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万“北府兵”完胜百万之师,淝水之战如何实现神操作?
原创

八万“北府兵”完胜百万之师,淝水之战如何实现神操作?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北府兵固然是一支英勇善战的劲旅。东晋国防力量的中坚;可席卷群雄群族、一统北方大地的前秦军也肯定不是吃素的羸弱之师。八万北府兵能够一举战胜近百万秦军。取得淝水之战的胜利。是内、外因相谐的必然结果。下面姑且从内因、外因两方面分析一下晋胜秦败的关键所在。

一、内因——东晋方面

1、自373年东晋最有才干作为的野心家桓温病逝、贤相谢安执政的十年间。谢安采取“镇之以和静”的策略。平衡各世家大族之间的势力。力求上层和谐稳定。而桓氏领军人物桓冲(桓温弟)亦有大局观。与谢安同心协力保护帝室。故而东晋朝廷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团结和睦气象。家和万事兴。国和万事振。将相和、士族和。这是东晋取得淝水之战完胜的关键因素。

2、强敌入侵。华夏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东晋上下爆发出了强烈的爱国热情与民族义愤。万众一心。同仇敌忾。这是获胜的主观因素。

3、先声夺人。挫敌锐气、士气。名将刘牢之率领五千北府兵大破前秦军于洛涧。大挫敌威。从心理上震慑了敌方。雄武英迈的前秦天王苻坚果然震惊。顿生“八公山上草木皆兵”的畏惧心理。

4、“内奸”立功。助破秦军。原晋梁州刺史朱序兵败被俘降秦。属于身在秦营心在晋的“阴阳人”。战前。苻坚命朱序前往晋营劝降。他借机建议北府兵主将谢玄速击前秦军;战时。他又在阵后大呼“秦兵败矣”。搅乱军心。直接导致秦军崩溃。

二、外因——前秦方面

1、天王建功立业心切。操之过急。雄心勃勃的前秦天王苻坚虽然统一了北中国。但他并不满足这种“小统一”。其政治理想是完成“大一统”的千秋伟业。被胜利冲昏头脑的苻坚陶醉于帝国强大的表象。忽视了前秦尚不具备统一全国的必然条件。忘却名相王猛“愿不以晋为图”的临终告诫。贸然倾举国之力发动侵略战争。忽视国情。不明敌情。轻启战端。是前秦失败的前因。

2、前秦貌似强大。实则隐患多多。前秦征服北方各国各族不假。但人心可不是容易征服的。需要较长时间的融合。才能凝为一体。况且“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些亡国破家的外族人并不大会为“我”所用。惧战厌战是必然的现象。更要命的是慕容垂、姚苌以及朱序这些韬光养晦的降将。尽管仁慈厚道、宽宏大度的苻坚待之甚厚。委以重任;他们却恩将仇报各怀鬼胎。蛰伏隐忍待机而动。一遇时机便会蠢蠢欲动。暗中使坏(慕容垂鼓动苻坚伐晋)。背后拆台(朱序暗通东晋、阵后捣乱)。乱中取利。实为前秦最大之隐患。军队成分复杂、士兵厌战、降将捣鬼。故前秦强大是假象。其军队庞杂肥大。属于“虚胖”。而非精壮强大。说它是“纸老虎”应该不算过分。这是前秦失败的主因。

3、战术不明。指挥不力。作战。讲究的是“谋定而后动”。如此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却无明确的作战方针。只是以众欺寡。恃“强”凌“弱”。试图以泰山压顶之势碾压对手。实为不智失策。部队庞杂而松散。却乏强有力的指挥。故而有人一捣乱。本就厌战的士兵便一窝蜂地溃散。前军统帅苻融(苻坚小弟)根本就约束控制不住退潮般的乱军。反被溃军撞下战马践踏而死。兵力绝对占优的前秦。就这样稀里糊涂又无可奈何地惨败了。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反被烫坏了口舌伤了肠胃。淝水之战前秦一溃千里。国势骤衰。墙倒众人推。鲜卑慕容垂、羌人姚苌等枭雄纷纷趁势而起。举兵反秦建国。385年八月。后秦万年秦王姚苌擒杀苻坚;394年。姚苌灭前秦。这就是急于求成的大秦天王苻坚的人生悲剧。也是氐人前秦的悲剧。

