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丁宝桢杀太监安得海是清史上一件十分引人注目的大事件。安德海是当时“老佛爷”跟前的大红人。在朝中连宰相级的大臣都不敢得罪他。而丁宝桢只是地方官。俗话说“打狗还得看主人”。安德海是大太监。是慈禧太后身边的一条凶恶的狗。丁宝桢为何敢杀了这条恶狗。而且。还将其尸体裸露示众。这是为什么?
首先。丁宝桢并非是一个鲁莽的封疆大吏。他是咸丰年间的进士。是很有头脑的一位官员。同时。他以忠于清王朝著称。并非是喜欢惹事犯上的擅权之臣。但他却以地方官的身份把安德海杀了。这一定是有原因的。
其实。丁宝桢从1853年中进士后就进入政坛。他宦海沉浮十六年。很有官场经验。是深谙官场规则又颇有谋略的一位大臣。他不是不知道杀安德海的严重性和将带来的后果。他杀了“老佛爷”身边最信任的狗。这是在直接对慈禧太后进行挑战。他不但要考虑在官场的前途。而且也要担忧自己的身家性命和一家老小的安危。
因为安德海不是一般的太监。他是有资历、有功劳、有背景、有强硬的靠山的。安得海是直隶南皮人。自小净身进宫。曾在咸丰帝身边当御前太监。聪明而又善于奉承。颇得咸丰帝和叶赫那拉杏贞的好感。
咸丰皇帝病死于承德行宫后。皇长子载淳继承皇位。肃顺等八位顾命大臣奉咸丰旨意辅弼幼主。主持朝政。但幼主生母那拉氏想擅权。暗中与咸丰帝的异母弟恭亲王奕訢联手发动政变。夺取政权。在这一场政变中。安德海起了很大的作用。他扮演着关键的联络人角色。在恭亲王奕訢与两宫皇太后之间传达消息。为发动“辛酉政变”发挥着重要作用。“辛酉政变”之后。安德海被晋升为总管大太监。成为朝中地位十分显赫的太监。安德海充分利用其大太监的特殊地位。玩弄权术。干预朝政。培植自己的党羽。还结交朝臣。成了慈禧身边的大红人。
丁宝桢敢杀安德海这样的人。当然是有他的充足理由的。
表面上看。安德海没有背叛朝廷。没有杀人。而且是奉“老佛爷”的懿旨行事。在安得海看来。他无论到了何地。也是没有人敢动他的。
可是。他遇到了丁宝桢。这是专门克他的一位不好惹的地方大员。
安德海出京南下采办。他奉慈禧之命。以钦差的名义在地方耀武扬威。可是。安得海有一个致命的失误。那就是未携带任何正式的公文。或许是由于太自信太狂妄。他自以为没有人敢惹他。或许是慈禧让安得海出去办事。认为只是让安得海办差。没有必要给公文。可是。丁宝桢正是抓住了安德海这一失误。给安得海定了一个“违反祖制、擅出宫禁”的罪名。果断地把他斩了。
从律法上看。丁宝桢杀安得海是依法执法。是遵祖制。
清朝开国之初。为了避免像明朝那样出现太监专权祸国的现象。顺治十年。顺治帝颁布上谕。对太监规定了“六不许”:一、非经差遣。不许擅出皇城;二、职司之外。不许干涉一事;三、不许招引外人;四、不许交接外官;五、不许使弟侄亲戚暗相交接;六、不许假弟侄名色置买田产。从而把持官府。扰害民人。这“六不许”还被镌刻在铁牌上。立于宫内交泰殿门前。显然这是极为重要的一项祖制。此外。清朝于《钦定宫中现行则例》中还明确规定:太监级不过四品。非奉差遣。不许擅自出皇城。违者杀无赦。
安得海撞到了丁宝桢的刀口上了。违背祖制。杀无赦!
