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隋朝,唐朝都实行均田制,他们的均田制有啥区别?
原创

北魏,隋朝,唐朝都实行均田制,他们的均田制有啥区别?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均田制作为一种土地制度。从北魏孝文帝时期开始实行。从唐代开元天宝年间逐渐瓦解。实行了长达数百年的时间。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北魏――均田制的草创时期。

1、内容:

其实在北魏之前已经有过对均田制的尝试。但是在此之前的一些朝代的尝试并不成功。等到北魏孝文帝时期。由于土地制度的混乱。而且各种矛盾逐渐激化。已经严重威胁到了北魏的统治。于是冯太后和孝文帝决心改革这种混乱的土地制度。而且冯太后作为一个比较强势的太后。在推行均田制的过程中雷厉风行。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北魏均田制的内容如下:

丁男授露田四十亩。桑田二十亩;丁女授露田20亩。次丁男半之。次丁女则不受!

露田一般加倍授予。已备休耕。在露田种植粮食。在麻田需要种植一定的榆、麻、枣树。

无论桑田还是露天。都不得买卖。年满七十还有还田有官。

奴婢的授田数量和普通的农民一样。耕牛也授予田地。每头耕牛授予田地三十亩。限制耕牛数量为四头。

北魏的均田制。在形式上来说已经相当的完善了。它对于受田人的数量。年龄。性别都作出了规定。而且对于官员的授田数量也进行了限制。这种授田方式对于抑制土地兼并。缓和当时的人口和土地之间的矛盾具有重要的作用。“岁以九月。令、佐分地计量。验地土肥瘠。定其色号。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北史》

2、影响

北魏的均田制并不是把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耕种。它的目的是通过政府控制的一定的土地。和农民手中自己拥有的土地相结合。将农民和土地联系在一起。以此来实现社会生产的发展。以此来保证北魏政府的财政收入。实现赋税的征收和徭役的征发。

北魏通过均田制。对一些世家大族的势力进行了一定的限制。他们的授田数量也进行限制。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抑制土地兼并。给予农民一定的生活空间。对于当时社会秩序的稳定也有很大的作用。对于北魏政府来说是一个一举两得的好事情。

农民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土地。而且还鼓励农民去开垦荒地。这些对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正是因为实行了均田制。北魏政权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稳定了下来。这对于北魏政权本身的稳定和发展也有很大的积极影响。

二、隋朝――均田制发展时期

1、内容

均田制经过北魏时期的朝创。等到隋朝时已经很完善了。而且均田制存在的一些弊端在隋朝时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改良。隋朝时是均田制的发展和完善时期。毕竟从北魏时期均田制创立。再到达隋唐已经过去数百年的时间。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已经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只有进一步改良均田制才能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

隋朝均田制的内容如下:

丁男授露田80亩。桑田20亩。丁女露田40亩。露田和桑田都加倍授予。

桑田可以买卖。可以传给子孙。露田不可以买卖。死后要还田于官。

奴婢授田数量和农民一样。但是对数量有限制。亲王限制300人。一般平民30人。

耕牛同样授予田地。耕牛一头授田60亩。限制数量4头。

中央官员和地方官员给予一定的公田。作为官员俸禄和办公费用。

亲王以下至都督。都给永业田。由100顷到40亩以身份高下多寡不同。公元594年(开皇十四年)又规定:京官、外官均给职分田。收入作为俸禄。以减轻国家负担。一品至五品。毎品以5000亩为差。多者5顷。少者3顷;六品至九品。以50亩为差。到九品为一顷。各级行政机构可耕种一定数额土地。称为公廨(xiè)田。收入可作为办公费用。这也可以节省国家的行政开支。――《中国通史》

2、影响:

隋朝虽然存在时间不长。但是有很多制度都是从隋朝开始的。比如三省六部制。比如科举制。而且均田制也在隋朝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而且这种发展进一步增强了隋朝的实力。为隋朝灭掉南方的一些割据势力统一全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隋朝的均田制同样不是把土地平分给农民。而是利用国家手中所具有的一些土地。和农民手中已经拥有了土地结合起来。将农民固定在土地上。从而实现国家赋税的征收和徭役征发。

隋朝的均田制还是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在这一政策的激励之下。农民的生产力得到了提高。而且农民开始开垦荒地。积极的同事农业生产。使得隋朝在战争的环境下迅速的稳定下来。

但是尽管如此隋朝的均田制还是有一定的弊端的。比如分配的土地不是太合理。而且妇女分配的土地太少。对于一般的农民来说分配的土地没有区别开来。这就容易造成平均分配引起一定的弊端!

