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曹操为何要让崔琰假扮自己去接见匈奴使者?据《世说新语》记载。曹操自认“不足雄远国”。也就是说曹操嫌弃自己长得丑。不够威武。不能震慑匈奴使者。其实不是这样的。真正的原因是曹操生性狡猾。是一个慎小谨微。疑心很重的人。他让崔琰假扮自己。一可以防止意外发生。万一匈奴是刺客。可由崔琰做替死鬼。二可以借机观察匈奴人的诚意。匈奴人狡诈多变。可没少给自己使绊子。
曹操平定汉中后班师回朝。南匈奴单于派使者拜见权倾朝野的魏王曹操。于是曹操让崔琰来当替身。崔琰是汉末名士。相貌俊美而有威严。而曹操自己。则拿着刀。假扮侍卫。呆在崔琰身边。会谈结束后。曹操假惺惺的派手下探问匈奴使者:“您觉得我们威望如何呢?”匈奴使臣回答:“魏王非常儒雅而有威严。不过。魏王身边那个拿着刀的侍卫。神色泰然自若。顾盼自雄。那是真英雄啊!”
匈奴使者的话立刻引起了曹操的警觉。可恶的匈奴人!明明已经知道捉刀者就是我曹操。却转弯抹角。可见其圆滑狡诈。极不诚实。本来。曹操对匈奴就有成见。当年曹操赤壁大败。元气大损。匈奴有机可乘。带军进入曹操的领地。还美其名曰:“资魏王。灭孙刘!”
这次匈奴单于派使者拜见自己。其实也是一探虚实。从匈奴使者的表现看。匈奴人欺软怕硬却有刁钻狡猾。他们对中原的狼子野心从未消失过。曹操干脆在匈奴使者归程的派人追击杀死了他。从此对匈奴人严加防范。
其他观点:
老衲侃春秋现在来和大家一起“关注历史。讲述历史。解读历史”
史载崔琰年少时性格朴实。言辞迟钝。喜好击剑。崇尚武功。这么看来。他小时候就是个闷葫芦。而且崇尚武功。
他到了二十三岁时。乡里按规定将他转为正卒。
这个正卒是什么概念?就是服徭役。
汉制规定。男子二十三岁至五十六岁。都得服役。每人每年在本郡或本县服役一个月。称为更卒;每人按一定次序轮流到京师服役一年。称为正卒。
崔琰到了京师。眼界大开。才感到天外有天人上有人。于是发奋研读《论语》、《韩诗》。
服役期满。在外面交友求学。离家四年后才归。但恰逢乱世。也没有施展才能的舞台。于是窝在家里以弹琴读书来自娱。
当时袁绍正在扩充实力。到处挖人才。他了解到崔琰的情况。就把他征招到自己麾下。
这几年的苦苦求学。还有在外面的交友。使得崔琰眼界大开。也性格大变。由过去的闷葫芦几乎变成一个话痨了。
当时袁绍扩军的速度很快。可是军费的筹措赶不上队伍扩充的速度。于是欠晌的情况经常发生。
没有了饷银。士兵们就没有了作战的动力。于是开始自己想办法。他们挖掘坟墓。求取钱财。这种挖坟盗墓的勾当向来为人所不齿。
于是崔琰就规劝袁绍说:“昔日荀况有过这样的话:‘对士兵平素不进行教训。战斗力就不会强大。即使是商汤、周武王那样的人。也不能凭借他们取得作战的胜利。’如今道路上尸骨暴露。百姓未见到您的德政。应该命令各个郡县掩埋尸骸。以显示您的爱心。追随周文王的仁慈之举。”袁绍听了崔琰的建议。并让他作了骑都尉。
在袁绍和曹操进行官渡决战时。崔琰又向他进言。这次袁绍却没有听从。后来在官渡大败。
袁绍死后。他的两个儿子互相争夺领导权。他们都认为崔琰是个人才。抢着要把他拉到自己的阵营。
崔琰一看涉身于这种权力争斗中。是一件非常凶险事情。于是推说自己有病。坚决推辞。
但有句俗话说得好。上了贼船还想安全撤退。那有那么多的好事。因此而获罪。被关进了监狱。依靠陈琳等人的大力营救。才免于一死。
公元205年。曹操打败袁氏后。兼任冀州牧。征召崔琰任别驾从事。
当时曹操下令。让人统计冀州的人口。
一听说冀州还有三十多万人。曹操十分高兴。认为这里的人口打完仗之后还剩这么多。将来征兵的话兵源就不成问题了。
听了曹操此话。崔琰马上进行了反驳。
他认为刚刚得到这里。一场战争打下来。死伤是非常严重的。丞相现在的做法应该是去拯救和安抚百姓。而不是去统计这里有多少人可以去当兵。这样做的结果无疑是在杀鸡取卵。那样会失去民心的。