其实。若只是因为安得海违背祖制。丁宝桢凭当时山东巡抚身份。是不敢直接把安得海杀了。而真正使丁宝桢杀安得海的原因是在“违背祖制”的背后。
安得海在朝中依仗慈禧太后而不可一世。除了慈禧太后。他几乎把所有人都不放在眼里。他擅权自大。像恶狗一样。到处咬人。他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三位位高权重的大人物。
第一位是慈安太后。安得海依仗慈禧的权势。对性格比较柔和、含蓄的慈安太后一直是很轻视的。
在辅佐幼主的时候。慈安太后是慈禧的政治盟友。她们一起和恭亲王联手。扳倒了肃顺等顾命八大臣。在后宫。其实慈禧也要敬慈安几分。因为慈安是东宫皇太后。在朝中的影响力不可小视。且慈安虽温柔却也是很有心智的。可是。安德海仗着揽权的主子的恩宠。根本就不把慈安放在眼里。还经常在慈禧面前说慈安的不是。挑拨两宫太后之间的关系。睿智的慈安太后心里很清楚。留着慈禧身边的这条恶狗。她是没有好日子过的。所以。安得海出宫南下办差。犯了祖制。她当然是支持把这条恶狗灭了。既能出一口气。又有利于维护自己的东宫皇太后地位。何乐而不为?应该说。对朝政十分谙熟的丁宝桢对此是心中有数的。杀安得海。慈安太后一定是投赞成票的。
第二位是同治皇帝。安得海奉慈禧懿旨。管束同治。督其学与行。这让同治帝很不爽。且同治帝对安得海擅权培植党羽非常痛恨。所以。一有机会。同治皇帝就想置安得海于死地。
慈禧或许是好心。想让同治早成大器。以担重任。或许是为了把同治彻底掌握在自己手里。所以。他派最能信任的太监安德海负责管束同治帝。安德海虽然感到有些为难。因为主子不好管束。可是。他又不能不按慈禧的旨意办事。同时。他也想常在同治身边。既可以靠近顶级权力。又能常给慈禧通风报信。所以。他还是认真管束同治。而这就惹恼了皇帝。埋下祸根。而且。同治帝对安德海依仗慈禧的权力而弄权朝中。结党营私。耀武扬威感到十分痛恨。他这一次得知安德海违背祖制。恰好找到了处置安得海的好机会。于是。同治帝便给山东巡抚丁宝桢下了一道密旨。让他见机行事。除掉安德海。丁宝桢有了皇帝的旨意。杀安得海就是奉旨行事。下手当然就很顺了。
同治皇帝
第三位是恭亲王奕訢。安德海在慈禧的指使下。联络大臣给恭亲王使绊子。因此而得罪了奕訢。
恭亲王是道光皇帝的亲儿子。咸丰皇帝的同父异母弟弟。在扳倒肃顺等顾命大臣的政变中立过大功。为慈禧执掌实际权力贡献很大。“辛酉政变”后。恭亲王奕訢当上议政王。掌握军机处和总理衙门的大权。成为实权的人物。属于是大清的栋梁。
可是。政敌消除之后。权力欲极强的慈禧太后对恭亲王掌握实权越来越不能容忍。于是。她指使自己所信任的大太监安德海联络朝中大臣找恭亲王的短处。同治四年三月。安德海秘密联络御史。弹劾奕訢。慈禧突然代皇帝下旨。革去奕訢的议政王职务。一个月后。慈禧又以奕訢“深自引咎。颇知愧悔”为由。下令让奕訢“仍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无庸复议政名目”。如此一来。安德海便得罪了“辛酉政变”的大功臣、当时清王朝的第一权臣恭亲王奕訢。因而。当奕訢得知安德海奉慈禧之命出京南下采办后。知道机会来了。他立即与慈安太后联手。奏请同治皇帝严惩安德海。所以才有同治皇帝给丁宝桢下密旨的事发生。丁宝桢有了圣旨。又有恭亲王奕訢在后面支持。而且还有慈安准许。他当然敢于理直气壮地将安得海\"就地正法\"。丁宝桢奉旨行事。慈禧暂时也无可奈何。她只能恨丁宝桢恨在心里。记恨他的三位后台。不好为了一个太监。挑战祖制。为难奉命行事的丁宝桢。
恭亲王奕訢
至于丁宝桢为何将安得海裸尸示众。其主要原因是为了向朝野表明。安得海是个太监。他违背祖制。犯了天规。杀他是为了遵循清廷大法。以正纲纪。维护正统。
丁宝桢此次有勇有谋地杀了安德海。得到了朝中大臣们的称赞。据说曾国藩得知丁宝桢杀了安得海之后。在日记里写道:“我眼睛患病已经几个月了。在听说此事后。积翳为之一开!稚璜(丁宝桢的字)真豪杰也!”李鸿章也兴奋地对幕僚们说:“稚璜自此成名矣!”
“国之宝桢”
安德海被斩的消息传到京城。慈禧也只好强压住心头怒气。他发上谕称:“我朝家法森严。有犯必惩。太监安德海竟敢如此胆大妄为。招摇过市。种种不法。实在是罪有应得。”慈禧太后毕竟是十分精明的政坛老手。她不但没有报复。反而称赞丁宝桢。即便是后来慈安太后暴亡之后。慈禧太后已独掌朝政。但她仍没有对丁宝桢下手。反而让丁宝桢一直做山东巡抚。七年后。还让丁宝桢升任四川总督。丁宝桢为官清廉、政绩显著。慈禧太后升了他的官职。能提高她自己的威望。至于安德海。一条恶狗。死了也就死了。他的使命已经完成。权力高手慈禧太后还会在乎他吗?而对于丁宝桢。慈禧太后还令人意外赐给了“国之宝祯”四字。朝野皆赞慈禧大度无私。慈禧赚得了威望的大提升。这就是安德海裸尸示众的“价值”。
其他观点:
安德海如何成为清朝皇宫的太监总管?
