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中,如何缘景明情?
原创

古诗鉴赏中,如何缘景明情?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首先谢谢的邀请。我对这个问题确实很感兴趣。

由于现代社会的节奏越来越快。我们对于古诗读的多。但是品的少。所以我开头不得不说些题外话。

说到鉴赏古诗。我认为用赏析比较好。鉴有鉴别之意。一首诗层次的高低。不是我们普通人所能把握的。对于古诗的深刻内涵。我们要遵从赏、析、鉴的规律。如果一开始就鉴。通常会适得其反。

古人写诗有三大境界。一层单独写景。表达自己的情趣、爱好。比如喜欢山水、花鸟。通过对其进行直接描述。二层由景抒情。表达某种感情。比如家国情、儿女情、离别情。通过景物的色调、形态、位置衬托想要抒发的感情。三层由景来探讨人生哲理。比如理想、得失、认知。通过景物阐述一种“理”。这是写诗的最高境界。

同样我们读诗也分三大境界。一层品情趣。二层品情怀。三层悟哲理。

如何缘景明情。我认为除了对古诗的意境有高超的把握之外。同时要注重作者的经历、写作背景以及作者本人的喜好。我们都知道。诗不能独立于外在事物而单独存在。否则写出的诗内容空洞、无趣、浅薄。纵使外表华丽。但也是靡靡之音。

首先我们看第一层的诗歌。比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等等。这些都是运用了对于景色的白描手法。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对于这些诗歌的意境感受。我们不能强加个人主观色彩。这样会曲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其次我们看第二层的诗歌。比如“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单独将这句拿出来。也是白描的手法。但是我们看后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我们立刻就是明白这是首送别诗。送别通常给人一种悲伤的感觉。但是为什么前面的景物描写突出了“朝”“青”“新”的描写呢?因为这是作者一种迂回的表现。他不想在离别之际。让好友或自己感到过分的悲伤。给人一种劝说、安慰的感觉。

最后我们看第三层的诗歌。比如“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时初见人?”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作者在这里写江月。好像又不是在写江月。而是对于时间的一种认知。事物是什么时候开始?而人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感知?有探讨宇宙万物的存在哲理的内涵。同样“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都描述着对于时间、存在、感知的深刻含义。所以无论是写诗、还是读诗。这一层是最高的境界。

最后我要说明的是。不管是诗歌的一、二、三层都不能用来衡量或用于评价诗歌的高低。这样对于山水、田园派别的诗人是不公平的。正如我们的读诗。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水平层次。不能强求。只能一点一点的去感悟。悟到尽头。就是顿悟。

其他观点:

夜里下雨了。刚才去洗车。又想一想,还是没有头绪。这个问题最好举例说明。早晨翻了翻书。诗和词。没找到合适的例。诗的景象,有事物形象。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付与诗人心意感情思想的景象,就是意象。有些是天生共同的。如春雨是喜悦的。而秋雨是悲凉的。电影出现风雨交加。“杨柳参差舞”画面。就出事了。或表示情绪糟透了。有些是约定俗成,如柳表示留别。松梅竹兰表示高杰等。賦比兴。兴。就是见景生情。比。就是借景抒情。“凡景语皆情语”。读古诗词首先要把字面意思读懂。许多词意是只有入诗才有。字典不录的。还要想象,把画面展开,满园春色关不住。有什么样的春色?满到关不住了。是什么样的景象?需调动美感体验。和发挥对美的追求想象。

其他观点:

谢邀!

古诗鉴赏。置身诗词。寄物思情。缘景明情。

古代人最聪明。一首诗。一句话就把一幅图画意思简易明了。意境非常高妙。手法诗意高超。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几度无言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4:49:23

    古诗,诗歌,这是,景物,作者,意境,白描,每个人,景象,手法

  • 夜深时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4:49:23

    没想到大家都对古诗鉴赏中,如何缘景明情?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浮生三叹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4:49:23

    首先谢谢的邀请。我对这个问题确实很感兴趣。由于现代社会的节奏越来越快。我们对于古诗读的多。但是品的少。所以我开头不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