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用了两种修辞手法是什么?
原创

忆江南用了两种修辞手法是什么?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著名词作。这篇诗作是一组。一共分为三首。这三首诗是白居易在67岁时的回忆之作。第一首是总写对江南的回忆。第二首是对杭州的怀念。第三首是对苏州的向往。三首诗词互相补充。均展现江南的美景。暗含自己在江南的政绩。通过比喻、对比、对偶、反问四种修辞手法。细致的描绘了江南的优美风光。表达了白居易对祖国山河的赞颂与热爱。对时光易逝。生命慨然。美好事物可想不可即的淡淡忧伤。下面。将从诗人创作背景、诗词修辞手法精析、诗词表达逻辑主题三个部分赏析。

白居易《忆江南》创作背景

白居易(772年)少年因战乱颠沛流离五年之久。对社会有着清醒的意识。怀有抱负的他十分上进。时常“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28岁的白乐天中进士。30进官场。37岁倡导新乐府运动。改革唐代诗风。取得优异成就。43岁时逢两河藩镇叛乱。率先上书捕杀凶手。惨遭诬陷。后被一贬再贬。到偏僻的江西做个小官儿。这次贬谪让白居易转变了人生教则。他开始从早年的“兼济天下”转变为“独善其身”;50岁时遭朋党论陷害。又被贬到杭州、苏州做刺史。在苏杭为官时。白居易大兴水利。造福百姓。深得民心;55岁时被召回京做官。后半生的白居易时常与刘禹锡唱和。饮酒弹琴、作诗向禅。在67岁时。回忆自己的前半生。竟露出对苏杭的深刻思念。写下《忆江南》三首。

《忆江南》三首

《忆江南》三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组词。三首诗呈总分结构。第一首总写对江南的回忆。二三首分别写对杭州、苏州的回忆。作者白居易按照先后顺序。一一展开。看似独立成篇。实则又是一个整体。通篇读下来。便能深切地体会到。身在洛阳的诗人。回忆起十多年的往事。竟饱含着深深地眷恋。词牌名《忆江南》原名是《望江南》。最初见于《教坊记》及敦煌曲子词。后又称作《谢秋娘》《梦江南》《望江梅》等异名。而白居易改为《忆江南》。一个“忆”字点名作者对江南的忆恋之情。

第一首:写景如画。画中有情。爱江南之情溢于言表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在这第一首词中。作者采用泛写的笔法。总体概括江南美景。全词简短五句。首句便奠定感情基调说“江南好”。这种好不是道听途说。而是亲身经历。故曰“风景旧曾谙”。来点明自己对江南的喜爱。

第二句说“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采用对偶互文的笔法。描写了春天百花争奇斗艳。在太阳的照耀下显得格外耀眼。将阳光的温润和鲜花的鲜艳放在一起。便给色彩添上了亮度;江河里的水是翠绿色的。和煦的阳光、微凉的春风照拂着江南。水波粼粼。格外闪烁。这里的阳光与江水本来不是同一色调。却交织在一起。是异色相称。加强了色彩的鲜明性。作者把“花”和“日”联系起来。是同色相烘染。又把“花”和“江”联系起来。是异色相映衬。江花红、江水绿。两者互为背景。红者更红。绿者更绿。方才有白居易笔下“红胜火”“绿如蓝”的视觉体验。

第二首:情中有景。动静结合。忆杭州之情一往情深

江南忆, 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 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第二首中。白居易在第一句就直接表达了对杭州的最爱。杭州美景繁多。作者若想一一表述。怕是十首诗词都表达不完整。所以他选择了浙江潮和月中桂。唐代诗人宋之问在《灵隐寺》中写道: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诗中的浙江潮和月中桂便是杭州最有代表意义的景物。《南部新书》中记载杭州灵隐寺多桂。每年中秋节。桂花子落。众人来拾;《杭州图经》中记载钱塘江的潮水蔚为壮观。每年中秋最为壮观。而作者白居易可以在灵隐寺和大家一样寻找桂花子。躺在亭子里便能看到钱塘江潮云涌壮丽。

第二句“山寺月中寻桂子, 郡亭枕上看潮头”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以作者为主人公。跟着他的行为四处移动。“山寺”为静。人群熙攘便动了起来。“郡亭”为静。人躺在里面就动了起来。“月亮”为静。人在寄予月亮拟人化。便动了起来。“桂花”为静。诗人寻找桂子便动了起来。整体下来。我们便看到诗人采用动静结合的笔法。一“寻”一“看”足以见得诗人在杭州时的闲适自然。与民同乐的功绩。而自然界中。“寺庙”“桂花”“郡亭”“海潮”这些东西本来就是与自然一起的。他们是可以世世代代无穷无尽的被人观赏的。而自己只不过是短暂共处的人。足以见得作者在其中蕴含的哲理——人生有穷尽。宇宙无穷尽。

第三首:解酒抒情。悲喜交加。壮志未酬之意绵延悠长

江南忆, 其次是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 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诗词表达逻辑:层层递进。看似美好。却以遗憾结尾

作者白居易身处洛阳。却忆往昔峥嵘岁月。跨越时间和空间。表达对江南无限的深情。每一首都以反问结尾。可探出作者是捎带遗憾的。

第一首“江南好”中。诗人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运用比喻、对偶的修辞来表达对景色奇幻的喜爱。可花会败。春会走。太阳会落下。事物兴盛的背后都会有衰落。表达对事物变化后的怜悯。对人生变化后的无奈。

