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谢谢邀请!为什么雄才大略的皇帝不是嫡长子。为什么嫡长子才华平庸。原因是多方面的。
1.嫡长子大都是皇帝年轻的时候生的。这时候的皇帝还不够成熟。这个“不够成熟”影响到孩子。皇帝成年或晚年已经成熟了。这时得子。成熟的基因影响到孩子。所以一些年轻的皇子显得有智慧。
2.旧时代生孩子成活率低。夭折的早丧的是正常现象。明太祖长子朱标早丧、乾隆的长子永琏。12岁去世了。就是有才华。死了就没有发继承皇位了。
3.如果长子平庸。次子或幼子有才。长子的皇位很容易被抢去。因为想这个位置的皇子是多个。在这个激烈的竞争中。有才的容易得手。唐太宗。明成祖就是这一类的。
其他观点:
不是嫡长子平庸。这是个概率问题。
嫡长子只此一人。他之外弟弟的都是非嫡长子。数量上非嫡长子远远占优。
所以让你误以为嫡长子平庸。
其他观点:
为何以嫡长子身份登基的皇帝给人感觉比较平庸。少有雄才大略的呢?其实与其长篇大论谈论历史文化。倒不如说这是一个统计问题。何出此言呢?请看分解。
首先明确一下。所谓嫡长子。就是说由正妻。或者说正房、正室、元配夫人所生的第一个儿子。由偏房或者妃、嫔、妾所生的长子。为庶子。
从西周起。周天子继承制度实行宗法制。宗法制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权力。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道统。为天下的大宗。
西周以后的历代大一统王朝。基本都遵循这一套宗法制。除了以少数民族身份入主中原的元朝和清朝。但遵循是遵循。实际情况有很多继承者并不是嫡长子。
从始皇帝建立秦朝的公元前221年算起。在两千多年间被承认的皇帝有408位。根据有关资料的不完全统计。若按照严格定义。以嫡长子身份登基的皇帝多不过只占总数的一成左右而已。
有些人据此就说嫡长子制度其实是名存实亡。这就显得太业余了。
为何嫡长子继承大统的人不多呢?其实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想要顺利登基。嫡长子需要通过重重的考验。
这里面首当其冲的就是。古代时候医疗卫生条件不好。即使在贵胄家族。幼年夭折或者英年早逝的情况也数不胜数。
例如以清朝为例。据统计。清朝入关后的九个皇帝一共有146个孩子。但15岁之前就死去的有74人。超过半数。其中60位公主中有37人早夭。这个存活比率。可想而知。
如果嫡长子身体健康。那么恭喜他度过了自然选择阶段。接下来还得确保不因卷入权力斗争的漩涡而落马。
例如唐朝李渊长子李建成。李世民长子李承乾。清朝康熙长子爱新觉罗·胤礽(实为嫡次子。康熙嫡长子爱新觉罗·承祜2岁夭折)等。都在皇储期间因犯大错。被废储君之位。
其实这个问题很好解释。
首先。历史上称得上雄才大略的皇帝。本来就很少。大概不出20个。在408个皇帝中大约占4%。所以。大多数皇帝其实都是平庸的。与嫡出或者庶出无关。
其次。每朝皇帝的嫡长子只有一个。非嫡长子却有很多。
如果我们认为皇帝是否雄才大略与是否嫡长子不是正相关的关系。也就是说出现优秀皇帝的几率。是正态分布于皇帝所有的儿子中的。那么显然。{嫡长子}这个集合样本太小。出现雄才大略的人的绝对数量就太少;而{非嫡长子]集合样本多。出现雄才大略的人的绝对数量就多。
例如嫡长子继承大统的人数占皇帝总数408个中的40个。按照大约4%的优秀率算。只能出现1.6个雄才大略的皇帝。
而非嫡长子继承大统的人数为360个。按照大约4%的优秀率算。就能出现14.4个雄才大略的皇帝。
这样的统计结果。造成了人们“雄才大略的皇帝都是非嫡长子。而嫡长子大都平庸”的错觉。
所以我的结论就是:皇帝是否优秀。是否雄才大略。与是否嫡长子无关。简单说。这只是一个统计学中最基本的“事件发生”的“概率”问题。
同意请点赞。谢谢~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 刚创业,投资新项目有什么选择?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70919.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长子,皇帝,雄才大略,的人,平庸,爱新觉罗,宗法,清朝,都是,成熟
没想到大家都对为什么历史上雄才大略的皇帝都不是嫡长子?嫡长子为什么比较平庸?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谢谢邀请!为什么雄才大略的皇帝不是嫡长子。为什么嫡长子才华平庸。原因是多方面的。1.嫡长子大都是皇帝年轻的时候生的。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