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里讲的“子不学,父之过”,那女不教,谁的过呢?你如何理解?
原创

《三字经》里讲的“子不学,父之过”,那女不教,谁的过呢?你如何理解?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原文:\"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译文】生养孩子却不加教育。这是父亲的过错。教育学生不严格要求。这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为人子女如果不用心学习。是不对的;年纪小的时候。不肯努力、用功学习。等到年纪大了。还能有什么作为呢?

三字经里。“子”应该是偏指儿子。古人对儿子和女儿的教育目标和标准是不一样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儿子的要求是。跃过龙门。高中状元。光宗耀祖。而对女子的要求是“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子则专攻女红。相夫教子。足不出户。这是对女性权利的一种漠视。是对女性的不尊重。是一种歧视!

作为现代人。我们提倡男女是平等的。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理应一视同仁。“子不教。父之过。”中的“子”现在应该理解为“子女”。既包括儿子。也包括女儿。同样。对子女的教育。也不仅仅是父亲的责任。母亲也责无旁贷。父母要密切配合。共同承担教育子女的责任。这是为人父母应尽的义务。

对古文的理解也应与时俱进。词语的古今意义是会发展变化的。不能一成不变的去生硬地理解。

其他观点:

首先。所提问题的引文有讹误。《三字经》中并没有“子不学。父之过”的讲法。

其次。考《三字经》原文。与提问引文相关的只有两处:一、“子不学。断机杼”;二、“养不教。父之过”;这两处原文其实已经回答了提问。因为在古代的家庭教育中。父辈主外。多承担父师教化开导之责。母辈主内。多承担生养哺育督促之责。严父慈母含辛茹苦共同担当。方能护佑子孙养教周全。

最后。家庭教育影响之深刻。远远超过学校和社会。在家庭教育中。母教对于子女影响之全面。又往往胜过父辈。故而有“母仪天下”之美誉。因此。如若失去母教。将会对子女的身心成长以及人格的完善等。造成极为不利的负面影响!所以。《三字经》中先讲“子不学。断机杼”的典故。后说“养不教。父之过”的警训。已然突显出母教的重要性。时至当今。也有“推动摇篮的那双手也就推动了整个世界”的名言。不仅盛赞了母教之伟大。也同样显示出母教之重要!

其他观点:

多谢邀请。古代对女子和男子的要求不一样。古时候的女子分不同的朝代。不同的家族。教育方式不一样。现在社会是男女平等了!所以才回让你有这种感觉。但是古时候女子是由母亲教导的。也不用现在现在女子这么自强自力。还有是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退到无路可退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6:23:13

    母教,女子,这是,不学,子女,不教,父之过,三字,机杼,家庭教育

  • 郎不知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6:23:13

    没想到大家都对《三字经》里讲的“子不学,父之过”,那女不教,谁的过呢?你如何理解?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对不起是种借口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6:23:13

    原文:\"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译文】生养孩子却不加教育。这是父亲的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