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炎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原创

司马炎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毕竟司马昭执政时。司马家就已经彻底掌控了曹魏大权。而且司马昭做好了称帝的所有准备。只差临门一脚。但因为背负“弑君”的恶名。司马昭实在没脸称帝。而且他当时和皇帝相差无几。于是司马昭索性把称帝的事情交给了儿子司马炎。

司马昭死后。司马炎继任晋王。没过几个月。他就逼迫曹魏最后一任皇帝-曹奂禅位于自己。司马炎登基后。改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司马炎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武帝。

晋武帝司马炎。是个毁誉参半的君王。他既有明君的一面。也有昏君的一面。他既有值得称赞的地方。也有让人诟病的地方。

宽仁之君

司马炎为人宽厚。可以算是中国历史上最仁厚的皇帝。在对待曹奂退位这件事上。就可以看出来。司马炎封曹奂为陈留王。食邑万户。奉魏国为正朔。可以使用天子的仪仗。上表不用称臣。受召不用跪拜。

西晋灭吴后。天下一统。司马炎问司隶校尉刘毅。“我能和汉朝的哪位皇帝比较比较”?他原本是希望刘毅夸夸他。像汉武帝、汉景帝或汉武帝那样的皇帝。但刘毅却说。“汉灵帝和汉桓帝”。

众所周知。灵帝和桓帝是东汉有名的昏君。司马炎听刘毅这么说。并没有大发雷霆。而是尴尬地笑着问。“我平定东吴。终结三国乱世。我有如此功绩。你说我是汉灵帝和汉桓帝那样的昏君。有点过分了吧”?

刘毅说。“灵帝和桓帝卖官。得钱都归于宫中;你卖官得钱都归自己。你甚至还不如灵帝和桓帝”。

司马炎讪讪而笑说。“汉灵帝和汉桓帝没有你这样关敢于直谏的臣子。但是我有。所以我比灵帝和桓帝当然强一些”。勉强给自己找了个台阶下。

帝尝南郊。礼毕。喟然问毅曰:“卿以朕方汉何帝也?”对曰:“可方桓、灵。”帝曰:“吾虽德不及古人。犹克己为政。又平吴会。混一天下。方之桓、灵。其已甚乎!”对曰:“桓、灵卖官。钱入官库;陛下卖官。钱入私门。以此言之。殆不如也。”帝大笑曰:“桓灵之世。不闻此言。今有直臣。故不同也。”-《晋书·刘毅传》

西晋灭吴后。东吴最后一任皇帝孙皓被当作俘虏送到洛阳。司马炎对他还不错。有一次。司马炎大宴群臣时。也邀请了孙皓。司马炎指着孙皓的座位说。“我在洛阳设置这个座位。等你很久了”。孙皓回敬说。“臣在南方也设了这样一个座位。等待陛下”。

孙皓作为亡国之君。却说出这样大不敬的话。在场的大臣都觉得孙皓性命难保。不过司马炎不以为意。一笑置之。

太康之治

司马炎在政治、军事、经济上做了许多改革。为强大晋朝呕心沥血。特别是在民生方面。一改三国乱世那种民不聊生、生灵涂炭的混乱局面。百姓得到了充分的休养生息。

太康之治是西晋的巅峰。虽然只维持了十年。但却是魏晋南北朝最强盛的时代。

太康之治下的西晋。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民风淳朴、百姓富足、社会稳定。对于这一点。史书给出了高度评价:

武皇承基。诞膺天命。握图御宇。敷化导民。以佚代劳。以治易乱。绝缣绝之贡。去雕琢之饰。制奢俗以变俭约。止浇风而反淳朴。雅好直言。留心采擢。刘毅、裴楷以质直见容。嵇绍、许奇虽仇雠不弃。仁以御物。宽而得众。宏略大度。有帝王之量焉。于是民和俗静。家给人足。聿修武用。思启封疆。决神算于深衷。断雄图于议表。--《晋书·武帝纪》统一天下

早在司马昭执掌曹魏时。司马昭就出兵灭掉了蜀汉。三国变两国。只剩江南的东吴还没有平定。司马炎即位后。一直谋划伐吴之事。但因当时司马炎最要紧的事是发展民生。所以伐吴之事暂时搁置了。但一直在准备中。

