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一手持盾,一手持长矛的步战方式在西方影视中很常见,但在中国武术枪法里却没有,这是为什么?
原创

有人说一手持盾,一手持长矛的步战方式在西方影视中很常见,但在中国武术枪法里却没有,这是为什么?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年轻人。你这个问题其实问得不错。本来不想回答的。因为懒得打字。但是看看回答的人说什么的都有。懂行的不出来说两句。过意不去。为什么中国没有一手持盾。一手持枪的武艺?那外国有吗?其实外国也没有。这个外国包括了欧洲。亚洲。美洲。非洲这些地区。在各种外国的典籍中。剑斗。双手剑。或者剑盾。刀盾格斗是作为武艺被记录和描绘下来的。唯独没有枪盾术。因为枪盾只在战阵中使用。长达4米以上的枪架在上面有弧形缺口的盾上。丛枪戳来。丛枪戳去。基本就几个动作。这种枪阵怯者不得退。勇者不得前。讲究纪律向前推进。是毫无武艺可言的。那中国不是有大枪吗?双手持那种。是的。有大枪的武艺。大枪基本在3.6米以内。在这个范围内可以用武艺格斗。大枪在古代其实比起四五米的战阵枪还算短枪。用来前面四五米枪丛被突破的时候或者自己要突破对方时候进行某个面格斗用的。用的是绞压对方枪杆再突刺的技术。都是精于枪术的精兵。大枪的技术后来作为武艺流传下来。这个时候你设想一下。3.6米的枪长。没有马匹。你要单手持枪。另一只手持盾。根本抬不起枪做动作。假如换成2米枪持盾。是能做动作了。但是有1.6米的距离差距。持长枪的能够做5,6个突刺动作了。而且双手持枪的力量比单手要大得多。再加上力距。分分钟把单手枪绞飞。盾枪无论是跑动。动作。技巧都远远不如双手持长枪的人。没有人会拿自己生命开玩笑。所以无论中国还是外国。压根就没有盾枪这种武术流传。盾枪只存在战阵中。

其他观点:

战场是分时间段的。不同时期的战场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一手枪矛。一手盾牌的军阵多见于早期人类的战争之中。东西方都是如此。我国自然也不例外。

但随着铠甲的厚度增加。武器愈发的重型化。矛盾兵就渐渐失去市场了。

西方电影里的矛盾兵大多也只存在于三种题材中:古希腊题材。古罗马题材。以及魔幻题材。

前二者是真实存在矛盾兵的时候时代。后者则是为了耍帅。如《霍比特人》里五军之战的矮人。

希腊人的矛盾是重要的一种装备。他们构成严密的队形。拖着沉重的盾牌防御。双方的长矛既是结阵交兵的武器。也是远程的投掷标枪。所以。步兵的盾牌起到了相当的防护作用。避免第一波就让人钉死一片。

此外这也是无奈之举。那个时代造不出性能优良的刀剑。刀剑长度不够耗材过多杀伤力有限。不如用矛和盾牌来主战。

马其顿人的传承与希腊有脱不开的关系。但马其顿人发明了著名的马其顿方阵。这是一种特长矛和盾牌组合的密集阵型。

士兵们人挤人。彼此用盾牌顶着。后面的人将长矛放到前人肩膀上扛着。然后整齐划一地推向敌人。

即便有人被打死。他的尸体甚至都不一定倒下。而是被同袍们一起押着前进。

利用这种密集到夸张的阵型。再加上两翼保护的伙伴骑兵。马其顿人纵横欧亚。

这种军阵很有效。但问题也很突出。即速度和灵活性太差了。所以如果遇到善于远程袭击的敌人。马其顿步兵必须靠盾牌顶住。这也加强了其密集阵接敌时的硬度。没有这块盾。他们捅人都不利索。

罗马时代是西方矛盾兵的一个顶点。罗马军团的步兵们以弧形长盾和Pilum刺矛作为武器。他们会用盾牌组成密不透风的龟阵。又会用盾牌执行名为“推倒”的战术。将敌人顶翻。再用长矛扎喉。

罗马人使用长矛的理由很简单。除了学习希腊人外。主要就是剑不好使。那个年代罗马人无法生产出优良的铁剑。武器常常打着打着就弯了。不得不踩直了再上场。有些轻量型的长矛也是如此。但罗马人将其常常会弯曲的矛头当优势——这样敌人就不会捡着立即扔回来了。

进入罗马后期和中世纪以后。随着武器装备的发展。那种软矛头的现象就再也没有了。刀剑也逐渐兴起。

罗马人仍然保留了矛盾作战的打法。算是个历史的缓冲阶段。也可以说是个文化习惯现象。毕竟他们习惯这种打法已经有很久远的历史了。实际上每个民族都有各自不同的战争表达。比如东方就特别喜欢轻骑兵、密集的远程投射。西亚则喜欢全能型的多面手。北欧充斥着木盾和双手剑。西欧到处是贵族武装纵横。