苻坚兴师伐晋之日。正是东晋气象最好最盛之时。如果苻坚能先治内以固本。蓄势以图强。待时机成熟(此战后才一两年。桓冲、谢安便相继故去。东晋逐渐失去和谐。开始走衰)再大举南征。说不定真能一统南北、建不世之丰功伟业。

其他观点:

我们从军队的士气。质量。实战表现和大小军团的使用优缺点来论述。

第一。军队士气。如果是三十年前的传统教育。我们会说这是侵略与反侵略。正义与反正义。哈哈哈。但是魏晋时期。确实存在胡族入侵中原。汉族偏安东南。民族与文化生死存亡的问题。北府兵是由北方难民聚集在江淮一带为主体构成的。其抵抗北方入侵。保卫家国的士气和斗志比起北方少数民族以扩大地盘。劫掠财物为目的的军队来说。确实不可同日而语。

第二。军队质量。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在江淮中间地带反复争夺。这里的居民大多数是北方逃亡过来的难民。连年征战使得他们民风彪悍。斗志顽强。从这里征募的北府兵。都有同乡宗族的联系。战斗力强悍。具有职业军队的特征和素质。而前秦以氐族为主力。各征服少数民族和北方汉族武装为辅的联军。在团结和训练上。肯定差的远。

第三。实战表现。首先八万对一百万。在冷兵器时代是不可能同时在一个战场上对决的。所谓的百万大军。包括了大量后勤部队。史书上也说前方部队都接战了。后面晚出发的刚离开防地。所以。淝水之战正面对决的秦晋兵力对比。最多三比一。那北府兵战斗力强。首战获胜。降将朱序又反正叛秦。制造谣言。战术上又秦军又自己后退。让北府兵过河背水一战。终于导致战场溃败。一败涂地。前秦辛苦建立的征服帝国。内里基础不稳。随即在各民族的反叛中崩溃了。

第四。说说冷兵器时代大小军团的优劣。人数多自然是力量大。但是对指挥。交通。通讯。后勤都提出了巨大的要求。基本上不大可能把十几万以上的军队同时投入一个战场。如果真的投入了。必须经过充分的训练。比如罗马军团。不然。一旦阵型散乱。尤其是撤退或者逃跑。主将根本无法控制局面。人再多也不行。所以北府兵虽然看着人少。但是素质精良。训练充分。在一次战役中以少胜多并不稀奇。

当然。如果前秦是一个组织和动员非常充分的国家。一战失利可以再战。那凭借整体优势。还是能在战争中战胜东晋的。

其他观点:

首先。符坚的百万之师根本就没有百万之众。其中羌族的军人并不多。更多的是北方少数民族组成的联合军队。大家根本就不是一条心。而是被符坚暂时的威势所裹挟。在士气。军队的指挥上有所不足。一旦前方出现攻击不利。就是一盘散沙。自乱阵脚。

其次。符坚自信过头。被胜利冲昏头脑。急功冒进。根本就不记得前丞相王猛的忠告。内部还没有充分整合。就集合大军进攻。怎能不输。

第三。东晋此时是面对侵略。建康的人都是齐心协力。谢安在中央运筹帷幄。谢玄的北府兵英勇善战。更是以逸待劳。一击便得胜。

第四。偶然因素。前秦军队在渡过淝水的时候过于惊慌。传出假消息。前锋已败。成为了最后一根稻草。军队不进倒退。加上鲜卑族的从中作乱。前秦大军一触即溃。北府兵乘胜追击。符坚的投鞭断流之师就这样灰飞烟灭。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初心未变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5:28:21

    前秦,东晋,军队,苻坚,这是,天王,士气,的是,之战,外因

  • 笑红眼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5:28:21

    没想到大家都对八万“北府兵”完胜百万之师,淝水之战如何实现神操作?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意中人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5:28:21

    北府兵固然是一支英勇善战的劲旅。东晋国防力量的中坚;可席卷群雄群族、一统北方大地的前秦军也肯定不是吃素的羸弱之师。八万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