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我觉得三句话可以总结张一鸣:非常出色的国际化视野。早早领导字节跳动国际化之路;重视技术、更重视技术的应用;企业发展不设边界、重视员工培养、引入创新管理体制。字节跳动成长到今天的规模。也跟这三句话密切相关。
出色的国际化视野、为国际化砸下重金
字节跳动是目前国际化做得最好的国内互联网企业。一定程度上比阿里巴巴、腾讯两家巨头企业还要做得好。TikTok、也就是抖音海外版。已经成了国内国际化最好的互联网产品。
抖音的原型是美国的Musical.ly。当时抖音在国内高速发展。不过海外市场一直是Musical.ly的天下。字节跳动想要进入海外市场难度很大。不过已经拥有今日头条、抖音两款龙头产品。背靠国内14亿人口市场的字节跳动。在体量上比Musical.ly大很多。字节跳动完全可以吃下Musical.ly这家公司。
Musical.ly这家公司是猎豹移动的老板傅盛。这个也得说说。其实傅盛也是真正拥有国际化视野的高手。遗憾的是这位曾经号称国内第一客户端产品经理、一手打造了360安全卫士的大神。却缺少自己做大的格局。这才被张一鸣盯上的。
当时几家企业都想买Musical.ly。傅盛要求你要买。就得把我旗下News Republic和Live.me都买了。另外几家企业就不干就打退堂鼓了。张一鸣大手一挥。为了得到Musical.ly这个哑巴亏他咽肚子里了。10亿美金收购Musical.ly。同时5000万美金收购Live.me和8660万美金收购了News Republic。这两家企业都是猎豹移动旗下的企业。属于不算优质的资产。但是为了Musical.ly张一鸣也是一口吃下了。
发展不设边界、重视技术、重视员工、引入OKR等创新制度
大家也都知道。字节跳动有App工厂的大名。字节跳动擅长批量生产各种类型App。这些App大部分在功能结构设计上类似。因此字节跳动总是能够大量的生产不同细分领域的App。到了每年春节做个节日性营销。用户数量上来了就成功了。因此字节跳动发展从来不设边界。社交、电商、视频、游戏、教育、资讯、短视频、汽车媒体等等。基本上全都在尝试。
重视技术自然不用多说。字节跳动早期为了挖技术员工。也是花了不少钱的。挖来的员工待遇往往都比同行给的要高。字节跳动也在全球各大名校挖掘人才。在美国硅谷也有几百人的研发团队。还成立了马维英、李航博士领衔的人工智能实验室。非常重视技术。最关键的是字节跳动的技术基本上都有应用场景。这才是真正最有价值的。
在员工层面。字节跳动非常重视员工培养。字节跳动也很早就有了自己的员工食堂。这些都是免费的员工福利。国内的大企业都有员工食堂。不过字节跳动还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自己做饭给员工吃了。早些年比较艰苦。没有自己的食堂。但是也是厨师做好拿到公司吃。后来公司越来越大。字节跳动就有自己的食堂了。
OKR制度是国内企业的先例。当然OKR在国外已经用得很多了。英特尔CEO安迪·葛洛夫创建了OKR。后来约翰道尔把OKR制度带进Google。并且在Google发扬光大。后来Facebook等企业也都在用OKR。相比于传统的KPI制度。OKR制度更能够激发科技公司的员工创造力。事实上Google、Facebook、字节跳动的高速发展。证明了OKR制度对互联网企业是有优势的。
张一鸣就是这样的企业家。有足够的商业洞见、出色的魄力以及足够强大的执行力。最近挖来了迪士尼高管梅耶尔。担任字节跳动首任COO兼TikTok CEO。梅耶尔拥有者多年跨过团队管理经验。在内容行业积累很深。相信一定能够给字节跳动带来新的发展。这或许又将促进字节跳动的再一次爆发。
其他观点:
张一鸣。男。1983年出生。福建永定人 。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今日头条创始人、原CEO。