尤其是当盔甲技术再次抵达新的台阶之后。依靠过去那种软矛之类的武器已经不行了。人们必须用更重型的武器进行战斗。这就迫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分配装备的重量。于是除了一些骑兵仍然坚持矛盾以外。步兵大多成为了专职的刀盾兵或纯盾兵。双手武器变成了战场主流。

中世纪战争的特点就是甲胄强悍、武器重型。远程投射能力非常出众。战争的规模也在逐渐地加大。

所以连西方都不用矛盾配置了。你那个矛和简单的“推倒”动作压根打不死人。要上分得靠流星锤、斧枪、破甲锥、钢锏、双手大剑、龙枪这类东西。

中世纪尾声火铳和大炮都已经见怪不怪了。这就更没了矛盾的配置。

中国古代向来是惯战之国。所以关于装备的革新其实一刻也没落下。人们在古典时代很快就将矛盾配置换成了“刀牌”配置。

刀牌手的打法其实与矛盾差不多。虽然刀剑在攻击距离上小一些。也不像长矛那样可以丢出去杀敌。但作为专职前排的格斗兵种。刀牌手更强调挡住和打乱敌人。进攻则交给了人数更多的长枪大阵。

而且高性能的铁质刀剑能力非常强悍。配合盾牌的话。他们完全可以作为陷阵部队。在长枪从中进行近距离收割。此时用矛反而不好使。

总之。东西方其实殊途同归。都在战场上淘汰了矛盾组合。而如今刀牌的打法在传统武术中并不少见。说到底。只是人们很早就放弃了矛盾这种不实用的打法而已。

其他观点:

西方影视中的武士一手持矛、一手盾牌。是一种很奇怪的组合。在中国古代没有。与之相似的。是刀与盾牌的组合。

我们先说说长矛。

西方影视中的矛、盾组合。所用之矛不能太长、太重。方便单手使用。握矛的位置为中间偏后。以刺为主。需要的时候也可以抛掷杀敌。这一点很像现代体育中的标枪。

再看看中国古代的长矛。最早是与兵车相结合的一种长兵器。一辆兵车上面配有一柄长矛。“左人持弓。右人持矛。中人御”。这种长矛的长度为二丈。也有更长一些的。将近三丈。

这也是后来的长枪。中国古代军队使用的长枪的枪身更长。枪柄更粗。整体更重。需要双手使用。后端握枪。根本无法腾出手来持盾牌。

东汉末年的兴平元年。曹操和吕布在濮阳大战。双方缠斗。一直胶着。曹操要打破僵局。派典韦率领几十位勇士。身披重甲。手持长矛。不用盾牌。取得大胜。

所以。后代的实战当中。当防御和进攻不可兼顾的时候。有时会完全以铠甲充当防御。解放双手大力进攻。

再看看盾牌。

盾牌是冷兵器时代必不可少的单兵防御工具。可以格挡敌方的刀枪。尤其可以防护箭矢。大大减少伤亡。

中国地域广阔。古代各地军队所用的盾牌多种多样。比如东南吴地军队所用的盾牌又大又平。称为“吴盾”。而云贵川军队所用的盾牌中间鼓起。称为“滇盾”。此外还有羗盾、步盾、狭子等等。狭子的形状又窄又短。属于比较小的盾牌。主要给盾车上的士兵使用。

从材质上划分。盾牌有木质的。竹质的。藤编的。也有蒙上犀牛皮的。多种多样。

我们这里重点要说的是其中的步盾。步盾一般会做得又窄又长。实战中。士兵可以把它插在地上。遮挡身体。腾出双手射箭。

中国古代的军队一般是把盾牌与刀或者剑相配合。比起矛和盾的结合。更为合理。

剑、盾组合的最典型例子是鸿门宴上的樊哙。当项庄在刘邦面前舞剑时。樊哙急忙闯了进去。当时他拿的就是剑和盾牌。当大帐外面的卫士们伸出兵器要拦挡他时。他“直撞入”。靠的就是手里的那一面盾牌。

进入大帐以后。项羽请他吃生肉。樊哙就把生肉放在盾牌上。用剑切割来吃。

古代更常见、更实用的是刀、盾的组合。有许多军将把这种组合练得炉火纯青。比如南朝宋时。有一位益州刺史名叫刘豪。最擅长使用刀、盾。勇冠三军。

南朝齐也有一位王宜兴。身材短小。但勇力异常。一旦他把刀、盾舞动起来。十几个人围着他泼水。他的身上都不会湿。说明他防护的密度之严。水泼不入。但他后来做了劫匪。大批官兵把他团团包围。却奈何不了他。

时代越晚。单兵盾牌越来越少。更多采用集体防御。将士们披挂战甲。同时依托盾车、战车防御敌方的炮石、火铳、箭矢。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风华三生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9:04:04

    盾牌,长矛,组合,马其顿,矛盾,双手,长枪,武艺,武器,刀剑

  • 寄心梦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9:04:04

    没想到大家都对有人说一手持盾,一手持长矛的步战方式在西方影视中很常见,但在中国武术枪法里却没有,这是为什么?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一桥孤寂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9:04:04

    年轻人。你这个问题其实问得不错。本来不想回答的。因为懒得打字。但是看看回答的人说什么的都有。懂行的不出来说两句。过意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