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真的因为一己之私,在狱中毒死了韩非吗?
原创

李斯真的因为一己之私,在狱中毒死了韩非吗?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关于韩非的死。众说纷纭。有人说他是被李斯毒死的。有人说他是被秦王杀掉的。有一种说法是他自杀的。

到底是怎么死的。咱也不能开堂审问了。第一种说法。就是广为流传的李斯毒杀说。据说秦国强大后。就想开疆拓土。于是征伐韩国。韩国胆小啊。生怕秦王真打过来了。咱武器装备不先进。人也不多。咋干得过秦国。那就求和吧。投降。就这样韩非被派到秦国去出差做使臣。希望秦王高抬贵手。结果秦王连求和都不同意。就想兼并韩国。李斯和韩非是同门师兄弟。深知韩非的才学过人。怕师弟不厚道抢自己的总监位置。就在老板面前说他坏话。老板一生气就把他扔进了监狱。紧接着他逼师弟喝毒药。把韩非给毒死了。这一段记载出自《史记》:李斯使人遗非药。使自杀。韩非欲自陈。不得见。秦王后悔之。使人赦之。非已死矣。

这一段的意思很明确。韩非是李斯在他入狱时毒死的。秦王深思熟虑后。很后悔将这样一个人才关起来。所以想想还是赦免他吧。结果已经来不及了。韩非已经被毒死在狱中了。

韩非被李斯毒杀。秦王还没说话呢?哪里轮得到他李斯擅自做主。别说是杀韩非了。就是想严刑拷打。好像李斯也不敢这么大胆吧。毕竟上头还有一个大boss呢。

那么秦王杀韩非又是从何处说起呢?其实韩非的法治与秦王的思想不谋而合。秦王是欣赏他的。而且韩非那时候可是有著作的。也算是战国名人。李斯除非想鱼死网破。才会做那么愚蠢的事。

秦王杀韩非说。这是出自《战国策》的。西汉刘向记载说。楚、吴、燕、代四国想群殴秦国。秦王就和大臣们开会商议对策。姚贾毛遂自荐要去出差。结果也很好。最终瓦解了四国联盟。哥们很会来事。用金银珠宝贿赂四国国君。韩非这哥们就看不惯他这作风。就去秦王那里告状。姚贾肯定也不承认。说自己都是为了国家着想。秦王想想也对。就下令杀了韩非。

韩非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韩非是一个廉明正直的人。经常感叹小人当道。而且有郁郁不得志的境遇。他所著的《韩非子》是一部伟大的著作。他也是一个天才的演说家。但是一直没有发挥出自己的才能。韩非受到韩王的疏远。在韩国非常孤独。但是他很是爱自己的国家。从他的人品来说。韩非是不能投降的。他写了完美的《说难》一书。但是他的心里是悲苦的。他爱自己的国家。

韩非的死也算千古悬案。不管哪一种死。都掩盖不了他的才华。

其他观点:

“李斯使人遗药。使自杀”。

“秦王后悔之。使人赦之。非已死矣。”

《史记》只用了两句话就把韩非的死归咎于李斯。历来都认为李斯是嫉妒韩非的才华。害怕自己失去秦王的“独爱”。而想尽办法杀害韩非。

真的是这样吗?

韩非与李斯师从于荀子。韩非拜师晚于李斯。算是师弟。在七国纵横的时代里。以口舌称道。然而韩非有口吃。嘴不行。但是十分善于著述。

在韩非没来之前。李斯是荀子最得意的弟子。而韩非来了之后。其才华使“斯自以为不如”

这时候的李斯。或许会嫉妒韩非的才华。但更多应该是尊重和崇敬。特别是他们俩师从儒家的荀子。却对法家都十分青睐。相当谈得来。两人志同道合。可谓是惺惺相惜。

公元前247年。李斯离开了荀子向着自己的理想迈进。韩非回到韩国依然不受重用。只能靠写书来抒发自己的愤懑之情。

而李斯此时已经在秦国崭露头角。一步一步走向高位。“逐客”事件后。李斯得到秦王重用。而他也知道韩非的郁郁不得志。希望他能来秦国为秦王效力。

为了让秦王知晓韩非。李斯想尽办法让韩非的著作流入秦国。

公元前234年。韩非《孤愤》《五蠹》传入秦国。此时。秦国刚刚经历了嫪毐之乱。正值秦王结束政治危机而痛定思痛之时。读到韩非的著作。秦王觉得。自己想说去没能说出来的。竟然在韩非书中说得字字直扣心扉。

