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只是作为一个参考原则。但实际情况并不能都能事事如愿。愿景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道光帝是清朝唯一一个以嫡长子身份继承帝位的皇帝。其他皇帝的继承上又有什么样的情景呢?
并未留下遗诏及继承人选
皇太极:事实上皇太极其实非嫡子。因为他的生母孟古嫁过来后。努尔哈赤后院实际上衮代还是大妃。且有管理之权。那他是怎么登上皇位的?努尔哈赤原本的嫡子褚英犯事被杀。嫡次子代善因处理后宅不清被废黜嗣位。嫡三子莽古尔泰为人冲动鲁莽。不堪继承大任。阿巴亥所生的多尔衮、多铎、阿济格等年幼且军功不足。最后庶出的皇太极。凭借军功、才华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得到了众贝勒的支持。成功继位。
顺治帝:皇太极的中宫皇后并未有嫡子诞生。而庶长子豪格与势力相当的叔叔多尔衮争夺僵持不下。福临在多尔衮和来自科尔沁部中宫皇后的支持下。成功收得“渔翁之利”继位。
无嫡子情况
康熙帝:福临的前后两任皇后都未能诞下子嗣。而他心中挚爱董鄂皇贵妃所生子亦早夭。加上当时天花病症盛行。玄烨因患过此病且成功治愈。比起其他皇子来说。更有优势。也因此最终成功继位。
乾隆帝:雍正帝的子嗣并不丰厚。尤其是他的原配嫡后所生嫡子早夭。实际上的长子弘时又“自断前路”。被雍正帝削除宗籍。所以弘历成为了继承人。
嘉庆帝:同样是乾隆帝嫡子早夭。加上乾隆帝长寿。很多皇子没能活过他。因此在中后期。乾隆帝在剩下的皇子中。永琰能力相对来说不错。因此被选为了继承人。
其他情况
雍正帝:康熙晚年的九子夺嫡风波。想必大家都有比较清晰的了解了。雍正帝从最终的多位皇子中杀出重围。一直都还存在谜团。是真的康熙帝心中所属意还是另有隐情?
咸丰帝:凭借着道光帝对孝全皇后(咸丰帝生母)的爱。作为嫡子的奕詝成为了继承人选。与乾隆帝的嫡子控不同。道光帝有一度是更倾心于天资聪颖的奕䜣。
同治帝:作为咸丰帝唯一的儿子。只能是他了。
光绪帝、宣统帝:同治帝之后无直系子嗣。于是从旁系中挑选继承人选。光绪帝和宣统帝的继位便是这么来的。
其他观点:
“有嫡立嫡。无嫡立长”是中国传统的继承人选择方式。简称嫡长子继承制。不只是皇家。普通百姓也是以此为标准来选择家族继承人的。嫡长子继承制体现了封建社会的严格等级制度。本身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同样也有它的弊端。清朝之所以没有采用它。是因为清朝采取了更为科学的立贤制度。
首先我们要先搞明白什么是嫡。中国古代大老婆是正妻。其他的偏房都是小妾。当然还有地位更低的通房丫头之类的。正妻所生的儿子就是嫡子。嫡子中的老大就是嫡长子。嫡长子是嫡子中的老大。但不一定是所有儿子中的老大。除了嫡子以外的儿子称为庶出。
在中国古代家庭中。嫡子的地位高于庶出儿子。嫡长子地位最高。是默认的继承人。在皇家来说就是嗣君。也就是皇太子。
通过上面的介绍。大家很容易发现一个问题。嫡长子继承制的关键点是年龄。跟个人才能没有关系。
这种制度对一个国家和家族来说。优点是长幼有序。尊卑明确。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出现儿子为争夺继承权而相互残杀的局面。在大多数时候其实这一作用是起到了的。像康熙末年的八子夺嫡事件。其实就是因为嫡子胤礽失去继承权。其他儿子争夺储君的真实写照。如果胤礽一直稳稳的坐住太子之位。压根就不会出站夺嫡的事情。
但是这种制度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只以年龄论成败。最大的问题就是如果嫡长子是个傻子。那这个国家和家族就会跟着遭殃。历史上最著名的就是西晋的第二位皇帝司马衷。他是司马炎的嫡长子。但是个智障人士。大臣跟他汇报灾情说百姓都吃不上饭了。他回答那为什么不吃肉糜呢?这样的一个傻子。仅仅是因为嫡长子的身份就继承了皇位。西晋也因此爆发了八王之乱。教训不可谓之不惨痛。
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在各项制度上都对之前的历史进行了借鉴和总结。后金在努尔哈赤时期实际上还是各个部落的联合。制度上保留了部落联盟的特征。努尔哈赤当时制定的继承制度就是八大贝勒推举制。也正因为如此。皇太极才登上了皇位。后来的皇帝顺治是妥协的结果。其实也算是推举产生。康熙的即位得益于他得过天花。不会像他的父亲一样因为天花英年早逝。而造成继承人年幼的情况。
康熙曾经希望借鉴之前王朝的嫡长子继承制。但是他失败了。也真正发现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以后得皇帝不再采用明立储君的方式。而是改为秘密立储。
乾隆就是第一个秘密立储产生的皇帝。这个制度可以说也是立贤制度。当然不可避免有皇帝的自己偏爱在里面。但总体来说还是在努力遵循立贤这个大方向。这是相对嫡长子继承制先进的地方。
这种制度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没有了储君。也就没有了储权。中国古代也确实出现过嗣君威望太高。影响皇权的情况。而且储君是有自己的军队的。也容易造成和皇帝间的猜忌。
清朝的秘密立储制度。一定程度上督促了所有皇子积极努力。大家同一起跑线。共同进步。不管谁最后登基。没有上位的在争取过程中也是提高了自己能力和水平的。长远来看。对于提高整个皇族的能力也是有帮助的。
其他观点:
有什么可说的?
清代皇位继承。剔除道光这个嫡长子之外。大多存在政治妥协。
皇太极虽然是嫡子。但不是嫡长子。代善才是努尔哈赤死亡时的嫡长子(褚英已死)。所以皇太极继位是四大贝勒的妥协。
顺治继位。不是嫡子。更不占长。与贵更是不沾边。是皇太极两黄旗与多尔衮两白旗竞争之后的妥协。共同默契排除豪格。选最能维护两黄旗利益。也能够让多尔衮控制权力的小屁孩顺治。
康熙继位。顺治已经控制权力。但因为急切汉化遭到一致反对。死后被母亲孝庄布木布泰用遗诏承认错误。选已经出过天花的康熙作为继承人。
雍正继位。是唯一的太子被康熙废黜。八阿哥结党营私。康熙无奈选择。
乾隆及之后。均是没有嫡子存世。无法选嫡子或者嫡长子。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70942.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长子,太极,努尔哈赤,制度,继承人,康熙,贝勒,皇帝,皇子,儿子
没想到大家都对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如何看待清朝除道光帝之外皇帝继承的作法?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只是作为一个参考原则。但实际情况并不能都能事事如愿。愿景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道光帝是清朝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