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炎如果没有传位给司马衷,那么晋朝会不会是个长寿王朝?
原创

司马炎如果没有传位给司马衷,那么晋朝会不会是个长寿王朝?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首先。要说明一下。晋朝本身寿命也不短了。

从公元265年到公元420年。整整155年的历史。而中国历史上。能够超过100年的王朝。除了夏商周之外。也唯有汉、晋、唐、宋、明、清而已。所以。晋朝不是个短命王朝。最少应该算是一个寿命中等的王朝。

但是。晋朝却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黑暗。最没有存在感的王朝。没有之一。且短短的155年里面。还被分为西晋和东晋两个阶段。西晋从公元256年开始。到公元316年。总共51年。而东晋从公元前317年开始。到公元420年。共104年。

西晋还能勉强称得上一个统一的王朝。东晋撑死了也就是一个维持东南半壁江山的地方政权而已。在北方。是包括汉族在内的多个民族建立的一大批政权。统称为“十六国”。

此外。西晋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外族灭亡的政权。创造了一个耻辱性的第一名。

那么。晋朝为什么会这么弱。这么乱呢?

很多人知道。晋朝有一个白痴皇帝司马衷。一句“何不食肉糜”让他把痴呆皇帝的帽子牢牢扣在了脑袋上。正是司马衷的任上。西晋爆发“八王之乱”。接着外族入侵。将西晋推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所以。才会有这个疑问“司马炎如果没有传位给司马衷。那么晋朝会不会是个长寿的王朝?”

填哥觉得。就算司马炎不传位给司马衷。晋朝的命运也改不了多少。

填哥并不是一个历史唯物主义者。但是即使传位给其他人。晋朝的命运确实改变不了多少。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西晋灭亡的祸根并不是司马衷种下的。像他这样才能平庸的人没能力为西晋的灭亡埋下祸根。

那么西晋灭亡的祸根是什么?是谁埋下的呢?

是司马衷的父亲司马炎。

因为西晋灭亡的祸根有三:宗室残杀和外族入侵和统治腐朽。

我们来看看西晋的宗室残杀。

西晋建立之后。为了平衡世家大族的势力。司马炎大封宗族。从265年开始。到290年。总共封了29个诸侯王。这些诸侯王。大的可以拥有5000兵力。小的也有1500人以上。且这些诸侯王并不驻扎京城。可以在封地驻扎。这些封地。也并不是一些荒凉之地。而大多数是一些战略要地或者比较富庶的地方。这些诸侯王还可以在征收封地的赋税。凭借这些。诸侯王完全可以招兵买马。对抗中央。

晋武帝司马炎290年去世。291年。司马玮和司马亮就起兵了。八王之乱整整持续16年。对西晋形成极大破坏。可以想象。这些诸侯王的实力发展有多强。发展有多快。而这是任何一个在位的皇帝都要面对的实实在在的威胁。

本来这些地方的力量。对实力强大的中央政府应该够不成威胁。因为中央一般有实力更为强大的禁军。但是晋朝是个例外。西晋统一全国之后。大力裁剪军队。本来是节省了国家的开支。但是也造成西晋中央政府直接掌控的军队其实不多。力量不强。反倒是地方的诸侯王实力不小。

西晋灭亡的另一个祸根。则是少数民族内迁。

这个问题。其实在东汉中后期就存在了。随着匈奴政权的垮台。北匈奴远遁。南匈奴开始内迁。但是在东汉乃至整个三国时期。这些都不是事。当时的汉族政府时时刻刻教他们做人。司马懿平定辽东之后。把大量汉人迁往内地。造成辽东防守空虚。外族趁机而入。到了西晋时期。少数民族已经深入内地。埋下西晋灭亡的祸根。

西晋灭亡的第三个祸根。则是西晋的昏庸腐朽。

西晋并不是在前朝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军之后建立的政权。而是通过篡权夺位得来的政权。统治者不懂民生的艰难。穷奢极欲。即使是开国皇帝司马炎也不例外。甚至发生石崇与王凯斗富的事情。上行下效。西晋王朝官员贪污成风。对下层老百姓包括內迁的少数民族加紧盘剥。

盘剥的结果。则是造成国内大规模的流民起义。早在公元303年。李雄就率领流民攻占成都。建立成汉政权。西晋统治者则忙于“八王之乱”。没有精力镇压。叛乱的诸王内部相互勾结或者攻伐。外部勾结少数民族贵族势力。加之一些少数民族受到西晋的盘剥。纷纷揭竿而起。

八王之乱。流民起义和少数民族的起兵。才导致西晋政权的迅速瓦解。

这样的局面。是不是真的就没有办法解除呢?