这句口无遮拦的话出口后。在场的的官员都非常的害怕。因为他们知道。丞相这个人性情多变。而且内心非常高傲。他虽然十分看重崔琰。但对于一个刚来的人。还没有取得完全的信任。就敢这么随便胡言乱语。在场的所有人都认为曹操肯定要大发雷霆。
但曹操的表现实在令人大出意外。他严肃的向崔琰表示歉意。当时的宾客都在心里嘀咕。今天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曹丞相居然没有发火问罪。
其实这正是曹操的高明之处。目前正是用人之际。他还要暂时借助崔琰的才干和名望来夺取天下呢。所以就容忍了崔琰的指责。
可见曹操的心胸。有时也很大度的。并不是斤斤计较之人。
《三国志·魏志·崔琰传》中描述崔琰的长相:“声姿高畅。眉目疏朗。须长四尺。甚有威重。”
按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一个标准的帅哥。简直是帅呆了。酷毙了。
有一次匈奴的使臣来觐见曹操。曹操自觉形秽。有点配不上大国的威仪;也可能是故意要“涮一下”这位来自异族的使者。
别管出于什么心理吧。反正他做出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让崔琰替自己接见匈奴的使者。而自己则在崔琰身边假扮成带刀的护卫。
接见完毕后。曹操派手下人去问匈奴使者。让他们说说对刚才拜见的魏王有什么感觉。
匈奴使者照实回答道:“魏王非常儒雅。有君子风度;但他身后拿刀的那个人不一般。一瞧他那个眼神。就能看出这才是真正的英雄豪杰。有卓尔不群的气质。”
后人所说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感情真是这么回事。
曹操听到汇报。心里说。这匈奴使者的眼光还真够毒辣的!一眼就看穿到人的骨子里。火眼金睛就是火眼金睛。
不料使者的慧眼却没有得到好结果。却招来杀身之祸。“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曹操为何要派人追杀使者?这弄不好要引起两家的外交纠纷。
这不由得让我们想起一个典故。
当年商鞅年轻时在魏国国相公叔痤任中庶子。也就是相国的随从。他很有才学。公叔痤非常欣赏他。公叔痤向魏惠王推荐商鞅:“商鞅年轻有才。可以担任国相治理国家”。但魏惠王一直犹豫不决。
后来公叔痤又建议道:“主公如果不用商鞅。一定要杀掉他。不要让他投奔别国。”
但是魏惠王还是没有听公叔痤的建议。后来商鞅到了秦国。果然大放异彩。并且让魏国吃够了苦头。
同样道理。匈奴如果多了这样的人才。对汉庭早晚是个威胁。既然不为我所用。还不如早日除之。省得以后变成我汉庭的劲敌。
当时在曹操的心里头。一直有这么一个心思。让他寝食难安。那就是接班人的问题。
曹丕眼下是事实上的长子;而曹植聪慧敏捷、才学出众。很得曹操的欢心。
过去传统的继位原则是“嫡长子”制。即立长不立幼。选嫡不选庶。
曹操此时心里很矛盾。怕不立曹丕会引起朝局的动荡。因此特意用密封的信函。暗中征求百官的意见。他是想先探探臣僚们的口风。
其他官员都按曹操的要求秘密的做了回复。只有崔琰用文书的形式公开答复。
他的答复是这样的:“我知道《春秋》有长子当立的大义。并且五官中郎将曹丕仁孝聪明。应当承继大统。崔琰将用死来坚守这个原则。”
当时曹植已经娶了崔琰的亲侄女。和崔琰是亲戚。但崔琰却公开的力挺曹丕。对崔琰的这种大公无私和高风亮节。曹操喟然叹息。
至此。崔琰的好日子即将到头。但他还没有意识到危险的来临。
有个叫杨训的。他当官是崔琰推荐的。但他趋炎附势。搞起阿谀奉承那一套。大家都私下议论崔琰荐人不当。崔琰听到此议论后。给杨训写了一封信。
谁知道就是此信给他惹来祸端。许多人指责崔琰。说他在信中讥讽丞相。曹操一了解信中内容。也这么认为。
