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秦二世而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我个人的总结。我将秦国的二世而亡主要归结于两个方面:(1)秦国社会文化环境造就了暴君胡亥;(2)暴虐无道的胡亥针对秦国人才的大肆屠杀;秦国特定的文化环境养成了胡亥暴虐的性格。暴虐昏庸的胡亥无比信任奸臣赵高。做出“指鹿为马”这等令人调笑皆非之事。他们大肆诛杀秦国的良臣贤将。使得秦国人才凋零。最终走向灭亡之路。下面我将分别阐述这两点方面原因:
秦国社会文化环境造就了暴君胡亥;
胡亥出生时。距离秦国一统天下仅有十年。正是秦国马力强劲。势头正猛之时。那时的秦国法家思想正在大行其道。秦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统一战争。胡亥从出生开始就受到法家思想的浸染。随着秦国统一战争的胜利。始皇之心也日益骄固。法家思想中的积极方面被慢慢摒弃。刑法严苛。横征暴敛却在日益加剧。胡亥常伴父亲左右。耳濡目染之中。皇权至上。唯我独尊的观念已深入胡亥内心。
人之初。性本善。胡亥学坏长歪他的老师赵高难辞其咎。始皇嬴政千不该万不该。不该让赵高当胡亥的老师。赵高出身于一个罪犯家庭。从小就被处以宫刑。是一个身心备受摧残。对社会充满负面情绪的人。他虽精于律法。有一定的才华。可他性格阴暗。又攻于权术。传授给胡亥更多的是法家学说之中最负面、最暴虐的内容。赵高对胡亥的人生观价值观起到了很大的影响。
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推行的是愚民政策。而胡亥成了第一批受害人。秦始皇三十四年。下达焚书令。百家学说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十八岁的胡亥失去了接触百家学说的机会。他不闻《诗》、《书》。思想禁锢在法家学说的圈子之中。无法集众家之所长。在严刑酷法。残忍暴虐的路上越走越远。
在如此社会环境之下成长起来的胡亥。最终又被扶上了皇帝的宝座。成为了一名暴虐无道的昏君。大秦帝国也在他的治理下开始风雨飘摇。
胡亥自毁长城。对秦国人才大肆屠杀;
胡亥成长的社会环境恶劣。本就是一个无寸功于秦之人。却在赵高的鼓动之下。通过“沙丘政变”。使得胡亥最终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自“沙丘政变”开始。赵高、胡亥对秦国人才的屠杀就未曾停止。
首先他们为了顺利取得皇位。赵高师徒伙同李斯发动了“沙丘政变”。他们更改始皇遗诏。赐死扶苏与蒙恬。扶苏见到遗诏之后。拒绝了蒙毅“复请”的建议。拔剑自刎。唯一有望收拾始皇留下的烂摊子的帝王之才。以此种方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文韬武略的蒙恬、蒙毅兄弟也死在了赵高的手里。
赵高师徒自知王位来路不正。又杀害了这么多大臣恐宗室成员不服。于是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又将屠刀挥向了宗族重臣。宗室成员亦被斩杀殆尽。
赵高为进一步掌握权力。他进言胡亥:
“先帝临制天下久。故群臣不敢为非。进邪说。今陛下富於春秋。初即位。柰何与公卿廷决事?事即有误。示群臣短也。天子称朕。固不闻声。”於是二世常居禁中。与高决诸事。——《史记》
胡亥与群臣隔绝。只和赵高商议天下之事。赵高成功将胡亥与众臣之间的联系切断。为进一步架空胡亥、掌握大权做好了准备。
随后赵高继续抓权。收拾李斯、冯去疾、冯劫等人。清除了这些重臣之后。赵高的权利基本已到极点。他为了验证群臣是不是都顺从于他。一手策划了“指鹿为马\"这一令人啼笑皆非的事件。进一步清理了朝堂上不顺从他的人。为他的叛乱扫清了道路。
时针有话说
一般来讲。灭亡朝代的共同特性就是君主昏庸暴虐。统治之下。民不聊生。朝堂之上。佞臣横行。忠臣殒命。从小接受法家思想并在奸佞小人赵高的“谆谆教诲”之下成长起来的胡亥成为了一名昏聩的君主。他百分百的信任赵高。将秦帝国的人才例如:扶苏、蒙恬、蒙毅、冯去疾等人葬送掉。并且还将自己宗族势力斩杀殆尽。如此一番操作下来。朝堂之上已无良臣贤将为君主分忧解难。任赵高胡作非为。赵高权利一手遮天。宗族内部也无人可以制衡赵高。
站在权利顶峰的赵高欲将魔爪伸向胡亥。朝堂之上出演了一出“指鹿为马”的闹剧。此事件客观的来讲。为秦王朝的灭亡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自此赵高进一步铲除异己。祸乱朝纲。最终杀害胡亥。
后续子婴虽继位之后一举铲除了赵高。但面对的亦是朝内无贤臣良将。天下烽烟四起的困局。回天无术。秦帝国灭亡已不可挽回。
其他观点:
我字多。看我!就算没有赵高也会有李高、张高。并且秦国的灭亡是多个原因造成的。每一条都比“指鹿为马”严重!