非也。如果第二代能够以雷霆手腕。解决宗室或者说是诸侯王的问题。迅速镇压八王之乱。那么。西晋长久一点不成问题。

但是。问题在于。不要说司马衷。司马炎的其他儿子能够解决问题吗?

司马炎共有26个儿子。但是在司马炎去世的时候。仍然在世的有10个。除了司马衷之外。分别是:

秦王 司马柬(262-291)

楚王 司马玮(271-291)八王之一

淮南王 司马允(272-300)

代王 司马演(272-289后)

清河王 司马遐(273-300)

长沙王 司马乂(277-304)八王之一

成都王 司马颖(279-306)八王之一

吴王 司马晏(281-311)

豫章王 司马炽(284-313)

司马柬和司马演都是在司马炎去世之后不久就挂掉的。吴王司马晏和豫章王司马炽那时候还小。且司马炽后来是当了皇帝了。但是表现也不咋滴。司马玮、司马乂、司马颖都是八王之乱的主角之一。也都表现有勇无谋。基本属于那种脑袋进水的那种。所以只剩下淮南王司马允。

史书对司马允的评价还是挺好的。但是司马允绝对不是像李世民和朱棣那种外能荡敌寇。内能固统治的那种雄才大略的人物。否则就不用在二十九岁的时候被人暗算而死了。

而且。这个时候的晋朝。统一全国。征战沙场的老将基本死光了。祖逖。刘裕。王镇恶等等大将都还没出生。属于既无贤相。也无大将的时代。拿什么抵御外族。镇压内乱?

西晋王室相残。全中国为其买单。两晋南北朝持续分裂割据三百多年。战乱频繁。民不聊生。实乃中国之悲哀!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其他观点:

首先要说的是不可能!西晋的灭亡是注定的!

从选官制度来看:

西晋沿用了曹魏的九品中正制。但是西晋却抛弃了曹魏九品中正治中的德。只看资!

那么这样的做法就从而导致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政治格局。

而一旦这个政治格局形成。那么也就代表着:统治集团必将腐朽。而腐朽的统治集团就必然会奴役百姓。这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

我们都知道唐太宗说过一句话: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腐朽的政治集团奴役百姓。而百姓的民心就无法与统治集团在一起的。离心离德。必将造就统治集团的瓦解!

在这个时期。统治者是自上而下的腐败。比如说晋武帝司马炎。

司马炎在取得一些成就后。他就产生了骄态之心。开始尽情享受生活!

比如后宫有妃子上万人。经常举办晚会等等……再比如何曾。日用万钱。还说。天下箸处。其子何邵日食2万钱。任恺每餐万钱。大足王恺石崇互比奢侈。王凯用干糖米洗锅。食虫就用香椒泥。

这样的生活。曾经有大臣上书司马炎。奢侈之费。甚于天灾。请求司马炎制止。但是司司马炎无动于衷。

《世说新语·汰侈》: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恺以示崇。崇视讫。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恺既惋惜。又以为疾己之宝。声色甚厉。崇曰:“不足恨。今还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绝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者甚众。恺惘然自失。

由于九品中正制的形成。造就了一群门阀士族。他们形成了一个地主阶级中的特权阶层。

这样就成了高门子弟耻与寒门为伍。而皇帝又往往偏向于世家大族。

比如说在咸宁二年建立了专门教育国之“贵游子弟”的贵族学校。这个叫 “国子学”。

门阀士族在政治上的垄断。排斥寒门地主。也就让这些累世公卿。无所不用其极!谋夺权利!而门阀士族权力每增加一分皇权责就要少一分。

以此类推。时间久了必将造成两虎相斗的格局。而皇权与士族的斗争与民众的斗争。必将让社会走向黑暗!也就让西晋不可能长存于世!

