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镇南关大捷消灭了多少法军?其实关于镇南关战役的过程。中法双方是没有特别大争议的。基本都承认是法国进犯中越边境。最终被中国守军击败。导致了法国在中法战争中被迫一度全线撤退。但关于战役的具体伤亡情况。双方的说法却相差很大。但从另一个方面。其实镇南关战役的意义并不是它真正杀伤了多少法军。而是它极大扭转了中法战争的局面。并对法国政局产生了巨大震撼。也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欧洲国家对中国军队战斗力的看法。镇南关战役的背景
镇南关战役的背景就是中法战争。而中法战争是法国为了完全控制当时中国的属国越南而对越南和中国南方几个地区发动的侵略战争。其实法国对越南的蚕食早在公元1858年就开始了。在公元1862年。法国侵吞了越南南部的几个省。公元1873年。法国开始进入越南北部。越南政府为了抵抗法军的步步紧逼。邀请天地会首领刘永福率黑旗军进入越南。结果黑旗军在河内大败法军。击毙了当时的法军主将安邺(法国名字是弗朗索瓦·加尼埃)。挫败了法国在当时就完全吞并越南的企图。
但从公元1881年开始。法国政府决定为在越南采取军事行动拨款。法国在越南攻势再起。第二年4月。法军攻占河内。之后不久刘永福再次应邀率黑旗军进入越南抵抗法军。并在河内与越军一同作战。在河内城中击杀法军将领李威利。但在其它战线。法军则推进顺利。公元1883年8月。法军攻陷越南首都顺化。越南政府投降。之后法军继续北进。当年12月。法军向驻扎在越南北部北圻地区的清军发起进攻。中法战争正式爆发。之后法军攻势凌厉。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先后攻克了越南北部的北宁、太原和兴化等地。公元1884年5月。李鸿章与法国开始和谈。承认了法国对越南保护权。而且在谈判中。法国代表提出法军将分批从越南北部的中国军队手里“接防”。李鸿章对此不置可否。但法国人却将他的态度视为了接受。6月23日。一批法军到谅山附近的北黎接防。遭到清军拒绝。法军立即发动进攻。双方战事重启。
(清人所画的法军在台湾基隆登陆场景)
之后法国迅速扩大了战事。不但在越南北部攻势不断。还派出海军入侵中国东南沿海。10月在马尾海战中。福建水师被法国舰队全歼。公元1885年初。法国海军陆战队从基隆登陆中国台湾。向驻守台北的中国军队发起进攻。同时法国军舰进犯浙江镇海。又击沉了两艘由上海增援福建的中国军舰。3月底。法军攻占澎湖。并开始封锁吴淞口。同时在越南的陆战方面。中国军队也遭遇多次失败。法军直逼中越边境。公元1885年2月23日。法军东京(法国对越南北部的称呼)远征军第2旅甚至短时间通过镇南关攻入中国境内。并炸毁了镇南关的关门。所以当时整个中法战争的战局。对中国是极其不利的。在各条战线都陷入了被动。在这种情况下。清廷开始在广西集结重兵。力图拒敌于国门之外。并扭转不利战局。
镇南关大捷
在镇南关战役爆发之前。由唐景崧率领的滇军和由潘鼎新率领的桂军先是在中越边境与法军的第1旅和第2旅形成了对峙。期间法国东京远征军统帅波也里也曾考虑过集结兵力突破清军防线。攻占广西龙州。阻止清军集结。但经过权衡他感到兵力不足。因此放弃了这一企图。
(参加中法战争的清军士兵合影)
但到3月中旬。法军增援赶到。波也里将这些援军调拨给第1旅。想首先集中优势兵力打击唐景崧的滇军。而当时他给第2旅的命令是拖住桂军。防止他们去增援滇军。而在此期间。清军也不断从各地调兵前往广西布防。到3月下旬。清军在广西已经集结起了大约2.5万到3万军队。而当时负责在镇南关布防的冯子材直接指挥的军队有大约4000人左右。他在当地精心选择险要地势。修筑炮台。严阵以待。并对手下将士表示自己“宁死不忍见法军侵入中国境内”。另外附近还有王孝祺所率领的3000余人。等于当时清军在镇南关附近总兵力有7500人左右。
(中国军队在镇南关的布防图)
而当时在镇南关附近的法军第2旅总兵力大约有2500人。下辖两个团和一个独立营。总共7个营的兵力。还有一个炮兵小队。所以此时在镇南关。清军是拥有比较明显的兵力优势的。而冯子材也看准了这个时机。在3月22日主动出击。袭击了法军驻地文渊。但冯子材的意图将并不是要直接击溃法军。而是在进攻之后迅速撤退。以佯败引诱法军出击。
(描绘镇南关大捷的画作)