以秦国当时的情况来看。赵高的指鹿为马并不是秦国灭亡的主要原因。可以说这个故事是反映了当时秦国朝廷上下的不一心和一些官员的丑恶嘴脸。为了攀上赵高这颗大树甚至违背自己的良心。可见朝廷内部官员的腐败。也看出赵高专权的肆意妄为。
为何说赵高的指鹿为马不是秦王朝灭亡的原因?因为当时的秦王朝已经积弊太深。赵高的指鹿为马跟这些弊端相比。就如同小巫见大巫一般。那么具体有哪些方面呢?
不近人情的法治
陈胜吴广本是被押往长城的罪犯。但是因为大雨的原因并不能准时到达。按照秦国当时的法律来看。罪犯理应被全部处决。最终陈胜吴广起兵抗争。
大雨是天灾所致不是准时到达很正常。因为这属于不可抗力并非人为。但是陈胜吴广却因此起兵抗争。可见并非是他们二人太过“玻璃心”而是最终一定会死为何不拼死一搏?
抗争是要付出代价的。很大几率就是被平定然后被处决。在历史上无论哪次百姓抗争都是在走投无论的情况下造成的。而陈胜吴广仅仅因为下雨不能如期到达而开始抗争。可见当时秦国的法律何等的不近人情。就算有天灾人祸只要触碰了法律的底线。那么就一定要受到惩罚。
由此得知法治虽然可以让秦国在短时间内就强大起来。但是代价也是颇大。并且统治者在统一天下后并没有重视这些矛盾。所以矛盾不断激化。秦国自然难以长存。
武将为官武力执法
秦国军队的战斗力确实可以说是七雄之最。但是秦国在统一天下后就不得不面临一个情况。就是疆域扩大而官员数量不够。这一点在后世元朝也得以体现。最终的结果就是以武将为官镇守其他地方。
自古文武分两家。文官治国。武将打天下。而秦国因为缺少官员就让武将来管理一个地方。而在历史上能文能武的将军实在是少数。而武将自然是不懂得该怎么执法再加上秦国统一天下自然蔑视其他国家人民。所以武力执法的事情时常有之。
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我们依旧以陈胜吴广起义为例。因为他们二人的起义算是为后来的起义拉开了帷幕并且象征着秦国已经开始走向灭亡。这是在陈胜吴广起义之后的记载。各地的百姓纷纷处决当地官吏来响应陈胜吴广起义的号召。并且就算有秦国官吏想要投降但是依旧得不到原谅。可见当时百姓对于秦国官吏是何等恨之入骨。
从这里我们就能看出秦国的灭亡已是必然。百姓自古都是国家的重中之重。而在秦国统治下的百姓吃不饱穿不暖。并且朝廷内部对此不闻不问只顾得内斗。可见秦国的腐败是从上到下的。
徭役过重百姓不堪重负
一个国家在吞并另一个国家后都是需要休养生息一段时间。这不仅仅是为了扩充军队同时还为了国家可持续发展。一个国家尚且如此那秦统一六国更应该如此。但是秦始皇却并没有如此做。
在秦统一之后的第二年秦始皇就开始外出巡游。这是非常消耗钱财和人力的。具体可参考乾隆就因多次下江南而导致国家国库空虚。秦始皇外出的消耗最后自然是由百姓承包。并且因为匈奴和百越。前前后后共调动八十万大军。这其中的军费明面上是秦始皇出。但最后还是百姓买单。
这种种原因自然使国家难以快速运转起来。但是为了国家的发展。自然要加重百姓的徭役。而一个国家灭亡的前提几乎都是由百姓民不聊生最终反抗统治者所造成的。
政治腐败宦官当权
这一点从赵高指鹿为马中就能看出一二。多数官员为了可以荣华富贵甚至可以违背自己的良心将鹿指为马。可见这些平时这些受人尊敬的官员已经没有了当初做官的初心。如果把一个国家比作机器以百姓为基础的话。那么这些官员就相当于核心。但是现在核心都已经败坏了。国家这个机器自然难以运转。
结语
从这些原因中可以看出赵高的指鹿为马只是反映了朝廷内部腐败。除朝廷内部之外秦国还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并且这些问题大多还是从前朝遗留下来的。如果继位者对此进行改革或许还有补救的办法。但是无奈秦二世胡亥本就是赵高的傀儡。最终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最终致使秦国仅两世就走向灭亡。
