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蚯蚓不生活在水里。鱼为什么会喜欢吃蚯蚓?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按理来说。蚯蚓一直生活在土壤中。和水里的鱼儿生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但是两者一见面。蚯蚓往往会沦落为鱼类的食物。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蚯蚓在水中会来回扭动。会很快引起鱼类的注意。这样一来。蚯蚓就难免会沦为被鱼类捕食的对象。
2018年夏天。为了研究鱼类对不同饵料的摄食反应。我还曾专门进行过一次小试验。不过。实验的对象并不是蚯蚓。而是摇蚊幼虫。
顾名思义。摇蚊幼虫就是摇蚊产下的卵在水中孵化后形成的幼虫。农村的朋友肯定都有印象。久置的水缸中经常能看到有虫子来回摆动。当周围环境安静的时候。这些虫子会浮在水体表面。但如果等人稍微一靠近。它们就会快速下潜到水体。这些虫子就是摇蚊幼虫。对鳑鲏、鲫鱼、棒花鱼、麦穗鱼来说是非常可口的生物饵料。
▲▲摇蚊幼虫(又叫红虫。一般的渔具商店都有售卖。我们当地的售价是一块钱一小盒)
当时我在自家的水缸里收集了很多摇蚊幼虫。当我把活的摇蚊幼虫放到鱼缸里时。鳑鲏鱼和麦穗鱼的反应瞬间就变得激烈起来。追着摇蚊幼虫抢食吃。但是当光线变暗的时候。有些摇蚊幼虫也会成为“漏网之鱼”。当摇蚊幼虫停止扭动的时候。被鳑鲏、麦穗鱼摄食的几率会明显降低。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活泼的摇蚊幼虫最容易被摄食。基本上会成为“众矢之的”。而那些游动不活泼的摇蚊幼虫不容易被发现。这意味着鳑鲏、麦穗等小杂鱼都是通过视觉进行捕食的。只有在猎物来回游动的时候。鱼群才会表现出激烈的摄食反应。
基于这种现象。我认为鱼类以蚯蚓为食也是同样的道理。蚯蚓来回摆动时对鱼类造成的视觉冲击是很强烈的。再加上蚯蚓本身也有一定的腥味。也难免会受到鱼儿们的“青睐”。
蚯蚓会被列为鱼类的菜单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很多鱼类都不“挑食”。而且都是机会主义者。特别是对于杂食性鱼类而言。它们的食谱是相当广泛的。从水生昆虫到鱼卵、蝌蚪、蠕虫、动物的内脏等。几乎所有的“荤食”都在它们的食谱上。
▲▲四大家鱼和鲤鱼的食性各有不同。其中鲤鱼属于杂食性鱼类。能够同时摄食水生植物、浮游动物以及各种水生昆虫。
另外。从外形上看。蚯蚓和蠕虫、红虫比较类似。而蠕虫和红虫正是鱼类的天然饵料。这就进一步增加了蚯蚓被鱼类捕食的几率。
对于视觉退化的鱼类来说(比如黄鳝)。蚯蚓的气味则是吸引鱼类捕食的主要原因。农村的朋友都知道。在水田经常能够看到黄鳝洞。白天黄鳝躲在洞里休息。到了晚上的时候才出来觅食。由于长期生活在黑暗的环境下。黄鳝的视觉已经严重退化。追踪猎物主要靠发达的嗅觉系统。
黄鳝是非常贪食的鱼类。民间有很多抓鳝高手都是用蚯蚓引诱黄鳝出洞。准备好一小段蚯蚓放在黄鳝的洞口。黄鳝马上就能察觉到猎物并探出头来。抓黄鳝讲究一个眼疾手快。手法一定要“稳、狠、准”。否则到手的黄鳝很容易逃脱。“呲溜”一下就钻进洞里了。
综上所述。鱼类喜欢吃蚯蚓的原因主要还是蚯蚓的来回扭动及其本身带有的腥味。这两种因素都能够刺激鱼类产生捕食行为。
现在渔具商店里也有很多仿蚯蚓的假饵料。也能引发很多鱼类的摄食反应。效果也还可以。为了增强垂钓效果。很多假饵也能够通过电动装置来回运动。特别是在海钓金枪鱼、旗鱼时。这样可运动的仿真假饵非常奏效。效果确实不错!
