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曾国藩手下有十万湘军。而且战斗力强。论实力。应该有博一把的机会。而且也有人劝曾国藩当皇帝。
在咸丰帝死的时候。清朝局势动荡。慈禧太后联合恭亲王奕訢发动辛酉政变。从咸丰帝指定的顾命八大臣中夺回了权力。开始垂帘听政。
这个时候。可以说是造反的好机会。
当时。他的好友胡林翼跑到曾国藩的大营。
老胡带来了左宗棠的一封信。
左宗棠在信里写了一句话:神所凭依。将在德矣。鼎之轻重。似可问焉!
这个话吓死人。我们知道。大禹造九鼎。这个九鼎就成为了王权的象征。楚庄王曾经问周王室这鼎的重量。是为问鼎中原。也就是想抢班夺权的意思。脑洞老师的作品《读懂春秋。就懂了当下》里详细说过。
这句话其实就是。皇权转移。在德不在天。现在清朝这个鸟样。这个天下。我们兄弟是不是可以去争一争?
曾国藩想了一下。改为: 神所凭依。将在德矣。鼎之轻重。未可问焉!
这一改。意思完全变了。从一个怀有野心的猜测变成了一个忠臣的表决书。
三年后。太平天国被平定。忠王李秀成被俘。
李秀成也劝曾国藩当皇帝。现在太平天国完蛋了。你老也打完收工了。鸟尽弓藏嘛。你就不怕慈禧那个老太婆把你卸磨杀驴?
曾国藩这一次更果断。不提还罢。一提就直接把李秀成给杀了。
哪么。曾国藩为什么打死不争皇帝当呢?说法很多。一个是曾国藩受儒家思想影响。忠臣的意识很浓。另一个就是起事也未必成功。毕竟当时除了湘军还有淮军。李鸿章也不一定支持。
这种事情。万一不成功。就是抄九族的罪。所以曾国藩不愿意冒这个险。认为自己荣华富贵都有了。没必须再去赌。
最玄乎的说法是有关一条蛇的。
曾国藩出生之时。曾的曾经梦见一条黑色巨蟒爬到家里。而没过多久。又有算命先生到曾家来。说曾国藩的命相堪比真龙天子之命。只降了一级。是蟒袍玉带附体。注定要当大官。只是会得一种蛇鳞病。无药可医。
果然。曾国藩从小就得一种病。到了冬天。开始脱皮。跟蛇一样。奇庠无比。
而且曾国藩家里有一根紫藤。跟蛇一样。原来已经枯死。曾国藩一出生。这根古藤又复活了。而等曾国藩去世。这根藤再次枯死。
因为这些原因。曾国藩被认为是蟒蛇转世。
曾国藩本人也深信不疑。他是比较信这些的。他还专门写了一本《冰鉴》的相面书。他也给自己看了面相。说自己就是蟒蛇的命。成不了龙。
当然。这些东西是不是真的呢?
这可能是曾国藩对自己的一个定位。然后。他又不断宣传强化这一点。以此来表明决心。
为了排除慈禧的疑心。曾国藩后面还跟左宗棠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了。
左宗棠常常痛骂曾国藩。据说一开会。主要是两个议题。一是老子当年多么牛(确实牛)。另一个就是曾国藩这个人多不地道。
恰巧左宗棠的大将以前都是跟着曾国藩混的。听着听着很不是滋味。说左帅也太计较了。
其实。这是一种内部分化。然后让领导放心的办法。这个事情。脑洞老师已经介绍过了。
总而言之。曾国藩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他没有选择造反。对他本人当然是好的。毕竟个人圆满了。对当时的社会也是有贡献的。毕竟太平天国之后。生灵涂炭。他没有为了自己的一已私利。置万民于倒悬。
当曾国藩灭了太平天国之后。他首先需要先统一南方。统一南方应该是个比较容易的事情。南方一直是反清的大本营。南方也基本是曾国藩的兵。重点是打到北方。
中国从南打到北。胜率是比较低的。但是。那是唐代以及唐以前的事情。唐之后。从南打到北。反而成功的概率比较大。明朝朱元璋。近代的北伐。都是成功的例子。
为什么呢?我们下回再聊。
那曾国藩可以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嘛。毕竟慈禧一个女人干政。是可以批判的。而且又镇压肃顺等八个顾命大臣。慈禧在清政府内部也是有敌人的。
曾国藩可以利用这个矛盾北上。那成功之后。曾国藩就可以走曹操的老路子。当太师最后让清帝逊位。自己当皇帝。
这样一来。就有蛋糕可分。跟他打天下的湘军。支持他的淮军楚军也能得到好处。
那么接下来怎么办呢?首先是取得外国列强的支持。外国列强大多数是要求做生意。那就做生意好了。只有日本俄国等国有领土要求。那就远交近攻。跟英美德法等国拉关系。对付俄国跟日本。
而洋务运动当然要加大力气搞。最好是政治经济一起搞。这样一来。中国的近代化转型力度将在日本之上。有希望先于明治维新实现转型。
接下来。中国就不会有义和团运动。也不会有八国联军打进来。那曾国藩就可以进行君主立宪。就像袁世凯称帝。最后也是想君主立宪而已。
君主立了宪。大力引进外国技术。扩充海军。那甲午之战。胜利的一方无疑就是中国。
甲午之战。是实力差距最小的一次对外战争。中国输在十年没有购进新船。所以船速太慢。要不是慈禧跟满清贪官存在。中国多进五六条快船。日本肯定会败。
