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写诗最多的人是谁?质量好吗?
原创

中国历史上写诗最多的人是谁?质量好吗?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当然是朕这个宇宙无敌大诗人。英明神武。十全十美。乾隆皇帝了。

要吃饭了。朕先写个诗;要上如厕了;朕先写个诗。要在看书了。朕先写个诗;要批阅奏折了。朕先写个诗;逛完御花园。朕先写个诗;去了后宫转一圈。朕得写个诗;听完大臣廷议。朕得写个诗;咦。这个东西做的不错。蛮精美的。朕得写个诗;哟哟哟。这阳光不错。风景挺好。笔墨纸砚台伺候。朕得写个诗。

看完这写名画名帖。画得真特么不错。写的真特么是神品。朕更得题个诗了。哦。对了。别忘了再盖个章。哎。还是不够。要不朕再写首诗。再盖个章。再写个诗。再盖个章吧。盖章写诗。盖章写诗。盖章写诗。哦。简直完美。朕已恋上朕之绝代风流才华。

就这样。朕活了87岁。做了60年皇帝。3年多太上皇。历史上哪个帝王有朕长寿。哪个帝王过得比朕有诗意?来来。你们都给朕起来说说。

秦始皇说:别给我整诗。比不过你。我要打仗要统一天下去了;

刘邦说:你牛你行。我半辈子才憋出一首《大风歌》。不如你;

曹操说:行行。你比我活的长。写的诗比我多比我长。我就会几首短的。比不起;

杨广说:正经人要的都是美女。谁写诗啊。你写诗么?你写诗么?写诗能有用么?

唐太宗说:行行。我服你行了吧。我整个大唐盛世。诗人无数。天才无数。最后搞出来的诗也才四万八千首。你特么一个人就整四万三千六百三十首。你说说。你几个意思。还让不让我大唐的诗人们活了。真不要脸;

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岑参....我们服了还不行么?

李煜说:我国的都亡了。还能写诗么?写了有什么用。让我死了算了。

赵匡胤说:我忙着呢。要写诗找我们家苏东坡、辛弃疾、陆游拼去;

陆游说:我不行了。我才整一万多首。就头发白了。牙齿掉了。精神也垮了。四万多首。我滴妈呀。谁爱写谁写去;

苏东坡说:诶诶。你们别看我。我可是玩词的。我还要继续当吃货去呢。岭南荔枝熟了。先告辞哈;

赵构:别看我。我写字画画的。不怎么写诗;

成吉思汗说:写诗?啥玩意儿。我还得征服世界呢。写诗呢攻城略地么?能收货努力和美女么?不能的话。滚一边去;

朱元璋:啥?写诗?写诗还不如我做和尚。加入明教学武功好玩呢;

崇祯:搞笑。还写诗。我上吊去算了。要不也送你棵歪脖子树?

康熙:我这宝贝孙子啊。就爱写诗。天天写。时时刻刻写。这么多怎么记得住啊?

溥仪说:拉吉巴倒吧。大清早完了。还写诗。谁看啊?

我说:哎。四万三千六百三十首。我们还真没对一首有印象。请问皇上。您写的是《将进酒》么?

其他观点: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灿若群星的诗人创作了浩瀚如海的诗歌作品。现存的诗歌数量中。以陆游诗歌为最多。达9362首。《全宋诗》中。他一个人就占了几乎3本。江山代有人才。为何现存的陆诗最多?究其原因。我们就要从他所处的那个时代说起。

众所周知。宋朝重文轻武。源于宋太祖赵匡胤。宋太祖出身于行伍。亲历了五代十国极其黑暗的武人混战、夺权。加之他本身由“陈桥兵变”而建立宋。总害怕手下也来这么一出。因此。宋朝的基因里对兵权有着天生的敏感和恐惧。立国后。宋太祖“杯酒释兵权”。把兵权回收。暂时解决眼前的疑虑。而为江山长久计。宋太祖以及他的子孙都大力完善和推行科举制度。以文臣代替武将。这对宋朝的社会风气产生了极大影响。

图1 赵匡胤(927年-976年)

与唐代相比。宋代科举考试的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只要具有一定的文化的人都可以前往应举。录取人数较唐代也大大增加。且殿试后不再经过任何吏部考试直接做官。这就成为平民进入上层阶级的主要手段。平民遂蜂拥而至。甚至不少和尚道士还俗来应考。考场遂代替了战场。每次考后发榜之日。各地富绅们集体出动。争相挑选登第士子做女婿。说是挑。其实就是抢。民间戏称为“榜下捉婿”。当时科举之盛。可见一斑。社会热闹。皇帝也来洗脑。宋真宗就写了一首对国人影响甚大的《劝学诗》(书中自有黄金屋)。后人又有《神童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科举制的发展。导致了考生的激增。据史料统计。公元1093年。北宋的太学生人数达3100多人;1203年。南宋报考太学的考生就多达37000人。读书的人多了。需要的书籍也就多。这又就推动了印刷业的发展。宋朝印刷技术发达。朝廷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机关都有在刻书。而由于经济利益原因。民间也涌现大量书商开设的书坊。专门刻印书籍。还有些老百姓干脆就靠刻书谋生。印刷业发达。刻印方便。使当时出现大量的诗文集。在历经岁月的洗练后。现今保存的宋诗作品数量远超《全唐诗》。

