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杜甫著名的《石壕吏》抒发的是爱民还是爱国?何以见得?
(原创)杜甫的巜新安史》、《石壕吏》、《潼关吏》是著名的三吏。这首《石壕吏》便是其中之一。
这首诗是杜甫从兴安去潼关经过石壕村。看到村里一家人的悲惨遭遇。石壕村在河南省陕县(现在叫什么县不清楚)东七十里。作者描写了途经石壕村夜晚投宿住在这个村里。所看到的情景。
这首诗首先点明了怎么看到这个情景的。是因为\"暮投石壕村\"。看到什么呢?\"有吏夜捉人\"。
接着作者描述了当时的情景:\"老翁踰墙走\"。老头子越过围墙逃走了。老婆婆走出门来应付抓人的官吏。这个官吏\"一何怒\"。发出愤怒的声音。老婆婆悲哀地哭诉:\"三个儿子都去邺城当了兵。有一个儿子托人捎来书信说。有两个儿子都已经在战场中战死。我们还活着的人是凑合着过日子。生活也是艰难无望的。死了的已经永远死去了。不可复活。家中沒有什么人了。只剩下一个还在吃奶的孙子。孙子的妈妈倒是沒有去当兵。但是出门沒有一条完整的裙子。我这个老婆婆气力虽然衰竭。愿意跟着你们。到河阳去服役。我去了还能够给部队战士当炊事员”。
老婆婆说完后。在这更深人静时。只听到抽泣的声音。到天亮时老妪跟老翁告别后就走了。
通过杜甫这首《石壕吏》。作者用自描的手法。形象地再现了县吏深夜抓丁的残暴。一家三个儿子都被征去当兵。其中两个已经战死。老头子看见抓兵的来了闻风而逃。老婆婆便被抓走。通过这一家人的悲惨遭遇。以及官吏抓人的凶恶和残暴的刻画。反映了\"安史之乱\"给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战争残酷到抓兵不论男女老少的程度。
这首诗表现了战乱给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作者对战乱中的人民寄予了深深地同情。说是\"爱\"也未尝不可!同时。作者对\"安史之乱\"也深恶痛绝。从侧面也希望国家不再动乱。人民才能安居乐业的思想。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其他观点:
题主问的是具体到《石壕吏》这篇五言诗中作者杜甫抒发的情感。那么我认为它主要体现的是——爱民的情感。
人民和国家不是对立的。人民是国家的组成部分。在安史之乱那个“国将不国”的特殊历史阶段。代表国家的统治阶级为了自己的利益。置人民的生死于不顾。“国”实在已经算不上什么“国”了。
下面我谈一下理由。就先从《石壕吏》所属的三吏三别组诗开始吧!
三吏三别组诗的总体特点。
三吏三别都作于安史之乱中的公元759年。从洛阳到他正任职的华州(公元758年被肃宗派到华州作司功参军)的路上。他一路经过新安、石壕、潼关。满目都是老翁老妪、征夫怨妇扭曲痛苦的面容。杜甫把自己所见所闻、亲身体验化作三吏三别组诗。忠实的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现状。这六首诗既描写了人民的苦难。也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无法排解的痛苦。
国家受外族的侵略。不反抗不能救国家的危难。要反抗就需要人民参军抗敌。但是统治阶级的无度役使。使人民在饱受外族凌辱的基础上又加上了自己国家的内部摧残。可谓雪上添霜。不得聊生。
三吏三别中其它诗和《石壕吏》的不同。
他爱国。他拥护朝廷。但正是这个朝廷。和平时剥削人民。国难时不仅救不了人民。还四处搜刮物资。泯灭人性的奴役人民。所以。在《石壕吏》中他已经做不到再为统治阶级遮遮掩掩了。实实在在的揭露和痛斥了出来。
我们来看《新安吏》中的这一段:
“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前面杜甫描写的新安因为人少。成年丁壮不够数。就征用了一批孩子。但是我们引用的这一小节。就是杜甫在为这件事的残酷开脱:屯军只在很近的洛阳。工作不是很重。王师对于士兵很体恤。大将军郭子仪就像父兄一样友善……
在《新婚别》中。新婚的妻子痛苦的别离丈夫时。还不忘勉励他:“毋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他想的很周到。他极爱人民又爱国家。他要为双方说话。
同样的情况在《石壕吏》之外的几篇中都有所体现。我们就不去一一举例了。
总体上。他总是在综合的考量眼前的一切。努力平衡着人民和国家利益在此时体现出矛盾。
然而。《石壕吏》终于失去了这个平衡……
《石壕吏》不再为统治阶级找任何开脱的理由。
九年义务教育普及了《石壕吏》。中国人几乎人尽能诵。如果能你可以。咱们就开始背诵吧: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在亲眼目睹了官府差吏的残酷和老妇一家凄惨的现状后。杜甫终于什么也没有辩解。对于统治阶级。他实在是无语了。
诚然。杜甫的一生是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的。但是。《石壕吏》却比较特殊。它通过对于客观现实的忠实记录。强烈的表明了自己对于身处水深火热中的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对于统治阶级残忍役使人民的失望。这一次。他没再为统治阶级找理由。只表明了爱民的情感……
其他观点:
《石壕吏》是杜甫为官时。创作的脍炙人口的诗赋。中心思想是同情当朝的民众。不堪官府的徭役。揭露了官府压榨劳动人民。
“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看门”、“独与老翁别”……从这些形象的词句中。看出杜甫眼中发生了夜晚抓人的场景。说明连一个六七十岁的老妇人。也不放过。抓去做了苦力。深刻揭露了官府的残暴和无情。
总之。杜甫是体恤民情的。鞭策官府的暴政。满怀同情的声援劳动人民。提醒官府体察民情。本身也是爱国行为。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 初次创业,有什么好的建议,请高人指点下?
- 刚开始创业你们会选什么行业?
- 5-6万开店创业,做什么生意好?
- 文学上有种体裁叫古风,它和赋、诗词有何不同?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68278.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杜甫,统治阶级,官府,新安,潼关,老翁,老婆婆,安史之乱,国家,爱国
没想到大家都对杜甫的《石壕吏》抒发的是爱民还是爱国的情怀?何以见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杜甫著名的《石壕吏》抒发的是爱民还是爱国?何以见得?(原创)杜甫的巜新安史》、《石壕吏》、《潼关吏》是著名的三吏。这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