其他观点:
蚯蚓素有“万能饵”的称呼。即可用作钓饵。也可制作窝料。应用极为广泛。回到钓友的问题。其实这也是部分钓友的疑问:蚯蚓不在水中生活、活动。为何鱼偏偏喜欢吃它呢?到底是什么原因呢?笔者结合野钓经验。从以下方面分别展开描述。看能否解开钓友心中的疑惑。
1、鱼摄食蚯蚓。既有鱼的原因。也有蚯蚓的原因
2、如何恰当使用蚯蚓。强化它的诱鱼效果
像常见的杂食性鲫鱼、鲤鱼、鳊鱼等都会摄食蚯蚓。掠食性的鲶鱼、黑鱼等也对蚯蚓破感兴趣。但有些鱼对其不怎么偏好。因此不难看出。鱼喜欢蚯蚓。既有鱼的摄食习性的原因。也有蚯蚓自身特点的因素。解释为何鱼喜欢不生活在水中的蚯蚓。需要从两方面入手。
▲鱼的摄食特点。是鱼喜欢蚯蚓的基础
鱼依靠多个摄食器官的搭配、作用。获取食物、补充营养。但每个器官所起到的左右。扮演的角色并不相同。有主次之分。比如鱼的嗅觉。鱼的头部有一对或两对鼻孔。鼻孔中有大量褶皱的鼻囊。表皮分布大量的气味细胞、神经末梢。嗅觉极其敏锐。是人的数百倍。很容易辨别出喜欢的食物气味。从而判断出食物的位置。与鱼的味觉、视觉相比。嗅觉功能强大、完善得多。
再说鱼的视觉。绝大多数鱼的视力弱。稍微有点距离的物体。便无法看清。更重要的是。相当部分的淡水鱼是无法辨别物体颜色的。物体在水中呈现给鱼的只是白色或灰色。所以鱼所看见的蚯蚓。与看见的其他物体。没有多大的差别。更多的依赖嗅觉、味觉辨别出物体间的不同。像常见的鲶鱼。惧怕光亮。长时间生活在阴暗桥底、石头缝隙间。久而久之视觉功能退化严重。对捕食的帮助微乎其微。
综上所述。鱼的摄食过程中。嗅觉、味觉起到的作用。明显大于视觉。鱼是否见过蚯蚓。显示不是鱼摄食蚯蚓的阻碍。
▲蚯蚓气味、营养是鱼喜欢蚯蚓的重要原因
应用在钓鱼领域的蚯蚓。以红蚯蚓、黑蚯蚓为多。其中红蚯蚓占主流。红蚯蚓颜色呈暗红。长时间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土壤中。携带一股土腥味。摄食食物的差异。有的气味偏浓。有的气味偏淡。蚯蚓肉质鲜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储存能量多。
当蚯蚓被用作钓饵使用时。在鱼而言。与其他活跃在水体中的软体小虫。在形态上并无区别。但浓厚的土腥味对鲫鱼、鲤鱼的吸引力大。钓鱼人清楚。越是深秋、冬季时候。用蚯蚓钓大鲫鱼、鲤鱼效果越好。与其他气味不同。腥味能刺激鱼的嗅觉。激发鱼的摄食欲望。越是低温环境。效果越突出。这也解释了为何冬季多选择腥味商品饵的原因。
综上所述。鱼之所以偏好蚯蚓。即有鱼摄食特点的因素。也有蚯蚓气味、营养价值的原因。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前文提到。有些蚯蚓气味偏淡。那么可适当强化它的诱鱼效果。