第二首“最忆是杭州”中。诗人有“山寺月中寻桂子, 郡亭枕上看潮头”运用动静结合的笔法表达对杭州的眷念。可山寺、桂子、郡亭、江潮都随着自然长长久久。不会变好。而自己会老。会死。不是自然的一部分。表达对宇宙无穷。人生有穷的哲理。折射自己的孤独、忧愁。

第三首“其次是吴宫”中。诗人有“吴酒一杯春竹叶, 吴娃双舞醉芙蓉”运用对偶的笔法对酒和舞细致描写。可见当地人民对白居易的欢迎。人民以歌舞酒肉来欢迎。而自己却因病回到洛阳。这对于中国传统观念的“无功不受禄”来说。白居易是愧疚的。他没有为苏州做贡献。渴望再次去苏州。回首自我。却发现已近古稀之年。

结语

白居易笔下的《忆江南》三首。采用比喻、对比、对偶、反问四种修辞手法描写对江南的怀念。身在洛阳。心在江南的白居易。回溯十多年前的往事。心中难免有美好的回忆。亦有淡淡的忧伤。这欢乐与忧伤穿越了时间、空间。揭示江南的景色美、风物美、人性美。每首词以“江南”开篇。又以“深情反问”作结。表达对美景的讴歌。对生命的慨叹。对祖国的热爱。对百姓的同情。

作者:蔡小记

参考文献:《白居易诗文鉴赏辞典》

其他观点:

问题:忆江南用了两种修辞手法是什么?

前言

题主的这个问题令人摸不着头脑。《忆江南》是一个词牌。有很多诗人填过这个词牌。我们就以《钦定词谱》中的《忆江南》为例。这是白居易的一首词: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这首词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下面一一道来。

一、对偶

忆江南的中间3、4两句。一般是对仗的。对仗是平仄严格相对的对偶。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中仄仄平平。

二、省略

诗人的语言精炼简短。同时因为格律的要求。所以有很多不同于散文句法的特点

其中省略是最常见的“诗家语”。

例如3、4两句中。日出、与春来其实是时间状语。但是省略了“时候”。

日出(的时候)江花红胜火。春来(的时候)江水绿如蓝。

又如。最后一句省略了主语:我

(我)能不忆江南?

三、比喻和夸张

比喻是最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的形式很多。在南宋陈骙的《文则》中。文人将比喻方式分为十种:明喻、隐喻、类喻、简喻、详喻、话喻、对喻、博喻、引喻、虚喻。

现在我们把比喻分为简单的三大类:

明喻、隐喻、借喻。

比喻有三大要素 :本体、喻体和比喻词 。

春来江水--绿(主体)-如(比喻词)蓝(喻体)

这是最常见的明喻。三个要素同时出现。

日出江花---红(主体)胜(比喻词)火(喻体)

用火焰比喻成颜色。是一种巧妙的比喻。但是也可以看作一种夸张。红得像跳动的火。有一首老歌叫做《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为什么这样红?哎红得好像。红得好像燃烧的火。

四、对比

这首词中。具有两种颜色的意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江花。如火一般的红。江水。透着蓝的一种绿。

红花、绿水的对比。成为了诗人回忆中。江南风景中最美丽的亮点。

五、反问

诗词中常见诗人采取反问的修辞手法。例如辛弃疾的: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苏轼的: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白居易在这首《忆江南》中。也问道:

能不忆江南?

六、反复

《忆江南》只有短短的27个字。却两次用到了“江南”一词。

江南好。能不忆江南?

除了两个“江南”以外。江花、江火。又两用“江”字。这是诗人有意的重复使用。

反复的目的。是为了起到强调的作用。

结束语

诗家的语言。有意无意中会使用很多修饰的手法。

古人诗词精彩之处。不在于用了多少修辞手法。而在于是否把这些手法如盐入水一般。自然融于诗句之中。令人读之不觉。思之甚妙。

@老街味道

其他观点:

《忆江南》三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组词.第一首是总写对江南的回忆;

第二首和第三首则是分别写对杭州和苏州的忆念、向往.

三首词各自独立而又互为补充,分别描绘江南的景色美,风物美和女性之美,艺术概括力强,意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用的是对偶的修辞手法.还有比喻和夸张,一共有三种手法.

比喻和反问

1、《忆江南》是 白居易写的.诗中描写江南美景的句子是是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这句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难忘江南 的思想感情.

2、《桂林山水》中最能表现作者观赏山水后的感受的句子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对这句话的理解是(船虽然在水上行,可人像是在画中游览.形容桂林山水很美春天,江南的湖水边上的景色,

3:对偶的修辞

忆江南在此诗中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的诗句是:

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2.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3.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几度无言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0:07:14

    江南,白居易,忆江南,比喻,杭州,江水,对偶,诗人,花红,三首

  • 旧日梦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0:07:14

    没想到大家都对忆江南用了两种修辞手法是什么?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眼泪、说拜拜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0:07:14

    《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著名词作。这篇诗作是一组。一共分为三首。这三首诗是白居易在67岁时的回忆之作。第一首是总写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