其他观点:

西晋这个王朝是由司马家匆匆忙忙篡位而建立。虽然《晋书》把武帝吹的“聪明神武。有超世之才”。实则司马炎当皇帝的资质充其量只是守成庸主。先辈们给他做足了铺垫。

就算不传给白痴儿子司马衷。西晋的国祚也绝对长不了。司马家的三代人已经种下了一个又一个隐患。

一、司马家篡位时间太长

司马懿苦心隐忍十多年。在曹爽势力旺盛时装病装志短。实则阴养死士。趁着曹爽兄弟带着年幼的曹芳参拜明帝的高平陵。在京师洛阳空虚的情况下发动政变。

政变后。司马家族彻底掌握曹魏政局。直到司马炎代魏称帝。这期间用了十六年。

灭掉吴国。统一天下晋朝又花了十五年。总共是三代四人长达三十一年的时间。政治上的交接相当敏感。比如夜长梦多。时间拖的越久就越复杂。所造成的消耗就越大。

司马懿本人只是个权臣。不是王公。更不是皇帝。司马师有什么资格继承他的权力地位?只有舞阳侯的爵位可以名正言顺继承。三公之一的太傅是没继承资格的。

司马老儿死后。司马师两年后才当上大将军。曹魏朝廷里不服司马家的多的是。在外掌握兵权的封疆大吏也有不服。张辑李丰还有文钦毌丘俭都发起了针对司马师的行动。司马师本人也死在了平叛中。

其弟司马昭通过加官进爵。广施荣华富贵来收买人心。各路名门贵族作为即得利益者才会踏上司马家的贼船。成为司马家的党羽。

这一招司马师不是没用过。司马昭对朝廷内外给予的封赏相比而言更加厚重。每次司马家遇到政治军事大事就疯狂赏赐加封朝廷内外。

可以举司马家的死党加心腹贾充为例。司马昭上台前。这货只不过区区400户的亭侯。协助剿灭淮南文钦毌丘俭叛乱庆祝一下。升为1750户的乡侯。除掉高贵乡公曹髦再庆祝一下。增加到2950户。

亏得此人父亲还是大魏忠臣贾逵。贾充可不管什么继承父志 。自己荣华富贵就行了。只用五年就增加食邑2000多户。要知道魏国开国元勋华歆贾诩等人。食邑不过七八百。贾充的封赏可谓火箭式增长。

贾充对司马家忠心耿耿。司马昭要让他更忠心。不仅仅是他。魏国老臣、外戚勋贵、封疆大吏个个不能落下。曹魏当年掌控中军的宗室大将曹真到死也就2900户的食邑。司马昭时期边镇大将几乎人均5000户以上。这种情况下。哪还知道什么皇帝。都唯大将军司马昭马首是瞻。

司马昭死后短短数月。司马炎就匆匆忙忙篡位。他能有什么功劳?于国于民啥功劳都没有。司马昭好歹与吴国打过仗。儿子司马炎仅三十岁登上帝位。

朝廷内外的文武百官。个个都是其长辈。司马炎没有什么个人威望。只能继续大加赏赐收买人心。巩固政权。朝廷一直以三公为尊。而司马炎时期三公已经不够用了。变成了八公。另外。司马炎还封了一堆公爵。量产了一批万户侯。但生产力恢复的速度跟得上司马昭父子封赏的速度吗?

留给白痴儿子司马衷的辅政班子。汝南王司马亮、外戚杨骏和太保卫瓘。司马亮是司马炎的叔叔。杨骏是司马炎的岳父。都是司马衷的爷爷辈。卫瓘倒和司马炎是平辈(亲家)。然而卫瓘比司马炎大16岁。比司马衷大39岁。这些人是司马炎的长辈。那就更是司马衷长辈的长辈了。

如果不是耗费了三代人的心血而是一两代就完成从权臣到皇帝的转变。西晋留下的毛病也不会如此严重。

二、司马懿起的示范作用太坏

登上帝位。首先要树立功勋和威望。曹操可能觉得自己篡位不合适。把这个机会留给儿子曹丕。

天下大乱后实力雄厚可以胁迫控制天子发布政令。横扫四方大功差不多结束。就把失去利用价值的皇帝踢开自己上位。这是天下大乱的情况。而司马家的篡位行为。证明了就算天下稳定的情况下也可以这么干。

古人都讲究出身。钟会灭蜀后为什么会造反呢?他就觉得论出身论战功。我钟会哪里比他司马家差。大名鼎鼎的颍川钟氏和河内司马氏。虽然都是由东汉的世家大族转变而来。基本保持了儒家传统。但是论名望司马氏还是比不过钟氏。另外同为名门公子的钟会与司马昭兄弟在年轻时就有所交往。