首先丰富蚯蚓的味型。丁香油气味浓郁。散发着一股鱼喜欢的香气。所以腥味偏淡的蚯蚓。鱼钩钩刺后。可轻蘸一下丁香油。在置入水中。或者在丁香油或红糖水浸泡一晚。气味分子渗透蚯蚓的皮肤。第二天使用气味强化明显。直接做钓饵使用。
其次用鲜活的蚯蚓。不少钓友。特别是年龄偏大的老钓友。习惯将蚯蚓拍死。再钩挂。像让汁液流淌出皮肤。提升它的诱鱼效果。但效果并不理想。皮肤破损的蚯蚓。在水流的冲击下。汁液很快冲散。只剩下发白的表皮。其实直接钩挂活蚯蚓。利用蚯蚓不停的蠕动。摆动腰肢。刺激鱼的视觉。激发它的捕食欲望。效果更佳。
其实不止是蚯蚓。其他很多钓饵。包括商品饵料。鱼都未曾见过。照样摄食。这也看出。鱼摄食主要是依靠嗅觉、味觉。但并非鱼的视觉就没有作用。像传统钓讲究的逗钓。或者钓滑鱼所用的飞铅钓法、行程钓法等等都是利用鱼的视觉。所用钓鱼人在实际垂钓中。根据不同的鱼情。巧妙地利用它的摄食特点。能进一步提高渔获。
原创:野钓分享
其他观点:
蚯蚓一直在泥土中。都没和鱼见过面。为什么水的中鱼却喜欢吃?
钓鱼用蚯蚓。似乎成惯例了。笔者在老家时也经常钓鱼。每次钓鱼前都会去墙角落里挖些蚯蚓备用。不过却从没有想过为什么蚯蚓和鱼都没见过面。怎么就成了钓鱼用的饵呢?
鱼是怎么寻找食物的?
我们一直用第一个吃螃蟹的形容大无畏的勇敢者。所以对于人来说。食物能不能吃。首先就是眼睛看作初步判断。然后就是鼻子闻闻是不是有刺激性的味道或者臭味。最后就是用舌头尝尝有没有特殊的味道。一般苦味就是不能吃的警告!
那么水里的鱼是怎么找食物的呢?这还要问吗?不就是眼睛么。鱼眼睛和它的身体比例来看。大部分鱼的眼睛都很大。那不就是用来找食物的吗?其实还真不是。或者说不全是。因为在绝大部分水塘或者湖泊或者江河湖海里。水质并不足以达到在水下用眼睛寻找食物的程度!
鱼在大部分状态下是用鼻子来找食物的!
鱼的鼻孔不是用来呼吸的。因为它通过鱼鳃和水中交换二氧化碳、吸收氧气。但鱼鼻孔的嗅觉作用仍然是存在的。而且极为灵敏。水中的食物味道会刺激它的嗅觉。让它顺着味道寻找到食物!
鱼的鼻孔是紧挨着的。前后两个。水流从前鼻孔进入。后鼻孔出去。两者之间是一个U形。嗅球就在这个U形管的底部!
当然有味道还不行。鱼也会尝试着吃吃看。这就是钓鱼时。有时候浮标动动。但却没有咬钩。鱼并不是来试探的。因为它根本就不知道这吃的饵里面还藏着一只钩。它只是在尝试能不能吃。是不是方便吃。只要尝试完毕。就会一口吞入!此时你起竿那肯定是妥妥的!
蚯蚓是什么味道?
估计也没人知道吧。除了《流浪地球》那榴莲味蚯蚓干的梗以外。真正的味道估计除了当药吃以外。就没几个人尝试过了。毕竟吃蚯蚓还是小众!但如果各位亲自去挖过蚯蚓的话。那必定对蚯蚓的气味还是有所了解的!蚯蚓的种类挺多。有正蚓、爱胜蚓、异唇蚓和环毛蚓与微蠕蚓等。种类极其繁多。种花家对于这么多蚯蚓实在认不清。就算花钱下载了一份蚯蚓的论文还是搞不清蚯蚓怎么区分!