结果法军第2旅旅长尼格里一看冯子材的重兵竟然“速败”。果然按捺不住。决定在第二天反攻。3月23日。尼格里留下了一个连多一点的兵力驻守自己的大本营。自己率领其它军队直扑镇南关。23日清晨。最先抵达镇南关的法军有大约1600人左右。虽然后续仍有援军在不断抵达。但尼格里却认为不应再等。就趁前一天“击败”清军的余威。在清军士气低下时一鼓作气。赢得大胜。
(镇南关战役法军主将尼格里)
在第一天的战斗中。法军似乎打的也比较顺利。拿下了镇南关外围的几处清军阵地。并击退了清军将领王德榜在法军右翼发起的反击。3月24日。尼格里对当时在镇南关之外布防的冯子材部主阵地发动总攻。他的计划是要对冯子材部进行前后夹击。在正面由第111营牵制清军火力。同时派第2团和第143营包抄到清军背后。发动致命打击。但他没想到的是。24日早上是大雾天。由副旅长赫本哲率领的包抄部队竟然在半路迷路了。而尼格里又把当时出现在清军主力身后的一队清军误认为是他的包抄军队。之后立即命令111营在正面开始进攻。结果111营立即遭到冯子材部的猛烈还击。多名指挥官不到1分钟就被打死。中间虽然有两个连一度突进到清军的战壕附近。但已经67岁的冯子材此时亲自手持长矛率领两个儿子及其它清军与这些法军展开肉搏。迅速将其击退。
(67岁仍然亲自上阵与法军肉搏的冯子材)
而几个小时之后。被派去包抄清军的第2团和第143营才抵达预定位置。他们虽然占领了清军一处堡垒。但在下午3点遭到了清军潘鼎新部的猛烈反攻。其指挥体系迅速瘫痪。多名指挥官被击毙。而在此时。清军也从两翼对留在后方保护法军撤退路线的法军第3团发起了进攻。而此时的法军在各个战线全部陷入被动。尼格里在无奈之下在24日傍晚下令全线撤退。当时参战的一名法军中士莫里在事后回忆时曾这样说道:
那天夜里非常黑。士兵们撤退时没有一个人说话。我们感到非常羞耻和愤怒。我们被迫丢下了很多战友和胜利。逃了回来。时不时会有士兵低声说到有谁失踪了。之后大家就重新沉默下来。为这些损失感到悲哀和痛苦。
法军伤亡及战役影响
所以此战的结果是法军的作战意图完全失败。这一点没有任何疑问。不过关于法军的伤亡。清军方面和法军方面的说法却还是相差比较大的。清军战报里的说法都是“毙匪千余”、“斩首数百”。还有“斩真法人五百余”的说法。但法军的伤亡报告说是74人死亡。213人受伤。阵亡和受伤者中分别包括7名和6名军官。其中伤亡最惨重的是从正面对清军发动进攻的第111营。总共有31人阵亡。58人受伤。
所以关于法军的伤亡数字。双方的看法还是差别比较大的。而且恐怕完全信任哪一方都不太合适。因为清军的数字本来就比较模糊。而19世纪的欧洲军队。将阵亡士兵通过病死等其它方式归于非战斗伤亡其实也是常态。所以两方的数字其实都只是给了大家一个参考。真实伤亡应该在两者之间。
(当时国内报捷的画报)
但镇南关战役的意义却着实是非常重大的。因为在此战过后。中法战争的局面立时改观。清军乘胜不断对法军第2旅发动反攻。在28日的战斗中致尼格里重伤。接替其指挥的赫本杰下令全线撤退。3月29日法军退出谅山。清军一路奏凯。几天之内又先后攻克了屯梅、观音桥和谷松等地。冯子材甚至已经准备率大军收复河内。而谅山失陷的消息传到法国之后。法国议会在3月30日以306票对149票否决了总理茹费理提出的追加军费的提案。茹费理本人被迫引咎辞职。其内阁垮台。
但茹费理辞职之后。法国的新内阁仍然决定继续战争。此后李鸿章又在英国的调停之下与法国展开和谈。最后在6月9日签订的《天津条约》上认可了由法国全权管理越南。以法军撤出台湾交换清军撤出越南。而当时在战场形势出现了转机的情况下。这个条约也引起了国内舆论大哗。左宗棠更是愤怒地说“李鸿章误尽苍生”。当然以现代视角看。虽然在镇南关大捷和收复谅山之后。也还不能说清军已经在战场上赢得了胜利。但此战的进程确实和之前的两次鸦片战争有了本质的不同。在这种情况下李鸿章主导的谈判结果仍然是清朝全盘放弃了越南的控制权。对中国来说。确实是非常遗憾和令人叹惜的。
其他观点:
1885年3月23日。法军第二旅进攻镇南关。遭到冯子材萃军8营共4000人的顽强抵抗。
3月24日(初八)。冯子材萃军和法军第二旅发生白刃格斗。清军友军将法军三面包围。法军大败而逃。
3月26日。冯子材等攻克文渊。
3月29日。攻克谅山。
1。清朝奏章报告法军伤亡情况。
苏元春、彭玉麟奏报: “ 毙敌约数百。”
冯子材、张之洞奏报:“ (初八日)毙匪千余。 斩首数百。”
数据比较笼统。符合清朝当时的作风。
但毙敌数百是有可能的。
法军里面真正的法国人可能死了约百人。但还有一些雇佣的越南兵和越南民夫也被清军击毙。数量也在几百人左右。
法军有大炮运到前线。一般是雇佣越南民夫搬运。
2。法国方面的报告。
黎贡德加尔新:
三月二十三日。 “ 总共死4人、伤25 人。总数为29 人丧失了战斗力。”