张一鸣2005年毕业于南开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曾参与创建酷讯、九九房等多家互联网公司。历任酷讯技术委员会主席、九九房创始人兼CEO。2012年。张一鸣创办字节跳动。 2013年。他先后入选《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的创业者”和《财富》“中国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是中国国内互联网行业最受关注的青年领袖之一。
2020年4月6日。张一鸣以950亿元人民币财富名列《胡润全球百强企业家》第89位。 2020年5月12日。张一鸣以785.3亿元人民币财富名列《2020新财富500富人榜》第19位。
1、张一鸣工作时。不分哪些是我该做的、哪些不是我该做的。
张一鸣说:我做完自己的工作后。对于大部分同事的问题。只要我能帮助解决。我都去做。当时。Code Base中大部分代码我都看过了。新人入职时。只要我有时间。我都给他讲解一遍。通过讲解。我自己也能得到成长。
还有一个特点。工作前两年。我基本上每天都是十二点一点回家。回家以后也编程到挺晚。
确实是因为有兴趣。而不是公司有要求。所以我很快从负责一个抽取爬虫的模块。到负责整个后端系统。开始带一个小组。后来带一个小部门。再后来带一个大部门。
2、张一鸣做事不设边界。
张一鸣说:当时我负责技术。但遇到产品上有问题。也会积极地参与讨论、想产品的方案。
很多人说这个不是我该做的事情。但我想说:你的责任心。你希望把事情做好的动力。会驱动你做更多事情。让你得到很大的锻炼。
我当时是工程师。但参与产品的经历。对我后来转型做产品有很大帮助。我参与商业的部分。对我现在的工作也有很大帮助。
记得在07年底。我跟公司的销售总监一起去见客户。这段经历让我知道:怎样的销售才是好的销售。当我组建头条招人时。这些可供参考的案例。让我在这个领域不会一无所知。
以上就是我刚毕业时的特点。
后来。我陆续加入到各种创业团队。
在这个过程中。我跟很多毕业生共处过。现在还和他们很多人保持联系。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看到的一些好和不好的情况。
3、张一鸣有好奇心。能够主动学习新事物、新知识和新技能
张一鸣对信息技术、对团队建设。对移动互联网保持了持续的好奇心。主动学习、主动钻研。不断进取。才有了今日头条的持续创新。
4、对不确定性保持乐观
比方说头条最开始时。张一鸣跟大家讲:我们要做1亿的日启动次数。(当然。现在不止1亿了。现在的日启动次数已经差不多10亿。)
很多人觉得。你这家小公司怎么可能做得到呢?大公司才能做得好。所以他就不敢努力去尝试。只有乐观的人会相信。会愿意去尝试。
其实张一鸣加入酷讯时也是这样。那家公司当时想做下一代搜索引擎(最后也没有做成。只做了旅游的垂直搜索)。
不知道其他人怎么想的。张一鸣自己觉得很兴奋。他确实没有把握。也不知道怎么做。但当时就去学。就去看所有这些相关东西。
张一鸣觉得最后也许不一定做成。或者没有完全做到。但这个过程也会很有帮助——只要你对事情的不确定性保持乐观。你会更愿意去尝试。
5、不甘于平庸
张一鸣在演讲中说:
我们在座各位。在同学中已经非常优秀了。
但我想说。其实走向社会后。应该再设定更高的标准。我见到很多大学期间的同学、一起共事的同事中。有很多非常不错的人才。技术、成绩都比我好。
但10年过去。很多人没有达到我的预期:我觉得他应该能做得很好。但他却没有做到。
很多人毕业后。目标设定就不高了。我回顾了一下。发现有同事加入银行IT部门:有的是毕业后就加入。有的是工作一段时间后加入。
为什么我把这个跟“不甘于平庸”挂在一起呢?因为他们很多人加入。是为了快点解决北京户口。或者当时有些机构有分房补助。可以购买经济适用房。
后来我就在想一个问题。如果自己不甘于平庸。希望做得非常好的话。其实不会为这些东西担心:是否有北京户口。是否能买上一套经济适用房?