由此我们可以得知秦国的灭亡虽然跟赵高有很大的关系。但是跟赵高的指鹿为马实则并无太大关联。
(以上配图节选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感谢阅读。如果觉得不错。关注+点赞。就是您对文青创作内容的最大认可。谢谢。
其他观点:
我是喜欢诗词历史的@晴空莽莽。我来回答:秦朝亡于二世胡亥有多方面因素存在。“指鹿为马”事件只是上演赵高权势滔天的小插曲之一。
秦王朝的覆灭导火索
公子扶苏轻生自尽。史料记载扶苏是秦始皇二十多个儿子中最为贤能之人。“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有储君之风范。因为焚书坑儒事件与始皇帝意见不合。被派往北边同蒙恬一同戍边历练。
因为远离政治中心。在始皇帝病重暴毙之时皆不在场。赵高同李斯合谋立胡亥为二世。并且伪造遗诏扶苏蒙恬自裁。公子扶苏生性仁慈甚至软弱。愚忠愚孝。当即自杀。
宋代苏过《思子台赋》“昔秦之亡也。祸始于扶苏。眇斯、高之羸豕兮。视其君犹乳虎。曾纩息之未定兮。乃敢探其穴而啖其雏。”
秦二世胡亥作茧自缚
得益于赵高李斯的扶持。二世胡亥得以继位。终日沉迷享乐。秦朝开始用重刑酷吏。大兴土木修建宫殿。赋税沉重频繁徭役。百姓疾苦人人自危。朝堂之上因为赵高排除异己。处处诽谤忠臣。二世诛杀统兵大将蒙氏兄弟。自毁长城。使得满朝文武离心离德。军心涣散。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统治者无才无德。宦官权势滔天。朝野一片黑暗。百姓疾苦无人理会。民怨沸腾之下纷纷揭竿而起。秦王朝统治岌岌可危!
赵高“指鹿为马”小插曲
李斯起先与赵高合谋。后来被陷害。临死前切身体会到秦王朝命不久矣。
“今反者已有天下之半矣。而心尚未寤也。而以赵高为佐。吾必见寇至咸阳。麋鹿游于朝也。”
赵高一介宦官之身。蛊惑二世。在李斯死后顺利当上丞相。决断朝中大小事宜。为满足自己的掌控欲。特意的朝堂之上指鹿为马。群臣摄于赵高的淫威。堂堂帝王迷糊求卜问卦。被玩弄于鼓掌之中。
天下大势
起义大军势如破竹。威逼咸阳。赵高密谋弑君篡位。杀害二世。在前去请回子婴登基时被杀身死。西楚霸王项羽大军入咸阳灭秦。屠城。火烧阿房宫。唐代杜牧写到“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秦王朝就此退出历史舞台。
后记
秦亡于二世。主要原因在于公子扶苏早死。赵高把持朝政权倾天下。排除异己。残害百姓。一首推动了秦王朝的覆灭。开启乱世。“指鹿为马”只是这过程中的小插曲。
假使公子扶苏未死。以之贤能登基为帝。定然不容赵高乱世。仁德广布于世。外有大将蒙氏兄弟、王翦等人守土卫疆。盛世可期。秦王朝又怎会二世而亡呢!
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发表不同见解。谢谢!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67689.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秦国,指鹿为马,秦王,陈胜吴广,二世,百姓,始皇,法家,群臣,武将
没想到大家都对为什么秦会亡于“二世”,与赵高的“指鹿为马”有关系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秦二世而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我个人的总结。我将秦国的二世而亡主要归结于两个方面:(1)秦国社会文化环境造就了暴君胡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