图2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

印刷业的兴盛。造就宋朝藏书与印书的风气。陆家就是宋代著名的私家藏书和刻书家族。陆游祖上世代为官。高祖陆轸官至吏部郎中。祖父陆佃(王安石学生)官至尚书右丞。父亲陆宰曾为地方官。后隐居乡里潜心读书。并建了一座很大的藏书楼。叫做“双清堂”——一不小心就成了藏书家。子承父业。陆游也做官。也成了藏书家。也建了书屋(“高斋”和“书巢”)。藏书自然更多了。

史书记载。绍兴十三年朝廷要建国家图书馆(秘阁)。但藏书不够。要从民间里找。首先想到的就是陆家。抄了整整13000多卷——专业藏书家族。陆游在《渭南文集》傲娇了一把:“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你看。书架、桌子、床。一屋子全是书。抬头低头。左右前后。没有不是书的。

图3 《渭南文集》陆游自编词文集

陆游不但藏书。还刻印书籍。南宋孝宗时期。因《世说新语》一书之前遭火焚。陆游重新刻印出来。此后又印《刘宾客集》。稍带完成自己《剑南诗稿》前20卷。这是陆游诗歌的最早刻本。陆游之后。他的小儿子陆子聿(就是那个《冬夜读书示子聿》的儿子)刻书比他还勤奋。先后刻印其曾祖父陆佃的《陶山集》、《尔雅新义》。其祖父陆佃校注的《鬻子》、《鹖冠子》。其父陆游的《剑南续稿》、《老学庵笔记》、《渭南文集》等。把祖上的著作刻印了个遍。相当于他们陆家既有图书馆。也有出版社。

可以想象这样一个画面:陆游这边在写诗。他儿子在那边忙着刻印。这使得陆游的作品第一时间、极大丰富的被留存下来。相比唐代诗人们墙壁题诗、寄赠传唱等方式。诗歌遗失无数。令人扼腕的情景。陆诗实在是一种幸运。

图4 陆游 苦寒帖

当然。除了客观的因素。陆诗能流传下来还有其自身原因。陆游生于两宋之交。亲历靖康之耻。生逢乱世却一生笔耕不辍。按现存的诗歌数量。以他的年龄算。平均每两天左右写一首。他也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说明还有遗漏的诗)。诗不但写得多。质量还有保证。国人熟悉的如忧国忧民的《书愤》、《示儿》。热爱生活的《游山西村》。当然还有和前妻那一段令人动容的爱情故事。以及被称作“绝等伤心之诗”的《沈园二首》等等。

后人评价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既有宋诗议论说理的特征。也不乏唐诗的张力。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陆游在当时有“小李白”之称)与杜甫的沉郁悲凉(现实主义精神更接近于杜甫)。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梁启超《读陆放翁集》: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有价值。才有流传的可能。倘若如乾隆皇帝。写诗四万余首。只得一个“滥且烂”评价。没有价值。最终还是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文:恒星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其他观点:

写诗最多的人肯定是乾隆皇帝了。

他这一生写了四万三千六百三十首。

这是什么概念。《全唐诗》一共也就四万八千首。

人称张若虚孤偏盖全唐。

那么乾隆皇帝的诗怎么样呢?

其实我觉得还不错。特别是当我小时候读到第一首诗的时候:

何物令朕心欢畅。第一要数毛瑟枪。瞄准小鹿扣扳机。猎物倒地收获忙。

你们都说他老人家的诗写得跟屎一样。我一个小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感觉李白杜甫也不如啊。

那么有没有好诗呢?其实下面这首《新娘》写得不错。

楼下锣鼓响叮咚。新娘羞坐花轿中。

今日洞房花烛夜。玉簪剔破海棠红。

这首诗写得是真好。特别是最后一句:玉簪剔破海棠红。这简直堪比苏东坡的那句“一树梨花压海棠”

当然也有人说了。这最后一句是纪晓岚给他加上去的。

嘘。乾隆皇帝听了会生气的。

当然还有民间传说的这一首:

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

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

你们这么拿皇帝开玩笑。就是欺负他已经死了。

乾隆皇帝有多忙。你们知道吗?

人言难得是清闲。我略清闲辄赧颜。

设使乐斯更何虑。满招忧亦在其间。

你们都羡慕清闲。我觉得清闲让我脸红。

作为一个一天写诗都写好几十首的人。他老人家的确够忙的。

不过我们也没资格笑话他。毕竟乾隆皇帝人家也没想着让你读。

人家写诗就跟你今天发个朋友圈一样。你不爱点赞就不点赞呗。

当年什么纪晓岚、什么沈德潜。都是跪舔着给人间点赞的。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长空夕醉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5:57:18

    陆游,刻印,的诗,宋朝,藏书,渭南,乾隆皇帝,诗歌,太祖,科举

  • 曾温暖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5:57:18

    没想到大家都对中国历史上写诗最多的人是谁?质量好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一桥孤寂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5:57:18

    当然是朕这个宇宙无敌大诗人。英明神武。十全十美。乾隆皇帝了。要吃饭了。朕先写个诗;要上如厕了;朕先写个诗。要在看书了。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