没有一个人一步登天的。安德海也是如此。安德海聪明伶俐自小就进宫。是咸丰皇帝的御前太监。慈禧为了接近咸丰皇帝。拉拢安德海。请他帮忙。慈禧终于上了咸丰皇帝的龙床。并且生下咸丰皇帝唯一存活下来的儿子——同治皇帝。安德海的地位自然也是水涨船高了。(安德海剧照)
安德海和慈禧密谋了两件大事。
第一件是“辛酉政变”。1861年。咸丰皇帝病逝于承德避暑山庄。咸丰皇帝留下了肃顺等八大顾命大臣。这威胁了慈禧等人的权利。慈禧两度安排安德海觐见恭亲王奕訢。让他率军发动政变。解除了顾命大臣的权利。两宫皇太后和恭亲王奕訢共同享有权利。
第二件事情是安德海和慈禧密谋剥夺恭亲王奕訢的权利。恭亲王奕訢在外朝的权利越来越大。这让慈禧很不安。1865年。安德海和慈禧密谋。以御史弹劾恭亲王奕訢为由。免除了他的权利。仍为军机上行走。这时安德海已经成为清朝皇宫的太监大总管。权利日盛。
安德海为何被杀?
清朝的顺治皇帝有谕旨。太监出宫和干预朝政是大罪。明朝太监乱政血淋淋的历史事实摆在那儿。清朝的历代皇帝对太监防范的非常严。
1869年。安德海以同治皇帝即将大婚。需要采办龙袍等事务。借此机会到江南一趟。一路上可以借机大捞特捞一把。这种小心思。慈禧都看在眼里。就让他出宫公干。太监出宫公干是要圣旨的。慈禧太后只是给了一个口谕而已。是个口头钦差。
安德海一路非常招摇。按照清朝的惯例。钦差大人过境要提前有朝廷的谕旨。沿途各级官员好迎接。这位没有圣旨。打着龙旗。这是皇上的配置。安德海自己用上了。
到了山东德州后。德州知州赵新迎接。见不到谕旨。只好请示上级山东巡抚丁宝桢。丁宝桢早就对安德海的行径不满。紧急上奏军机处请示。列举安德海一系列不法行为和违背清朝皇帝的祖制的问题。并且在1869年8月2日在泰安抓获安德海一行。
同治皇帝接到奏折后紧急和恭亲王奕訢商讨对策。安德海经常挑拨同治皇帝和慈禧的母子关系。同治经常被慈禧训斥。恭亲王奕訢也被安德海扳倒了。他们用六百里加急将军机处的谕旨送达。谕旨是这样说的:
“该太监擅离远出。并有种种不法情事。若不从严惩办。何以肃宫禁而儆效尤。著丁宝桢迅速派委干员于所属地方将六品蓝翎安姓太监严密查拿。令随从人等指证确实。毋庸审讯即行就地正法。不准任其狡饰。如该太监闻风折回直境。即著曾国藩饬属一体严拿正法。倘有疏纵。惟该督抚是问。其随从人等有迹近匪类者。并著严拿分别惩办。毋庸再行请旨。”
安德海的随从人员有漏网的。跑到北京告诉了慈禧。慈禧要求丁宝桢刀下留人。丁宝桢先接到慈禧的懿旨。不过他没看。等到了军机处的谕旨后。在1869年8月7日。斩了安德海。
丁宝桢为何要裸体示众安德海?
安德海在1868年的冬天。迎娶了徽班名角马赛花为妻子。这个美人年方19岁。并且办的非常招摇。搞得京城尽知。慈禧赏赐了千两白银。绸缎一百匹。
丁宝桢有鉴于此。将安德海斩首后。裸体示众。让大家看看安德海是一个真太监。还了慈禧太后一个清白。慈禧太后恨得牙痒痒。也没有办法。慈禧亲自写了四个大字送丁宝桢——“国之宝桢”。而且于1876年升丁宝桢为四川总督。
其他观点:
因为民间传着闲话。说安德海是假太监。慈禧宠信他是因为和他有私情。所以丁保祯杀了安德海后怕慈禧治他的罪。所以才把安德海下身裸露。让老百姓看看安德海确实是个太监。杜绝谣言。也趁机讨慈禧的欢心。所以最后并没有被慈禧治罪。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 初次创业,有什么好的建议,请高人指点下?
- 刚开始创业你们会选什么行业?
- 5-6万开店创业,做什么生意好?
- 文学上有种体裁叫古风,它和赋、诗词有何不同?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69503.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慈禧,安德海,太监,同治,咸丰,皇帝,恭亲王,大臣,慈禧太后,谕旨
没想到大家都对丁宝桢杀死了慈禧身边的太监安德海,为何要将尸体裸露示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丁宝桢杀太监安得海是清史上一件十分引人注目的大事件。安德海是当时“老佛爷”跟前的大红人。在朝中连宰相级的大臣都不敢得罪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