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提到欣赏古诗词。我觉得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看。第一。了解诗人与创作背景。第二。读懂题目和关键诗句。第三。总结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下面我就会从这三点出发。来欣赏常建写的这首《宿王昌龄隐居》。
诗人简介及创作背景
常建是盛唐山水田园派诗人的重要代表之一。但仕途不顺。一生沉沦失意。长期过着漫游生活。交游无显贵。后隐居鄂渚。他的诗以山水田园为主。在诗中。常建往往流露出淡泊的襟怀。尤其“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一句。广为流传!
常建与王昌龄同科进士及第。是宦友。也是好友。彼此之间有文字相酬。后来两人的仕途都不尽人意。而归宿却大不相同。常建仕途不顺。只做过盱眙县尉。此后便辞官归隐于西山。而王昌龄虽然也仕途坎坷。却始终没有退隐之意。此诗正是常建辞官归隐。途经王昌龄出仕前所隐居的石门山。诗人夜宿于此。不禁触景生情。遂作此诗。
读懂题目和关键诗句
这首诗在盛唐时期就已经广为流传。是典型的山水隐匿诗。即使到了今天。依然是山水隐匿诗中的代表作之一!《宿王昌龄隐居》标题直接点明了。诗人夜宿在王昌龄曾隐居的地方。看了题目。再想起常建正是辞官归隐时路过此地。又夜宿于王昌龄曾隐居的地方。这时的诗人。必然有所见。有所感。有所想。有所表达。遂作此诗。
宿王昌龄隐居
唐代:常建
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首联“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写明王昌龄以前隐居的地方是在清溪水流入的石门山上。一眼望去只有一片孤云。而常建笔下的这片孤云。也意味深长。南北朝时期。“齐梁隐士”陶弘景是个很有才能的人。齐高帝几次请他出仕。都被他拒绝了。他对齐高帝说:“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这里表达了唯有品格高洁之人才能领略“白云”的奇韵妙趣。因此“山中白云”便成了隐居者们高洁品质的象征。但陶弘景是著名的“山中宰相”阔隐士。所以“岭上多白云”。而王昌龄以前却是个穷隐士。所以“隐处唯孤云”。更可见其清高。而且诗人只见孤云。不见王昌龄。更觉其孤。
中间两联写夜宿王昌龄隐居处。所见所闻所感。孤零零的“茅亭”, 亭前有松。屋外种花。屋院莳药。足见王昌龄独居而情不孤的生活情趣。在描写隐逸情趣的同时。诗人也流露出惋惜和期待的味道。
尾联“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写的是常建的归隐之志以及对王昌龄的劝勉。\"鸾\" 和“鹤”都是仙禽神鸟。传说仙人们都是乘鸾骑鹤而行的。与鸾鹤合群。与仙灵为伴。常建表达了自己终身归隐的决心。但此时王昌龄已步入仕途。常建却借着赞扬王昌龄归隐之处。说我也要跟随你一起归隐。这是对王昌龄一种善意的讽劝。也是本诗主题所在。表达了自己归隐的心志。并劝王昌龄归隐。
总结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常建在这首诗里借着王昌龄以前的隐居之所。赞颂了王昌龄的清高品格及其隐居时的生活情趣。表达了诗人自己此次归隐的决心。同时也好心规劝王昌龄回来归隐吧!常建借景物表达真情实感。使隐居处的这些无情景物都充满对王昌龄的深情。期盼王昌龄的归来。
其他观点:
《宿王昌龄隐居》是唐代诗人常建在退出仕途归隐之时。途径路过了昔日好友王昌龄旧时隐居之处。此时的王昌龄已登仕途离开了此地。常建途径此处便夜宿于此。作为客人。他有感于王昌龄曾经的隐居和当时的出仕。写下了这首诗。
《宿王昌龄隐居》
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首联写王昌龄的隐居所在。王昌龄当时的隐居之地在石门山(今安徽境内)。在清溪水流入石门山的深处。在石门山那孤云飘荡之处。山中清溪清明洁净。孤云本就有代表隐士所居之意。清溪深处。孤云隐处。不仅表现出了隐居之地是远离尘世喧嚣的深幽清净处。也表达出了居所主人王昌龄不染俗尘的清高气节。
到了颈联中写道:透过窗户看到茅屋边花影妖娆如沉睡了一般。院中药草繁盛青苔也滋生着。那么“花影”、“药草”都可以看出茅屋的主人是一位颇有生活情趣的人。花的繁盛才有花影沉睡之感。而药草长势颇好又滋养着生出的青苔。呈现着生命的活力。可见屋虽简陋。却幽静雅致。自然主人虽隐世而居。却时时热爱着生活。意趣高雅。
这首隐逸诗全诗清澈幽然。是常建的代表作。也是盛唐时期的名篇。诗人以平实明朗的笔法写出了王昌龄隐居之地的清朗雅致、出尘不俗。同时将自己的归志和对好友的劝导之意表达的相当透彻。读后不禁令人向往起古人名士那避世而居的清雅生活来。
其他观点:
《宿王昌龄隐居》一首隐逸诗。诗人是唐人常建。此诗被选入《唐诗三百首》中。宿王昌龄隐居清溪深不测。隐处惟孤云。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此诗作于诗人留宿王昌龄隐居之所时。时间当为天宝中后期。清溪深不测。隐处惟孤云。惟:只有。此句意为:清澈的溪水深不可测。隐士的居所只有孤云相伴。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松际:松林的树枝间隙。清光:清亮的月光。此句意为:松林的间隙之间露出少许的月光。这清亮的光芒似为你倾洒。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宿:停贮。药院:种植芍药的庭院。芍药简称药。滋:生长。此句意为:茅草为顶的亭子停贮着花影。栽种芍药的庭院生长着苔藓。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谢时:指辞别世俗。鸾鹤群:与鸾鸟仙鹤为伴。此句意为:我也要辞别世俗归去。与西山的鸾鸟仙鹤为伴。诗的首句写了“清溪”、“孤云”两个意象。都属于幽景。“清溪”暗指王昌龄清明的品德。“孤云”暗指王昌龄孤高的情操。“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是名句。松间微露的月光。观之犹如一幅意境深远的山水画。而月光如人般有情。专为“君”。“清溪”、“孤云”、“微月”、“花影”、“苔纹”等静景。层层相叠。营造出一幅幽清的景象。正是隐者的好去处。所以诗尾句诗人才言“余亦谢时去”。此诗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诗人写景意象深远。犹如一幅山水墨卷。令人不胜向往 。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里评道:“言欲与偕隐。清澈之笔。中有灵悟。”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准备与好友合伙做生意,开什么店合适?
-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75482.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王昌龄,清光,花影,诗人,西山,茅亭,仕途,鹤群,隐士,不测
没想到大家都对怎样欣赏《唐诗三百首》中常建的《宿王昌龄隐居》一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提到欣赏古诗词。我觉得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看。第一。了解诗人与创作背景。第二。读懂题目和关键诗句。第三。总结这首诗表达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