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在中国古代。老祖先创造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化特点的年龄称谓。并将称谓与年龄段一一对应。在中国古代诗词文化中。大多有以称谓代指具体年龄的做法。一为提升文化色彩。二为避讳其他说法。
下面。小编将自己精心整理的年龄称谓。一一呈现给大家:
0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女孩12岁:豆蔻年华
女孩15岁:及笄之年
女孩16岁: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舞象之年
女孩20岁:桃李年华
男孩20岁:弱冠
女孩24岁:花信年华
女孩30岁:半老徐娘
男孩30岁:而立之年
男孩40岁: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
60岁:花甲之年;
70岁:古稀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其他观点:
刚出生的婴儿叫赤子。
未满周岁的婴儿叫襁褓。
二三岁的幼儿叫孩提。
七八岁的儿童叫龆龀。
八九岁的儿童叫垂髫。
十岁的儿童叫幼学。
八九岁到十三岁的孩子叫总角。
十三四岁的女孩叫豆蔻。
十五岁的女孩叫及笄。
男孩十五岁叫束发。
女子十六岁叫破瓜。
男子二十岁叫弱冠。
男子三十岁叫而立。
四十岁叫不惑。
五十岁叫知命。
六十岁叫耳顺。
七十岁叫古稀。
七十到八十岁叫耋。
八十到九十岁叫耄。
100岁叫期颐。
其他观点:
列举几个知名度比较高的称呼。从小往大说:
襁褓:指刚出生不久的婴儿。襁指背负婴儿用的宽带。褓指包裹婴儿的被子。
始龀:龀是乳齿。始龀的意思是刚开始换牙。大概是七八岁的孩子。
垂髫、总角:泛指儿童。这些都是孩子的发型。
豆蔻:一般指十三四岁的女子。见杜牧的《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及笄:十五岁的女子。根据《礼记》:“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弱冠:二十岁的男子。据《礼记》:“二十曰弱冠。”
而立:三十岁。
不惑:四十岁。
天命:五十岁。
耳顺、花甲:六十岁。
以上见《论语》:“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古稀:七十岁。见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鲐背、耄耋:八十、九十岁。见《礼记》:“八十九十曰耄。”
期颐:百岁之人。《礼记·曲礼》:“百年曰期颐。”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 初次创业,有什么好的建议,请高人指点下?
- 文学上有种体裁叫古风,它和赋、诗词有何不同?
- 有没有对视力好的水果推荐?
- 怎么和父母说自己有男朋友了?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68275.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之年,女孩,弱冠,礼记,总角,耳顺,称谓,婴儿,男孩,襁褓
没想到大家都对古代人对各个年龄段的称呼分别是什么?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在中国古代。老祖先创造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化特点的年龄称谓。并将称谓与年龄段一一对应。在中国古代诗词文化中。大多有以称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