秦王感慨:”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

李斯则在旁边适时说道:“此韩非之所著书也。”

公元前233年。秦王用李斯“先取韩以恐他国之计”攻打韩国。韩国恐慌。让给韩非出使秦国以自保。

秦王很喜欢韩非。对韩非报以很大的期望。但韩非的口吃。却让秦王对其第一印象就下降了。

此时韩非已经60多岁。秦王虽然喜欢他。尊重他。但并不信任他。更谈不上重用他。

然而韩非向秦王上《存韩》。意图存韩以弱秦。被李斯的《议“存韩”》驳回。

之后他又在秦王面前指责姚贾“以王之权。国之宝。外自交于诸侯”。意图离间秦国君臣关系。

姚贾出使外国。是为了拆散六国合纵。远交近攻的策略。是为了秦统一大计作准备。

韩非的言论一而再再而三挑战秦王的耐心。这才是韩非的取死之道。

李斯并没有预料到这种情况。

当时的秦国。嫪毐之乱的风波刚平。牵连到吕不韦免相。曾经身为吕不韦舍人的李斯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处处小心谨慎。揣摩秦王的意图。

李斯知道秦王对韩非的忍耐已经到了极限。当韩非被打入云阳狱后。李斯希望韩非以其文章打动秦王。能够再次为秦国效力。

狱中的韩非自陈“愿见大王言所以破天下旨从”。使秦“以成霸王之名。朝四邻诸侯之道”。

然而。韩非的陈述缺乏说服力。秦王想要的不是霸主。而是天下。

韩非没有把握住李斯给他的最后一棵救命稻草。秦王已经不再需要他。李斯知道。他已经无能为力了。

他所能做的。就是给韩非留个体面。一个全尸。

至于后来。“秦王悔之”。已经不知道过了多久的事情了。

也许是李斯的努力。也许是秦始皇再看韩非的著作后因为惜才而良心发现吧。

韩非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他相比李斯。政治嗅觉相去甚远。他的一生有着丰厚理论基础。却从未有过执政或参政经验。他活在他的思想里面。空泛而不具备灵活性。

他很有才华。在李斯之上。但就其政治表现来看。根本也不足够成对李斯地位的威胁。倘若李斯真的妒忌他。何必要千方百计引荐他来秦国。而倘若他在政治上真比李斯优秀。秦王又为何最终要下决定除掉他呢?

秦王可不是一个不能容人的。只要不是背叛他的。与他政见南辕北辙的人。都能得到相当好的待遇啊。

其他观点:

韩非是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法家在春秋战国时期自成一派。仅次于儒家和墨家。

春秋战国时的学说“百家齐放”。法家只是其中的一支。韩非和秦始皇的丞相李斯是师兄弟。二人都是荀子的门生。

(韩非)

有人说韩非的法学知识水平比李斯高。李斯嫉妒韩非下毒毒死了韩非。这事是真的吗?

我认为不是李斯毒死了韩非。而是韩非自己作死。自己找死谁能拦得住呢?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韩非是韩国皇室子孙。据说他是韩桓惠王的儿子(此说有争议)。

战国时的韩国紧挨着秦国。是一个小国(如下图)。

秦始皇要统一东方六国时。采纳李斯的“远交近攻”的计策。第1个要灭的就是韩国。

这时候韩桓惠王想出了一条“疲秦之计”。

这个计策就是让韩国水工郑国。以间谍的身份去秦国说服秦始皇兴修水利。当时韩国修水渠的技术在全国第一。

意思是说让秦始皇拿出钱来修水利。等秦国把钱花光了也就没能力吞并韩国了。

郑国最后修成了郑国渠。其实这个计策最后失败了。郑国渠修成以后造福秦国。为秦国的农业生产带来了丰收。韩桓惠王的这个计策没有把秦国拖垮。反而强大的秦国。最终韩国第一个被秦国灭了。

有人就问了。既然韩非比李斯能力还强。为什么韩非不阻止父亲呢?