“(三月二十四日)总共死70 人。其中军官7人。伤188人。其中军官6人。”
加尔新:
“所有军官和士兵都被围住” “ 在半点钟以后。仅第111队中主力。则已倒落四分之一。… … 或死或伤损失该数中之275人。”
法国人在镇南关战死74人。伤亡约300人。
法国人一般只记载了本国人的死伤数据。对雇佣的越南人伤亡没有记载。
3。越南人的记载。
播歧记:
“ 那年我在龙州。每天都见很多人担鬼头来领奖。” “ 大概一千个首级中有一百多个见真鬼头。一共解了三百多冷真鬼头到龙州示众。”
加上后来冯子材攻克文渊和谅山。法国人共死亡300人是有可能的。
4。冯子材统兵人数。
冯子材当时的职务是广西关外军务帮办。上面还有广西巡抚潘鼎新。
两广总督张之洞要求冯子材接受广西巡抚潘鼎新的节制。
但广西巡抚潘鼎新较为保守。冯子材积极求战。
张之洞给了冯子材一定的进军自主权。但要求冯子材必须在事前事后向广西巡抚潘鼎新汇报。
冯子材能够直接调用的兵力。是他刚刚招募了几个月的萃军。共18营。9000人。
冯子材的军队没有大炮。火枪也不齐全。还配备了一批大刀长矛。
冯子材还分出了5营兵力驻守扣波。保护右翼安全。
清军前线总兵力达到了3万人。但冯子材无权调动其他兵力。必须请示广西巡抚潘鼎新。
法军在越南北部的总兵力达到2万人。
但冯子材在镇南关将冒进的法军第二旅共2000余人击溃。导致法国内阁倒台。终结了中法战争。
本人是沂蓝书院赵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现代史。继承章太炎学派唯识史观学说。本文为原创。如果觉得有点意思。敬请点一下关注并点赞。
其他观点:
根据1885年3月份两天的数据来看。23号和24号法军总共死亡74人。但是我们要明白的是。这对于当时的法军可以说是很大的打击。为什么要这么说?
可能是由于法军太过轻敌。也或许是因为当时清朝政府。确实无法形成有效的抵抗。所以派出的人数也寥寥无几。
如果派出的法军数量更多。或许清军也就不会取得那样的战绩。也或许会一败涂地。因为当时的清军的作战能力已经装备。实在让人汗颜。
(冯子材)
这次战争的背景。主要是由于法国军队。在当年2月份攻破了镇南关。当初也仅仅是为了通过这个小手段来攫取自己的巨额利益。
他们当时认定清政府没有反击的实力。并不想借此全面开战。仅仅也就是竖了一块告示。期待清政府来派人谈判。当时做正指挥的是尼格里将军。随后就将大部队撤走了!
看到这里。尼格里也坐不住了。就再次杀了个回马枪。但是如今却不可同日而语。此时的镇南关可不是好惹的。然而他还依旧雄赳赳、气昂昂的仅仅带领1000余人。
除了法军的先行部队1000人。再加上预备军也就2000。唯一占优势的可就是那些火炮了。法军肆无忌惮的炮击镇南关。也就在法军进攻的当天。清军以压倒性的规模优势。让法军死4人伤25人。
后来根据数据统计。两天时间法军死亡74个人。伤205个。伤亡达出兵力的1/10。这次说是大捷。说白了就是清政府由来已久渴望的胜利。从真正意义上判定。并没有所说的那么玄乎!
法军在3月26日撤抵谅山。集结周边的部队。人数上升到4500人。28日清军大举进攻谅山。这次就比较吃亏了。阵亡千人之多才伤了法军的皮毛。
最大的功绩莫过于让法军司令官失去了指挥作战能力。不得不把指挥权移交给赫本哲中校。毕竟缺乏实战经验。面对那么多的清军心里害怕。最终在深夜偷偷溜走。
当时法军撤退以后。也导致法国的战略布局被打乱。其实从根本上这次战争也算是给予了法国一个警告。
镇南关大捷来之不易。也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毕竟当时双方的差距不是同一级别的。法学院有大范围的杀伤性武器。清军也为此付出了上千人生命的代价!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88062.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法军,越南,法国,清军,格里,伤亡,广西,兵力,河内,战争
没想到大家都对镇南关大捷消灭了多少法军?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镇南关大捷消灭了多少法军?其实关于镇南关战役的过程。中法双方是没有特别大争议的。基本都承认是法国进犯中越边境。最终被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