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想死就别死。没事谈历史。先看看我们问题的主人公。乾隆。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继续训政。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在宫庭剧泛滥的年代。我最喜欢的就是乾隆爷。最欣赏的地方就是他爱好微服私访。最佩服的就是每次都能碰到美女。最诧异的就是每次都还能发生解不开理还乱的爱情故事。于是。当我看到这个问题时。我首先在头脑中想到。乾隆下江南。肯定是去找爱情。
翻看历史。才觉得乾隆爷不是寻常人。也不可能有寻常的思维。肯定还是有其他原因的。在我看来至少有这么几点。
一、政治上需要。
乾隆帝作为一个精明的政治家。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在位期间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虽然有底子。但如果没有好作为。同样不会有好结果?乾隆爷在位时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这些举措不微服私访。听百姓疾苦。只高居庙堂是不可能如此精准的。要想掌握实情。就必须接地气。
二、工作上牵址。
乾隆自己也说:“南巡之事。莫大于河工”。史料记。乾隆下江南视察黄河大坝。在六次南巡中乾隆有五次视察黄河治理工程。清朝时。黄河水患频发。祸及无数百姓。作为爱民如子的帝王。肯定关注民生。于是河工成了皇帝不得不关注的大事儿。当时。解决黄河水患的关键工程在江苏的清口和洪泽湖的高家堰。所以乾隆每次南巡。都要到这两个地方来看一看。每次南巡必走京杭大运河。看官可能有所不知。京杭是京城皇家贵胄、黎民百姓衣食供给的命脉。运河沿线的赋税占了当时国家大部分的份额。资料显示。满清鼎盛时期。运河税收能占到百分之五十。一条大运河就是政府的钱串子。就是皇帝也应该关心钱袋子。何况还是明君。
视察浙江海宁县的鱼鳞海塘等水利工程。期待江南丰收。维持京城供给、保障战争所需的粮食。
三、稳定上兼顾
江南是明朝起家之地。文化发达。地位重要。清军入关称帝时。江南人民最反感。反抗活动最激烈。公元1644年。满清公布剃发令。次年即发生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反抗虽然平息。但是民心不服。许多著名学者。拒绝为清庭服务。例如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等。他们还四处讲学。影响很大。身在朝廷的国子监博士孔尚任还写了桃花扇。褒扬反清思想。因此被罢官。可见当时知识分子的脑子里是不稳定的。乾隆爷知道知识分子的厉害。于是就想搞定他们。还天下稳定。乾隆南巡就是为了安抚知识分子。笼络和利用他们。江南出才子嘛。还可以发现人才。为其所用。 乾隆对接驾及办差的官员大加赏赐。加官晋爵;将一些原来受过处分官员恢复原职。特别是对前来接驾的老臣。他问寒问暖。赏赐人参、貂皮等物品。还要赏赐他的子孙功名。这样嘘寒问暖。谁不想为他卖命。
四、情感上弥补
乾隆爷下江南的爱情故事还是真实存在的。皇上也是人。是人都有七情六欲。江南可以说是众多文人雅客的天堂。主要是它的风景优美。再加上它本身具有很强烈的地理特征。都是属于平原。并且属于水乡。可以说是一望无垠。在加上江南有众多的名胜古迹。所以也是一个很好的地方。在诗人眼里的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这是著名诗人白居易笔下的江南。江南自古出美女。所以也就有了乾隆皇帝下江南的一些风流史了。自古英雄都好色。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我们可以从“还珠格格”中看出。乾隆皇帝在民间还是留下了不少的风流债。
以上四点我觉得是乾隆下江南的初衷。您怎么看?可留言讨论噢!!
