。

注意。汉朝的度量衡和后世不同。重量单位都相对较小。

在唐代。就已经将“一石”叫做“一担”

《后汉书·宣秉传》:“自无担石之储。”李贤注:“今江淮人谓一石为一担。”可见。从唐朝开始。一石的重量就被人联系到了一担子的重量。并不是说把一石说成是一担就是没文化。一石很早就被唤作一担了。

普通男丁一担能挑起多重的东西呢?

大概就是现如今的120斤左右。

古时为方便衡量。都有专门工具

一石的交易嫌多。还有下面的小单位。如此下来。将这一石分成十份。就是十斗。一个米斗装的就是一斗米。十份合起来刚好是一石。


而一合呢?

下面说。

这些重量到底是怎么定制的呢?

是根据米粒重量。

《汉书》:

千二百黍实其龠。 合龠为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

古代规定。一千二百粒米就是一龠。把两个龠合起来。就是一合。十个一合就是一升。十升就是一斗。十斗就是一斛(即汉时一石)。可见。古代的计量单位。不仅是重量。还有长度。都是非常准确的。否则哪里能修得准那么多方正宏伟的建筑?

其他观点:

我来说几句。好多人回答这个换算关系是:

一石=十斗。一斗=十升。一升=十合。

笼而统之也没啥问题。

但是。中国历史这么悠久。是不是每个时代都是这个算法?每个时代这几个单位相当于今天多大容量?

大伙儿看下面这个表吧(注意最右框的换算方法。出自《汉语大词典·附录》):












另外。再多说两句。很多人给人纠正读音。说石应该读成蛋。读时是不对的。

这我想起了复旦大学姜鹏教授当年第一次进百家讲坛讲《汉武帝的三张脸》的时候。把古代某个官员的品秩(比方说二千石)读作了时。很多人也纠正得不亦乐乎。不亚于前几天给林校长纠正鸿鹄的读音——这个事件。当时媒体称为“一石激起千层浪”。

史杰鹏为此专门在《文汇报》文汇学人版发表了文章《“二千石”之“石”究竟怎么读》来阐述这个问题。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副教授郭永秉先生认为。汉代的“二千石”肯定不能读“dàn”音。当时还没有这个读音。由此可见姜鹏在节目中读作“shí”并不错。对于网友的质疑。姜鹏显得颇为坦然。他表示。网络上的质疑是一个健康现象。问题就是应该被用来讨论。这样才能使大家进一步理解某些有疑义的问题。对于“石”字的读音。他中学时也是读“dàn”的。上了大学才知道应该读“shí”。关键是讨论的过程中不能先入为主。固执己见。一看到与自己不同的意见和观点。就立刻认为是错的。——东方网记者王斌7月4日

石当重量或者容量的时候。120斤是1石。10斗也是1石。东汉的时候。有些地方就把1石的重量或容量叫做1担了。注意看下图李贤的注解(《后汉书》)。

实际上。把1石读成1担在今天是压倒性的局面。很多人也就把石当成了作为量词讲的“担”的简体——但是。这个用法《康熙字典》都没有收录。证明起码康熙以前的官方是不认这个的。

这种情况。我们叫做“同义换读”。意思是。不管字a本来固有的读音是啥。只要它和字b意思一样或者相近。就把它读成b的读音。很多学者都注意过这个问题。比如沈兼士、吕叔湘、李荣等。他们指出。汉语里还有其他类似例子。比如:

俛、頫读成俯;

圩读成围;

腊读成臘;

骰读成色(shai3);

驲读成驿。

所以。别人把量词石读读作“shí”並没啥问题。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陌念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4:36:36

    重量,粮食,都是,读音,加工,读成,后汉书,很多人,古代,现如今

  • 情多浓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4:36:36

    没想到大家都对石、斗、升、合,这四种古代的计量单位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长街听风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4:36:36

    在农村的时候。用过斗。用过升的!农村生产队的时候。给各家分粮食的时候。都是用斗的。因为粮食的比重不一样。所以在分什么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