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王阳明的名句“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原创

如何理解王阳明的名句“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这句名句是王阳明赶往江西、广东等地平定匪贼途中给弟子写信时提到的一句话。

正德十三年(1518)。王阳明赶往江西、广东两省平定匪贼。途中。他曾写信给弟子杨仕德、薛侃。其中写道:“即日已抵龙南。明日入巢。四路兵皆已如期并进。贼有必破之势。某向在横水。尝寄书仕德云‘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区区剪除鼠窃。何足为异?若诸贤扫荡心腹之寇。以收廓清平定之功。此诚大丈夫不世之伟绩。”(《王文成公全书》卷四)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为后人所称道。据说。日本学者大盐中斋先生曾将这句话刻在印章上。时刻提醒自己。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表明王阳明十分注重扫除私欲的彻底性。他认为一丝一毫的杂念都会引来恶果。如此鲜明的立场。胜于宋儒数倍。程颢在《秋日偶成》一诗中写道:“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只有彻底去除私欲。才称得上“豪雄”。日本幕府末期的心学家池田草庵也曾说过。“惟克服私欲者。方为英雄豪杰”。

王阳明以心学为本。他对省察克治的阐述较前人要透彻得多。他提倡心即理。认为个体自身既可知天理。又可存天理。由此。王阳明将克己理解为“扫除廓清”。即将私欲杂念尽皆清除。对此。王阳明做如下论述:“须是平日好色、好利、好名等项一应私心。扫除荡涤。无复纤毫留滞。而此心全体廓然。纯是天理。方可谓之喜怒哀乐未发之中。方是天下之大本。”(《传习录》上卷)

王阳明认为。省察克治要随时随地、坚决彻底地执行。只有经常自省。才有助于私心杂念的去除。这一点不容忽视。“省察克治之功。则无时而可间。如去盗贼。须有个扫除廓清之意。无事时。将好色、好货、好名等私欲逐一追究搜寻出来。定要拔去病根。永不复起。方始为快。常如猫之捕鼠。一眼看着。一耳听着。才有一念萌动。即与克去。斩钉截铁。不可姑容与他方便。不可窝藏。不可放他出路。方是真实用功。方能扫除廓清。”(《传习录》上卷)

由上可知。王阳明在克己之道上颇为用心。有些学者丝毫不知扫清私欲。只知将良知付诸口舌。自以为这样就一了百了。这些人应该铭记王阳明的这句名言以自省。

其他观点:

浅谈“破山中贼易 破心中贼难”



王阳明认为。欲破心中贼。有三种方法:一是静坐。二是事上磨炼。三是致良知。静坐。就是思考排查。去除不利的想法;事上磨炼。是通过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在待人接物的过程中。磨炼自己的心志。消除好名、好利、好权、好色之心。而致良知就是将静与动合一。 “良知只在声、色、货、利上用功。能致得良知精精明明。毫发无蔽。则声、色、货、利之交。无非天则流行矣。”

欢迎大家积极讨论。

其他观点:

王阳明结合自身经历说出的名言。

“破山中贼”指他的军事武功。他曾经迅速平定宁王叛乱和西南蛮乱。这对他并不困难。所以他说“破山中贼易”。

“破心中贼”指他的内心修为。他一心想成为圣人。为此求索百家。三省吾身。思想经历不断的推翻与重建。终于在贵州龙场悟道。提出了心物不二的本体论。和致良知的方法论。这其中的心累神疲和神智折磨。非常人所能想象。所以他说“破心中贼难”。

正所谓“有善有恶心之体。无善无恶道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成圣证道之路途。自在王阳明这四句之中了。你如果肯花心思钻研。就会更深刻的体会到“破心中贼”有多么困难。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且听风雨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0:54:03

    良知,私欲,山中,心中,扫除,天理,好色,他说,上卷,江西

  • 少年狂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0:54:03

    没想到大家都对如何理解王阳明的名句“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一桥孤寂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0:54:03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这句名句是王阳明赶往江西、广东等地平定匪贼途中给弟子写信时提到的一句话。正德十三年(1518