不过江浙地区挖出来的蚯蚓中一般有两种比较明显的区别。一种肉红色。还有一种是青灰色。相对而言青灰色的比较腥臭。味道很浓。根据鱼类习性来说。红色的在静态水库或者湖中比较好。味道很浓的在流水中效果比较好。因为它经久不散嘛!不过腥臭味太重。容易招惹小杂鱼。要不然下钩就是千年长不大的鱼。恼火!
当然这鱼饵的气味的选择还和季节有关。冬天冷。散发慢。用腥臭味为主。秋天则香味。夏天则是清淡为主。所以对鱼来说。它见没见过并没有什么关系。主要是气味比较吸引它。至于这食物来自哪里那就不是它所能关心的事情了!
钓鱼的各种饵料
尽管蚯蚓是“万能饵”。但并不是所有的鱼都喜欢吃蚯蚓。不同的鱼需用不同的饵。比如最简单的玉米粒也能作饵。而且它也是万能饵。效果也相当好。鲶鱼、鲤鱼、青鱼、草鱼都可能上钩。最好的玉米粒是饱满爆浆的那种。晒干的还是不要用了吧!
还有田螺也是。鲤鱼、青鱼以及大体型的鲫鱼、鳊鱼都可能上钩。第一种是敲碎螺蛳壳取用螺肉。切记。不要去掉肠子哦!或者直接挂田螺。田螺大小自己判断哈。能吃那个超级大田螺的。估计你的钓竿断了都拉不起来。用田螺还有一个好处。因为田螺就是本塘食物范围。鱼根本就没警惕性。一口吞钩。效果好!
田螺挂钩要注意。起竿的时候钩要能脱出勾住鱼嘴
同样道理。河虾也可以作饵。而且它还能活蹦乱跳。这引鱼效果杠杠滴。这里必须要说明下。尽管上文我们有说明浑浊的水中鱼都是用嗅觉找食物。但在水质比较好的条件下。活的饵料效果更好。所以弄条蚯蚓。拖长一点能动。或者钩上挂只虾。效果是同样的。
虾米做钓饵
其实随手就能找到的饵料还是很多的。比如蚂蚱。有时候甚至比你带的红虫或者精心调制的香饵效果还好。主要是随机应变。不能一个饵料掉到底。野钓时各个水塘的情况都不一样。所以还得研究研究才行。
窝料也要注意下。活水窝料。比重要大一点。容易沉底的那种。然后根据不同对象窝料。比如是鲫鱼。用碎米泡酒或者酒糟、碎蚯蚓等。如果是鲤鱼那么选发酵型饵料。持续时间长。穿透力好。诱鱼效果比较好。如果是草鱼。那么就用鲜玉米。最好刀削留破口。如果钓胖头鱼。那么白醋或者酸奶拌料。这些鱼喜欢酸臭.......
种花家不钓鱼已经很多年。知识更新度已经远远不够。请各位钓鱼高手补充。感谢!
延伸阅读:各种鱼找食物的绝招
尽管大部分鱼都在水中觅食。但有几种鱼能将水面以上的食物捕获。其手段令人叹为观止。比如射水鱼那双穿透水面的眼睛。还能修正折射带来的偏移。准确的射出水流。将停在水面上方树叶的昆虫射落睡眠大块朵颐!还有希氏石脂鲤。能从水面跃起。准确咬住临近水面的浆果。扯下来吃掉。
还有鲨鱼与鱼能通过电信号感知躲藏在泥沙以下的猎物。这一点连寻宝仪都自叹不如!当然更狠的还有电鳗。它捕猎的方式甚至直接就用高压电。将猎物电晕。甚至能将人电晕倒在水中窒息而死。所以非洲和南美捕获电鳗时都用牛赶到水里。让电鳗放电彻底在捕鱼!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71325.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蚯蚓,鱼类,幼虫,食物,黄鳝,气味,效果,嗅觉,田螺,水中
没想到大家都对蚯蚓不生活在水中,鱼为什么喜欢吃它?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蚯蚓不生活在水里。鱼为什么会喜欢吃蚯蚓?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按理来说。蚯蚓一直生活在土壤中。和水里的鱼儿生活在两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