日本甲午一败。赔地割款。琉球这个原本就属中国的地方当然要收回来。中国也必须会在日本本土驻军。日本从此落后一个时代。什么十四年抗战。自然就不用打了。
一二战。中国将置身于战争之外。顶多像美国一样。直到后面才加入。这样。可以发展制造业。给交战各国提供军火。这样一来。中国的工业崛起。在二战时。就能成为世界三大强国之一。
这么一想。确实曾国藩如果有称帝的野心。帮助中国趁早转型。真的局面大不同。
但现实是。曾国藩并没有走上称帝的道路。原因也有很多分析了。一是曾国藩受到的教育。本人的性格有关。
另外。称帝也未必成功。湘军、淮军、楚军之间多有牵制。就是湘军内部。也是有分歧的。
其实。如果曾国藩真想称帝成功。希望不是湘军。而在太平天国。
如果太平天国能够有点志气。拿下南京之后。能够一鼓作气。继续北上。那曾国藩倒可以跟太平天国打一下默契拳。两人一前一后冲到北京。先把清廷拿下了。就像李自成攻下北京一下。再湘军太平天国一决胜负。这样。希望倒是大很多。
其他观点:
前言:按正常思维来说。曾国藩手握三十万湘军。实力雄厚。当时的大清朝。朝局动荡。内忧外患。八旗子弟组成的八旗军。军心涣散。战斗力低落。八旗子弟们整日遛鸟赌博下窑子。可以说此时曾国藩只要振臂一呼。扶汉驱满。率军拿下南京。顺势一路北上直取北京。推翻满清还是有机会的。既然有机会推翻满清。有机会自己称帝。我什么曾国藩宁愿一生为臣呢?是不是有着其他的原因呢?
作为曾国藩来说。完全有足够实力在当时动荡的朝局下顺势成事。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原因之一:是因为湘军号称拥有军队三十万。战斗力极强。在之前剿灭太平天国起义是立下赫赫战功。在当时湘军在大清朝各军序列里排名前列。
原因之二:自清朝入主中原以后。针对汉人的一些政策导致汉人与满人积怨已久。反清复明可不单单是汉人的口号。而是付诸于行动的。而曾国藩是恰恰是汉人。只要曾国藩愿意。振臂一呼。反清复明。驱除鞑虏。匡扶汉室。此义举。此大业相信会得到很多人支持。
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自古以来。造反也好起义也罢。讲究时机。作为曾国藩。时机也正好。当时清政府时局动荡。各地民怨四起。曾国藩起兵口号也有了。驱除鞑虏。匡扶汉室。军队也有了。三十万湘军。为什么不愿意动手呢?其实曾国藩也算是聪明的。表面看来军队有了。人心有了。但是要顺势起兵。还差很多。很难成功。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如下:
作为剿灭太平天国起义的主力军。曾国藩的湘军在战斗中渐渐壮大。实力不断扩充。这些。清政府统治者是看在眼里的。以汉制汉。湘军是必须要用的。但是随着它的壮大。大清朝廷对这支湘军防范心越来越强。疑心越来越重。湘军打下南京之后。清政府阿便做了相应部署限制湘军。比如江宁将军富明阿入驻南京城。镇江驻扎了冯子材绿营军。蒙古铁骑僧格林伈部也已经南下。
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曾国藩占了。大清朝局动荡。正是乱中争夺天下的时机。人和呢并没有占?三十万大军里。曾国藩的嫡系只有吉字营和水师。其他各营军队。山头林立。各自为政。并不一定听从曾国藩调遣。到时候。一旦曾国藩高举反清义旗。估计军中反对者不少。还没出战自己内部先乱。怎么取胜。
文:唯恋无名
图:来源网络
本文原创首发。请勿转载。了解更多有趣历史。喜欢我请关注唯恋无名。
其他观点:
首先。曾国藩没有造反的欲望。
造反者通常是三类:一是对现实不满的理想主义者。如与满清不共戴天的革命志士;二是野心家。如钟会、安禄山之流;三是走投无路的人。如陈胜、吴广、李自成等。
与以上三类典型造反派相比。曾国藩对现实并没有很不满。他初求学于孔孟之道。后来又沉迷于黄老之学。满脑子都是忠孝节义之道。可谓是根深蒂固。对于满清朝廷。他心里还是比较认可的。
而跟野心家比。曾国藩又不算有野心。打了败仗就跳河。这是野心家之所为?我看他是天真得可爱呢。至于走投无路。这也跟他是完全沾不上边。人家可是正经的朝廷命官。
假如说。慈禧脑子抽疯。灭了太平天国。转手就要逼死曾国藩。这种情况下。曾国藩还有可能造反。但问题是慈禧没这么做。全国十六个巡抚。湘淮两军占了十一个。朝廷相当对得起曾国藩了。
其次。曾国藩没有造反的条件。
对于曾国藩兵强马壮的问题。朝廷里面的那帮人早就有准备了。比如说僧格林沁的军队就部署在安徽。对曾国藩虎视眈眈;还比如江南的绿营。也是随时听从号令。
为了确保能镇住曾国藩。慈禧还在武昌部署了十余万人扼守长江中上游。八旗军数万人驻守镇江。扼住长江下游。清军对湘军可谓是四面合围。只要曾国藩有风吹草动。这些大军便会四面压上。给湘军狠狠一击。
假设。曾国藩造反。他有能力在第一时间就干翻监视他的这些清军吗?