三、唐朝――均田制的鼎盛和衰败时期!

1、内容

唐朝的继承隋朝均田制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均田制。在唐朝时均田制已经达到了相当完善的水平。这一时期是均田制的巅峰时期。

唐朝均田制的内容如下:

丁男及中男受田百亩。其中20亩为永业田。可传子孙;80亩为口分田。死后还官。

老男、残疾者授田40亩;寡妻妾授田30亩。若为户主者再增20亩永业田。

凡道士、和尚给田30亩。冠、尼20亩。官户受田等于良丁之半。工商业者和官户相同。有封爵贵族和五品以上官吏可授永业田500—1000亩。

因战功受勋者。按勋级授田600—3000亩。各级官吏有职分田2顷至12顷。以为薪俸。各级官府有公廨田1顷至26顷。以为办公费。

授田有宽、狭乡之别。狭乡口分田额减宽乡之半。唐均田令与前代相比。取消了奴婢、普通妇女授田。农户授田额有所降低:受田对象广泛;对土地买卖的限制不是那么严格了。均田制的实施取得了开垦荒地、增加户口。稳定兵源等效果。使唐初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恢复和发展。――《中国通史》

2、影响:

唐代的均田制相比于隋朝和北魏。做出了较大的改变。其实这种改变也是在所难免的。因为受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隋朝的很多内容都已经不再适合唐朝。唐朝做出了适合时代发展的新的改变。比如唐朝均田制中规定。对于一般的妇女和奴婢不再受田。这表明当时妇女和世家大族的势力正在进一步下降。同时对于一些军功地主授权数量很多。大量的授田有利于大规模地主经济的发展。

除此之外唐朝的均田始终还规定。在一定条件下土地是可以买卖的。并且放宽了对土地买卖的限制。这些都有利于土地兼并和大地主经济的发展。因此也为唐朝的均田制埋下隐患。

3、开元天宝年间均田制的破坏。

四、北魏、隋朝、唐朝均田制的比较

1、相同之处

北魏隋唐时期的均田制。就其根本内容而言是一样的。他们在本质上都是为了让动荡的社会迅速安定下来。而且在根本上也是为了维护他们的统治。试想一下如果农民没有了土地。那么这个王朝肯定会危在旦。农民肯定会站出来反抗这个王朝的统治。

这三个朝代实行的均田制。从本质上讲并不是为了改善农民的生活。实质上是想将农民固定在土地上。如果农民能够固定在土地上。既有利于国家赋税的征收和徭役的征发。同时也能够将社会秩序安定下来。巩固其统治。

2、不同之处

其实它们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这种制度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而逐渐改良!在授田的人数。和授田的性别方面。隋朝和北魏基本上是相同的。但是到了唐朝就开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一般妇女取消了授田的资格。而且对土地兼并的意志也越来越宽松。

结语:均田制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它的消亡同样是生产力发展产物!

均田制就一种土地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近五六百年的时间。这种土地制度的产生是当时生产力发展的一种产物。而且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他也是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的。但是到唐朝后期开始。由于土地兼并的存在由于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这种制度已经不适合生产力。因此它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消失。最后被土地私有制所取代。

参考资料:

《北史》

《中国通史》

其他观点:

一、均田制的发展

均田制的具体实施在北魏、隋朝和唐朝都各有不同。三个不同时期的均田制具体实施的内容:

1、北魏均田制

北魏冯太后和孝文帝推行了均田制。是在北魏“均田授亩制”基础上发展而来。其产生的背景是由于永嘉之乱以后。中国北方战乱频繁。导致大量土地荒废。农业生产受到极大影响。北魏建立之后。逐渐平定中国北方。亟需一套有效的土地制度。来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