论战功而言。钟会在淮南三叛中毌丘俭和诸葛诞叛乱中算无遗策。跟随司马昭平叛。中军大营内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时人称其为张子房。

钟会在和姜维图谋造反时就吹嘘自己在淮南的功劳。再加上长驱直入的灭蜀之功。军功已经上升到一个极点。司马昭想灭蜀。朝廷上下到处是反对声。唯有钟会有这层战略眼光鼎立支持。

姜维看出钟会有野心。故意试探和挖掘那份野心将其无限放大。

钟会对自己政治和军事才能颇为自信。居功自傲、骄横跋扈。和司马家相比。仿佛钟会唯一的劣势就是没有司马家的血统。恰逢钟会又是个非常有野心的人。有才智好权变。你司马家能有篡位想法。我钟会凭什么不能?

史书上虽然马后炮式的写了一堆某人预言钟会要谋反记载。比如钟会的哥哥钟毓。司马昭想着就算他造反北方将士思归。也绝不可能成功。

王元姬:会见利忘义。好为事端。宠过必乱。不可大任。

辛宪英:会在事纵恣。非特久处下之道。

钟毓:会挟术难保。不可专任。

荀勖:钟会虽受恩。然其性未可许以见得思义。不可不速为之备。

钟会的造反。属于司马昭意料之中。但是情理之外。司马昭只是嘴上说说而已。压根不相信钟会造反。之前对钟会又是加食邑又是封九卿。钟会都坚决不接受。于是又多了个淡泊名利的名声。当然这个也是能装出来的。

真正钟会在成都意图谋反被将士杀死的消息传来。司马昭最初反应是不相信。验证了之前只是嘴上说说。属于一种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事。我司马昭对钟会这么好。甚至年少时都有交情。钟会怎么可能会造反呢?

及钟会谋反。审问未至。而外人先告之。帝待会素厚。未之信也。

这种反应其实很搞笑。难道曹家对你司马家不好?曹家给司马父子封赏时。司马父子辞让得还少?

这样一来。司马家父子就陷入一种恐慌。对于造反的举报奏折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可以举镇守淮南的镇东将军石苞为列。此人出身寒门。为司马师时期就培养下的司马家党羽。淮北监军王琛却看不起石苞是一个卑微的出身。开始散布童谣:“宫中大马几作驴。大石压之不得舒” 。王琛因而密奏石苞与东吴通讯卖国。

摆明的栽赃陷害。武帝司马炎得报。估摸朝廷局势和东吴动向。认定石苞要叛乱。打算暗地讨伐。司马家的亲戚加绝对心腹羊祜坚信石苞不会谋反。司马炎还是不信。石苞得知朝廷大军赶来。主动放弃军队单身前往都亭待罪。

司马炎此时才不再防备石苞叛乱。彻底削掉兵权。将其征召回朝养老。此后再也没被受到过重用。司马懿留下的这个魔咒一直困扰着自己的后人。君臣也在猜忌中不断内耗着。

三、人丁兴旺的优势变成了劣势

魏晋时期大族之间靠联姻巩固关系。一些后起之秀得以迅速崛起加入士族圈子。也是用的这种方式。司马家在这方面优势很大。司马懿有7个兄弟。他自己又有9个儿子2个女儿。司马师虽然没有儿子。但有5个女儿。最夸张的是司马炎。共有26个儿子13个女儿。

靠着强大的开枝散叶能力。司马家几乎和当时高门大姓通通结成了婚姻关系。同时。家族里的男丁又成了司马祖孙三代夺权的好帮手。司马望、司马亮、司马伷、司马骏等人都曾经出镇一方。立下功劳。

然而这些皇族们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像那个哭喊着说自己是大魏忠臣的司马孚。他是司马炎的爷爷辈。灭曹爽、败诸葛恪、废曹芳都立了大功。