司马炎派当时西晋最有韬略的大臣羊祜镇守荆州。和羊祜对峙的东吴将领是赫赫有名的陆抗。羊祜知道自己无法击败陆抗。就向司马炎上书。等陆抗死了再伐吴。在此之前。羊祜在荆州训练士卒。演练如何伐吴。司马炎表示同意。

公元280年。司马炎派遣六路大军。水陆并进。进攻东吴。晋军一路所向披靡。东吴军队溃不成军。无力抵抗。东吴末帝孙皓被迫出城投降。东吴灭亡。三国归晋。

司马炎终结三国乱世。统一天下。这份历史功绩还是很值得肯定的。

羊车望幸

三国归晋后。司马炎变得志得意满。渐渐松懈了下来。朝着昏君的方向发展。

有了这么多妃子。司马炎也没有心思处理朝政。他的心思全放在享乐上。

纵容斗富

司马炎执政后期。当时很多官员炫富、斗富。司马炎不仅没有制止、处罚他们。反而予以纵容、支持。让官员沉迷于斗富不可自拔。

司马炎的舅舅王恺非常富有。家里有许多金银珠宝。他公开和另一个大富豪石崇斗富。司马炎为了帮助王恺斗赢石崇。送给王恺一个很珍贵的玉珊瑚。一次。王恺宴请石崇等人。宴席上拿去司马炎送的那个玉珊瑚显摆。石崇不屑一顾。当场把王恺的玉珊瑚打碎。王恺惊问石崇为什么要这样。石崇说没事。我家里有很多这样的玉珊瑚。石崇命人把家里的玉珊瑚全部搬过来。让王恺自己随便挑一根当作赔偿。

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恺以示崇。崇视讫。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恺既惋惜。又以为疾己之宝。声色甚厉。崇曰:“不足恨。今还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绝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者甚众。恺惘然自失。选自《世说新语·汰侈》

王恺望着石崇的那些玉珊瑚。他都看傻眼了。

选错继承人

司马衷是个智障。这是人所共知的事情。而当时司马炎的弟弟-齐王司马攸素有贤名。名望也高。群臣也很支持他。是众望所归的继承人。然而。司马炎却不愿意把皇位传给司马攸。毕竟这意味着帝王世系发生转移。司马炎当然还是希望自己一脉的人当皇帝。而不是司马攸一脉。

所以。尽管司马攸是非常合适的继承人。但是司马炎还是坚持立司马衷为太子当作继承人。此举让群臣非常失望。更是埋下了“八王之乱”的祸根。

司马炎死后。司马衷即位。这样一个傻子待在皇位上。很快引起各方觊觎。不久八王之乱爆发。天下大乱。西晋也由此灭亡。

结语

论德行。司马炎善待臣下;论功绩。司马炎统一天下。可就是这样一个要德行有德行。要功绩有功绩的皇帝。却未能做到有始有终。虽然有终结三国乱世之功。也开创了太康之治。但因为继承人的问题。把西晋推向了万丈深渊。也把好不容易过上安宁日子的百姓推向了万丈深渊。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司马炎在位前期。表现非常不错。确实是一位明君。但随着后来三国归晋。司马炎出现了昏君的征兆。并且一发不可收拾。

司马炎一手终结了三国乱世。让社会重新安定下来;却又一手葬送了来之不易的统一和安定。司马炎亲手毁掉了自己认真打拼得来的事业。真是让人唏嘘不已。

其他观点:

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位。建立晋朝。是为晋武帝。他执行和平、柔软的国策。注重休养生息。颁布了《泰始律》。倡导仁义治国。重视民生。发展生产。诏令全国释放奴婢以替代士兵军屯。增强了国力。

晋武帝对百姓是仁慈的。他继承了父亲司马昭优待以前蜀国君臣百姓的政策。对吴国君臣也给予体恤。自己提出对江东百姓免除20年赋役。赢得了民心。后来。司马氏仅五个宗室南渡。就建立了东晋。与江东百姓对晋武帝怀有感恩之心息息相关。

晋武帝在统一全国后。不拘一格。执行占田制。允许百姓占田百亩。当时没有土地浪费和兼并现象。耕者有其田。国内太平。出现了太康盛世的景象。“天下无穷人”的民谚就是在这一时期出现。人民在他的统治下。过了一段好日子。

