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诗人暮年受战乱之苦飘萍无定。忽闻朝庭收复河南的家乡。连妻子收拾行装及一路的归程。那种无言的欢悦都跃然纸上。巨细间都渗透着对故土热烈和兴奋之情。
其他观点:
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唐军收复了大河南北的大片土地。时成都发生兵乱。杜甫避乱寄居梓州。听到安史之乱被平定的消息。惊喜若狂。极度兴奋之余。写下了这首诗。诗人直抒胸臆。用直叙的手法。抒写他在听到胜利消息后的激动心情。起首一句写突然来胜利消息。劈空而来。提起全篇。很有气势。第二联以两个很有特点的行动具体表现诗人听到胜利喜讯的表现。生动的表现了作者极其欢悦的心情。最后两联以浪漫主义的手法。描绘举酒痛饮。放声高歌的无限欣慰。同时想像将在鸟语花香丶明媚绚丽的春光中穿三峡。下襄阳。返回久别的洛阳故居。全诗轻快开朗。一扫沉郁苍凉的词风。所以前人评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
其他观点: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是其少见的一篇“喜”作。
诗歌背景:杜甫为何如此高兴
这首诗作于公元763年。正好是安史之乱结束的时候。
安史之乱从公元755年开始。持续了八年之久。使得大唐盛世变得民生凋敝。杜甫生平大部分著名诗歌都是记录这一时代的。
当时的杜甫在四川草堂避难。其实很多诗歌并不是现场写就。而是在草堂期间回忆之后写出来的。可以说是构思良久。
这样就能知道。杜甫不论是颠沛流离、战乱为官还是避乱草堂。其实没有一刻是忘记了这一段痛苦的经历。
在家国沦丧、战火纷飞的时日里。突然听说叛乱被平息了!时隔八年之久。朝廷终于给天下传来了“胜利”的消息。
战争结束了。苦难的日子终结了。光明的未来虽然还很远。但已经不是那么遥不可及了。这样的喜悦该如何言说呢?
如果想要了解当时的喜悦。那么就不能不知道杜甫为此而见证了多少苦难。
我们说两首描写安史之乱初期爆发的诗。杜甫尝尽了苦头。
第一首是《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这首诗其实作于755年的十月初。是安史之乱爆发的前一个月。但是杜甫已经很敏锐地感觉到了这个社会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君臣留欢娱。乐动殷樛嶱。赐浴皆长缨。与宴非短褐。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
不仅如此。杜甫还经历了丧子之痛:
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入门闻号咷。幼子饥已卒。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
杜甫的幼子不是因为疾病、意外而夭折。而是活活饿死。
于是杜甫就想了。他有官身都尚且如此。那普通的百姓该是什么样子呢?
这是安史之乱爆发时的社会现象。可以说已经到了山穷水尽之处。
但是。在此阶段本来就够凄惨的杜甫。安史之乱的爆发让他更是雪上加霜。于是就有了回忆中的《彭衙行》:
痴女饥咬我。啼畏虎狼闻。怀中掩其口。反侧声愈嗔。小儿强解事。故索苦李餐。
那么。像杜甫这样的家庭还有多少呢?生存在北方的人民都陷于骤然发生的战乱状态里。
如果说之前是努努力还能勉强活着。那现在就是时刻处于死亡的阴影之下。
这样的状态持续了八年之久。
于是。有一天。杜甫突然听到了确切的消息。朝廷平息了叛乱。千千万万流离失所的人可以返乡了。曾无时无刻不压迫在头顶上的死亡阴云骤然消失。这样的喜悦该用什么来形容呢?
大概也就是四个字了:劫后余生。
这种兴奋、喜悦。才有了“初闻”时候的“涕泪满衣裳”。这是喜极而泣。
写作手法:无一字不喜。无一字不跃
杜甫的这首诗最大的特色就是。字里字外都能表现出其欢呼雀跃的状态。
这首诗每一联的转折都很生硬。但衔接却非常自然。这才是大家手笔。
首联是战争平息的消息传来之后。杜甫喜极而泣的场景。颔联却去写了其妻子的举动。
与杜甫的呆滞恍惚相比。其妻子的行为可以用跳脱来形容: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而这一联中有一个隐藏的细节需要注意。杜甫的妻子收拾的是丈夫的诗书。
为什么要用“卷”呢?因为唐代的书籍还是卷轴形式的。我们现在看到的“册装”书。用线装订的形式是在宋代才出现。所以唐代的书要用“卷”。
他的妻子不收拾衣物。而去收拾诗书。说明她一直知道杜甫对于这个消息的企盼。也一直明白杜甫是有多么想要回到家乡。这是一件非常感人的事情。
为什么杜甫的诗歌能被称为“诗史”?除了对于时代的进行记录之外。还有这样的生活逻辑蕴藏其中。
在颈联里。年过半百的杜甫也决意放纵一次: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这一描写和首联的呆滞恍惚又形成了对比。一个人被好消息砸得昏头转向。大概就是这样的表现吧。杜甫的文字有多生动。由此可见一斑。
最值得称道的是尾联两句: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上文还处于喜悦之中。尾联直接就已踏上归程。跳脱如此可见其归心似箭。大有“千里江陵一日还”的韵味。
从四川出发。沿长江而下。从襄阳北上。返回洛阳。由此走遍大半个中国。
出川的道路有很多。没必要都这么大一个圈子。完全可以走一直走陆路回到洛阳。但为何还要水陆共济呢?
这其中所蕴含的思绪很明显。杜甫想要带着喜悦的心情再次游览劫后的山河。想要感受黎民苍生的欢乐。
杜甫诗歌背后皆有深意。所以后世总会说其“无一字无来处”。细品之下就会发现。其诗歌的动人之处往往就在于其文字背后深远的情怀与寄托。
未来在黑夜隐匿。于此静待晓光。我是待晓儿。专注于文化的科普与解读。欢迎关注与交流。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68292.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杜甫,安史之乱,襄阳,洛阳,诗歌,这是,喜悦,消息,这一,妻子
没想到大家都对《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的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诗人暮年受战乱之苦飘萍无定。忽闻朝庭收复河南的家乡。连妻子收拾行装及一路的归程。那种无言的欢悦都跃然纸上。巨细间都渗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