别说司马孚。就连司马孚的儿子司马望也不是司马炎敢随便招惹的对象。最后司马孚被封为四万户的安平王。还专门为他搬来了古时候的太宰一职。

司马师终其一生无子。司马昭将其次子司马攸过继给司马师当儿子。从法理上来看。司马师是司马懿嫡长子。司马攸也顺理成为嫡长孙。

以帝弟攸为嗣。特加爱异。自谓摄居相位。百年之后。大业宜归攸。每曰“此景王之天下也。吾何与焉”将议立世子。属意于攸。

司马昭多次在公开场合宣称司马攸当继承权力。经不住司马家死党何曾、贾充等人死谏。还是将长子司马炎立为晋王世子。这样搞得和皇位擦肩而过的司马攸想法很大。

人们常常指责司马攸因司马炎而死。实际上司马炎对司马攸已经好得不得了了。司马攸去世前的待遇如下:齐王、大司马、都督青州诸军事。加侍中。假节。将本营千人。亲骑帐下司马大车如旧。增鼓吹一部。官骑满二十人。置骑司马五人。

可以说要权力有权力。要地位有地位。要面子有面子。只差不肯封他当继承人了。

在这种情况下。司马炎也不得不赋予诸王实权。一方面是借鉴曹魏的反面例子。另一方面是司马炎确实也没那个实力对自己庞大的家族下手。

假如司马炎要针对宗室发难。明着暗着玩削藩。就威望和法理而言。能够站出来带头反抗的王爷不缺。有资格继承司马炎位置的王爷更是不缺。如果说司马炎还能勉强镇得住场面。那司马炎死后继位的司马衷呢?

四、执政过宽带来的反噬

自司马懿时期开始。司马家族便有意收买人心。为夺权篡位做好准备。甚至有人本该在其家族成员造反后被牵连处死也加以赦免。

夏侯霸就没摸清司马家的套路。听闻曹爽被杀。吓的不顾留在曹魏的家眷。单骑投靠蜀国。实际上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只诛杀曹爽和其亲信党羽的三族。对其他魏国宗室元勋不加追究。只是夺权。就算夏侯霸投敌叛国。家人也一点事都没有。

后面的司马家两代人为进一步取得世家大族支持更是越来越宽松刑罚。钟会出身颖川钟氏。要是真正有心追究起来。整个颖川钟氏可以被连根拔起。彻底成为历史。不过这么做。反而会搞得人心惶惶。和颖川钟氏联姻的又有很多豪门大族。严格执法搞的朝廷动荡。不利于政治稳定和篡位铺路。

邓艾则在宽大处理的范围外。因为其出身寒门地位低。年少是个放牛娃。年长当个屯田民。真正靠自身努力奋斗才得到高官厚禄。在那个九品中正制的框筹下。如果没有司马懿的赏识。邓艾的职位或许打顶就是个典农功曹。负责管理屯田的小官。可怜的邓艾。没有丝毫政治出身背景。也只能被明正典刑、严肃处理了。

司马炎上位继续把执政宽容上升为基本国策。甚至用纵容大臣这种极端方式来获取支持。史书上常常看到有记载说司马炎知道某某官员什么地方不好或者某某制度有问题。但他也不去处理。

像贾充一直坚决反对伐吴。但司马炎为了在不得罪贾充的前提下完成伐吴。故意让他挂了个灭吴主帅的头衔。贾充挂个虚职啥功劳也没有。甚至阻挠前线军事行动。尽管如此灭吴后贾充还是得了重赏。赐帛八千匹。增邑八千户。

西晋时期有石崇与王恺斗富典故。这种不良的社会风气武帝丝毫不加以扼制。王恺还是武帝外甥。斗富比不过石崇。司马炎私下里资助他还是斗不过。司马炎执政后期也逐渐沉迷酒色。上梁不正下梁歪。整个上层贵族生活奢侈富有。挥金如土。底层的百姓被残酷剥削。内迁中原的各个少数民族更是成了低贱的廉价劳动力。

因此从西晋统一中国开始。这个政权已经看不出任何新生王朝的朝气。恢复生产的部分更像是曹魏在完成。而西晋负责的就只是转衰的部分。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少女恶习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6:12:39

    司马,西晋,司马炎,晋朝,王朝,淮南,朝廷,政权,士族,祸根

  • 迎客心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6:12:39

    没想到大家都对司马炎如果没有传位给司马衷,那么晋朝会不会是个长寿王朝?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孤飘的蒲公英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6:12:39

    首先。要说明一下。晋朝本身寿命也不短了。从公元265年到公元420年。整整155年的历史。而中国历史上。能够超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