但他在晚年有纵容豪强。喜欢宴乐的缺点。不过以他皇帝的身份。并没有过过分。他听说舅舅王恺与石崇争富。他想帮王恺一把。令人送去皇宫中最好的珊瑚。却比不上石崇家中等的样品。可见他并没有腐朽透顶。

今天看来。他某些做法负面影响。如让州郡二千石以上官吏的女儿入宫选拔。主观是抑制士族豪强家族之间联姻以强化皇家尊严。可是晋武帝却让自己的杨皇后负责落实。他不是为了自己的淫乐。杨皇后执行时。一个漂亮的都不选。

总而言之:司马炎执政期间。为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有目共睹。不容抹杀。但是。由于依旧沿袭分封制。削弱了中央集权。他晚年生活奢侈腐化。导致了公开卖官鬻爵现象。后宫中收纳姬妾近万人。结果上行下效。导致各级官吏不理政事。贪图享乐之风盛行。斗富成家常便饭。加速了西晋王朝的灭亡。晋武帝安排白痴儿司马衷作为自己的接班人也算是 政治家的重大失误。他去世不久。就发生了“八王之乱”。这场长达16年的战乱。导致广大劳动人民又开始大批死亡或流离失所。他也要负一定的责任。他制造的“太康繁荣”只是昙花一现的盛景。

其他观点:

晋武帝司马炎。亲手完成了大一统。又亲手种下了亡国的祸根。这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多见。正如唐代魏征所言。“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 完成大一统后的司马炎。渐渐变得昏庸荒淫。“传位傻太子”一事。不仅江山葬送。还成了一个历史之谜。

四个月灭吴。完成大一统

篡位自立后的司马炎建立了晋朝。史称“西晋”。立国之初的司马炎。胸怀雄图大略。这一时期是其一生的亮点。先是摒弃“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惯例。继续留用原蜀汉的官吏。并大封功臣。稳定人心。确保社会平稳过渡。

颁法律、推新政。发展经济。出现百年难得一见的“太康繁荣”景象

晋武帝司马炎统一全国后。正值新朝初立百废待兴。安抚民心发展经济成了首要任务。在此背景下。中国第一部儒家化法典《晋律》应运而生。为减轻百姓赋税。繁荣经济。制定了占田制、户调制和品官占田荫客制。使每个农民都可以合法地占有应得的田地。用行政手段将大量的流 动、闲散人口安置到土地从事生产。

荒淫无度。倡导奢侈之风。传位傻太子种下亡国祸根

灭亡孙吴之后。司马炎将吴王孙皓后宫的五千名宫女全数纳入后宫。公元27年。司马炎禁止全国婚姻。以便挑选宫女。使后宫规模超越万人。为临幸方便。更乘坐羊车在后宫内逡巡。停在哪个宫女门前便前往临幸。其好色程度可见一斑。

而更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传位傻太子”。司马炎共有26个儿子。长子司马轨夭折后。次子司马衷成了事实上的长子。若按照长子为嫡。司马衷要被立为太子。可司马衷是个白痴。其余诸子中不乏聪慧之辈。但无论朝臣如何劝阻。司马炎仍坚持传位于司马衷。因此。晋武帝司马炎为何“传位傻太子”?一直成谜。

公元290年四月。晋武帝司马炎病死。其子司马衷即位。一年后。皇后贾南风发动政变。杀死总揽朝政的大臣杨骏。接着又发生了“八王之乱” 。公元316年。刘曜攻破长安。俘获末代皇帝司马邺。西晋亡国。此时。距司马炎去世仅过了25年。

晋武帝司马炎的一生大致分为两部分。前期英明神武。后期昏庸荒淫。前后行事判若两人。将好不容易形成的大一统局面亲手葬送。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长空夕醉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6:12:37

    司马,司马炎,东吴,太康,西晋,晋武帝,皇帝,石崇,昏君,百姓

  • 郎不知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6:12:37

    没想到大家都对司马炎是怎么样的一个人?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苏梦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6:12:37

    毕竟司马昭执政时。司马家就已经彻底掌控了曹魏大权。而且司马昭做好了称帝的所有准备。只差临门一脚。但因为背负“弑君”的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