如果有。那一切好说。而如果没有。那么湘军就会与清军陷入拉锯战。
这种情况一旦发生。情况就不妙了!因为李鸿章的淮军。左宗棠的楚军是很有可能站在朝廷那边去的。毕竟给朝廷当差。他们是臣子。给曾国藩效力。他们也是当臣子。
并且。左宗棠跟曾国藩还有矛盾。他的楚军主力是跟曾国藩闹翻出走的王开琳、王开化所属的老湘军。假设湘军造反。且湘军与僧格林沁打成拉锯战。那左宗棠的楚军很有可能就在浙江反手一击。捅曾国藩的后庭了。
另外当时其它的小军头。如刘坤一、李元度等人。都跟曾国藩有些矛盾。曾国藩反清顺利。他们有可能帮忙。而不顺利。届时他们绝对是奉朝廷命。围殴湘军。提着曾国藩的人头向朝廷邀功。
所以说。站在太平天国刚刚被消灭的那个时间截点。曾国藩的情况并不算太好。他的嫡系部队。比如亲弟弟曾国荃的吉字营。打仗并不算厉害。而清军如僧格林沁也不是吃干饭的。那些中立的人又是举棋不定。没有百分百可能听从他的号令。
这些变量。曾国藩想必也是看在眼里。他一生谨慎行事。自然不可能做出如此没有必胜把握的决定了。
第三。没多少人真正支持曾国藩造反。
根据现有已知的资料。有两类人曾经劝过曾国藩造反。一类是持理想主义的书生。比如晚清经学家王闿运。他曾经两次劝曾国藩造反。第一次对曾国藩说“逐鹿中原。鹿死谁手。尚未可知。”第二次是替顾命八大臣之一的肃顺充当说客。劝曾国藩带兵进京。逼慈禧太后归政于同治皇帝。
第二类人是“好事之人”。比如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以及曾国藩的好朋友彭玉麟。他们都对曾国藩说:东南半壁无主。现在正是你施展宏图的大好机会。
从这两类劝曾国藩造反的人可以看出——这些人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家伙。并且还都把曾国藩当“凯子”耍。
很显然。就是让曾国藩去挡枪。事成之后他做赵光义。天下都是他的。
毕竟。他年纪比曾国藩小的多。而曾国藩的儿子曾纪泽又只是个学问人。不懂什么奸雄之道。只要曾国藩得了天下。他再弄死曾国藩。天下可就不是他曾国荃的了?
所以说。曾国藩造反。得便宜的不是他。而是鼓动他造反的人。他假如真灭了满清。他也不是最终胜利者。他很有可能就是给人当枪使的炮灰。
第四。时代“不允许”他造反。
太平天国灭亡时。南方百姓已经历经战乱十几年。天下思治。起兵不易。并且曾国藩是有大眼界之人。洋人。尤其是沙俄人。是个什么尿性。他心里应该是很清楚的。
假如说。因为他的造反使中国再乱。恐怕灭掉就不止是清廷了。而是整个中国。
既然造反不一定能成功。而且也没多少人支持造反。再加上造反还会导致自己变成民族的千古罪人。曾国藩又何必要造反呢?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准备与好友合伙做生意,开什么店合适?
-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70557.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曾国藩,湘军,太平天国,中国,朝廷,都是,日本,慈禧,的人,满清
没想到大家都对手握30万重兵,掌控半壁江山,曾国藩为什么不造反?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曾国藩手下有十万湘军。而且战斗力强。论实力。应该有博一把的机会。而且也有人劝曾国藩当皇帝。在咸丰帝死的时候。清朝局势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