如果一个人一毕业。就把目标定在这儿:在北京市五环内买一个小两居、小三居。把精力都花在这上面。那么工作就会受到很大影响。他的行为会发生变化。不愿意冒风险。
比如我见到以前的朋友。他业余做一些兼职。获取一些收入。那些兼职其实没有什么技术含量。而且对本职工作有影响。既影响他的职业发展。也影响他的精神状态。
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哎。快点出钱付个首付。
我觉得他看起来是赚了。其实是亏的。
不甘于平庸很重要。
我说不平庸。并不是专门指薪酬要很高或者技术很好。而是你对自己的标准一定要高。
也许你前两年变化得慢。但10年后再看。肯定会非常不一样。
6.张一鸣不傲娇。能延迟满足感
张一鸣举了个反例:
两个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年轻人。素质、技术都蛮不错。也都挺有特点。我当时是他们的主管。发现他们在工作中deliver的情况始终不好。
他觉得其他同事比他做得差。其实不是:他们确实可以算作在当时招的同事里面TOP 20%。但他们觉得自己是TOP 1%。
所以很多基础一点的工作。比如要做一个调试工具。他就不愿意做。或者需要跟同事配合的工作。他就配合得不好。
本来都是资质非常好的人才。人非常聪明、动手能力也强。但没有控制好自己的傲娇情绪。
我觉得这和“不甘于平庸”不矛盾。
“不甘于平庸”是你目标要设得很高。“不傲娇”是你对现状要踏实。
这2000个样本当中。我见到很多我原来觉得很好的。其实没有我想象中的发展好。我原来觉得不好的。其实超出我的预期。
这里我也举个例子。
当时我们有个做产品的同事。也是应届生招进来。当时大家都觉得他不算特别聪明。就让他做一些比较辅助的工作。统计一下数据啊做一下用户反弹啊之类。但现在。他已经是一个十亿美金公司的副总裁。
后来我想想。他的特点就是肯去做。负责任。从来不推诿。只要他有机会承担的事情。他总尽可能地做好。每次也不算做得特别好。但我们总是给他反馈。
他去了那家公司后。从一个用户量不到10万的边缘频道负责起来。把这个频道越做越好。
由于这是一个边缘频道。没有配备完整的团队。所以他一个人承担了很多职责。也得到了很多锻炼。
7、张一鸣对重要的事情有判断力
选什么专业、选什么公司、选什么职业、选什么发展路径。自己要有判断力。不要被短期选择而左右。
张一鸣说:
提到的上面一些例子。也都涵盖了这一点。比如当时很多人愿意去外企。不愿意去新兴的公司。06、07年。很多师弟、师妹问我职业选择。我都建议他们去百度。不要去IBM、微软。
但实际上。很多人都是出于短期考虑:外企可能名气大、薪酬高一点。虽然这个道理。大家都听过很多遍。刚毕业时薪酬差三五千块。真的可以忽略不计。短期薪酬差别并不重要。但实际上。能摆脱这个、能有判断力的人。也不是特别多。
小结
尽管张一鸣才37岁。却用信息学改变了世界。重塑了互联网生态。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期待张一鸣创造更多的精彩!
亲。你说呢?
其他观点:
谢谢邀请。首先感觉张总是一位具有创意革新。思维逻辑强势的人物。自主能力和创意价值观非常敏锐。尽管家庭背景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相信头条在张总的领导下发展会越来越好。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27岁:考研还是考公?该如何做出选择?
- 如何平衡自己的时间与陪伴孩子的时间?有哪些实用方法?
- 大专女生学前教育毕业一年多,有两家园工作经验想转行该咋办?
- 普通人怎样做才能挣到钱?有哪些途径和方法?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93830.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字节,自己的,互联网,很多人,公司,员工,技术,做得,平庸,都是
没想到大家都对怎样评价头条张一鸣?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我觉得三句话可以总结张一鸣:非常出色的国际化视野。早早领导字节跳动国际化之路;重视技术、更重视技术的应用;企业发展不设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