韩非也多次向父王献计。但是父王不采纳。韩非郁郁寡欢。后来干脆隐居乡野专心做学问。也就是写他的“法学论文”。

到后来韩非的一些著作被秦始皇看到了。韩非的一些观点正迎合秦始皇的心理。韩非推崇集权制。重赏重罚。严酷律法。秦始皇就是这样的人。由于理念一致。秦始皇觉得韩非是个了不起的人物(臭味相投的道理)。

(秦始皇)

也确实。韩非是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慎到的“势”为一体的人物。是集“三人之长”为一体牛人。

韩非成了秦始皇的偶像。秦始皇曾说“能和韩非同行说句话死而无憾。”可见韩非在秦始皇心中的份量。

前面也说了。韩桓惠王疲秦之计最终失败了。惠王死后。他的儿子接了班儿。史称韩王安。

面对日益强大的秦国。束手无策的韩王安就把韩非招进了宫。对他说“既然秦王很崇拜你。是你的粉丝。你现在出使秦国说服秦王。让他不要先吞并韩国。”

讲真于公于私还。此时韩非也不可能拒绝:“韩王安是我的哥哥。我有义务救韩国”。韩非就带着这种使命出使了秦国。

咱就不说秦始皇见到韩非多么高兴了。韩非知道自己来秦的使命。于是忙不迭地向秦始皇献计:“大王要统一东方六国。应该先灭赵国放过韩国”。

秦始皇虽然很欣赏韩非的才华。李斯也认为韩非比自己高一筹。但他提出的这个计策。秦始皇一听和李斯提出的“远交近攻”。先灭韩国的计策相悖。秦始皇当时就产生了怀疑。

我认为这是韩非作死的地方。他救韩国心情可以理解。这样急于求成反而过早暴露了自己的目的。

(李斯)

我觉得韩非的法学知识很丰富。但智商却不高。这让我想起韩非是韩国公子。为何他的父亲惠王都不采纳他的建议呢?重用申不害也不重用他。其中的原因令人思考。

韩非急于救韩国过早暴露了自己。这让秦始皇产生了怀疑。凭心而说。韩非来到秦国并没引起李斯的嫉妒。李斯也承认韩非比自己水平高。加之是秦始皇的偶像。李斯还极力推荐韩非。

李斯也不傻。他看到秦始皇有疑虑。加上韩非提出先灭赵不灭韩的计策和自己的计策相悖。李斯要反击。于是对秦始皇说:“李斯来秦国的目的不纯。他是韩国的说客”。

秦始皇点了点头。

之前秦始皇是想重用韩非。从他的著作中感觉到韩非确实比李斯高一筹。但是高手之间也未必差多少。出于信任李斯。秦始皇很快打消了重用韩非的念头。

假如韩非够聪明的话。他应该看出苗头。接下来要做的是增加秦始皇信任感。等二人之间建立默契关系以后。然后再对秦始皇施加影响。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韩非并没这样做。

也许是迟迟完不成哥哥交给的使命。韩非心情抑郁。以至于和许多大臣产生了矛盾。甚至上书秦始皇抨击丞相李斯和上卿姚贾的观点和政见。

韩非这样做。简直是踢许多大臣的饭碗。李斯心想。我把你介绍过来。不是让你抢我的饭碗。咱师兄弟联手起来把秦国壮大。到时候都有好处捞。可你给我来这么一出……

李斯暗道:“师哥。现在你不仁。别怪我不义”。李斯为了手中的权力开始了反击。

大家试想。如果不是韩非步步紧逼。李斯也不会为难韩非。如果到现在李斯还不反击。那就不是李斯了。

接下来的事情就不用我多交待了。此时韩非还没有站稳脚跟。秦始皇相信李斯不会相信韩非。李斯联合上卿姚贾搞掉韩非易如反掌。很快韩非被秦始皇下了大狱。

对于韩非的死有多种说法。有说是秦始皇下令处死了韩非。有说是李斯请示秦始皇后给了韩非一杯毒酒……

总之作死的韩非死了。韩非天生的口吃。一个说话磕磕巴巴的人。急于表现自己。急于成功终于作死了自己。

政治斗争就是你死我活的斗争。韩非不死。李斯就要死。韩非之死能怪李斯吗?

文/秉烛读春秋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一路有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4:41:51

    秦王,秦国,李斯,韩国,始皇,自己的,荀子,计策,的人,是一个

  • 寄心梦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4:41:51

    没想到大家都对李斯真的因为一己之私,在狱中毒死了韩非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孤飘的蒲公英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4:41:51

    关于韩非的死。众说纷纭。有人说他是被李斯毒死的。有人说他是被秦王杀掉的。有一种说法是他自杀的。到底是怎么死的。咱也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