于是给崔琰动了刑。放出来后还派人监视他。
后来监视的人汇报说“崔琰虽然受刑。却与宾客来往。门庭若市。接待宾客时胡须卷曲。双目直视。好像有所怨忿。”
也就是说从崔琰的言谈表情来看。一点也没有悔意。曹操一看你崔琰没有一点屈服的意思。也不上书告饶。再留你也没有多大意义了。于是就命令崔琰自杀。
曹操当年求贤若渴。那么赏识崔琰。这时候却因这一个区区小事就处罚了他。以致于最后赐死。让许多人不理解。也想不通。
但是仔细一分析。也就明白了。崔琰是犯了曹操的大忌。曹操是定然不会放过他的。
主要有一下几点:
一、崔琰名气太大。曹操心中忌惮
崔琰虽然不像孔融那样恃才傲物。但敢于直接顶撞曹操。而曹操还不能轻易惩罚。只能吃闷亏。生暗气。
吃闷亏是吃闷亏。但慢慢的积累。最后一发酵。就变成心中的仇怨了。
二、崔琰不自觉的卷入了曹操的家庭纷争中。
一般来说。继承人的问题。向来是很敏感的话题。它是君主或者王爷自己家的私事。一般官员遇到躲之犹不及。而崔琰在这个事情上却公开表态。
他把曹操儿子之间的暗斗变成了明争。其实在这时。他已经犯曹操的大忌了。
曹操原来只想看看百官的态度。但这些都是暗中进行的。而你却标新立异的发表公开文书。不是将曹操儿子们争夺储位的矛盾摆在了明面上?
你觉得你表现的心怀坦荡了。那不显得我曹操做事情鬼鬼祟祟。放不到台面上?
况且你的亲侄女婿是曹植。但你却明确表态要支持曹丕继位。谁知道你说得是真话还是假话。是不是言不由衷?
其实崔琰的站队。已经把自己逼近了死胡同。
曹操如果选择曹植。那么只能成全崔琰;如果选择曹丕呢?万一这是崔琰放的烟雾弹呢?
所以这么看来。今后无论谁继承曹操的王位。崔琰都得死。
三、来自于曹操的猜忌心
曹操在晚年。猜忌心更重了。由于他地位显赫。已经加九锡了。所以时人对曹操的猜测和非议很多。这时候的曹操政治神经是非常敏感的。
当他看到崔琰给杨训的回信。误以为崔琰是在讽刺他。
因此。曹操敏感的自尊心受到损伤。他要清除在政治上和他存在歧义的崔琰。
四、曹操心中始终有一本账
曹操的性格复杂多变。平日里你看曹操显得非常的大度。其实他心中是有一本账的。
只是不到时候他不会翻这本账。到了算总账的时候。就新账老账一起算了。
当年曹操在冀州时。被崔琰噎得下不来台。这回就是算总账的时候了。
五、崔琰的态度。决定了他的悲惨结局
本来受到刑罚。你回家就老老实实的闭门思过吧。结果你倒好。大宴宾朋。不但没有悔改之意。好像还在给谁示威一样。
无端的受了刑。崔琰自然心中不忿。但他也太没有城府。心里有什么想法。很容易的就表现出来了。
监视他的人回去添油加醋一汇报。把曹操心中残存的。要留崔琰为自己服务的那一点想法。全都给浇灭了。
于是。只好忍痛割爱。舍弃了崔琰。
参考资料:
《三国志》西晋·陈寿
《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
老衲侃春秋严正声明:原创作品。禁止非法转载!
其他观点:
为了衬托自己。没有崔琰这个“星星”。那有曹操这个“月亮”。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82627.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匈奴,使者,的人,冀州,袁绍,但他,丞相,曹丕,心中,是个
没想到大家都对曹操为何要让崔琰假扮自己去接见匈奴使者?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曹操为何要让崔琰假扮自己去接见匈奴使者?据《世说新语》记载。曹操自认“不足雄远国”。也就是说曹操嫌弃自己长得丑。不够威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