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关于这个问题。我看过很多历史资料。我觉得百度上的解释过于笼统。李晓鹏博士的解释比较充分合理。分享如下:
盛唐大军
盛唐时期中华帝国的疆域空前广大。是当时地球上最大和最强盛的帝国。但受限于落后的交通和通讯条件。广大的疆域也带来了管理上的困难。
军权和地方政权分开。是帝国制度的一大基石。只有军权和行政权分开。中央的权威、皇帝的权力才能得到保障。但唐朝因为疆域很大。和边疆地区信息往来时间很长。为了方便对外作战。不得不在边疆地区放弃了这一原则。设立节度使。同时掌握地方的军队和行政财政权力。统管数郡。节度使有兵有钱。慢慢的就不再把中央放在眼里。逐渐导致了中央权威丧失、节度使军事割据的局面。史称“藩镇割据”。
藩镇割据
唐朝中后期的地方势力大概可以分为三种:
位于华北地区的藩镇是第一种——割据势力。他们不听从中央调遣。也不上交赋税。类似于独立王国。这些藩镇主要集中在远离首都长安的河南河北一带。他们能够割据的基础是唐朝时期河北地区的大规模开发。经济发达程度已经与关中地区不相上下。同时又靠近北部边境。必须保持强大的军事力量。有兵有钱。就有了搞割据的资本。但这些藩镇并没有完全独立。中央政府有时候也会派遣一些地方官过去。或者调出来一些官员到别的地方任职。只是掌握军政最高权力的节度使中央无法委派。而是由本地的军队自行拥立。
第二种是西北地区的藩镇。这些藩镇负责维护西北边疆的安宁。西北地区边防任务很重。但土地贫瘠、气候寒冷。经济远远不如河南河北一带发达。本地的赋税无法养活边防军。这些地方有兵无钱。他们必须依靠中央财政支持。因此必须对中央效忠。
第三种是西南东南地区。这些地方赋税很充裕。但是没有边防责任。那个时候唐帝国还没有面临海上威胁。这些地方军队不多。实力不强。有钱无兵。也基本不存在藩镇军事割据。
总体而言。唐朝中后期的藩镇割据。主要是华北地区的藩镇拥兵自重。抗拒中央权威的局面。这为后来的安史之乱埋下了伏笔。安禄山本人属于那种表面上服服帖帖。暗地里争权夺利。有了实力做支撑。让他有信心用武力叛乱的形式来处理他与其他割据势力以及唐朝宰相的矛盾。
其他观点:
唐明皇执政时为什么会有安史之乱?
公元755年。安禄山趁唐朝内部空虚。联合契丹、突厥、同罗等少数民族。以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拉开了“安史之乱”的大幕。直至公元763年的春天。史朝义无路可逃自缢而死。历时七年两个月的“安史之乱”结束。
那么。为什么会爆发安史之乱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一. 土地兼并严重。失去土地的农民四处逃亡。从而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基础。
唐玄宗开元时期。社会经济虽然达到空前繁荣的盛世局面。但同时由于封建经济的发展。也加速了土地的兼并。以至众多百姓迁徙流亡。均田制的破坏。导致了均田农民失去土地成为了流民。损害了政权统治的基础。
另外。唐朝最高统治集团也日益腐化。从开元末年。唐玄宗就不思进取。整日沉湎于享乐。朝政交由一帮佞臣管理。以致朝纲败坏。统治阶级的腐朽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促使社会矛盾不断加剧。为唐朝统治埋下了重大的隐患。
二. 边防节度使权利过大。后来还发展到兼行政、财政、集大权于一身。成为了尾大不掉的地方最强势力。
由于唐朝的府兵制被破坏。从唐玄宗开始便不得不以募兵制代替府兵制。这些召募而来的职业军人和地方军阀、将领之间关系极为密切。加之。边防设立节度使制度。使他们的权力越来越大。相反。中央军数量不足质量也差。平时毫无作战准备。打起仗来根本无法形成战斗力。节度使的日益强大。与中央政权矛盾的日益加深。直到天宝末年。终于爆发成为安史之乱。
在宰相李林甫的鼓动下。唐玄宗任命了许多番将为军事将领。而安禄山也因兼三大兵镇独掌十八万三千九百人的兵力而有叛唐的实力及野心。唐玄宗不听高力士的进言。加之其义子汉人名将王忠嗣忤逆于他。使得唐玄宗更加宠信安禄山。王忠嗣的出局。唐朝也就失去了制约安禄山的重要力量。
三. 中央统治集团的腐朽。内部矛盾的激化。导致了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是安史之乱的直接原因。
唐玄宗后期。奸相李林甫。把持朝政达十九年之久。他在职期间排斥异己。培植党羽。把持朝政。继他上台的杨贵妃之兄杨国忠。更是一个只顾循私误国之人。他公行贿赂。妒贤忌能。骄纵跋扈。不可一世。
侫臣当道。加深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尤其是杨国忠与安禄山之间争权夺利。成了安史之乱的导火线。此外。西北派节度使哥舒翰与东北派节度使安禄山之间。也素有裂隙。
内外交错。使唐玄宗后期统治阶级内部君与臣、文臣与武将。以及中央与地方军阀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化。
安史之乱对中国古代的影响是极其深远。塔改变了中华文明的精神。从安史之乱起。中华文化由盛转衰。失去了汉唐的恢宏大气与自信从容。
感谢阅读!我是“当文化插上翅膀”!
其他观点:
安史之乱其实不是出于天灾。而是出于人祸!
1、唐玄宗李隆基老年昏聩。又有娇妻杨玉环在侧。早已在温柔乡中流连忘返。无心处理政事。宠信李林甫、安禄山、大舅子杨国忠等佞臣。而疏远张九龄、王忠嗣等忠臣。
2、古代无56个中华民族之说。历史上的安禄山其人。本姓康。乃一突厥人。因战乱逃离突厥部落乞食到辽宁锦州。从此混迹于汉人之地。冒姓安。名禄山。此人长得痴肥。笑面虎。阴险狡诈、善于逢迎。常到长安厚赂高官。竭力讨好玄宗和杨贵妃。在玄宗和李林甫的提携下官至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做为异姓早有不臣之心。处心积虑排斥汉臣。其手下汉臣到后来大多被其安排的胡人取代。意欲伺机而动。
3、在安禄山当节度史前10年。尚有宰相张九龄。身兼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的汉人节度使王忠嗣。对唐朝忠心耿耿。且早知安禄山的不臣之心(其实当时只有昏聩的唐玄宗不知。朝野均知安禄山之心)。尚足以掣肘安禄山。但随着唐玄宗疏远张九龄、李林甫陷害王忠嗣致王被罢免。安禄山终于无人能控制。直至打入长安时唐玄宗仍不敢相信。悲乎!
4、最后。唐玄宗的大舅哥子、杨贵妃的亲哥哥杨国忠也是祸国殃民之徒。与专权的李林甫、反叛的异族人安禄山。都是造成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
所以。我们要以史为鉴。而今的新中国除了56个中华民族。应警惕外国移民或难民的涌入而多出第57个民族。保护来之不易的安宁!不知本人是否是个种族主义者。抱歉!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 刚创业,投资新项目有什么选择?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70526.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安史之乱,藩镇,节度使,安禄山,玄宗,唐朝,中央,地方,帝国,边防
没想到大家都对唐明皇执政时为什么会有安史之乱?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关于这个问题。我看过很多历史资料。我觉得百度上的解释过于笼统。李晓鹏博士的解释比较充分合理。分享如下:盛唐大军盛唐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