其他观点:
一震慑江南士族。收编江南知识分子
明清以来。江南就是繁华富庶之地。经济的繁华带来的是文化的繁荣。由此。江南的知识分子尤其多。文人云集。文化要求自由的空气。文人要求独立的身份。清军入关时。江南的反抗尤为激烈。清朝建立后。江南的反清复明运动也时有发生。这都危害帝国稳定的因素。必须加以抑制。
二整顿江南官场
江南。尤其是江浙地区。虽然面积和人口在当时整个中国都不占多数。但是经济异常发达。为清政府贡献了大量的税收。所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经济的繁荣必定会催生腐败。借南巡之际整顿江南的吏治。加强中央政府对江南的控制也是乾隆的重要目的。
清廷对江南的统治。表面上依赖以总督、巡抚为代表的官僚机构。其实在公开的官僚机构背后还有一个权力更大的机构—苏州织造。普通人以为这不过是向皇上供应奢侈的丝织品的小。,殊不知它却是皇上安置在江南的“眼线”。也就是权力不受地方限制的、能够直接向皇上报告情报的“秘密曹察”。曹雪芹的家族就曾经拥有过“织造”的肥缺,难怪他们权力熏天。乾隆在朱批中留下了不少蛛丝马迹。说明他正是利用“明”的行政机构和“暗”的秘密替察,有效地控制着江
南。并牢牢地将最高权力抓在自己手中。他下江南。并非游山玩水或者摆威风和阔气。而是验证他的权力的有效性。
三视察水利
这是效仿他爷爷康熙皇帝的南巡。在六次南巡中。乾隆皇帝有五次视察了黄河治理工程。四次巡视了浙江的海塘工程。当时。解决黄河水患的关键工程位于江苏的清口和洪泽湖的高家堰。所以。乾隆皇帝每次南巡。都会到这两个地方巡看。然而。和康熙皇帝南巡相比。乾隆皇帝南巡时。游山玩水的目的大大增加。且康熙皇帝南巡时。均轻车简从:“所有巡狩行宫。不施彩绘。每处所费。不过一二万金。较之河工岁费三百余万。尚不及百分之一。”乾隆皇帝南巡时。则是前呼后拥。且排场一次比一次大。甚至造成国库的枯竭。
当然。乾隆下江南。也不全是来“公干”的。游山玩水。寻花问柳。也是他的目的之一。至于各种野史传闻。甚至乾隆下江南是寻找生母之类的。看看就行了。别当真。
其他观点:
乾隆下江南:乾隆曾六次南巡。前四次都是奉太后巡幸。乾隆四十二年皇太后病逝。第六次巡幸江南时。乾隆已76岁了。从表面上看。他是奉母览胜。而根本原因却是政治性的。是为巩固和发展''全盛之势\"而南巡的。江浙是''鱼米之乡''与''财赋之区''。据乾隆十八年记载。江苏省有民田近70余万顷。征赋银337万余两。粮食2000万余石。浙江省有民田45万余顷。征赋银281万余两。粮食113万余石。两省民田、赋银、赋粮总数。分别占到全国各地、赋银、赋粮的16%、29%、38%。在每年运京供宫廷食用的400万石漕粮中。江浙竟占了257万石。为漕粮总数的64%。从这几个数字上来看。就足以证明江浙两地在全国经济总量上的特殊地位。其次。江浙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仅以科举为例。江浙两省的状元最多。顺康雍乾四朝的61名状元。江浙两省竟占51名之多。再者。江浙还是明末遗民活动中心。反清思想和反清行动一直延续不断。当年南明弘光朝廷就曾以江浙为统治中心。所以。乾隆要巩固大清江山。就必须控制这两省。
乾隆历次南巡一般都是在正月十五日前后从北京动身。陆路经直隶、山东到江苏的清口渡黄河。乘船沿运河南下。经扬州、镇江、丹阳、常州、苏州进入浙江境内。再由嘉兴、石门抵杭州。回都时候。绕道江宁(今江苏南京)。祭奠明太祖陵。检阅军队。大概四月底或五月初返回北京。整个南巡。水陆行程约6000里。
各地为了迎接圣驾。地方上也是大肆挥霍。竞相攀比。....。。。。。第五次南巡临近镇江的时候。只见运河南岸立着一个硕大无比的仙桃。用绿叶映衬。鲜嫩可爱。当御舟靠近时候。忽然烟火迸射。那颗仙桃顿时裂开。中间原来是一个巨大的舞台。上面有几百人。正在上演寿山福海的新戏。这是镇江盐商为讨乾隆欢喜。费尽脑汁设计的。(乾隆如此骄奢安逸。喜游山水。纵情声色。铺张浪费。而各地方官员争相效仿。花费了国库和地方数不清的钱财。同时还对社会风气的败坏。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献媚取宠、曲意逢迎成为当时的时尚。所以乾隆朝中期以后。贪污腐化开始盛行。)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准备与好友合伙做生意,开什么店合适?
-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69727.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乾隆,江南,黄河,皇帝,江浙,清朝,地方,知识分子,河工,清口
没想到大家都对乾隆皇帝六下江南的目的是什么?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想死就别死。没事谈历史。先看看我们问题的主人公。乾隆。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