并且加之五胡入华以来。留在北方的豪强据坞堡而自立。北魏建立后施行宗主督护制。任命坞堡主为宗主。让其管理地方。造成了坞堡隐瞒人口兼并土地等现象非常严重。北魏发展中后期。豪强兼并土地现象也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朝廷赋役。由此。北魏的均田制得以产生。

均田制内容

①十五岁以上男子授予露田四十亩、桑田二十亩。女子露田二十亩。桑田五亩。有时授田加倍。露田即无主土地。人口死后归于官府。不准买卖。桑田为世业田。人口死后不归官府。②规定拥有奴婢和耕牛可以额外获得土地。奴婢如普通人口授田。耕牛每头授露田三十亩。③十一岁以上不满十五岁。或有残疾者。授田按照一半计算。④各级官员按照官职不同授予不同公田。即职分田。离官之后交付给后任官员。

2、隋朝均田制

主要内容

①官员可授予世业田。也按照品阶授职分田。还设置为官署提供经费的公廨田。②免除妇人、奴婢和部曲的租调。但也取消了他们的授田。③隋朝十八岁为丁称中男。二十一岁为成丁称丁男。授予露田八十亩。六十岁还田。授桑田二十亩。④贵族及官吏授田有优待。永业田也可多达百顷。职分田则数顷。

3、唐朝均田制

唐朝均田制在北魏和隋朝均田制基础上发展而来。相对于北魏和隋朝的规定又有一些新的不同。

主要内容:

①在露田基础上改为口分田。男子十八岁以上授予口分田八十亩。永业田二十亩。②对年老、残疾男丁授口分田四十亩。守寡妻妾授口分田三十亩。如果为户主。授永业田二十亩。另外。商人、官人、道士、尼姑等也授田各有不同。妇女、部曲、奴婢不再授田。③对贵族和官员按照品阶授予永业田。另有职分田和公廨田。④贵族官员的永业田可以买卖。平民的永业田也可以买卖。迁徙等特殊情况。口分田也可买卖。二、均田制的发展及三朝的区别

均田制自北魏产生以来。直到唐朝。是随着不同历史时期做出相应改变的。从三朝均田制的内容来看。有着很明显的区别。

(1)授田多少的区别

(2)对于贵族授予田地情况的差异

首先北魏的均田制本来就是针对贵族豪强圈占土地的一次改革。而北魏时期对于奴婢、耕牛等作出同样可以授田的规定。是对于豪强贵族的妥协。相对于北魏。在隋唐时期的均田制。逐渐取消了奴婢和耕牛授予土地的规定。便是对于北魏时期依靠奴婢、部曲和耕牛等来多占土地的情况。

但是相应的。在隋唐时期的均田制之中。对于贵族土地也逐渐有了优抚。隋朝时“自诸王以下。至于都督。皆给永业田。各有差。多者至一百顷。少者至四十顷。”唐朝时“有爵位的贵族从亲王到公侯伯子男各个爵位。授永业田一百顷递降至五顷。”这是在取消了从北魏时期允许贵族以奴婢和耕牛等来圈占土地。到依靠明确规定给予优抚的转变。

(3)官员授予田地的差异情况

北魏时期的官员。按照职位高低分别授予不同数量的职分田。这些田地并不能在官员离职后带走。会转交给后来继任官职的官员。也就是田为官职所设。

而等到了隋朝时期。已经给官员授予永业田了。不必在离职之后交付给下任。而且。还专门设置了公廨田。以充当官员办公经费。

(4)土地买卖上的不同

在三个朝代均田制中。对于土地买卖的情况也有着很大不同。北魏时期的露田。不准买卖。而发展到唐朝时。口分田已经允许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买卖。

而北魏时期的桑田即永业田。可以买卖。但只限于超过按照丁口计算授予的桑田之外。唐朝时贵族官僚和平民的永业田。便已经可以买卖了。

结语

通过以上对北魏、隋朝和唐朝时的均田制进行盘点。北魏、隋、唐三朝的均田制虽然各有不同。但都是在土地按照人口分配田地原则上基本相同。只是在各自具体内容上有着明显的不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相应的土地制度也会随着时局的改变而改变。在奴婢、耕牛等授田情况上。贵族、官员授田差异上和土地买卖上等方面的不同。都是在不同历史时期根据时局做出的调整。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其他观点:

我个人理解。几个时期均田制最大的区别在于:北魏均田制只是为了恢复农业生产。把农民当成奴隶捆绑在土地上。而唐朝的均田制是和府兵制配套的。兵农合一。初唐强大的战斗力就来源于自耕农提供了大量优质兵源。隋朝介于两者之间。

单纯从均田制三个字来看。从北魏到唐朝没有实质性变化

都是给汉人分配土地。因为只有汉人擅于耕种。

人口少的时候连老人耕牛都能分配田地。分配的土地数量多。年龄范围也大。人口开始增加之后。就只给壮年男女分配土地。土地数量减少。年龄范围也缩小了很多。比如北魏是从15岁分配到70岁。而盛唐是23岁到57岁。

这种方法非常有利于战乱之后恢复农业生产。并把农民限制在土地上不能移动。提高了国家的国力恢复速度和内部稳定。

但无论北魏、隋、初唐。都有外忧内患。战争非常频繁。于是。起源于西魏的府兵制就体现出几个王朝基本国策的差别了。

西魏和之前的北魏。士兵都是来自鲜卑族。当时兵农分离。鲜卑人只负责打仗。也不用缴纳赋税。汉人只负责耕种。国家赋税基本上来自这些人。

但长年征战兵源开始不足。于是从西魏宇文泰开始。招募汉族地主豪强加入军队。同时这些人的私人部曲也成了西魏的正规军。这时的府兵制与其说是募兵。不如说是募将。这些人本身是有土地的。又依靠战功有了更多的土地。他们的参战。是为了争取家族在西魏政权中更高的政治地位。

但口子一开。就分不出大地主、小地主和普通自耕农了。大量的小地主和自耕农也开始加入军队。兵农分离逐渐变成兵农合一。随着汉人逐渐通过军功进入鲜卑政权的高层。民族融合的速度也加快了。这个过程是个长期演化过程。从西魏到北周。再到隋。最后到初唐。才彻底取消了职业士兵。自耕农成为唐王朝军队的主体。

府兵制需要士兵自己负担大部分武器装备和部分粮食。甚至要自己准备马匹。这是府兵制最大的优点。国家在军事方面不需要太大的花费。

但无论刀剑弓矢还是马匹。都是一无所有的佃农、农奴等无产者无法承担的。只有家有余粮的自耕农才能负担得起。当然。地主贵族也能负担得起。但毕竟地主贵族数量有限。只有基数庞大的自耕农群体。才能让初唐时期征兵成为一件很轻松的事情。甚至可以优中选优。选择身体素质好、准备更充分的士兵入伍服役。

总之。北周时期的均田制只是农业生产恢复的一种手段。而初唐的均田制实现了兵农合一。保证了国力迅速恢复、人口增长的同时。还能够有足够的优质兵源。同时。初唐开疆拓土的胜利。又为均田制提供了更多可供分配的土地。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这是初唐战无不胜的根本原因之一。

等到武则天时期。唐王朝国家行政体系整体腐败出现。政治风气开始恶化。权贵阶层日益膨胀。加上人口增长速度超过开疆拓土速度。已经没有足够的土地分配给新增人口了。均田制开始失效。与之对应的。府兵制也随之崩溃。到盛唐时期只得彻底改为募兵制。唐王朝的军事实力也每况愈下。

用数学和工程的思维方式去解读历史。妄图以古喻今。理工男读历史。欢迎关注和讨论。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北海茫月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7:37:06

    均田制,北魏,土地,隋朝,桑田,唐朝,时期,耕牛,奴婢,农民

  • 听闻你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7:37:06

    没想到大家都对北魏,隋朝,唐朝都实行均田制,他们的均田制有啥区别?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对不起是种借口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7:37:06

    均田制作为一种土地制度。从北魏孝文帝时期开始实行。从唐代开元天宝年间逐渐瓦解。实行了长达数百年的时间。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